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在互联网经济、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助推下,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知名公司不断创新,形成多种发展模式,在多个领域实现新突破。这些行业企业的实践,为更多的企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路径与方向。
模式一:重组合作实现资本化
运作模式:通过重组,实现资本化,巩固行业地位。
代表案例:S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与其他企业重组。上海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Q公司)主营交通运营业务。近年来,Q公司受网约车冲击,盈利能力相对偏弱,疫情也给其经营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此外,Q公司属于上海国企。在此背景下,一直有上市需求的S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与自身市值不大的Q公司进行重组,S公司借此实现资本化,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加强与巩固其行业地位。
从S公司未来长远布局来看,其对未来十年的规划是打造成世界顶级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为此,S公司重点布局薪酬福利服务业务、灵活用工业务及外包业务等,实现转型升级,提高市场占有率。此外,积极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扩容业务体量,加速产业链整合,提高业务的长尾效应,最终提升行业地位。
模式二:探索平台经济
运作模式:以劳动力管理服务切入,连接平台与消费者。
代表案例: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QH)面向劳动者提供就业、技能提升等服务,面向企业提供劳动力运营解决方案,通过管理自有劳动力池,让消费者享受企业服务。
该公司的服务主要应用于四大场景:
外卖即时配送服务为QH核心业务,服务模式以外包为主。外卖即时配送服务的收入占QH营业总收入的比重在98%以上,支撑起QH的整体运营。服务方式为建立一个规模化、标准化的劳动者团队,帮助平台企业如美团、饿了么等完成餐饮配送服务,平台企业支付QH服务费,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实际上属于QH,由QH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于2018年推出的共享单车运维服务。服务形式以外包为主,按服务时长和运输故障车辆的数量向运维商收取服务费,提供保持自行车整齐有序、再分配与运输闲置自行车、识别和运输故障自行车等管理服务。
于2018年推出的网约车司机管理业务。盈利模式包括汽车租赁费、以租赁司机数量为标准的收费。服务内容包括车辆维修、保险索赔、路边援助、保养服务,等等。但网约车司机管理服务经营状况并不乐观,还未实现盈利。
于2019年推出的保洁家政业务。以外包形式按照订单完成数量收费。2019年利润率为负,但由于近年来家政服务业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消费者的欢迎,QH的保洁家政服务将会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模式三:进驻人才培训市场
运作模式:通过线上平台赋能人才发展
代表案例:广州市某职业培训学校(以下简称R公司)深耕培训行业二十余载,下设HR匠培、红海匠培云课堂两大品牌课程体系。运营这些课程体系的HR精英课堂是首批纳入广东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线上平台之一。借此平台,R公司创造性地实现了“教、学、研、考、管”培训场景信息化全方位覆盖。该平台基于“行业+核心工种”“企业+核心岗位”模式,打造了职业工种培训、专业岗位培训以及职业素质培训三大课程体系,提供智能教学、线上学习、课程教研、线上考核、平台管理等五大应用,覆盖了讲师和学员训前计划安排、训中学习互动与监管、训后效果追踪等多个环节。
HR精英课堂的价值在于推动优质培训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优势,做好线上培训管理监管和服务。它不仅实现了大规模系统化的员工技能培训,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个连接员工、培训主管部门的在线培训教育平台。
模式四:拓展兼职招聘行业
运作模式:多端口连接供需双方,以技术赋能招聘领域,打造灵活用工一站式服务平台
代表案例: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DM)2015年10月正式从58赶集集团独立出来,主要提供基层岗位招聘和用工服务。正式成立后,半年就跻身兼职招聘领域第一梯队,在招聘行业APP中流量增长列第一位,在垂直招聘领域中排第三位,仅次于智联招聘、前程无忧。DM的优势在于:
DM通过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实现高效、精准的匹配。DM通过新技术赋能,向用户秒级推荐职位,提升企业招聘效率;构建高效精准的匹配系统,根据用户求职习惯做标记,形成精准用户画像,通过智能算法大大提升匹配效率。同时,将线上报名、线下约谈面试与安排岗位融合为一个完整流程。
DM兼职平台交易模式如图:
定位服务业基层岗,打造灵活用工一站式服务平台。DM定位服务业基层员工招聘,如打包分拣员、快递员、外卖员、客服等,所提供岗位覆盖工种丰富,因此带来巨大流量,产生流量经济。DM为求职者提供金融、住宿、保险、培训、用户关怀等方面服务,提升求职体验;创新产品和服务,与企业联合打造雇主品牌,自建人才“活水池”,依托流量数据为企业提供从报名、邀约、面试、入职管理、人才留存与流失等各方面的分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