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运城市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和行动计划(20242025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

《运城市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和行动计划(2024-202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2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运城市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十四五”规划

为加快推进全市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充(换)电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晋政办发〔2023〕38号)有关要求,结合运城市实际,制定运城市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

一、电动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一)电动汽车应用现状

“十三五”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约98.5万辆,电动汽车保有量约1.85万辆,占比1.88%。截至2023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约119.0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5.7%,其中电动汽车保有量约5.05万辆,占比4.24%,电动汽车注册量逐年大幅增长。

(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截至2023年底,全市建成充电站386处,充电桩3473台。盐湖区(含中心城区、运城开发区)建成充电站152处,充电桩1656台;永济市建成充电站25处,充电桩138台;河津市建成充电站23处,充电桩155台;临猗县建成充电站46处,充电桩533台;万荣县建成充电站22处,充电桩72台;稷山县建成充电站16处,充电桩84台;新绛县建成充电站13处,充电桩222台;闻喜县建成充电站20处,充电桩115台;绛县建成充电站12处,充电桩57台;垣曲县建成充电站13处,充电桩231台;夏县建成充电站8处,充电桩27台;平陆县建成充电站13处,充电桩80台;芮城县建成充电站23处,充电桩103台。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统筹推进、均衡布局。科学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强与城乡建设规划、电网规划等的统筹协调。积极推广以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

适度超前、突出重点。按照“桩站先行、适度超前”的建设要求,加大资源协同力度,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场景的充电需求。

集成集约、分级分类。鼓励商业模式创新,紧密结合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充电需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充分整合交通、市政、电力等公共资源,引导多方联合开展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拓展增值服务,提升充电服务能力,打造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新模式。

智慧管理、综合利用。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为技术依托,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统一结算。加强充电设备与配电系统安全监测预警等技术运用,提高充电设施安全性、一致性、可靠性,提升综合服务保障水平。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健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运营。创新商业合作与服务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整体目标

到2025年底,全市公共充电桩数量达到13502台以上,桩车比不低于1:6,能够满足78630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县乡村和市内公路充电桩全覆盖,基本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

2.各县(市、区)建设目标

表2-1“十四五”各县(市、区)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县(市、区)

2024年

2025年

充电桩(个)

1

盐湖区

3779

5930

2

永济市

412

651

3

河津市

584

865

4

临猗县

731

1040

5

万荣县

420

650

6

稷山县

448

647

7

新绛县

398

597

8

闻喜县

423

554

9

绛县

202

376

10

垣曲县

252

404

11

夏县

599

12

平陆县

367

598

13

芮城县

400

591

合计

8839

13502

三、重点工作

(一)大力提升城乡地区充电保障能力

1.建立健全规划协作推进机制

2.优化城市公共充(换)电网络建设布局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公共充(换)电网络布局,加大外围城区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布局充(换)电站,提升公共充电服务保障能力。推进大型商场、超市、商务楼宇、医院、文体场馆等大型公共建筑配建停车场以及交通枢纽、停车换乘(P+R)等各类社会公共停车场公用充(换)电站建设。新建公共建筑配建停车场及社会公共停车场应达到《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技术标准》(DBJ04/T398-2019)所明确的配建比例。鼓励既有大型公共建筑配建的停车场和社会公共停车场,通过改造力争使公共充电桩安装比例达到车位数的10%以上。鼓励在具备条件的加油站配建公共快充设施,适当新建独立占地的公共快充站。同时充分考虑公交、出租、物流等专用车充电需求,优先结合停车场站等建设专用充电站。鼓励充电运营企业通过新建、改建、扩容、迁移等方式,逐步提高快充桩占比。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充电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

3.加强县乡村三级充电网络布局

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关要求,为更好地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实施县乡村三级充(换)电基础设施全覆盖工程,加快补齐县乡村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引导社会企业重点在县城客运站、商场、公园、医院、文体场馆等公共场所以及交通枢纽等各类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公共充电站。在乡镇企事业单位、医院、公共停车场和村汽车站、物流基地等重点场所开展充(换)电基础设施布点建设。力争2025年底,实现电动汽车集中式公共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行政村全覆盖,充电距离小于10公里。

4.加快公路充电网络设施建设

落实公路快充网络“十四五”分阶段覆盖实施方案,重点推进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要加快快充站覆盖,满足电动汽车通行需求。已建成并运营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充(换)电站要根据电动汽车推广实际,加快改造提升充(换)电服务能力。力争到2025年底充电桩全市公路全覆盖。

