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初露战火,中国还在分崩离析中度过。这一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是《浮生若梦》、第一本超人漫画于6月1日出版。也是在这一年,意大利西北部小城Garessio一户普通的艺术世家,诞生了一位叫做乔盖托·乔治亚罗(GiorgettoGiugiaro)的新生儿。如果说《浮生若梦》是30年代美国经济不景气的缩影,那么,乔治亚罗就是一部20世纪汽车设计的简史。
■平平庸庸的四年菲亚特设计生涯
那一年,乔治亚罗年仅17岁。如果换做现在,17岁进入菲亚特这样的大厂做设计师,完全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菲亚特的四年里,乔治亚罗更多的时候是在学习,像任劳任怨的学徒那样,他目睹了前辈们如何将菲亚特600设计出来。
然而,四年的设计生涯并没有为他提供过多的施展才华的机会。因为,这种大的设计公司往往是受到品牌历史的禁锢,好的想法难于被付诸生产,这也让乔治亚罗萌生去意。
■师从博通开始崭露头角
直至1959年,乔治亚罗委托朋友将自己的设计图纸呈给博通(Bertone)设计公司,吉奥瓦尼·博通看了这些作品,认为这些设计图纸不可能出自这样一个毛头小伙之手。于是,在博通刁难之前,乔治亚罗主动承接一个设计项目以证明自己的实力。在博通的帮助下,令人震惊的1963年雪佛兰CorvairTestudo概念车设计就此诞生!
雪佛兰Corvair是当时美国极为流行的运动车型,虽然最终没有量产,但其造型影响深远,相信后来许多设计师都曾在这款车上找到灵感。这台概念车被认为是博通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可是谁也没有料想到,它最初的创意是出自仅21岁的乔治亚罗之手。
雪佛兰CorvairTestudo概念车让他的才华得到博通赏识,所以博通将他纳为弟子并将改款阿尔法·罗密欧2000项目交付给乔治亚罗。后来,这款车型同样在当时市场上引起广泛的轰动,出色的工作让博通决定重用他。然而事隔不久,乔治亚罗就被征召入伍。如何进行汽车设计的工作是摆在师徒面前的难题,是继续还是停止呢?
■给我一间小旅馆,我能给你翻倍的回报
题外话:乔治亚罗在博通效力的六年,风格是追求外形上的圆润和整体的流线,这与师弟甘迪尼那刚硬的风格是截然不同的。
法拉利250GT
跃马的车标、经典的火红、水滴型车身,这些都是顶级跑车品牌法拉利的象征。这个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才确立超跑的品牌,绝对不能遗忘掉这样一部带领它逾越高峰的车型——法拉利250GT。法拉利250GT是乔治亚罗在博通工作室主导设计的作品。(最后三部由宾尼法尼纳设计)。
从外形来看,乔治亚罗笔下的法拉利250GT无可挑剔,各个角度都是相当的完美与和谐,绝对是一件意大利超跑风格的艺术精品!这辆法拉利GT250设计灵感很大一部分来自雪佛兰Corvair概念车,短小的车身、自负的红色,却有着卓越的性能。
这款车在1959~1962年间共计生产了167台,其中74台是专用赛车。它是那个年代让所有对手胆寒的超级赛车,几乎赢得过当时所有赛事的冠军。对于很多人来说它就是60年代赛车精神的化身,现在则是全球顶级收藏家最渴望收藏的车型之一。
法拉利GG50
2005年9月,乔治亚罗公布了一款法拉利概念车,这款车命名为法拉利GG50。因为在05年9月正是他50年前发布第一款车型设计的日子,法拉利为了纪念他从业50年联手乔治亚罗打造这款概念车。让法拉利甘心为其制作一部独属车款,设计师里只有乔治亚罗了。
大倾角的掀背车尾将尾部扰流片隐藏起来,起到了足够的空气动力效果同时有保障了车身的整体效果。不过也有很多人会意的表达一致的看法:GG50看上去更像Maserati,并没有比饱受批评的Ferrari612做的更好。或许,人们太了解乔治亚罗和玛莎拉蒂之间的丰富历史了。
■像卡尔维诺一样“多产的作家”
