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诸侯乱战”:越打越散,2024注定“悲情”?

渗透率快速提升的板块,当行业整体性从供给驱动走向需求为王,它对于景气度投资逻辑的打击都是致命的。

背后的道理很简单:在景气度投资一般走的是新产品需求短时快速爆发过程中,供给无法同步跟进需求(可能是高壁垒无法匹配,也可能是单纯产能匹配不上,导致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带来的业绩爆发性增长。

景气度投资只看业绩是否持续边际向上,并不去看思考一个生意稳态的理性规模与行业格局,线性外推下几乎100%会炒高股价,所以供需拐点一旦到来,投资逻辑崩溃,股价就开始飞流直下。

1.那么经过这几年的过山车行情,新能源车的逻辑兑现了多少,落空了多少?

2.走过虚火繁华,新能源车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3.两年需求厮杀后,国内新能源车市场走到哪里了?

4.如何看待新能源整车的投资机会?

以下是详细内容:

一、电动车的大饼,落地了多少?

在以特斯拉摇旗、造车新势力呐喊的新能源车故事线中,电动化、智能化是两条主线;汽车功能泛化、存量车变现、车队运营等等辅助主线故事,让主线故事更加摇曳生姿。

但是这些故事走到现在,几乎只有电动化这一条线。以最为繁荣的中国市场来说,电动车走到现在,汽车没有实质性的第四生活空间叙事、没有类似手机智能化过程中的功能泛化,因为用户还是把它当成一个交通工具,所以它没有拉开国内大约每年2000万汽车销量的天花板,走的几乎完全是存量替代的逻辑。

二、走过Beta驱动的虚火繁华,新能源车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当类似核心壁垒缺失(类似ASML这种十年以上的技术代际差,或类似苹果等互联网生意的生态闭环),那它就变回了那个相对普通的品牌性制造业生意,壁垒弱多了,但虽弱也有,在海豚君看来主要是:

b.高端市场——强品牌号召力(如华为、特斯拉)、强营销运营(华为、小米、理想)、强渠道(华为、小米等),同时保持有一定产品差异化(如理想)的品牌溢价生意;这个赛道上华为、小米等强渠道和品牌能力的跨界选手大的有后发先至概率。

c.介于这二者之间的,在形成稳态终局的过程中,除了能够出海成功之外,可能都偏陪跑型选手。

三、两年需求厮杀后,国内新能源车市场走到哪里了?

1.市场越打越分散

从二季度最新的财报季来看,整个电动车的资本投入(不考虑特斯拉在智能化方向上的新增资本开支,含比亚迪蔚小理在内)到2024年已经进入全面调降,龙头车企,如比亚迪、特斯拉等都是已投入但待投产的产能项目收尾,除了出海中关税墙带来的产能结构性调整,行业性产能已停止扩张。

但也是到了2024年,跨界型选手开始正式释放产能,中国新能源车牌桌的选手才算坐齐,也因为实力型选手才刚上牌桌,所以新能源车大能们打了两年的价格战之后,市占率没有集中反而下行:

而这样,2024年的供需格局就变成了:

a.供给侧:虽没有新增投产了,但之前产业爆发、乐观线性外推下企业已投产的在建产能陆续释放,整体市场的产能还是增加的;

b.需求侧:没有功能泛化下的市场扩容、只有存量替代逻辑的新能源车,即使渗透率还能高增,它的增长也不可避免地放缓下来。

上述供需矛盾,集中体现在这几张图上:

a.上行的上新车辆vs下行的销量增速

b.光鲜的目标销量vs骨感的行业增速

2.“破产式”估值搭配“保命式”降价

而且在通缩式价格混战过程中,整个行业都在被杀估值。尤其是已上市的新能源车公司当中,虽然连年亏损,但由于在高估值时期都有融资行为,以及后续持续的融资途径,并不至于破产,但在今年的下跌过程中多少都已经走出了破产式估值的味道,比如说蔚来、小鹏等PS的估值都一度在一倍以下晃荡。

估值脚趾斩、融资变困难中给前端带来的一部分压力体现为“保命式”降价,比如说理想的L6、蔚来的乐道、小鹏的Mona,以及各大车企的价格战。

这个阶段的汽车行业,甚至不如2015年的智能手机行业,至少能看到龙头集中的趋势。在壁垒不清、潜力玩家才刚刚上桌的情况下去博弈终极玩家和长跑型到底是谁,海豚君认为还很困难。

四、如何看待新能源整车的投资机会?