5.提升单位和园区内部充电保障

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内部停车场充电桩要落实配建标准要求,预留建设安装条件要达到设计比例,满足公务用车和职工私家车充电需要。鼓励单位和园区内部充电桩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公共充电供给能力。在大型开发区(产业聚集区)开展充(换)电站技术创新,探索园区电动汽车与电网能量高效互动。2025年底实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内部停车场充(换)电基础设施全覆盖。

(二)积极推进居住社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安装

6.完善居住社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机制

7.统筹推进既有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

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及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因地制宜推进老旧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既有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改造行动计划,明确行动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时序。鼓励居住社区管理单位和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主动对接有关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企业,根据充电需求配建一定比例的公共充电车位。电网企业要结合居民小区实际情况及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需求,同步开展配套供电设施改造,合理配置供电容量。

8.严格执行新建居住社区配建标准要求

9.优化创新居住社区充电服务商业运营模式

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推进居民小区充电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探索第三方充电运营企业、物业服务人、车位产权方、社区等多方参与居民区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的市场化合作共赢模式。鼓励积极引入局部集中改造、智能充电管理、多用户分时共享等创新运营模式,提升日常运维服务水平。鼓励充电运营企业或居住社区管理单位接受业主委托,开展居住社区充电基础设施“统建统服”,统一提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维护等有偿服务,提高充电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水平和绿电消纳比例。引导社区推广“临近车位共享”“社区分时共享”“多车一桩”等共享模式。

(三)加强充(换)电新技术推广应用

10.推进车网互动技术创新与运用

支持电网企业联合车企等产业链上下游打造电动汽车与智慧能源融合创新平台,开展跨行业联合创新与技术研发。加快“新能源+电动汽车”融合发展,鼓励“V2G+V2B”集成分布式充电微网进行试点示范,探索电动汽车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实施路径,鼓励开展“光储充放”一体化试点应用。

11.鼓励推广智能有序充电

研究将智能有序充电功能纳入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产品准入管理,满足智能有序充电功能和需求。抓好充电设施峰谷电价政策落实。探索开展智能有序充电应用推广,积极引导居民参与智能有序充电,逐步提高智能有序充电桩建设比例。探索在充电桩利用率较低的农村地区,建设提供光伏发电、储能、充电一体化的充电基础设施。

12.加强充(换)电技术创新支撑

加快大功率充电设施推广应用,提升充电效率,强化跨行业协作,推动产业各方协同升级。鼓励超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小功率直流充电、自动无人充电、群充群控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应用,提高充电便利性和充电体验感。探索主要应用领域多车型换电互融互通技术,提升换电模式的通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13.加快换电模式推广应用

支持新能源企业和特定车型企业开展换电业务,区分乘用车、物流车、重卡等类型,建设布局专用换电站,围绕矿场、园区、城市转运等场景,探索城市、企业、园区换电可操作性。鼓励在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和高速公路建设开展“光储充换”一体化项目试点示范。加快车电分离模式探索和推广,促进重型货车等领域电动化转型。探索出租、物流运输等领域的共享换电模式,优化提升共享换电服务。

(四)加强充电基础设施运维和网络服务

14.加强充(换)电设备运维与充(换)电秩序维护

充(换)电运营企业要完善充电设备运维体系,通过智能化和数字化手段,提升设备可用率和故障处理能力。鼓励场地供应方与充(换)电运营企业“共建共营”,创新技术与管理措施,引导燃油汽车与电动汽车分区停放,维护良好充电秩序。利用技术手段对充电需求集中的时段和地段进行提前研判,并做好服务保障。探索建立将公共充电车位纳入道路交通管理范畴机制。

15.提升公共充(换)电网络服务体验

加快推进充(换)电运营企业平台互联互通,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信息共享与跨平台、多渠道支付结算。打通充电平台与车辆平台数据链路,实现即插即充,无感充电,不断提升充电设施智能化、互联化技术水平,提升充电便利性和用户体验。鼓励停车充电一体化等模式创新,实现停车和充电数据信息互联互通,落实充电车辆停车优惠等惠民措施。

