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汽车之家员工第二季第一集:陈震

话说早在我还没来汽车之家的时候曾经和陈震有过两面之缘,只不过当时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那还是2006-2007年初的时候,当时二环飙车的事件刚过不久,所以风头正劲。我依稀记得有一次在金港某个什么机油厂家赞助的比赛活动里,陈震参加了,貌似还得了个第一。那时候我是另一个网站的工作人员,来参加这个活动,看见传说中的二环十三郎还颇为兴奋了一下下。当时心里想,小孩瞅着挺斯文的,看不出来有如此狂野的一面呢!

陈震出生于1982年2月27日,双鱼座男人大家有了解吗?没有的可以听我简单说一说。如果说双鱼座男的此生最擅长干一件事,那就是——劈腿!你没看错,是劈腿!不是为了练舞蹈,是为了踩住两只船。如果说双鱼座男的此生最擅长干两件事,那除了劈腿之外,就是撒谎了。我之前跟陈震不熟,听他说是双鱼座时很是吃了一惊,确实感觉他不太像。他说他媳妇也说他不像双鱼座,我猜是他媳妇没发现他有这俩毛病吧!

这个选题比较特殊,我们定了三种行文文体:1、主角自己比较能说的,我们让他/她写自传;2、主角不太能说的,编辑对其进行采访,之后整理成文;3、主角完全没啥逻辑,但是故事却很传奇的,采用问答形式成文。

在很多人眼里陈震应该是属于高富帅的系列,有次我找他帮我个忙,在四环上跟他碰头,才第一次发现他自己开着S500L。可是你能想像他当年的屌丝样儿吗?一个因为父母不支持自己高中辍学开始写代码编程序挣钱买摩托车的小屌丝,现在时不时地整个Q7啊坦途啊之类的,这应该算是一种逆袭吧?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有非常多的网友很想更深入地了解陈震吧!

高中辍学成了“程序猿”

我第一次听说陈震以前是编程序写代码的,惊得我下巴就掉在了脚面上!好像公司年会上还看见他那时候的照片,可以用极为屌丝或村炮来形容,跟现在的形象比差太远了!当然那个年代大家多少都是有点村儿的,可是我相信看过那个照片的人都会凭空对自己多一些信心的。

我也是这次才知道,陈震连高中都没有念完。上到高二那年,他因为厌恶当时的教学方式,又一心想买一辆摩托车,而父母又不肯给他钱,他竟然就从高中退学了!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对于父母来说好像还是买辆摩托车给他损失更小吧?高中都没毕业,这对于很多思想传统保守的父母来说真是致命的打击啊!不过陈震说,当时他父母也并没有强烈地反对,他们认为只要他不去干坏事就行,我猜测是父母也被他折磨得没啥更好的选择了。

陈震给我举了个例子,来说明他当时为什么以及有多么地厌恶学校里的教学方式。上高中的时候上电脑课,学输入法,必须得学五笔,他自己写字因为不遵循正确的笔划顺序所以根本没法用五笔,老师不让写拼音,最后考试就打了16个“的”字交了。(这让用五笔的我情何以堪啊?!我瞬间觉得自己是一个全方位360度的好学生!)作为一个淘气闹腾的男孩子,陈震自认为不招老师喜欢,因此他坐过教室里的各种位置,第一排,讲台边上,墙角,甚至……教室外面。我个人觉得,教室外面就不算是教室里的各种位置之一了吧?

陈震从十几岁开始就喜欢摩托车,父母不给买,就想自己找工作赚钱,当时一个朋友跟他说来做网站程序开发能挣钱,才上高二的他竟然就真的辍学,然后自学了编程去当了程序员。他说那时候都是跑去西单图书大厦买书自己学。这可以算是无知者无畏吧!有很多同龄人在父母的教育下,对于考大学是唯一出路深信不疑,虽然不知道目标在哪里,但是路却是早已经选好的。这一点是最讽刺的。

而跟着本能走的陈震,在当时他还不懂得这样的选择对于他的人生意味着什么,他看似走上了程序员的道路,但是实际上他正在向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最渴望的目标迈近的一个过程而已。他说自己是一个随性的人,计划性很差,就算是自己做生意的时候也最多就能计划个两到三个月的事。一路走到现在,都是跟随内心而已。

