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CleanTechnica网站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9月,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到170.6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3%,在全球新车市场的占有率为26%。其中,纯电动汽车同比增长12%,销量超过10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同比大涨57%,销量超过60万辆。累计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到1170万辆,市占率为20%,其中730万辆是纯电动汽车。
市场层面,据市场研究公司RhoMotion统计,今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据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一半以上,继续引领全球增长。相比之下,欧美市场电动汽车需求较为疲软。
企业层面,比亚迪进一步扩大了领跑优势,其前三季度销量是特斯拉的2倍,且多款车型“霸榜”。值得一提的是,头顶华为光环的问界脱颖而出,跻身品牌销量榜10强。另外,“价格战”仍在持续,车企利润普遍承压。
市场篇
中国: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47万辆和215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和2.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31.6万辆和8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1.7%和32.5%,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汽车总销量的38.6%。尤其是在乘用车领域,近几个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均在50%以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从2015年到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已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中汽协预计,2024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200万辆,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在欧美市场需求放缓的情况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依然保持着不错的增长势头。
就在11月14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增程式在内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当前我国新能源车市的增长主力,这与欧美市场有着很大的不同。
需要指出的是,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增的同时,持续上演的“价格战”,正在摊薄汽车行业的利润。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以下简称“乘联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汽车行业利润率为4.6%,仅为2017年平均值的一半,其中9月更是降至3.4%,创近年来新低。传统燃油车企在利润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当前汽车行业正处于变革调整期,利润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是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所无法避免的。
欧洲:油混大热,电动降温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欧洲市场乘用车销量为978万辆,同比微增1%。不过,从月度变化来看,今年6月,欧洲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3.6%,7月同比微增0.4%,8月同比下滑16.5%,9月同比下滑4.2%。可以看到,欧洲车市的萎缩态势愈发明显,而电动汽车领域降幅更大。
从动力类型来看,前三季度汽油车仍是欧洲消费者的首选,但销量同比下滑5.6%,至333.7万辆;油电混合动力车排名第二,销量同比大涨19.2%,至300.8万辆;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43.3万辆,同比下滑2.6%;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为69.4万辆,同比下滑3.8%;柴油车也出现了11.5%的同比降幅。整体来看,油混热销、电动降温的趋势比较明显。尤其是从9月数据来看,当月欧洲油电混合动力车销量同比增长12.3%,至37.7万辆。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当月欧洲汽油车的销量(33万辆,同比下滑18.8%),这意味着油混车在当月已经成为欧洲消费者的首选。
欧洲市场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经济前景低迷、多国政府减少或取消补贴、消费者购车更看重性价比、充电设施建设速度低于预期、外部竞争激烈等。另外,车型软件故障、劳动力成本高昂、包括动力电池在内的零部件成本较高等,也一直困扰着欧洲汽车行业。再加上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地区电价大幅上涨,推高了电动汽车用车成本。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基于种种因素,欧洲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快速提升电动汽车渗透率。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多家中国车企纷纷进入欧洲市场。也正是对于失去市场份额以及害怕在竞争中落后的焦虑感,促使欧盟于今年10月底正式敲定了加税方案,在原有10%税率的基础上,对在华生产并出口至欧盟市场的纯电动汽车加征最高35.3%的反补贴税,为期5年,这一税率已于10月30日生效。
