5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发布了4月汽车产销数据。
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0.6万辆和235.9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0.5%和12.5%,同比分别增长12.8%和9.3%。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汽车市场出口增速大于内销,国内汽车市场亟需进一步提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行业信息部主任刘征表示。
4月,国内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4.8万辆和200.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9%和10.5%,同比分别增长15.2%和10.5%;1-4月,国内乘用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765.8万辆和76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6%和10.6%。
不过,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增长目前仍主要由出口贡献。从具体数据来看,4月,乘用车出口42.9万辆,同比增长35.9%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再创新高,整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
在全球汽车行业,中国品牌的影响力也持续攀升。2023年全球汽车企业销量榜中,比亚迪跻身全球前十大车企。2024年一季度的全球车企销量排名中,吉利位列前十。
数据显示,传统燃料汽车出口39万辆,环比增长3.3%,同比增长41.6%;新能源汽车出口11.4万辆,环比下降8.6%,同比增长13.3%。
与纯电动汽车相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出口表现更加亮眼。4月,纯电动汽车出口8.9万辆,环比下降10.9%,同比下降2.4%;插混汽车出口2.5万辆,环比增长0.8%,同比增长1.7倍。
中汽协提到,“从市场发展看,中国培育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已经连续9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近几年更取得爆发式增长。2024年以来延续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市场占有率稳定在30%以上。新能源汽车出口更是汽车产业的一大亮点,成为中国汽车全球化进程提速的重要推动力。”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于汽车出口的持续增长,4月汽车国内销量为185.5万辆,环比下降了15.4%。
据中汽协数据,4月,乘用车国内销量为157.2万辆,环比下降13.2%,同比增长了5.1%;商用车的国内销量为28.3万辆,环比下降25.6%,同比下降1.6%。
此前,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指出,内需不足问题依然突出,是今年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随着国内汽车走入“存量”市场,拉动内需还需多端发力。
不过,利好政策的出台在业内人士看来有助于促进汽车消费潜力持续释放。近日,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明确资金补贴范围和标准,统筹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发展。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汽车消费门槛,与本次实施细则形成政策合力,刺激释放国内市场需求。
刘征称:“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地响应出台有关配套措施,相信随着有关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汽车生产企业进一步加大创新步伐,不断推出大量的新车型,都将有利于进一步激发汽车市场的消费潜能,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但在供给端,当前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车企的盈利能力。
不过,目前汽车行业的经济效益高于制造业总体,但对汽车行业而言,在内需相对稳定的存量市场,发挥规模效应、着力提升盈利能力或将成为车企未来的发力方向。
美联储为何还不降息?一图看懂
杭州、西安相继取消楼市限购,下一个会是谁?一文梳理近期多地楼市新政
一图看懂今年小长假消费有多爆
南财智库简介
观酒周报|茅台回应将推动各渠道平衡;五粮液推45度、68度新品;国窖1573暂不提价
白酒股十强出炉
教育市场创新趋势报告|教育市场主动融入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市场创新趋势报告|素质教育:新一轮爆发式增长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