这种情况下,在龙头咖位还没搞清楚的竞争阶段,个股角度要选估值业绩确定性强的公司其实很难。对于新能源整车赛道,个股投资的脉络也变成了:

a.尽量去有希望留在牌桌上的公司,比如说比亚迪、特斯拉等,但一定要结合公司本身的产品、投入产出等经营周期,给足自己安全垫。

当然第二种公司,这对似懂非懂的人可能是火中取栗,对跟踪比较紧的是,也算是超额认知变现,所要求的难度和勇气都比较高。

但新能源车行业相比其他终端消费品公司,至少好在它多少还是渗透率提升的逻辑,行业怎么说也是30%上下的增速,结构性的机会可能会推动一些个股跑出高增长,逻辑还是强于电商这种行业Beta红利尽失,已完全周期化,但龙头竞争还在加剧的完全零和博弈式行业。

因此接下来,海豚君还是尝试通过在这30%的行业销量的增长里面,尽量尝试着去找一些结构性的机会。

五、确立一个认知:渗透率攻坚机会在混动

海豚君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从目前各个价格带的渗透率攻坚来看,新能源车渗透率、竞争拥挤度、市场规模机会比较大主要有两个大的价格带机会:a)5万~20万;b)30万以上。而要真正拉高渗透率,关键还是贡献了整个乘用车销量半壁江山的10万~15万价格带。而也就是在这个价格带上,海豚君认为,渗透率的拉升大概率还是靠混动。

为什么这么说?走出五六万这种超小代步车,往10万~15万靠拢这个最为大众的购车价格区间时候,车企几乎会遇上对价格最为敏感对用车便利度要求又最苛刻的群体。核心诉求是续航要靠谱,价格要亲民。但对纯电而言,续航靠谱的两个方向:

(1)提高电池带电量,可行吗?答案是太难了

在这个价格带内要提高带电量,本质是要电池降本。而海豚君针对大众市场的纯电车型降价分析来看,从2022年底到2024年5月底,纯电车型价格端下滑幅度约2.6万元,但从电池成本端来看,以纯电平均带电量56kwh计算,电池端的下滑幅度达到2.7万元,基本与终端的降价影响完全抵消。

这也就意味着,2023年到2024年5月,针对大众市场的纯电车型终端的降价基本都是靠电池端的降本来实现的。

但电池降本上,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在2024年基本已稳定在了10万元/吨上下,在今年靠电池原材料降本基本已走到尽头,而该价格带纯电车型在无类似比亚迪垂直一体化模式下对毛利率增厚,整体毛利率仍然处于“深亏状态”,今年在继续降价的空间已不大。

即使考虑在极端情况下,碳酸锂极致降本到5万元/吨(几乎是碳酸锂历年以来的历史最低值),以及按照碳酸锂之前结算价15万~20万元/吨计算,以该价格带平均带电量56kwh计算,留给纯电车型极致降本的空间也不过仅有0.4万~0.7万元,而这个降本力度还不及纯电版本与增程版本的价差,价差问题会仍然存在。

而目前的电池技术降本路线上更难,因为目前的电池基本都是围绕结构、组装的小改良,材料创新看不到,靠技术创新基本短期基本停滞。

(2)快充补位,可能吗?至少短期不可行

其实带电量无法拉长的情况下,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快充,一个是换电。

换电由于标准难以统一以及需要重资产投资,目前只有中高端纯电品牌蔚来等少数品牌在做,换电站数量有限且没有针对5万~15万元的纯电车型推出;

而搭载800V快充车型虽然今年价格带有所下沉,但最低起售价仍只能下沉到15万~20万元价格带(零跑C16纯电起售价16.18万)。

除非电池技术上有大的突破-在电池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能大幅提升续航,或者800V超充能继续下沉到15万元以下价格带解决续航焦虑问题。

而反过来再看在这个价格带上,混动的相对优势:

1.混动有价差

对比一下车企同款车型混动版本和纯电版本的价差,混动车型相比纯电车型普遍价格低0.3万~4万元。

从消费者更在意的起步价来看,我们以混动王者比亚迪为例,比亚迪车型的混动和纯电车型的起步价差从去年的1万~3万元扩大到了2024年的1万~4万元,其中2024年混动最畅销的秦plusDmi起步价差达到了3万元!