(五)提升配套电网建设保障与供电能力

16.加强配套电网建设保障

17.加强配套供电服务和监管

落实市“十四五”“六最”优化营商环境建设规划要求,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优化线上用电保障服务,落实“三零”“三省”服务举措,为充(换)电运营企业和个人业务办理提供契约式服务,实现限时办结。加强供电和价格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管力度,规范转供电行为,做好配套供电服务保障工作。积极探索“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新型供电模式,在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的同时降低电价成本。

(六)加强质量和安全监管

18.加强充(换)电基础设施行业监管

19.落实省监管平台体系数据对接

引导充(换)电运营企业将充(换)电基础设施数据与充电设施监管平台对接,有效整合不同企业的充(换)电服务平台信息资源,实现数据实时交换、对社会公众开放共享。完善管理措施,实现数据接入及时、准确、安全,立场公正、公平、公开。2025年底形成统一开放、标准规范、竞争有序的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市场,连接全省智慧充电“一张网”,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充(换)电需求。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政府承担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责任,要发挥好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专班的统筹协调作用,组织落实本地区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任务。工作专班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协同配合,按各自职责负责落实本行业本领域工作任务。

(二)简化审批程序

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属地备案管理制度。建设需独立占地的充(换)电基础设施,由属地县级行政审批部门备案,跨区域建设或打包建设项目由上一级行政审批部门备案。行政审批部门备案时,应将备案信息同步推送至同级能源主管部门。

(三)保障设施用地

各县(市、区)要将独立占地的集中式充(换)电站用地纳入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范围,按照加油加气站用地供应模式,优先安排土地供应。供应新建项目用地需配建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可将配建要求纳入土地供应条件,允许土地使用权取得人与其他市场主体合作,按要求投资建设运营充(换)电基础设施。统筹考虑乡村充电网络建设和输配电网发展,加大用地保障等支持力度,开展配套电网建设改造,增强农村电网的支撑保障能力。

(四)加大财政支持

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公共汽(电)车场站和汽车客运站等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出台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财政支持政策,加快公用和专用设施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大功率充电、车网互动、换电设施等示范类设施支持力度,探索建立与服务质量挂钩的运营补贴标准,进一步向优质场站倾斜,促进行业转型升级。鼓励各类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渠道,为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五)加强宣传引导

本规划由市能源局负责解读。

行动计划(2024-2025年)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运城市充(换)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充(换)电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推动公共停车场、商业体、居民小区等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适度超前、互联互通、智能高效、安全可靠的充(换)电服务网络,促进电动汽车进一步推广应用,保障电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是坚持科学布局。加强顶层设计,以区域交通密度、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等为导向,结合全市发展远景规划,统筹布局各乡镇、街道(园区)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合理、高效开放的充(换)电服务体系。

二是坚持分类推进。遵循快慢互济、分类推进原则,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充(换)电需求,综合考虑有序慢充和应急快充模式,统筹推进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公共和商业停车场以及居民小区等场所配建充(换)电基础设施。

三是坚持市场主导。坚持政府统筹、市场主导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全方位参与充(换)电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鼓励国有企业打造车、桩、站、运营全产业链,营造公平开放、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是坚持创新引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充(换)电基础设施新材料、新技术、新业态先行先试,加快“光储充换检”一体化示范应用,推动新能源、新智造、新材料、新数字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

二、发展目标

2024年底:运城市建成公共充电桩数量与电动汽车比例不低于1:7,公共充电桩不低于8839台,能够满足61113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实现全市经营性集中式公共充电站覆盖13个县(市、区),公共充电桩全市147个乡镇(街道)全覆盖。

实现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所按照不低于总停车位数10%的比例改造或加装充电桩,公共充电桩总数要达到2500个。

实现中心城区的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充电桩全覆盖。

实现39个A级景区公共充电桩全覆盖。

实现一号旅游公路公共充电桩驿站覆盖18个、房车营地覆盖7个,实现充电桩覆盖3个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停车区,充电距离小于80公里。高速公路13个服务区快充桩全覆盖。

2025年底:运城市建成公共充电桩数量与电动汽车比例不低于1:6,公共充电桩不低于13502台,能够满足78630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实现县乡村和市内公路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基本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

实现公共充电桩2373个行政村全覆盖,充电距离小于10公里。

实现黄河一号旅游公路29个驿站和15个房车营地公共充电桩全覆盖,普通国省干线公路5个停车区和5个检测站充电桩全覆盖,充电距离小于50公里。高速服务区快充桩安装比例不低于小客车停车位的15%。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城乡地区充(换)电网络全覆盖行动