另外,欧洲汽车市场的疲软,也促使大众集团、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集团、沃尔沃汽车、阿斯顿·马丁等欧洲车企纷纷发布盈利预警,下调2024年业绩预期,沃尔沃汽车还放弃了到2030年只销售电动汽车的计划。从近期公布的财报来看,今年第三季度,德国三大车企的净利润跌幅均超过50%。
美国:增速放缓,后继乏力
美国汽车媒体《凯利蓝皮书》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美国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34.63万辆,同比增长11%。今年前三季度,美国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94.57万辆,同比增长8.7%。
另据数据显示,今年9月,美国电动汽车销量为12.7万辆,同比下降3.4%。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0.5万辆,同比增长1.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为2.2万辆,同比下降21.3%。这与9月美国乘用车整体销量下挫有关,主要是由于9月下半月飓风“海伦”袭击美国东南部引发洪水灾害,再加上部分新车价格提升、信贷状况恶化导致借贷成本上升。不过,普通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在美国依然保持着较高增速,9月销量达到12.4万辆,同比增长13.4%。
在美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特斯拉依然排名第一,前三季度在美销量约为47万辆,同比下滑4.5%,市占率为49.8%。相比之下,2020年特斯拉在美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占有率为70%。很明显,随着竞争对手大量投放新车,近年来特斯拉在美国的市占率不断下滑。排名第二的是福特,前三季度纯电动汽车销量为67689辆,同比大涨45%,主要得益于野马Mach-E、F-150闪电、E-Transit3款车型的畅销,尤其是F-150闪电这款纯电动皮卡销量同比飙升86%,至22807辆。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前三季度美国纯电动车市场亚军由通用汽车旗下雪佛兰品牌摘得,但今年前三季度其在美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同比下滑19.5%,至39851辆。这一销量成绩被福特、现代、起亚、Rivian赶超。之所以下滑,主要是因为雪佛兰BoltEV及姊妹车型BoltEUV于去年年底停产,使得其销量大跌,去年前三季度这两款车的销量接近5万辆。
非美国品牌方面,现代及起亚表现出色。今年1~9月,现代汽车在美国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6%,至43627辆;起亚同比大涨80.5%,至41326辆。宝马及梅赛德斯-奔驰表现也不错,销量均超过3万辆。大众品牌则同比下滑40%,至16375辆,奥迪品牌也出现微降。
整体来看,与前两年相比,美国电动汽车销量增速大幅放缓。展望未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有意废除《通胀削减法案》,取消美国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所享受的最高7500美元税收抵免优惠。鉴于目前可以享受补贴的主要是美国本土品牌电动车型,这对于通用汽车、福特、Rivian等车企来说并非好事,也会给整个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带来负面影响。
车型篇
品牌篇
“双雄”差距拉大,理想与问界跃升
就品牌榜来看,比亚迪和特斯拉的地位稳如泰山,较其他品牌拥有断层领先优势,但与此同时,双方的差距也在拉大。
今年前三季度,基于丰富的产品线和亲民的价格,比亚迪在中国乃至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稳居冠军宝座,销量接近275万辆,同比增长32%。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比亚迪月销量首次突破50万辆,这是继9月销量突破40万辆后,比亚迪再次创下单月销量新纪录。11月18日,比亚迪更成为全球首家达成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车企。
再看特斯拉,前三季度累计交付量接近130万辆。特斯拉预计全年交付量将较去年有所增加,而之前市场普遍预计略低于去年。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预测,2025年特斯拉汽车销量将增长20%~30%。目前,特斯拉的主力车型仍是ModelY和Model3,该公司计划2025年上半年推出售价3万美元以下的车型,这一价格定位预计将吸引更多消费者。
另外,理想、问界、零跑、蔚来等中国造车新势力品牌表现颇为不错。其中,今年4月上市的理想L6持续热销,带动理想整体销量向上攀升。有华为背书,问界品牌系列车型也持续热销,尤其是M7销量最高。
至于零跑汽车,前三季度累计销量超过17万辆,同比飙升94.6%。零跑C10和T03已经在欧洲上市,而B系列首款车型B10也在10月举行的巴黎车展上首发亮相。得益于与Stellantis的合作关系,零跑可能会受欧盟关税影响较小,或将成为其打开欧洲市场的契机。
相比之下,广汽埃安在2024年进入阵痛期,前三季度销量同比下滑35%,为22.67万辆。整体来看,20强榜单中,中国品牌共有11个,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8个。
与此同时,德系品牌也在积极推进电动化转型,宝马、大众、梅赛德斯-奔驰销量排名靠前,奥迪也跻身20强。另外,被认为在电动化领域落后的丰田汽车,其实已经开始发力,其电动汽车销量排在榜单第13位。韩国现代汽车也在积极推进电动化转型,其电动车型在北美市场颇为热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