而价差的核心原因在于混动车型带电量低,电池更便宜,但该价格带用户对性价比要求更苛刻,插混车型相比纯电在购车成本上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2.续航无焦虑

反观目前5万~15万元市场上所提供的纯电车型,纯电车型的续航里程平均仅能达到400km~500km左右,而插混综合续航都能超过1000km来说,纯电在续航里程上有天生的“bug”。

而选择5万~15万元价格带的核心用户更多居住在充电设施不完善的低线城市,充电方便度上还存在明显的短板,对续航要求上会更高。

前两个因素合起来也导致了,从需求端来看,在同一价格段上,纯电车型无论是在综合续航上,还是在空间上(由于纯电电池成本高,价格带难以继续下沉,导致纯电A0级车型和混动A-B级车型处于统一价格带),都大幅低于已经把价格带下沉到5万~15万元的混动车型。

单车价格位于此的车企也意识到了插混在此价格带销量和毛利的双红利,纷纷开始转战插混领域,在2023年初就开始陆续推出增程/插混车型,该价格带的目前的插混车玩家仍然以比亚迪、长安、吉利、零跑汽车为主。

但从定位在该价格带的插混品牌竞争来看,该价格端核心比拼的是成本规模效应,只有对外同产品性能维度能提供更低价格,以及对内高管理效率车企才能在“插混份额争夺战“中胜出。因此,延续海豚君之前比亚迪深度分析中的判断,核心强势标的还是比亚迪,观察它垂直一体化成本与规模优势正循环下的渗透率攻坚机会。

30万元以上:品牌+营销的高端玩法

相比于20万以下对成本和规模效应的硬核要求,30万以上的高端市场核心特征是销量不多,但利润很多。核心是消费品品牌认知的打造,成功了的话,还能走价格带下移的降维打击(比如华为手机开辟出荣耀),路径更加长线。

因为提高产品溢价能力,转化BBA的客户,其实需要产品力和品牌力双料齐全(产品的差异化定位+品牌认知)。比如说理想Oversized的产品定义,赛里斯寄生于华为的品牌、渠道+智驾,蔚来是高品质服务。都想向上定价,但目前来看,品牌向上明显太难,无论是比亚迪、小鹏的尝试,基本都以失败告终。

也因为存在一个品牌认知的软门槛,该价格端站稳的插混品牌也仅问界,理想,腾势D9,格局相对稳定。而高端纯电随着品牌和车型的下沉,目前仅剩蔚来一家,竞争相比20万~30万元价格带激烈程度降低。

a.这几家在高端车市场本身的市占率对比变化;

b.在目前高端市场市占率也已经走到40%以上,渗透率空间变小的情况下,这些高端车公司价格带下沉是否能带来边际增量?

比如说蔚来乐道的爆发性?理想能否借助纯电给自己注入第二春?问界价格带下移产品能否有爆款?

而其他价格带上,比如说15万~20万这个价格带上,纯电可能稍微有些机会,主要是因为今年车型供给增量没有那么大,同时,全域800v快充价格目前也有车型下沉到这个价格带的。

但20万~30万元带上,以前是特斯拉的绝对主场,本身渗透率也比较高,也是最卷的,因为本身全域800v+标配智驾产品集中在这个区域,新车推量占比也高,高端品牌价格下沉也会先行沉到这个价格带上。

唯一的机会,可能就是在特斯拉车型老化的情况下,自主新势力们蚕食特斯拉份额。但由于这个价格带上,特斯拉有非常强的价格锚定作用,很难有定价差,只能比同样定价下,更优的配置,也就是堆料。