1.城市地区充(换)电网络全覆盖工程。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调节作用,推动城市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发展。按照从城市中心区域到边缘区域,从出租、网约、私人等类型电动汽车流量较大区域到较小区域的原则,逐步提升布点密度。着重补齐城市公共停车场、商业区停车场、交通枢纽、换乘停车场等场所的充(换)电基础设施,提升整体建设水平,实现城市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均衡发展。2024年、2025年,城市公共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桩车比分别达到1:7、1:6,城市核心区充电距离分别小于3公里、1公里,边缘地区充电距离小于5公里、3公里;各类公共停车场、商业区停车场、交通枢纽、换乘停车场等场所充电桩安装比例达到车位数的15%、25%。(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县乡村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全覆盖工程。各县(市、区)政府承担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责任,将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城乡发展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电网规划等相衔接,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关要求,紧密结合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推进县乡村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在县(市、区)城区客运站、商场、公园、医院、文体场馆等公共场所以及交通枢纽等各类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公共充电站。引导充电运营企业优先在普通国省干道、“四好农村路”周边紧邻乡镇和乡村布设充(换)电基础设施。重点在乡村群众广场、乡村汽车站、乡镇公共停车场、乡镇办公场所等开展充(换)电基础设施布点建设。到2025年底,实现全市集中式经营性公共充电站13个县(市、区)全覆盖,平均每县不少于2座、30台充电桩。公共充电桩147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平均每个乡镇(街道)不少于5台;2373个行政村全覆盖,每村不少于2台,充电距离小于10公里。(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能源局、市交通局、市财政局、运发投集团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城镇居住小区充电桩全覆盖工程。新建小区严格落实《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技术标准》(DBJ04/T398-2019)中明确的居住类配建标准,预留安装条件时需将管线和桥架等供电设施建设到车位以满足直接装表接电需要。新建居住小区充电基础设施直接建设达到15%,预留100%安装条件的建设标准。对新建住宅项目规划报批、竣工验收环节依法监督,配套供电设施建设应与主体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制定既有居住小区充电设施建设改造行动计划,以需求为导向,在现有小区内部或者周边建设公共充电设施。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展充电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电网企业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及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需求,同步开展配套供电设施改造,合理配置供电容量。到2025年底,实现充电桩全市城镇居住小区全覆盖。(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城市管理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市住建局、国网运城供电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单位内部专用桩全覆盖工程。发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团体组织等单位示范带头作用,积极落实建设单位内部专用桩,结合单位公务电动汽车配备及职工使用电动车情况,最大限度满足充电需求。公交、客运、环卫等定点定线运行公共服务领域,优先在停靠场站配建充电设施,适时在运行沿线补建充电设施,全面提升充电保障能力。到2025年底,中心城区公交等公共服务领域桩车比不低于1:2,力争达到1:1。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内部充电桩全覆盖,充电桩安装比例不低于车位数的10%。(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交通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市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专班成员单位按职能分工负责)

(二)实施市内公路充(换)电网络全覆盖行动

6.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全覆盖工程。依据省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规划纲要和工作方案,以驿站、房车营地为布点建设重点,以大功率直流桩为主、小功率直流及交流桩为辅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严格落实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营服务费标准和配套电价政策,大力推进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底,实现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公共充电桩全覆盖,充电距离小于50公里。(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交通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7.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全覆盖工程。严格落实省交通厅、省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按照“统一规划、先行试点、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思路,优先选择安排交通流量较大及场地、供电等基础条件较好的服务区和停车区进行试点建设。到2025年底实现国省公路服务区大功率直流桩全覆盖,充电车位比例不低于10%,充电距离小于50公里。(责任单位:山西公路局运城分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8.高速公路全覆盖工程。结合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按照“桩站先行、以供促需、广泛覆盖、适度超前”的思路,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大功率充电、超级充电、移动充电等先进技术应用,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沿线场区充电站建设,切实降低“高速焦虑”。2024年底,实现高速公路13个服务区大功率直流桩全覆盖并进一步提高快充桩在每个服务区安装比例。2025年底,实现充电桩安装比例不低于小客车停车位的15%。(责任单位:山西交控晋南服务区管理有限公司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实施充(换)电运营模式创新行动

