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想买辆二手CRV,看过几家平台却发现“同一台车在不同的二手车交易平台价格却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本文就拿人人车和瓜子这两家平台上的车型和价格做个对比。
瓜子这台2017年11月上牌,里程数0.99万公里,牌照所在地廊坊,报价16万整。
车款相同、车龄相同、里程相同、车牌所在地相同,那也不能确定这是同一台车呀!别急,咱有证据!
拍摄场景是同一个地方同一台车,CRV前面那辆思铭就是最好的佐证,只是拍摄角度略有偏差。
内饰上的一些细节也可以看出这是同一台车。比如风挡玻璃上固定的小屏幕,中控台右上角的票据和纸张,这些细节一模一样。
(上图为瓜子,下图为人人车)
仪表盘更是一目了然,里程数同为9923公里,真这么巧吗?
这就是同一台CRV挂在两个平台售卖,一个卖16万一个卖17.5万,价格足足差了1万5。二手车本来就是非标商品,有差价很正常。一般来说10万的车子差个一两千的还算合理,几十万、百万的车子相差两万三万的也勉强说的过去。
这台CRV1.5万的价格是怎么“差”出来的,背后有什么猫腻,解释其中原因要从卖方角度入手,共有四方面:
1
平台规模和数据影响
车子卖多少钱合适,除了车况以外,还跟平台的历史成交价、历史成交量有关系,平台规模大小、车源多少、成交速度快慢也会影响价格浮动。
像我们最常用的二手车估价软件所报出的参考价格,就是基于历史成交记录和一些合作渠道提供的数据进行估算的结果。
现实中,瓜子和人人车的估值系统都是由车300和公平价提供的技术支持。
既然都是同一家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为什么平台挂售的价格却不一样?平台估价只能作为参考,真要卖车就必须实地检测,而问题就出在检测这一环。
2
评估师专业度不同
要知道,二手车的评估师的检测专业度,会直接影响检测报告的准确性,人工估价就是根据检测报告再结合平台成交价的结果。接下来就以同一台朗逸的两份检测报告为例,看看检测专业度对价格的影响。
评估师A刚入行没多久,没啥检测经验,检测完发现这台朗逸只有两处外观问题,外观小剐小蹭对价格影响不大,平台挂出报价7.9万。
评估师B同志阅车无数,看车经验老道,共找出四处异常。
外观有两处和评估师A检测的结果一样,外观还有一处缺陷,一处轻微碰撞,这两个问题对价格有些影响但不会很夸张,随后给出7.4万的报价,两家平台报价相差5000。
检测报告不够准确,估价结果肯定有偏差,如果评估师专业水平相差很多,那价格偏差的幅度就会很大。
据了解,专业检测评估师至少需要2年以上的汽车维修经验,有些甚至修车七八年,熟悉大部分车型结构,经过严格培训考核之后才能上岗。目前大部分二手车平台的初检师都没有维修经验,无基础、速成、考证就上岗了。
技术是临时学的,再加上粗心大意走流程,车子一去复检全是问题,有些客户直接就退车了。
3
平台降价现象
卖家心想“不对呀,平台卖车要收手续费,我价格便宜了,手续费也就低了,那销售岂不是赚少了”。
销售员的业绩提成是按照看车量、成单量来计算的,新人底薪2000多,服务费超过3万才能拿到一点提成。
无奈的卖家看着,平台价格走势降低,别人降价卖,自己不降也得降,车卖出去了,销售员的业绩提成也就保住了。所以你会看到平台上有些车型的价格隔几天降一下,甚至一天一个变化。
4
车源信息不实
然后店家可能会说:“我们店里还有一辆车况更好的,不过价格嘛有点高,22万,您要不要看一下?”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等你实地看车的时候,车商会告诉你“平台上的价格卖不了”或者“这价格不是他发布的”,“你要诚心想买再加5000,过户提档我都包了”。
遇到坐地涨价,估计大部分人都会心想大老远的来都来了,市场价都差不多,那就看看吧。至于后面发生了什么请自行脑补。
这种情况就是有人故意发布低价车来当诱饵,然后要你加价。或者图片是假的,车子根本不存在,只要你上钩了,不怕你不到锅里来。
总结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专题】2019电商系列调查专项行动之汽车电商乱象
【重磅】“员工舞弊”各行业频发瓜子二手车推行大安全计划对内部贪腐“零容忍”
【重磅】奔驰事件引发汽车新零售+分期平台“蝴蝶效应”
【重磅】遭遇千万元“天价罚单”瓜子二手车到底冤不冤?
【重磅】二手车电商死磕闹剧人人车、瓜子二手车谁是谁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