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速尾翼在多个高性能赛车车型上应用广泛,特别是在F1赛车中。
首先,迈凯轮MP4-25赛车采用了一套复杂的失速尾翼系统。该系统包含三个部分:气流从驾驶舱左侧前端的入口进入,然后通过驾驶舱和引擎盖背鳍中的气流管道,最终从尾翼上的开孔排出。车手可以通过膝盖或肘部关闭驾驶舱上的气流入口,从而改变管道中的气流压力,使尾翼产生失速效应,降低下压力和行驶阻力,提高直线速度。
同时,法拉利F10赛车也应用了失速尾翼技术,但其气流入口设置在背鳍上,气流流经管道后从尾翼副翼上的开孔喷出。相比迈凯轮的系统,法拉利的失速尾翼系统较为简单,可能只在特定车速下才能发挥作用,且不能像迈凯轮那样由车手随时控制。
此外,除了迈凯轮和法拉利,包括索伯、威廉姆斯和梅赛德斯GP等车队也都开始使用不同成熟度的失速尾翼系统。这些车队不断优化和改进失速尾翼技术,以提升赛车的性能。
然而,在12支F1车队中,红牛二队及3支新车队并未着手研发失速尾翼系统。2011年起,FOTA(F1车队协会)投票决定禁用失速尾翼,但在此期间,各车队积极研发,不断改进,为赛车的性能提升做出了努力,也让比赛更加精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