10.内部专桩“对外开放”计划。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单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将单位和园区内部充电桩实施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公共充电供给能力,解决周边老旧小区充电用户充电难问题。从2024年开始,鼓励各县(市、区)每年选择部分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内部专用桩进行对外开放试点示范。(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11.道路公共泊位“停车充电”计划。鼓励各县(市、区)在保障用电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城市道路路外公共泊位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规划专用车位,为电动汽车充电用户提供“停车充电”一体化便利服务。从2024年开始,力争每年选择1个城区的城市道路路外公用泊位开展电动汽车充电专用停车位试点示范。(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城市管理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国网运城供电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充(换)电新技术推广应用行动

12.“新能源+电动汽车”计划。逐步完善绿电交易体系,增加并规范电力交易品种,积极扩大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电力的使用。依托电力市场机制“大云物移智”技术,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参与全市电力需求侧响应和市场化虚拟电厂建设,实现充(换)电基础设施直控、可调,打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电网之间的能源流、数据流、业务流,实现电动汽车充放电与新能源发电高效协同,形成促进绿电消纳、降低充电成本、提高电网调峰能力等多赢局面。从2024年开始,力争每年建设完成1个新能源+电动汽车(光伏+电动汽车、风电+电动汽车等)试点示范项目。(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能源局、国网运城供电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光储充换”一体化计划。支持公交场站、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高速服务区及物流园区、工业园区等具备条件的场所,探索商业化运作新模式,积极推进“光储充换”一体场站建设,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利用,加大“光伏+”“储能+电动汽车”等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力提升新能源电力消纳能力,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清洁低碳实惠的充电体验。从2024年开始,力争每年建设完成1个“光储充换”一体化充(换)电站试点示范项目。(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能源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国网运城供电公司、山西交控集团运城高速公路分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5.产业链拓展升级计划。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设双向支撑促进,吸引充电桩生产、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及整车制造、动力电池生产等上游企业在市内聚集。围绕市内现有充电网络,同新能源装备—风电光伏电场产业链耦合,发挥重点企业前瞻性技术布局,提升充电服务发展水平,支撑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充分激发市内电动汽车消费活力,基于市场存量优化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下游扩规促进整体发展。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产业链延伸发展目标。(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能源局、市交通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实施充(换)电智慧网络建设行动

(六)实施充(换)电用户获得电力提升行动

18.供电能力建设计划。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将充(换)电基础设施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纳入配电网规划,优先保障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高速公路及乡村等基层偏远地区实现配电增容。现有小区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充电负荷需求,同时综合运用“光储充”、负荷控制等技术,保障小区内充电设施用电有序供应。从2024年开始,全市电网配套扩容满足每年充电桩的供电需求。(责任单位:市能源局、市交通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国网运城供电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0.供电保障监管计划。在新建小区、老旧小区和农村配电网改造方案中,结合充(换)电基础设施配建要求,将电力设施配电网规划纳入整体工程验收范畴。加强对充电设施供用电环节监管,保障充电设施无障碍接入。加强供电和价格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管力度,规范转供电行为,做好配套供电服务保障工作。(责任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能源局、国网运城供电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实施充(换)电行业全链条管理行动

21.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加强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的统一管理,规范充电设施计量、计费、结算等运营服务,引导督促运营企业加强充电设施维护和服务能力提升。发挥行业自律组织作用,引导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营企业从价格竞争向服务质量竞争转变。推进将“油车占位”行为治理纳入城市管理范围,提升消费者充电服务满意度。开展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路”和“星级场站”等评比活动,依法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金融支持、财政奖补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能源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市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优化配套政策

(一)简化行政审批手续

实行属地备案管理制度,在既有车位安装充电桩,按一般电气设备安装管理,可不办理项目备案。在自有停车库、停车位、各居住(小)区、单位既有停车泊位安装充(换)电基础设施的,无需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建设城市公共停车场时,无需为同步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单独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建设充(换)电站,按照规定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需要备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企业凭与业主或物业服务人签订的合作协议申请项目备案。(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市管理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交通局、市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全力保障土地供应力度

