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案写好发出去,货就大卖了。这么想,就好像对街上美女说一句“我爱你”,她已经洗好澡躺你家被窝里。这太乐观了!
乔·吉拉德出生于1928年,他依然在世,今年已经87岁了。他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出生在底特律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年轻时做过锅炉工和建造师,35岁破产,被生活所逼去干汽车销售,意外地发挥了他惊人的天赋,从1963年至1978年,他总共推销出13001辆雪佛兰汽车,他所保持的世界汽车销售纪录:连续12年平均每天销售6辆车,至今无人能破。
谢天谢地!他没有把销售秘笈藏在心里,而是把它写成书。如果你涉世未深,你看他的书未必有什么感触,但如果你在一线接触过顾客,如果你曾经被顾客搞得焦头烂额,你会明白他的建议是多么靠谱。读完这本330页的书,我做了50多处摘要和笔记,我对人性和销售的认识到达一个新的层次。
乔·吉拉德的书虽然是写给销售员的,但我认为每个营销策划人都应该至少读2遍,这样你才能预判到销售一线会发生什么,写出来的方案才能真正落地有效。
下面开始上干货!
由于乔是卖汽车的,他的理论适用于需要深度理性决策的商品,比如医疗,房地产,保险等,但不适用于随意感性购买的商品,比如饮料、口香糖等。
在乔·吉拉德见到顾客之前,他就已经预埋了10多处伏笔,让自己赢在起跑线。
很多销售员询问顾客的需求后,就简单记录在空白A4纸上。乔准备了一份打印好的专业订单,上面有各个细项,“你想要排量1.8,好的!”在订单上打钩,“你喜欢白色的车,好的!”继续打钩,最后谈好价格,38万,在金额上一填就递给顾客,“你看我们讨论的结果,是这样的……”清楚又专业,“如果你觉得没问题,在这里签字,星期六车子给你送到。”销售推进地越流畅,成交率就越高。
今年我们医院聘请一位美国牙医DouglasNess来坐诊,他出场费特别高,但是一出场就让我们服了。中国大部分医院看牙周病,就是医生检查完以后,口述下病情,介绍下治疗方案,由于很抽象,顾客都听不太懂,掏钱治疗就很犹豫。Ness检查完,马上拿出一份非常专业的牙周病专用病例,上面画了28颗牙的牙位,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各1-7号位,每一颗下面分多个选项:是轻度松动,严重松动,还是健康,马上打钩。病例下方接着就是治疗方案,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如何治疗,写的清清楚楚。为了确认顾客听懂了,Ness还拿出iPad,里面有一个非常精美的牙科APP,播动画告诉你牙周病不治疗,牙齿是怎么一颗颗掉下来的。做到这些,除非顾客没钱,他是不会轻易跑掉的,因为对比其他医生,Ness的方案明显专业太多了!
顾客经常对乔说:“乔,太谢谢你了,我感觉我欠了你好多。”而乔在书里怎么说?“对,我就是要让顾客欠我人情!”因为欠越多,顾客拒绝你越难受,只有买单才能舒服!
你看到了吗?由于乔预埋了各种伏笔,所以任何顾客来咨询,都会感到自然愉快。我们常说的客户体验,其实就是要这样做。
乔是销售员中的天才,他凭一己之力就准备的面面俱到,而我们作为营销的整体操盘者,要先预想销售员都是普通人,把他们想不到的销售道具、小礼物、视频素材统统筹备好,以自己品牌的VI包装,整齐划一地推出去,并配上相应的推销话术。
1、2个优秀细节顾客可能没感觉,一次来10个顾客肯定感受到你的专业度,现场成交率自然会提升。
乔·吉拉德认为,品牌和顾客的关系不是上帝和服务员的关系,也不是狼和羊关系,而是师生关系。品牌是老师,顾客是学生,老师要辅导学生完成一门功课——如何买到最合适的商品。
这就解释了——顾客知道你要赚他钱,他为什么愿意听你说?因为他不知道哪家的产品最适合自己,怎么买最实惠,他需要从你这获取资讯。更进一步地说,是内幕资讯。
简简单单4个字,要求是很高的,你必须说一些大多数人不知道的事情,才能证明你能当别人的老师。很多品牌营销做得很平淡,就是因为他们老在讲一些大众都知道的事情,比如德国车比日本车耐撞,酸奶有益肠道等等,这些内容缺乏冲击力。
纽约环保局的亨利·贝斯特带来的故事令人难以忘怀。那是在1960年,一位渔夫在奥尼达湖中打到了一条重达18磅的大鱼。在清理内脏的时候,他发现一支闪闪发光的ZIPPO打火机赫然在鱼的胃中。这支ZIPPO不但看上去崭新旧,而且一打即燃,完好如初!
