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原车主领完报废补贴后转售赚差价
郭靖宇
“最近正在看市场上的低价电动汽车,发现有一些4S店卖4.5万元落地的车,在二手车市场上却有很多包牌包过户仅需3.5万元的准新车。”常州市民张先生致电紫牛新闻热线,好奇这些车辆究竟来自何处、背后是否藏有猫腻。紫牛新闻记者发现,如今市场上出现了大批转售新能源车的交易,其实是部分报废车车主通过购买新能源车后领取补贴再进行转售以赚取差价。
王先生是一名“套利者”,他向记者详细解释了自己的操作流程。“我家有一辆开了十年的老旧燃油车,刚好符合报废条件。”王先生说,他通过正规渠道报废旧车后,选择了市场上一款售价低廉的新能源小车。“这车裸车价是4.99万元,但目前有优惠活动,实际成交价只要3.69万元。加上保险和上牌费,全部成本也就3.84万元。”
王先生计算得很精细:“领取两万元补贴后,我的实际购车成本就是1.84万元。接着,我再把这辆车转手,以3.15万元的市场价卖给其他消费者,这一进一出,我净赚1.31万元。”
在采访中,有不少车主认为,政策本身是利民之举,不应因少数人的套利行为而被质疑。也有车主表达了担忧。陈先生刚购买了一辆售价12万元的新能源轿车,但他却感到不平:“为什么有人买个三万多的车还能倒赚一万多?我们这种真正用车的人,补贴比例反而小,是不是有点不公平?”
对于这种套利行为,车商的态度相对复杂。一方面,他们欢迎更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另一方面,大量“套利”订单也给销售管理带来一定困扰。
常州某新能源车4S店的销售人员刘女士向记者坦言:“政策实施后,我们的销量确实有了大幅增长,一个月内订单量翻了两倍以上,但其中不少客户的购车目的并非自用。”
刘女士解释道,店里最畅销的车型就是售价在三四万元的小型新能源车。“这些车的售价本来就低,加上政府补贴后,车主的实际成本非常低。这种情况下,有些人根本不是冲着车的性能或长期使用来的,而是为了拿补贴赚差价。”她表示,虽然商家在表面上没有损失,但过多的短期交易可能会影响品牌形象,“如果大量二手新能源车迅速流入市场,甚至出现价格混乱,对我们厂家和4S店的销售网络都是一种挑战。”
采访中,记者获悉,目前三四万元的电动汽车在常州已是一车难求,最低价的“丐版”车型甚至要排队一至两个月,有可能赶不上补贴末班车。
二手车商同样被打得措手不及。“这批车还是很有竞争力的,我们现在基本都是寄卖、代买,这样的车型我们现在不太敢做,因为没有太大的利润空间。”长期做二手车生意的张先生表示,以某品牌4.5万元落地的一款车为例,目前包牌包过户的价格在3.3万元左右,“但是4.5万元的价格是保商业险的,车损险、三责险都在其中,但是包牌包过户的价格一般都只有交强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郭靖宇
尊敬的读者:
感谢各位一如既往的信任和关爱,更感谢各位长期以来的支持。
该数字报电子版半年内的所有报纸版面为免费阅读,其他版面开始收费阅读。更权威的资讯,更便捷的形式,更周到的服务将大幅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