(三)落实财政金融价格支持政策

积极对接争取中央财政对充电基础设施的专项补贴,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研究出台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财政支持政策,加快公用和专用设施的充(换)电建设,加大对“统建统服”“光储充换”一体化、多场景共享换电、产业链拓展升级等示范创新类设施支持力度,促进行业转型升级。鼓励各类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渠道,为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金融支持,提高企业投资意愿,促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健康发展。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集中式充(换)电基础设施用电免收需量(容量)电费。(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能源局、市金融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发挥好市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专班的统筹协调作用,推进全市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各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专班要适时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议,及时研判和解决工作落实中的困难和问题。工作专班办公室要发挥好协调保障作用,及时掌握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定期督促工作进展。新能源汽车推广部门负责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与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衔接,及时提出调整建议,合力推动全市充(换)电基础设施健康发展。

(二)落实行业管理

(三)强化督导考核

将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纳入重点工作任务,每月对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作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调度并适时进行考核。

(四)实施滚动调整

建立滚动调整机制,根据国家及省的最新政策以及市内电动汽车实际保有量增长情况,予以动态调整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五)广泛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渠道,积极宣传发展电动汽车及充(换)电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发展成就、技术趋势,引导群众增强认同感,促进社会各方关心、支持、参与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本计划由市能源局负责解读。

附件:1.运城市新增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计划表(2024-2025年)

2.运城市市内公路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计划表(2024-2025年)

附件1

运城市新增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工作计划表(2024-2025年)

单位(台)

中心城区

1617

1635

3252

运城开发区

324

327

盐湖区(乡镇)