很多后来的汽车网站都是参照了车168当时的数据库建立的,包括汽车之家。他在05年离开了车168,原因很简单——他不想再写程序了!他说父母都是特别传统的人,直到几年前还在念叨说让他去当程序员,觉得这种工作更踏实更稳定更体面,比跟别人说自己儿子是倒腾车的或者骑摩托车的要更体面。

我很好奇,陈震是一个从来不玩网络游戏的人,后来他给了我这样的答案,在当年他酷爱玩游戏的年代,DOS还是主流的操作系统,玩游戏总是要自己编文件为了在游戏里作弊,玩模拟游戏的时候可以通过改程序让自己的金钱变得很多。后来有了一种图形MUD的游戏(他说是UO(全称《UltimaOnline》)第一款图形可视化的网络游戏,我听说过但是不懂),他和几个哥们自己做了个私服,基本已经习惯了在游戏里扮演上帝的角色,想要什么装备就有什么装备,所以后来他都不玩网络游戏了,因为根本受不了那种被限制的感觉。

2狂热的摩托车手

狂热的摩托车赛手得过的奖和摔过的跤一样多

98年,当时攒了8000块买辆铃木BANDITVC400(没有包围,是跑车造型的街车,骑行方式都是偏跑车),就是在中旅大厦找了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楼下有家摩托车行。陈震当时经常跟他们泡在一起,但是他们当时卖得贵买不起,后来去五道口买的。五道口曾经是北京比较大的一个摩托车集散地,玩摩托车的人基本都知道。

我问起陈震为什么喜欢摩托车,后来发现自己的问题很无聊,有几个人会不喜欢呢?无非是喜欢的程度有多少差别了!对于男孩子来说,摩托车的外形,尤其是跑车的凌厉外形,夸张的排气声,真的是充满了诱惑力。只是喜欢归喜欢,毕竟骑摩托车是个有巨大风险的事,所以很多人也只是看看就拉倒了。

话说属于行动派的陈震当时还不会骑,花了8000块之后,又给了人100块钱让别人给骑回来的。后来他找了一个当时号称有经验的朋友来教他,俩人吭哧吭哧推了好远,推到一个偏僻点的地方才开始学着骑。后来才知道当时这个朋友骑的是国产车,也只是知道骑摩托车的基本操作,也不是特别地懂。对于人生第一辆摩托车,陈震的总结是——拥有它的过程就是修理它的过程,不是缺缸就是怠速高,要不就是根本没怠速,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他也学会了使用当时两种几乎万能的摩托车修理工具,就是化清剂和AB胶……

在跟陈震聊天的过程中,我又学会了一个新词——以贩养吸。他用这个词来形容当时的状态,倒腾一些车,从中赚点小钱,于是过了俩仨月自己就又换了另外一辆好点的车。记性不好的他已经想不起来换的什么车了。能记得起来曾经骑过的摩托车有雅马哈的V-max1200,铃木的直角大梁GSX两辆,分别400ml和1100ml排量的,CBR23、29、250,发动机转速都特别高,随便都2万转。当时就只知道换机油,都不知道还得换机滤,也没什么地方买配件。

陈震玩摩托车这么多年最庆幸的是至今都很健全,主要是因为他从来骑摩托车都必须戴头盔,因为眼睛一吹风就淌眼泪。也曾经摔得挺狠的,因为戴头盔所以没出什么大事。2006年的冬天一个雪天,他从三环主路往辅路出,路上有很多被清洁工人铲到路中间的积雪,摩托车一下就失控了。从南三环过了木樨园桥的出口出去,一跤摔出去几乎快滑到赵公口桥底下了。棉衣都快搓成布条了,很幸运的是路上没什么车,真是万幸!话说他现在看到清洁工们为了让雪化的更快而把雪铲到路中间的做法的时候依然是恨得咬牙切齿。

2007年9月的一天,陈震骑着摩托车带着朋友高高兴兴出去玩,朋友身上背着他的笔记本电脑,在拐弯的时候他的车尾被一辆汽车碰了,摩托车跟后座的朋友都横着摔了出去。当时令后座那位朋友伤心的是,陈震从地上爬起来赶紧先看电脑是不是摔坏了!我可以理解当时的笔记本电脑确实是比较贵,可是,可是那也该先看看哥们儿是不是还活着啊!你们说对吧?后来两个人找了一个滑板把摩托车的前轮放上去推回去了。