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Calvino,1923—1985),是意大利近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和乔治亚罗一样,充满了奇特和想象,别具一格,而且数量尤为丰富。20世纪60年代乔治亚罗的作品数量非常可观,博通工作的几年,乔治亚罗称得上汽车设计方面的“多产作家”。
阿尔法·罗密欧GiuliaGT
阿尔法·罗密欧GiuliaGT于1963年亮相日内瓦车展,这是战后最早出现的轿跑之一,随后的十四年中共有12万辆阿尔法·罗密欧GiuliaGT车驶下生产线,成为乔治亚罗在“博通时代”最成功的一个商业案例。
漂亮迷人的阿尔法·罗密欧GiuliaGT最初实际是博通设计的一款概念车,它的使命是要让这家老企业再创辉煌。在这款概念车面市后,阿尔法·罗米欧迅速作出了反应:委托博通将概念车转化成一款量产车。于是博通将这个设计任务交到乔治亚罗的手中。乔治亚罗除了要完成量产的设计外,还要承担技术的完善和研制工作,直到可以进行批量生产。最终的结果是,乔治亚罗再次利用灵巧的双手打造出一款出色的双门轿跑车。
阿尔法·罗密欧GiuliaGT楔形发动机舱盖和盾形中网是未来50年一成不变的品牌形象。阿尔法·罗密欧GiuliaGT自A柱向车顶的过度圆滑,水滴状的尾窗连同行李厢盖上的棱角很有艺术感觉,这种风格完全透出意大利的艺术品味。
这款双门双座敞篷小跑车搭载1.3L发动机,最大功率为65马力。价格相对也便宜,在战后经济复苏时期,阿尔法·罗密欧GiuliaGT迅速成为众多消费者追逐的目标。
在AlfaRomeo(阿尔法·罗密欧)车厂诞生这100年内,共创造了超过70款车型。近日由英国的阿尔法罗密欧车迷投票选出了一款车厂诞生100周年最佳车型,获选的车型便是这款经典的阿尔法·罗密欧GiuliaGT,相比8CCompetizione多出1%的支持率。
阿尔法·罗密欧Canguro
博通与阿尔法·罗密欧合作中不止一次以神奇的大自然来命名,早在1963年便有了CORVAIRTESTUDO(陆龟)。随后,阿尔法·罗密欧于1964推出了CANGURO(袋鼠)。这款车型出自乔治亚罗之手,作为一辆梦幻般的跑车,CANGURO绷紧的肌肉线条是对阿尔法·罗密欧标志的原始诠释。
CANGURO的前端使用长而倾斜、有如雕刻般的引擎盖,车前灯深埋于T型格栅的边缘处,突出了这款轿跑车的宽度。CANGURO有着真正跑车式的轮廓,整个乘坐舱在车的后部,较长的引擎盖进一步将车的视觉中心后移。
CANGURO前后轮延展的长而流线型的轮拱连接了颇具美感的车前部与尾部,恩,美轮美奂的意大利设计理念。后来乔治亚罗说:“循着巨人(博通)的足迹前进,CANGURO充满生机的外形是遵循结构严谨性与自然生物的美感开发出来的。
玛莎拉蒂5000GT
再接上文,巴列维想要一辆融合二者特点的汽车:同时具有公路版跑车的底盘与赛车的发动机。玛莎拉蒂在设计中尽量体现国王的想法,邀请当时如日中天的乔治亚罗完成这个设计项目,最早的两辆5000GT跑车于1959年制造完成,并于1960年春季在日内瓦车展上亮相。作为玛莎拉蒂史上最优美的双门跑车之一,5000GT受到了人们的疯狂追捧,这款车型为定制车型,其客户均为当时的权贵。
阿斯顿·马丁DB4
在铝制外壳下面配备的是塔德克(TadekMarek)公司的双凸轮轴直列6缸发动机,全铝合金材质,排量也一举增加到了3.7L。相比于此前的DB2和DB2/4,DB4可以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也为阿斯顿·马丁在60年代的辉煌拉开了序幕。
『尽管阿斯顿·马丁在《黎明生机》等007系列电影中也表现不俗,但都比不上《金手指》中亮相造成的轰动』
当年伊恩·弗莱明在写作《金手指》时,书中为007选择的是还是当时还在生产的DB4车型,几年以后当畅销小说改编成电影时,无奈阿斯顿·马丁最新车型换为DB5了,随后,DB5在1965年的霹雳弹中,再次成为007的座驾。正是拜007与《金手指》所赐,阿斯顿·马丁终于成功走出欧洲成为世界各国车迷心目中的超级跑车。
菲亚特850Spider