182

189

371

274

239

513

429

281

710

198

309

507

348

230

578

364

199

563

176

375

308

131

439

145

174

319

21

152

173

396

572

287

231

518

297

191

488

总计

5366

4663

10029

备注:按照2024年、2025年桩车比分别达到1:7、1:6的阶段性目标进行概略测算,以上数据仅供各单位参考。

附件2

运城市市内公路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分类

2024年底

2025年底

黄河一号

旅游公路

充电桩覆盖18个驿站和7个房车营地

充电桩29个驿站和15个房车营地全覆盖

普通国省

干线公路

充电桩覆盖3个停车区

充电桩5个停车区和5个检测站全覆盖

高速公路

进一步提高快充桩13个服务区每个服务区安装比例

充电桩13个服务区每个服务区安装比例不低于小客车停车位的15%

主办:运城市人民政府承办: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THE END
1.2024年,上市的15款重磅新车车型信息:2024年年度车型中要有大众途岳新锐的名字,原因只有一个,它的到来才把大众的价格正式打下来。可能以前大众的终端也伴随不小的降幅,但是只有途岳新锐到来之后,大众的价格在明面上就进入到了7.99万这个价位区间,好歹也是个1.5L/110马力+6AT变速箱的自动挡产品,轴距也有2651mm,对年轻人第一辆车定位和小家庭出https://www.yoojia.com/article/8721918567359047746.html
2.租车价目表2024汽车车队租赁价格一览表接亲网那么这种情况应该如何缓解呢?毫无疑问,提前关注租车平台,关注各个品牌车的价格,提前找好心仪的车辆,才能避免旅途出现不必要问题。同时,最好提前了解相关的租车价目表,通过对比挑选出最合适的车辆,助力旅行更加快捷,更加便利。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提前整理了2024年的租车价目表,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仔细关注哦!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138874.html
3.2024年成都租车网价目表车型更新“2024年成都租车网价目表车型”,在去年租车价格的基础上,增加了21款不同品牌的车型, 2024年“成都租车价格”基本稳定. “成都租车网价格表车型”,去年“成都租车价格表”依然有效,2024年“成都租车价格表”车型中,只是增加了2024款的汽车品牌和车型。之前的“成都租车价格一览表”依然有效。 http://m.smzuc.com/zcbj/1312.html
4.2024年拉新推广变现的APP有哪些?盘点5月最新APP拉新推广价目表!2024年5月最新app拉新推广价目表看这里! 本文提供了两个佣金档位可自由选择,包括了滴滴司机端拉新、5G号卡推广、汽车5S店试驾、个人养老金开户、京东小时达B端拉新、饿了么app拉新、抖音团购B端拉新、支付宝双码升级、小红书app拉新、共享wifi贴推广等十个项目app拉新推广一手接单项目,适合个人、地推团队、网推、工https://www.jianshu.com/p/4307ee0e4f07
5.2024新疆租车费用一览表(5新疆租车价目表,新疆自驾租车多少钱,新疆乌鲁木齐怎么租车最便宜,新疆自驾租车多少钱一天?新疆自驾游租车价一览表; 新疆自驾车租车收费标准; 1、5座轿车自驾租车1天100-400元左右(别克、福特、丰田凯美瑞,别克凯越,现代悦动,马自达,起亚K5、吉利、比亚迪等车型 )。 https://m.cncn.com/lxs/61420/news-797400
6.2024年最新交强险费率一览表,车保险怎么买最划算从上图可以看出,2024年交强险价格为6座以下汽车950元,6座以上汽车110元。 非营运客车交强险价格在1000-1320之间,非商用货车交强险价格在1200-2220之间,商用卡车交强险价格在1850-4480之间,商用客车交强险价格在1800-4690之间,特种车辆交强险价格在1800-4690之间。 交强险价格在3710-3980之间。 但需要注意的是https://www.houniaohao.com/post/25968.html
7.汽车之家2024最新报价大全图片及价格表车友交流懂车帝提供汽车之家2024最新报价大全图片及价格表的车友交流详细内容,懂车帝是一个汽车资讯平台,懂车更懂你。我们提供最新汽车报价,汽车图片,汽车价格大全,行情、评测、导购等内容,看车选车买车就上懂车帝。https://www.dongchedi.com/tag/ugc/16219534
8.新余报废汽车价格表(新余报废汽车价格表走势图)我的钢铁网是钢铁行业钢材信息全面的门户网站,为您提供新余报废汽车价格表产业资讯信息,包含最新的新余报废汽车价格表走势图、新余报废汽车价格表行情、新余报废汽车价格表行业分析等信息,为国内钢铁相关企业提供最新的新余报废汽车价格表资讯。https://list1.m.mysteel.com/zhishi/xybfqcjgb90457.html
9.卡车报价库2024新款卡车价格及图片大全卡车之家2024新款卡车价格及图片大全,包括轻卡,牵引车,载货车,自卸车,货车,专用车,皮卡,微卡,卡车配件等,高权威高价值的卡车报价参考在卡车之家https://product.360che.com/
10.2024苏州汽车展(时间表+地点+门票价格+观展指南)品牌齐聚,盛会开启,惊喜不断,购车福利,苏州汽车展盛大开启,10万平方米展览面积,超100家汽车品牌,近1000款车型参展,势必带给你一场精彩绝伦的汽车盛宴。 苏州国际汽车博览会时间:2024-05-01至05-05 苏州国际汽车博览会地点: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苏州国际汽车博览会门票价格:9.9 https://www.dahepiao.com/news1/yanchu/20220627280380.html
11.平行进口车报价2024年最新平行进口汽车价格进口车市网为您提供平行进口车最新价格及经销商报价,查询美规、欧规、加版、中东版、墨版等汽车报价信息就上进口车市网http://car.m.okeycar.com/
12.2024年报废机动车补贴标准是怎样的?第三条 使用10年以上(含10年)且不到15年的重型载货汽车,补贴标准为每辆车18000元人民币。无动力装置的全挂车、半挂车不属于补贴范围。 第四条 符合上述补贴范围的老旧汽车车主,可按有关规定,凭《老旧汽车更新补贴资金申请表》 《报废汽车回收证明》原件、《机动车注销证明》原件及复印件、更新车辆购车发票原件及https://www.64365.com/zs/1354525.aspx
13.北京公司带车指标转让多少钱3年117年多少钱?(2024年11月最新在北京,随着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控制机动车数量。其中,车牌指标的管理尤为严格。许多公司拥有汽车牌照,但因种种原因不使用,于是出现了“北京公司带车指标转让”的现象。那么,北京公司带车指标转让多少钱呢?根据最新的市场行情(2024年),北京公司带车指标转让的价格通常在30万到60万元之间,具体价格https://www.jingpaicar.cn/uncategorized/17917
14.图福特勇猛者价格2024新款福特勇猛者现车到店北京优惠促销福特勇猛者价格2024新款福特勇猛者现车到店 近日,北京丰田考斯特4s店地址店内勇猛者现车销售,颜色可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店咨询购买,详情见下表: 北京丰田考斯特4s店地址 海淀区售全国 电话:13261183333 勇猛者 2020款 3.5T 标准版 本店基本参数配置表https://news.16888.com/a/2024/1124/23198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