还有一次骑摩托车撞树了。撞树了?嗯!撞树了。忽然想起那句,猪撞树上了,你撞猪身上了……陈震额头淌着黑线自嘲道:记性这么不好,估计都是摔的!撞树这次把摩托车的前叉摔弯了,又找他老爸要钱遇到了阻力,老爸说这次给你钱以后不要再骑车了……我以为他接下来会说这是他人生的最大乐趣与梦想,所以绝不会答应的,没想到他说当时嗯嗯嗯地就答应了。当然结果你们都知道了,就是他并没有做到。话说这年头,儿子答应老子的话似乎都没几个能做到的。

2010年年中开始,当时刚从赛汽车转到赛摩托车,以前赛汽车是什么比赛都参加,属于蹭比赛,是因为赛不起,非常昂贵。2010年参加POLO杯但是很失望,因为车机械故障的原因退赛了,比赛的时候要抽签抽车,完全看运气。一共有十三四个人上过领奖台,几乎每个人都有机会,只要够幸运。有两次曾经跑得很靠前,一次是在珠海一次是成都,但是两次都是坏变速箱退赛。即使是几十万上百万,扔进去都听不见响儿,就是烧钱的游戏。

相比之下摩托车其实要更刺激一些,更像是肢体的延伸,操控和驾驭的感觉更强烈,大脑甚至不用去思考做什么动作,那种完全的、彻底的对一台机器的信任感是他在任何运动中也从来没有感受到过的,而且所有的动作根本就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大脑那时那刻只是用来考虑超或不超,走哪条线路超而已,甚至在过弯的时候还会有很多肢体接触的可能……最后他说,跟赛摩托车比起来,赛汽车就跟在他家里玩GT5一样的无聊!

参加POLO杯的时候有人介绍他参与摩托车比赛,觉得特别有意思,于是就混迹于各种摩托车比赛之中。从此后,他就很少在马路上骑车了,因为在赛车场里可以把很多动作做到极限,而那种刺激是在马路上无法尝试的。在赛场里,陈震摔过太多太多次,而这种摔法放在马路上,每一次都会直接挂掉。他经历过无数次脑震荡,还好没有骨折过,曾经一次在上海天马赛车场,HIGHSIDE摔车之后,直接就失去意识了,全场红旗。醒来医生问,哪儿疼么?转转头?虽然没有骨折,但是由于腰被车砸了一下,结果肿得比屁股高出一大截,我甚至无法从脑海里准确地勾勒出那样一个场景,所以你们还是自己看照片吧。

2012年的时候,肩膀、腰、腿、屁股都无数次受伤。但是为了不影响比赛,使用卫生护垫盖住伤口吸汗,他说这样可以避免汗液流到伤口上的那种沙疼。我知道有很多男生喜欢大排量摩托车,崇尚那种排气声浪带来的冲击力,但是如果这一次次的摔跤,换成是你们,你们还愿意坚持下去吗?没有钱赚也没有什么利益,还能流血流汗的不放弃,这才是真正的狂热。

以下是我们的一些问答过程:

我:赛车这么热衷的原因是什么呢?陈震:特别享受骑车的过程,以及站在领奖台上的感觉,有人问有奖金么,有,有五六百块钱,还不够买1/4条轮胎。我坚决认为这种感觉是没有同样经历的人无法理解的,比赛是非常激烈的,会有肢体接触。对于摩托车来说,赛道是很宽的,可以走各种路线各种动作,成都能到两百三四的速度。有时候自己想这个问题,其实我喜欢的就是这个感觉,别人给我的评价,摔车也不会放弃,每次摔了只要车还OK还能继续赛,在鄂尔多斯摔车了还拿到个第一。

我:参加摩托车比赛的费用是哪里来的?陈震:摩托车是自己花钱参加比赛,成绩和投入是成正比的,在车没有什么问题的情况下成绩还不错。一次比赛要1万5到2万之间,都是自己出。现在有一部分赞助,只能缓解一点,都是属于友情赞助,不属于商业赞助。中国有什么协会,就倒什么。

3二环十三郎那两年

二环十三郎

对于当年这段经历,陈震表现得特别淡定。我觉得事隔这么多年二环十三郎这名号被各种演绎,隔三岔五被电视台拿出来当反面教材宣传一番,也确实早就习惯了。

一个传奇似的经历,有时候只是起因于一个挺2B的念头。据说在2005年的某一天晚上,一堆朋友吃完饭要去酒吧,某个人提议跑一圈,谁最后到谁就买单。就这么开始了跑二环的故事。我想当时这些人谁也不会想到,几个朋友间的游戏促就了“二环十三郎”的诞生并被流传了七八年。

从那次开始,这种跑二环的“比赛”一共发生了了11次,在第11次的时候陈震在西二环被警察围追堵截地抓了。据他说,二环十三郎这个叫法是北京青年报打出来的,因为有人举报了他们,于是有一天北京青年报整版打出了二环十三郎的概念,来报道有一群跑二环的不良飙车青年。讲到这的时候,陈震笑着说,这名字太土了!