之前堆料有材料降本(电池降本),但电池端降本今年已经基本结束,以后堆料的成本就对应真实的利润侵蚀。

THE END
1.宝马3系:落地30多万,如今不到28万就能开走准新车,它香吗?这款宝马3系 2023款 325Li M运动曜夜套装上牌时间是2024年5月份,到现在也才六七个月的时间,但是因为过户的原因需要降价出售,开的不多,行驶里程是6.20万公里,整体车况也还不错,除了正常的磨损之外没有其他问题,价格也合适,只要27.78万,比新车便宜12万,还是挺划算的。 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441776739572859429
2.2024年最适合穷人入手的4款SUV,性价比高,皮实耐用买车,对于咱们工薪阶层来说,是个不小的开销。所以,选车时,性价比绝对是王道。今天,我就给预算有限的朋友们,推荐四款超值SUV,不仅价格亲民,而且耐用性也是杠杠的。1、五菱星驰 这是一款小型SUV,指导价格在5.68万到8.68万之间,可以说是非常亲民了。作为五菱旗下的新一代银标车型,它的造型更加年轻化,动力系统有1.5https://news.m.yiche.com/hao/wenzhang/94404392/
3.2024年汽车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报告:稳增长扩内需政策发力,智驾2024 年 1-10 月商用车销量同比-3%,客车、出口景气度较高。2024 年 1-10 月,全国商用车批发销量为 319. 0 万辆,同比-3.4%。分车型看,客车、货车销量分别为 40.4 万辆、278.6 万辆,同比分别+4.0%、-4.4%;销量占 比分别为 12.7%、87.3%;增速拆分后,客车、货车对商用车批销分别贡献增速为 0.5%、-3.9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1268eaa1b1ae606989f82382a3d.html
4.2024年氢能源产业链设备梳理:产业趋势逐渐明朗,氢能设备迎来机遇根据《中国 CCUS 年度报告(2023)》预测,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中国 CCUS 减排需求较大,2025 年约为 2400 万吨/年(1400~3100 万吨/年),2030 年将增 长到近 1 亿吨/年(0.58~1.47 亿吨/年),2040 年预计达到 10 亿吨/年左右(8.85~11.96 亿吨/年),2050 年将超过 20 亿吨/年(18.7~22.45 亿吨/年),http://www.c-cloud.org.cn/Message/IndustryInterpret/Detail/70303c59306a49319795b146010cd1d0/
5.还在为了价格挠头选房吗?来看看2024年11月深圳龙岗50000来看看2024年11月深圳龙岗50000-60000元/㎡的高性价比楼盘! 选房时我们经常从地段、户型、价格等方面入手,货比三家,了解透彻,才能选到称心如意的房子。好地段的房子抗跌力强,户型合适的房子能够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今天小编从价格出发,为您准备了深圳龙岗中等价格区间的热门楼盘,看看是否有您心仪的家把!https://sz.news.fang.com/dg/2024-11-29/51654795.htm
6.效科技的个人主页同时,传统车企也在加速转型,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和研发力度。多种势态夹击下,极氪不得不另辟蹊径试图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在销量方面,极氪汽车虽然持续增长,但还未实现盈利。2024年前9个月,极氪汽车共交付了14.29万辆汽车,同比增长81%,但仅完成了全年23万辆目标的62%。要在剩下的3个月内实现年度目标,月https://www.laohu8.com/m/user/3561585442012100/
7.2024年Go最全智能座舱总结小米舱驾融合(4),面试建议半导体、能源革命驱动的此轮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浪潮,半导体格局反应产业链格局座舱芯片:高通算力高、集成度高、性价比高,份额提升明显。自动驾驶芯片封闭生态战胜开放生态L3+:英伟达>高通>华为L3以下:Mobileye市占率最高,但黑盒子交付模式越来越不受车厂喜欢,未来开放模式将更受大家欢迎;地平线、黑芝麻等国产厂商有机https://blog.csdn.net/2401_84931473/article/details/138828068
8.搜狐汽车新能源占比48%新能源首破10万辆,吉利新能源爆发加速 百姓评车昨天 20:58 那台哪都能去的车 体验全新奔驰G500 搜狐新车昨天 20:43 连续三个月破万,强大产品体系和补能方案助力岚图销量强势增长 EV世纪昨天 20:35 11月新势力销量:零跑成本定价大火,埃安重返巅峰,小鹏找到密码 https://auto.sohu.com/
9.十大投资机构眼中的汽车业2024清流资本:2024是新能源车打渗透的一年 “2024年依旧是新能源汽车打渗透的一年。”清流资本合伙人刘博指出,新能源汽车抢夺市场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继续“卷”价格,20万以内的车型在价格上可能继续保持下探趋势;第二种是“卷”智驾体验,主机厂新的一年在自动驾驶方面会有新的动作。 https://www.iyiou.com/analysis/202403061061557
10.2024最全中国买车攻略(买车网/App+流程+费用+税+车牌+常见问题国内关注汽车方面的小伙伴们应该都知道2024年是个买车的好年份,不管是新品投放的速度,还是车企降价的力度,都是远超往年,所以不少人都计划在今年买一辆属于自己的爱车。但是汽车是比较特殊的商品,购车的特殊性不仅仅在于车辆的价格较高,还因为其中有很多流程手续,其中涉及的材料和费用也比较多,很多新车主对此是完全不https://www.extrabux.cn/chs/guide/7877267
11.小鹏汽车2024年第三季度:如何在新能源“淘汰赛”中突围?● 单车成本:出海车型的毛利率提升,以及M03的高性价比制造成本,单车成本环比下降3.9万元至17.3万元。 ● 单车毛利:单车制造成本的显著下降使得每辆车毛利增加0.2万元至1.6万元,支撑毛利率环比提升至8.6%。 小鹏三季度营收环比大幅提升,毛利率改善至正值,在新车型毛利率的稳步提升下,目标在2025-2026年实现双位数毛利率https://www.eet-china.com/mp/a364621.html
12.立方早知道美联储预计明年降息/辽宁首富拟45.3亿回购万达商管他预计,2023年我国汽车总销量为3000万辆左右,其中乘用车销量为2600万辆左右,商用车销量为40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40万辆左右,出口量为480万辆左右。2024年我国汽车总销量为3100万辆左右,其中乘用车销量为2680万辆左右,商用车销量为42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150万辆左右,出口量为550万辆左右。 https://www.dahecube.com/article.html?artid=18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