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全”知道?理想很美好,现实很……
先来说说汽车行业的定价机制。
一般拿来说,新车上市会有三个价格,厂商指导价、经销商拿货价和经销商售价。厂商指导价是结合市场数据与消费心理得来的概念,公开透明。经销商拿货价就是主机厂给经销商的“批发价格”,虽然不公开,但基本上都一致。
其中易车试图“透明化”的,也就是相对比较复杂的经销商售价了。因为这部分虽然对外公开,但往往会以多种形式出行,并且数字可能并不相同:
一是裸车价,即经销商根据指导价结合优惠幅度给出的价格。如果一辆车的指导价是25万,优惠5万,裸车价就是20万;
二是综合优惠价,即除了新车优惠之外,经销商打包一些其他的精品、保险、装修等服务折合后的优惠综合价格。比如一辆车的指导价是25万,经销商标明综合优惠10万,但是综合优惠价并非15万,而有可能是加加减减之后综合体现成20万;
第三个则是落地价,即车价加上保险、购置税、上牌费、金融服务费之后的价格,简单理解就是保证新车可以正常上路行驶所花钱的总和。
一般汽车交易网站上的价格,基本都包含这三项。需要注意的是,即便上述价格都有,也并不意味着就知道了“全部价格”,因为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会影响终端的销售价格。
首先就是返利,经销商会根据实际情况去核算每一辆车的最终价格。
举个例子,某主机厂给其经销商下达的返利任务是卖够100台返点2%。一个经销商已经卖了99台,那么为了冲任务降低最后一台车的出售价格就很合理了。
其次,某些经销商集团会根据整体盈利去管控门店的报价和售价。为了保证营收,也会要求旗下所有4S店保持在一个价格范围之内,不受其他经销商的影响。
另外还有一些中小店或者个体店面,往往也会根据市场及自身经营状况,做出灵活的判断与决策,从而导致出售价格有差别。
价格可以不“全”,但能做到相对的“准”
当然,价格做不到绝对的“全”,但能够对大众汽车消费起到绝佳的指导作用,消除信息误差,也基本能满足用户对汽车电商平台的价值预期。在这一点上,易车的表现如何呢?
首先,易车平台崛起的关键,就是报价信息的广度。但这一竞争优势,正在汽车之家、懂车帝等汽车互联网服务平台的发力下变得越来越微小。
然而如今从流量与线索数据上来看,易车的内容维度进展却有些后继无力。举个例子,汽车之家凭借内容相对专业来吸引用户,DAU(日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4300万,2018年全年产生约1.1亿条线索;懂车帝则依托母公司今日头条的流量支持,跻身行业前三,目前APPDAU在300万左右;而易车百度智能小程序DAU则刚刚突破350万,并且其线索数据更多采取的是花钱采买的方式,这就使用户的参考维度大打折扣。
在易车APP的哈弗H6价格页面,给出了车主裸车价、厂商指导价及竞争车型车主裸车价。其中,有用户上传价格24条。最近用户上传的购车价格是2019年9月份,不过只有发票信息可以参考。
汽车之家APP哈弗H6的价格咨询页面,则标出了厂商指导价、新车特卖价及二手车价格。其中,车主提车价格2.42万条。点开之后有经销商最低报价、车主均价及厂商指导价,并给出了平台建议价。最近用户上传价格是2019年10月23日,有买车费用说明和经销商信息。
可以看出,无论从价格的全面性、车主数量的多少,还是同价位车型的对比,汽车之家和懂车帝的各项数据均超越了易车。
我们知道,精准流量之于汽车电商平台,就是维系生命活力的血液细胞。一方面,流量规模化可以吸引更多的真实用户在平台发表自己的价格,供其他用户参考;另一方面,经销商也更愿意为平台反馈更精准的价格,以吸引成交,二者相互融合并推动平台良性发展。在报价维度上做不到“全”,想要达到“准”自然概率更低,这也让易车的品宣力度,与骨感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超叠加洗脑术背后的冷思考
或许,实实在在的数据可以帮我们找到答案。
首先从业务层面来看,易车十分需要一场能够提振公众认知度和资本市场的品牌造势。
但是动经销商的蛋糕,真的能给消费者乃至整个行业带来利好吗?背后似乎还有着比较大的不确定性。
在经销商张平看来,目前4S店的独特经销商模式已经十分成熟,帮助中国迅速建立了世界第一的新车市场,让中国的汽车流通在短短20年就进入了世界一流的水平。该行业关系到整个经济和国家经济阶段、工业水平、市场阶段、消费者成熟度、金融发展水平、互联网发展水平等方面,不会因为价格因素而产生动荡。
从极尽强调“价格”的品牌宣传策略来看,如果要把整个产业链带入价格战,不仅在实际操作上并不具备可行性,对价格全面性的极尽强调,可能会引发行业的连锁反应。
比如经销商可能对汽车电商平台产生负面情绪,进而不提供、或提供不准确的报价,从而增加广大用户的选择成本;而同时,用户的选择重心从综合服务、体验、价格、功能等一系列要素的高性价比,向“低价、低价、更低价”转移,显然也在无形之中牺牲了购买体验与使用功能等隐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