轴距只有2030mm的850Spider外观由乔治亚罗操刀,身材堪称娇小。然而,流露出的风格可是强烈的意大利美学,流线低扁是身形得到市场的认同。1966年,850Spider荣获意大利最受欢迎小跑车头衔,直到1971年才正式停产。
850Spider线条简单,并且具有典雅的细节,但之所以让欧洲消费者心动的原因除了产品本身实力外,最主要的还是低价就能享受敞篷的乐趣。
宝马3200CS
宝马3200CS车身平滑修长,车顶线微微下沉呈现出雕塑般的美感。从那以后,宝马成为当时最时尚最具有运动风格的豪华品牌。2003年,宝马推出的6系时更是使用了四十年前乔治亚罗的设计语言。
■离开博通成就“最亲民”的大师
1965年,由于种种原因,乔治亚罗离开了博通工作室,来到设计风格更适合自己的GHIA出任设计中心主管。20世纪60年代世界经济开始复苏,为普通民众造车成为汽车行业的主题。
Isuzu117
外观造型非常流线的Isuzu117最早是在1966年的日内瓦车展,乔治亚罗笔下的它有着非常强烈的意大利设计风格,是Isuzu相当著名也是日本车坛少见的优美造型双门跑车,获得消费者与专业媒体认同,同时还有日本最美双门车的称号。
Isuzu117车身尺寸为4310×1600×1310mm,2500mm的轴距只提供四名乘员乘坐空间,而头部空间完全不受斜背造型所影响,内饰与质感更打破当时的日本车格局,以接近欧洲跑车风格来呈现。
DeTomasoMangusta
上世纪六十年代世界在战后生育高峰期的新一代刚刚进入购车的年龄,这一代人对汽车的要求与父母大相径庭,他们更希望能张扬自己的个性。
Mangusta对德托马索的早期有重要影响。发动机和铝制车身框架都是来自美国福特,但造型具有非常鲜明的意大利特色,前卫感一点不亚于同时期的法拉利和兰博基尼,且它的4.7LV8发动机也足以和它们匹敌。Mangusta大概生产了400辆,到1971年正式停产。
这款车很多独特的设计也赢得了人们的好感,包括C柱处三竖条进气口、以及扁长形的车头等,这些都成为了日后其他跑车设计上的传承。
■时机成熟自立门户
在有了菲亚特、博通工作室、GHIA三个成功工作经验之后,时年30岁的乔治亚罗于1968年自立门户,与擅长机械与商业运作的AldoMantovani(同时也是出色的工程师:曼托瓦尼)一起成立了Italdesign设计工作室,规模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二人将顶尖的汽车设计能力与商业运作体系紧密结合,开启一条从设计工业产品到汽车的革命之路,共同见证了Italdesign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多年之后Italdesign被大众集团收购,感谢一路有AldoMantovani相伴』
奥迪80
『第一代奥迪80两门版』
『改款奥迪80』
1976年,奥迪80小改款车型推出,改款车型中将原来的圆形前大灯换为方形大灯,同时采用于奥迪100类似的保险杠以提升视觉效果。从1972年推出到1978年停产奥迪80在短短6年间共生产了101万辆,这个数字足以证明奥迪80优秀。
■前瞻性设计影响后辈一生
20世纪70年代就这样匆匆而过,这十年内汽车的造型还是紧随60年代,变化不大,方盒子式的车身设计占据汽车领域。未来十年,汽车将会变化成怎么样?乔治亚罗还会给我们带来如何震惊的作品?这是谁也料想不到的。
■子继父业,回到未来
很多70后的朋友对于DMC-12肯定很熟悉,在那个流行《霹雳游侠》、《海滩救生员》的80年代,《回到未来》也是在70后朋友中留下深刻印记的系列电影。
如果不告诉你这辆是DMC-12的设计者是谁,你看到它的外形就能直接猜到,它与早期的莲花ESPrit实在是太像了,的确它们出自同一个人之手。DMC-12的轴距是2408mm,稍稍比ESPritS2稍短一些,但DMC-12的车体尺寸比ESPrit要大一些。正如电影结尾充满激情的布朗博士的一句话:“未来都是不确定的,未来是靠自己去创造的。”令人遗憾的是,DeLoreanMotorCompany因售价过高只量产了8900多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