“我坚决认为那次跑是有人通风报信,从东城崇文,跑回到西城,全城出警,断路,其实当时已经看到有警察在断路,没想到会是这么严重,如果当时出去的话就没事,但是当时以为就会算是超速,最后在西直门桥的车流里被逮了。”

“跑了11次,每次都是在最前面,跑马路这事,主要就是胆大,点儿幸!因为马路上就跟在猜题,要猜前面的车会怎么动,跟驾驶技术一丝一毫关系都没有。什么几分钟,对于马路来说也没有意义,每时每刻的交通状况都在变,也试过被堵住的。”

【因为当年的高尔没有留下照片,只能在图库里找一张代替】

4逆袭与回归之路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从程序猿到修理厂老板再到汽车之家视频主持人

我问他是不是比较有生意头脑,他说是被爸妈逼的。其实喜欢的东西父母不给买这事太常见了,但是高中辍学自己想办法去赚钱买喜欢的东西,这事就真的特别不常见了!陈震说自己是个随性的人,没有长远的计划,在听完他的故事之后我觉得他对自己的评价还是相当之准确的。

在离开程序员行列之后,2005年陈震和朋友开始经营一家代理进口配件的公司,一直干到2008年。因为两个人在经营思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他认为如果再一起干下去,可能连朋友都做不成了,于是他就撤了出来。记得演《中国合伙人》的时候徐小平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不能和朋友合伙。其实这个不是绝对的,如果是纯粹的生意合伙就不会搀杂感情色彩,互相的期望也不会过高,所以相对会好一些吧。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

从做配件生意里退出来之后,陈震买了个修理厂,一直到来汽车之家。现在他已经把修理厂租出去了,留了一个工人干点自己的活儿。开修理厂的原因是因为做配件时有很多客户,不想放弃这些资源,能给人提供服务,因为自己这么多年开车的经验,就会动脑子考虑客户怎么能让他感受更好,比如早上来接车,晚上给送回来,不用客户去考虑其他的事,甚至出险几点都可以去帮着解决问题。不过这样也很累,虽然也挣钱但挣的不多。

当时一直以为修理厂是个很体面的事,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跟保险公司的人打交道,跟公司里管车队的人打交道,这些人的喜好会比较低端,比如吃完午饭去100场200场的歌厅去唱歌。我以为是原则立场,结果他说不是,这是口味的区别,我说那要是换成1000场的你是不是就觉得还行,他眉开眼笑的说是。

5生活中的陈震

生活中的陈震

在和陈震的沟通中,我一直试图启发他能说点八卦性质的内容,比如你结婚前交过几个女朋友啊,可是他竟然回答说不记得了。他说当年他媳妇也问过他,他也是这么回答的。可是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你只交过个位数的女朋友,会不记得吗?别的我就不说了,你懂的!

陈震目前已婚,媳妇83年的,比他小一岁。俩人在07年认识,到08年就领证结婚了。他很自豪地跟我说,他媳妇是83年的,但是长得跟93年似的,因为从他们俩好了之后她就一天班都没上过,从来不为花钱操心。此时此刻我作为一个整天拼死拼活上班挣钱的女性,十分尴尬,结结巴巴地说,呃,这个,人长得年轻不年轻好像跟上不上班也没太大关系吧?可是他特别坚定地说,当然有关系!为生计奔忙的女的就是要老一点。哦!好吧!两个人每次吵架他都特别大男子主义地跟媳妇说:你去问问你哪个朋友不羡慕你?然后他媳妇就不说话了。跟着他又补充了一句:但是我没欺负她,我对她真的非常非常好。

当问及未来的打算时,陈震想了想说,现在就是等着移民,到时候让媳妇孩子过去加拿大,不想让孩子接触国内的教育,因为自己就是典型失败案例,对孩子只要不出圈儿干什么都行。

结语:对于一个刚过30岁的男人,陈震似乎已经经历了许多人很向往的生活,摩托车赛手、开过数不清的豪车、漂亮的老婆聪明的儿子,有N套房N辆车,目前还有一个能被众多网友仰慕的工作……看上去真的很完美。我们心里都知道,这只是因为最初的那个选择。我忍不住会想,如果他当初想买摩托车的时候父母就出钱满足了他的要求,他就不需要高中辍学,那么后面的轨迹都会因此而发生本质的改变。从高中退学,是对还是错?其实无所谓,更重要的还是跟随自己的内心吧!