1911月12日,在南越战场上的一次攻击中,美国军人曹·安东尼在敌军炮火的攻击下,左胸口受到枪击,子弹正中了置于左胸口袋的ZIPPO打火机,机身一处被撞凹了,但却保住了安东尼的命。战后,尽管ZIPPO公司期望他能将那支打火机送修,但安东尼却视它为自己的救命恩人,不仅慎重收藏,更希望永久保存它那受伤的机体。
在二次大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ZIPPO把所有的产品都提供给了美军。这样,ZIPPO就随着那些英勇的战士和JEEP走遍了战场的每一个角落,直到今天。在那严酷的战场上,百无聊赖的深夜,士兵们用ZIPPO来点火取暖,或者用它暖一暖冻僵的双手,握着家书的来体会一下家的温暖。还有些人竟然用ZIPPO和一支空钢盔做了一顿热饭。看来,他们几乎可以用ZIPPO来做任何事情!!艾森豪威尔将军本人也对ZIPPO大加赞赏,说ZIPPO是他所用过的唯一在任何时候都能点得着的打火机。
在某个城市,民营口腔的种植牙项目竞争已经接近尾声,各家已经分出座次之时,一家机构后进入市场,新开张为了一炮而红,举办了一场活动,宣称免费给老人种牙齿,并且让老人挑战用牙齿拉汽车。策划者为了走红已经走火入魔了。活动主题虽然非常有冲击力,但是常识是,种好的牙齿应该安心休养,用来拉汽车很可能就会脱落好吗?这违背了一个“老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因此很快遭到其他同行的反驳,顾客听了对它也不可能有好印象,活动最终只能草草收场,所谓的牙齿拉汽车的挑战秀,最终主办方都不敢做。
引领顾客按自己的脚本走,顾客不喊cut我就不停,流畅地引导到成交。注意!在顾客还没说要买的时候,乔就常说的几句话:
你忙没事啊,我发票开好之后送到你的办公室去。
没问题,那订单写一下,请用点力,要一式三份。
这款车马上就要涨价了,你今天买真是太明智了!
那顾客可能会说不要,乔总是给顾客做选择题“您想买双门型的还是四门型的?”顾客选了以后,就能自然地往下推进。看看乔是如何用疑问句让顾客不假思索地进入买单环节:
你希望下周二提车,还是下周四提车?
你喜欢这辆红色的,还是蓝色的?
你是刷卡还是付现?
预设立场的另一个技巧是营造场景,唤起憧憬。这是所有优秀销售员惯用的方法。
譬如,一名出色的珠宝销售员会主动把钻戒戴在女士的手指上,悄悄观察她的表情。如果她喜欢,销售员会说:“您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是R,我会把它刻在戒指的这里。”
一个聪明的地产推销员会对客户说:“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就是你家的客厅。傍晚下班回家后,你可以坐在沙发上看外面的江景,你的游泳池会建在南边,每个晚上,你都可以和你的妻子、女儿一起游。”
乔有一次想练习滑雪,逛滑雪用品商店时,店家就给他穿上了滑雪鞋,马上,又配了一套滑雪服,一副风镜和一副滑雪杆,站在镜子前,乔感觉自己像是要出征冬奥会了。
这里运用到的销售原理是,“一旦顾客习惯了用你的产品,成交仅仅是个手续问题。”这台车,这枚戒指,一旦顾客享受了,你再把它拿走,顾客老感觉心里空空的。出色的营销应该尽可能创造条件让顾客“入戏”。一旦他习惯了这种好处,他就很难说走就走了。
罗伯兹是一个卖洋娃娃的商人,在他售卖之前,他已经布好了一个营销的局。他把一间小木屋从里到外改建一番,让它看起来像小镇上的婴儿室。
销售员不再穿西装,而是穿上医生、护士的白大褂。罗伯兹营造出来这样一种氛围——顾客不是来买玩具,而是来领养baby!
如果有顾客提到玩具这个词,“医生”会立刻纠正说,“这些小宝宝可不愿意别人叫他玩具哦。”还会进一步说,“没人能买走他们,这些baby都有出生证,他们需要的是真正有爱心的人来领养。”
所有的一切都是让顾客入戏。你会看到太太想要一个长着黄色卷发和雀斑的小男孩,因为他看起来很像她的丈夫。丈夫本来很冷淡,听到这话也来了兴致,四处寻找一个长着蓝眼睛和小酒窝的小女孩——就像他的太太一样。不知不觉中,他们把婴儿抱在怀中,唱起摇篮曲,最后掏出“领养费”,领走出生证和baby。在这里,罗伯兹用领养这个概念,成功引导顾客投入了更多的感情。
我很喜欢乔·吉拉德,他和大卫·奥格威很像。初看,觉得很平常,越读,越觉得务实,深刻。他们两个老爷子,为我这样天赋平庸的人打开了一扇窗。
在这个处处讲求颠覆的时代,两位老爷子的朴实理论已经被主流媒体遗忘。也好,就让我悄悄捡起房间角落的黄金,一锤接一锤地给自己锻造铠甲。
哈,和自己说好要提高写作效率,但是写写改改还是花了10多个小时!有时候感触太深,写起来反而慢,生怕讲的不透,没能把最精髓的意思传递给大家!关于乔·吉拉德的理论心得,显然我还没聊够,这才是上篇呢,下一篇会有更深入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