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现实情况看,稳定汽车消费对于促消费、稳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汽车消费正进入一个拐点,如果不多角度、全方位采取措施,发挥汽车消费的潜力,汽车消费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下降局面。2021年全国汽车类商品零售额达4.4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9.9%,是消费市场的重要支撑。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稳定汽车消费、确保汽车消费不继续下降,对于稳定消费、稳定经济增长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从未来趋势看,汽车消费的基本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虽然汽车消费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快速增长,但汽车消费的基本格局不会发生大的改变。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收入结构的加速优化,汽车保有量将不断趋向发达经济体水平,汽车消费的增长空间仍然巨大。从长期看,城市道路交通的不断优化,公路网络的深入蔓延,充电桩、换电站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停车位等配套设施的丰富将改善汽车使用环境,对汽车消费形成正向促进作用。
二、调研企业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企业共涉及到汽车零售企业70家,占全市限额以上汽车零售法人企业数的24.1%,1-11月份实现零售额248.61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的14.4%,占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的41.4%,涵盖了大部分市面上销售的品牌,基本能反映出全市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状况。
三、调研问卷基本情况
(一)本次调研企业以销售国产品牌为主
(二)车辆供应紧张局面基本缓解,但热销车型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
从各品牌车企车辆供应情况看,去年8月份以来缺芯缺货的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善,今年以来只有部分车企货源较为紧张,车辆供应较为充足的车企占比20.3%,车辆供应基本正常的占比54.1%,车辆供应紧张的占比25.6%。
热销车型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从各品牌热销车型的供应情况看,18.9%的企业热销车型供应充足,50.0%的企业热销车型供应基本正常,31.1%的企业热销车型供应紧张,主要是比亚迪、宝马等品牌车企。
(三)到店客流呈现明显的行业特性,年轻客户占比逐渐增加
从到店客流情况看,平均每个车企每月到店客流量在370人左右,且呈现明显的行业特性,新能源车企到店客流量远远高于传统车企,高端豪华品牌因受众面小,车辆一般需要定制,到店客流量大部分为个位数,个别以中低端价位为主的国产车企到店客流量也较少。
从到店客流的年龄结构看,30以下客人占比平均在38%左右,反映出客户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但与此同时也反映出年轻人消费能力偏低,喜好新鲜事物的特点,年轻客户占比高的品牌主要是一些中低档品牌以及一些新近成立的品牌,高端品牌中年轻客户的占比较低。
(四)销售情况受疫情影响较大,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进一步提升
从总体销售情况看,各车企普遍在4-5月受疫情影响较大,月均销售量处于前9个月的最低水平,6月份开始,在国家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和各种促消费活动的带动下缓慢回升,9月份的销售量达到最高点。
从企业具体情况看,平均每个车企月均销售新车135辆左右,销售二手车2.5辆左右,新能源车企的销量要明显好于传统车企,以入门级别的车辆销售为主的车企销量也明显好于品牌力较弱的中低端传统车企。
(五)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效果明显,各类促消费活动对销量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为促进汽车消费,支持汽车产业发展,2022年5月31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2022年4月18日,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纾解市场主体困难?稳定经济运行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确要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市、县(区)、街道(乡镇)三级政府开展了一系列汽车促消费活动,如举办汽车消费节,发放购车补贴等。同时,各大汽车厂商也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购置税全免、置换补贴、保险补贴、低首付、0利率金融政策等,加之2022年5月开始推行一证通办,异地上牌无需提供暂住证,众多利好叠加,全面促进了汽车消费的回暖升级。
在购置税减半政策及各类促消费活动的拉动下,汽车销量明显提升,从调研情况看,从6月份开始,月均销量较5月份有了近50%的提升,6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同比增长13.3%,增速较5月份提升20.5个百分点,大大提振了消费信心,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
(六)疫情是当前影响汽车消费的首要制约因素,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下降也起到一定制约作用
汽车作为传统的大宗消费品,主要受到人口结构、收入水平、消费意愿、市场政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汽车消费受到一定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疫情反复原因,也有油价上涨原因,既有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也有汽车销售价格上调原因。
从调研情况看,因疫情导致客流量下降占比达98.7%,消费者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下降占比达91.9%,政策支撑体系还需完善占40.5%,车型供应不足占25.7%。
四、汽车销售行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车市本身发展形势严峻,疫情冲击雪上加霜
车市本身发展形势严峻。国内汽车市场在2001-2010年间蓬勃发展,而后趋于平稳发展,自2017年开始,汽车销量同比基本持平、增长率持续走下坡路,在2018-2019两年间汽车销量出现了明显滑坡,甚至首次出现了负增长的局面,汽车市场陷入了发展的瓶颈。2020年开始,国内汽车市场在新冠疫情、石油价格战等多重因素冲击下陷入了更复杂、更艰难的发展境地。
(二)汽车行业短板弱项依然存在,供需两侧均面临较大压力
供应链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形成了庞大的、较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但是芯片以及操作系统一直是短板、弱项,尤其是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等多重因素影响,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供应链问题频出。尤其是今年3月以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叠加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芯片供应紧张,对我国汽车工业的运行带来了冲击,中汽协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汽车产销环比和同比均下滑了近50%。
(三)汽车零售终端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尤为激烈
市场上汽车品牌众多,同品牌4S店数量众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年底全国乘用车4S销售服务网络数即4S店数量为29318家,由于行业发展形势变差,盈利困难等原因,每年注销的4S店数量也在快速增加,这一情况从2019年开始日趋严峻。数据显示,2016年注销的4S店数量不足400家,2019这一数字增至1860家,2021年则为1944家。从长沙的情况看,目前限额以上汽车零售企业有290家,同一品牌的4S店有的多达30几家,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企业营业利润不断摊薄,从2022年前三季度数据看,全市半数汽车零售企业经营利润为负。
(四)新能源汽车配套辅助设施不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充电问题是困扰消费者、影响新能源车消费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每年充电桩的建设数量都在不断地增加,但是依旧赶不上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扩张的速度。充电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规模不足,充电桩配比仍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求,充电设施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用户充电不便,导致了消费者用户体验不佳,而且充电桩的维护不到位,充电桩故障频发更是降低了用户满意度,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促进汽车销售行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顶层设计,出台统一全面的促消费政策
受疫情影响,整个汽车销售行业受到不小冲击,各省、市、区(县)已陆续出台如发放购车补贴的促消费政策,建议参考其他省市已出台的汽车促消费政策,制定出台一套针对全市所有汽车品牌均可参与、普及范围更广、推广力度和影响力更大的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
(二)加大宣传推广,助企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三)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推广建立多行业联盟,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推广建立多行业联盟,开展汽车走进企业,汽车消费赠送其他行业消费券等活动,拉动经济协同发展。同时可探索建立适用于长沙市范围内商贸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碳积分激励、应用与落地的管理流程,加速引导本地消费者和商家形成低碳类商品消费与使用习惯,助推城市低碳类消费场景的完善与发展。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胡志伟][审核:范??夫][责编:向福鸿]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统计联网直报平台咨询:0731-82213228统计违法案件举报:0731-82801000(自动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