THE END
1.汽车之家招聘汽车之家招聘招聘猎聘汽车之家招聘招聘频道为您提供大量的汽车之家招聘招聘信息,有超过10000多汽车之家招聘招聘信息任你选寻,招聘汽车之家招聘人才就来猎聘汽车之家招聘招聘!求职找工作就用猎聘聊。https://m.liepin.com/s/76f05dd76d6ddfec7751792e507e6ecd/
2.新能源车职场大揭秘,高薪稳职等你来当下,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一系列时事热点不断凸显其在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据财政部近日发布的《关于提前下达 2025 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补助资金总额超 98.85 亿元,将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产品推广应用及相关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持续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这无疑为行业发展注入了https://news.yiche.com/hao/wenzhang/96326486/
3.谈谈我对汽车类社区的理解:懂车帝VS汽车之家这里在结合大家对外公开的mau数据来看,之家800w、懂车帝300w、易车200w,其余不足百万数据来看,大概可以综合评估大家的一个社区建设以及社区活跃度趋于怎么样一种水平,这里就不展开讲了。因此本次我会围绕我这两年负责汽车社区这块的工作感受,来重点谈谈我对懂车帝社区和汽车之家社区的一些看法。https://www.jianshu.com/p/817deac2084c
4.电动车上用的热泵跟车载空调有啥区别?【卡车之家 原创】前不久,咱们聊了聊新能源卡车在冬天暖风的解决方案《电车冬天不敢开空调?热泵或许能救你!》。那时候,咱们聊到了一个电动轿车上现在非常火爆的取暖设备:热泵。而在那时候,有不少卡友表示:“这不就是车上的空调吗?”今天,咱们来聊聊这热泵跟车上常用的空调有啥区别。 http://www.360che.com/tech/221025/176114.html
5.从李想的个人角度重新理解理想汽车到2011年的时候,用户和内容已经不重要了吗?对李想而言,这些工作已经缺乏挑战了?没有再进一步的可能性了? 2011年汽车之家发生了什么大事? 2009年汽车之家营收仅为于易车的50.5%,但到2011年突然增至易车的154.7%,成功实现反超。这个时候汽车之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汽车媒体,无论是流量还是营收,都超越了易车。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198064943894446650
6.汽车之家页面性能监控建设实践关注用户体验,提高页面性能,是每位前端研发同学的日常工作之一。提高页面性能对业务的帮助,虽不易衡量,但肯定是利远大于弊。如何衡量页面性能优劣?如何帮助研发同学快速定位到页面性能瓶颈点?一直是前端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分享汽车之家在页面性能监控建设方面的部分工作,主要包含三方面: https://blog.csdn.net/autohometech/article/details/131917951
7.李想:汽车之家和理想制造汽车创始人(三)薛蛮子就是汽车之家最早的投资人之一,2007年薛蛮子向李想推荐了一个人,名叫秦致。秦致与李想的背景有着天壤之别,李想高中辍学,秦致中学毕业于著名的北京四中(陈景润 、李敖、陈凯歌、北岛、高晓松),之后考入清华大学,然后在爱荷华大学、哈佛商学院等名校深造,毕业后在IBM、北方电信、麦肯锡等跨国公司工作。2005年底,https://www.360doc.cn/article/72271024_944234856.html
8.车主之家–让汽车交易更简单(16888.com)车主之家(16888.com)是中国第一互动汽车网站,为您提供最新汽车报价,车市行情,汽车图片,汽车口碑,有全国最好的用车知识、养车费用、驾驶技巧内容。https://16888.com/
9.108个秘密(小偷家族)影评年轻时,走上纪录片拍摄工作的是枝裕和,远走他乡。有一次被人提醒:你要面对的(不是这里),不应该是你生长的东京吗? 《小偷家族》拍摄地,是东京荒川区的八丁目团地和足立区的商店。是枝人生前三十年,几乎有三分之二时间,都是生活在团地(有关部门建设的公共住宅,统一用来出租)。他通过《比海更深》里头,独居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56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