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附属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性强的电动车车棚支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一般两轮电动车基本都是车身裸露在外,尤其碰到刮风下雨或太阳暴晒的时候,骑车人会因为太阳暴晒或雨大风大而造成使用不便。所以现有的电动车,都通过支架来将电动车车棚安装在电动车上。现有的电动车车棚包括雨棚、棚杆、用于增加雨棚稳定性的U型管、设在尾部的连接绳以及与电动车相连的支架。现有的支架在电动车行驶中,容易使得电动车车棚被吹起,从而会导致阻力的增大,更可能使得支架从电动车上脱落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强、安全性高的电动车车棚支架。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强的电动车车棚支架,用于将电动车车棚固定于电动车上,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一端端头呈扁平状的连接部、与电动车后视镜底座相连的且呈倒钩状的固定环以及连接固定部与连接部的固定杆,所述连接部垂直于固定杆;还包与电动车车棚相连的套接管,所述套接管的端面上均布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沉孔,所述连接部通过第一通孔适配插设于套接管内,所述连接部呈扁平状的端头与套接管转动卡扣配合。
上述结构中,将电动车车棚安装于电动车上时,需使用两个支架。端头呈扁平状的连接部适配插入套接管后,转动一定角度,使其与套接管形成卡扣配合,从而使得连接部与套接管更加的牢固以及加强了电动车车棚的稳定性。将棚杆与U型管分别适配插设于沉孔以及第二通孔内,使得支架、套接管以及电动车车棚三者相连。固定环与电动车后视镜底座相连。支架将电动车车棚前端与电动车车头固定后,通过电动车车棚上的连接绳与电动车车尾相连后完成了电动车车棚的安装。在电动车行驶时,通过支架能够使得车棚更加的稳定与牢固。,从而增加了骑电动车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与固定环的连接处呈阶梯状。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得骑行电动车时产生的阻力无法松动连接部与套接管之间的配合,从而增加了支架的稳定性以及牢固程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环的上下面呈平面。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得固定环与电动车后视镜底座的连接更加的牢固,从而增加了支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相比现有的电动车车棚支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性强、安全性高。将电动车车棚安装于电动车上时,需使用两个支架。端头呈扁平状的连接部适配插入套接管后,转动一定角度,使其与套接管形成卡扣配合,从而使得连接部与套接管更加的牢固以及加强了电动车车棚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套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支架本体;11-连接部;12-固定环;13-固定杆;2-套接管;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稳定性强的电动车车棚支架,用于将电动车车棚固定于电动车上,包括支架本体1,所述支架本体1包括一端端头呈扁平状的连接部11、与电动车后视镜底座相连的且呈倒钩状的固定环12以及连接固定部与连接部11的固定杆13,所述连接部11垂直于固定杆13;还包与电动车车棚相连的套接管2,所述套接管2的端面上均布有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以及沉孔23,所述连接部11通过第一通孔21适配插设于套接管2内,所述连接部11呈扁平状的端头与套接管2转动卡扣配合。
上述结构中,将电动车车棚安装于电动车上时,需使用两个支架。端头呈扁平状的连接部11适配插入套接管2后,转动一定角度,使其与套接管2形成卡扣配合,从而使得连接部11与套接管2更加的牢固以及加强了电动车车棚的稳定性。将棚杆与U型管分别适配插设于沉孔23以及第二通孔22内,使得支架、套接管2以及电动车车棚三者相连。固定环12与电动车后视镜底座相连。支架将电动车车棚前端与电动车车头固定后,通过电动车车棚上的连接绳与电动车车尾相连后完成了电动车车棚的安装。在电动车行驶时,通过支架能够使得车棚更加的稳定与牢固。,从而增加了骑电动车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13与固定环12的连接处呈阶梯状。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得骑行电动车时产生的阻力无法松动连接部11与套接管2之间的配合,从而增加了支架的稳定性以及牢固程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环12的上下面呈平面。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得固定环12与电动车后视镜底座的连接更加的牢固,从而增加了支架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