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7日讯不满足于自家车的“主流”和“雷同”,一些市民开始追求“另类”与“独一无二”:大众尚酷“变身”周身闪闪发亮的“蓝精灵”;通体黝黑的哑光“马六”从你身边悄然驶过;路上飞驰的本田“雅阁”排气管发出与车身极不对称的强劲轰鸣声——
从今年8月份开始,哈市开始针对改装车进行专项整治,对非法改装车敲响了警钟。目前我市已有10多台改装车被警方滞留、处罚。这个“战果”,看似不大,其实是与深夜街头疾驶而过的“飞车党”斗争所取得的成果,实属不易。
另一方面,从改装车的被严格禁止到新版《机动车登记规定》中的“改装新规”,改装车逐渐拓展了其生存空间。据了解,从去年至今,我市已有100多台车辆通过了改装车申请变更登记。
一边是“改装新规”施行后的经改装变更登记的100多台车辆,一边是10多台改装车被处罚的实例,这两个数字生动地描述着哈尔滨改装车领域的繁荣景象与某种尴尬。而大型汽车美容、升级机构的不断问世与街头众多改装小作坊的“无所不能”,则让改装车的发展陷入了某种混乱。
车身改色改装车的“大众启蒙”
为了防止车主毁灭肇事痕迹,以前车身改色是不允许的。“改装新规”后,政策放宽,一些大型美容店也发布了自己的店规。“车身无刮痕、无事故痕迹,是我们的硬性要求。我们改装是为了让汽车更有个性,而不是成为不法者掩盖非法行为的帮凶。”与这些大型汽车美容店的自我约束相比,不少小作坊则“有单必接”,给警方追查交通肇事者增加了难度。
政策放宽从头到脚都可“整容”
只要你有办法通过年检,想改装成什么样我们都没问题。”一家汽车美容店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咨询时信誓旦旦地这样表示。小打小闹的汽车美容店里也可以做“大手术”,这种几乎“遍地开花”的改装服务,反映出汽车改装行业缺乏资质认证和标准规范的无奈。
“汽车座椅、进气、排气、刹车、悬挂……都可以换,现在玩改装的人越来越多。”据宣化街一家汽车美容店负责人介绍,一般的汽车美容业务主要包括外观、内饰或音响导航设备等的改装或加装,而更专业一点的美容店还会涉及汽车动力系统等业务。不过,记者发现虽然都经营改装业务,但却没有任何一家公开打出“汽车改装店”这一名号。
目前,国内的改装车市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所以多数改装项目尚属于“灰色地带”,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改装行业的混乱状况。
浮出水面“改装族”哈埠年增百人
“大熊”是在哈尔滨较早玩“改装”的,“全市那个时候也就几十人,我们大多数都是从国外或者南方其他城市接触到汽车改装的,很喜欢,自己偷着弄。那时候的政策非常严格,汽车改装是明令禁止的,所以我们只能暗中切磋,改装也都不能改得太明显。”
由于如今政策放宽,给了汽车改装一定的空间,一些原本只在“地下活动”的“改装族”也逐渐浮出水面。刚刚成立半年的fsf汽车外观动力升级俱乐部是省内最大的汽车改装机构,目前已经有会员7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的改装车爱好者正以每年新增百人的速度增长。“两三年前,我市每年新增加的真正意义上的改装车大约也就一两台,但现在每年都有20台左右。不过,对比下来,这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我市与南方城市的差距还很大,北京仅一家店每年进行的改装就约200台左右。”
已经养成习惯了,许总和一帮改装车友每周几乎都要小聚一下,每个月则大规模聚会一次。“真正玩改装的和飙车族根本不是一回事,我们一般会租周围居民较少的大场地或者公交车的大停靠场,把自己的改装车开去摆在那里,互相交流、观摩,我们叫‘静赏’,遇上喜欢的还合个影什么的。”“动力改装,马力提升了,不可能靠试驾来检验车的新动力性能,咱们市内根本没有这样的赛道。如果贸然上路试车,既给周围人带来危险,驾驶者自身也很不安全。我们搞专业改装的,都是通过马力表来检验。”
改装上瘾50万买的车改装花100万
“玩改装的人,肯定都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目前来看,这些人主要是70后、80后、90后,也有极少数的60后。”
改装的乐趣在于不断更新和改变,因此很多人追求外观的个性体现和动力的不断升级。“没有人是一次性投入,都是循序渐进的,今天改改这个,可能明天又出新产品了,那明天就再改改那个。这和爱好摄影有些相似,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理解的人把这种举动形象地比喻为‘烧钱’。”
采访中,一些改装车友纠正记者的观念:“喜欢我们这个的,即使能花几百万买台豪车,我们也很少出手。我们会买一台五六十万元的车,然后一点点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改装,当然最后合起来也要花上几百万,但这里面的乐趣,比一下子买台几百万的豪车多多了。”
“大熊”回忆: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大哥,他花50万买了一台车,第一次改装就花了100多万。这种事情在我们的圈子里都属于是“非常正常”的;而在圈外,可能很多人就会觉得这个人的脑子是不是“有毛病”了。
做一套价格在十几万元到30多万元不等的“包围”,或者每只价格在3000元-5000元不等的“改圈”,这都是改装族最常见的常规项目。“我们这个圈子里,绝大多数还是中青年人,但近来偶尔也有些岁数大的,让人印象很深。我有一个62岁的客户,他以前没有接触过改装车,到我这里来是头一次。这位大哥的车是‘坦途’,本身的越野性能就很不错,他又要求做了升高套件、改圈、刹车、内饰等改装,整体的越野性能更强。现在这位大哥天天用这辆改装车载着自己的游艇去江边,很是享受。这个年龄的客户,改装车不是为了张扬个性,而是因为年轻的时候没有这样的条件,现在虽然年纪大了,但由于经济条件变好,想弥补年轻时的遗憾,更好地享受生活,也成为了我们的客户。”
非法改装催生“猫捉老鼠”游戏
哈尔滨市交警支队巡逻大队副大队长刘洪斌告诉记者,机动车可以在允许范围内改装,但发动机、轴距、刹车与悬挂系统不能随意改装,否则就是“非法改装”。所谓“随意改装”,是指在“没有资质”的改装店里进行的改装。
根据《机动车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机动车喷涂改变车身颜色、更换发动机、车身或者车架,必须在变更后10日内到车管所办理变更登记。如果不进行登记将处罚200元,并责令恢复原状。同时第四十八条还规定,擅自改变机动车外形和已登记的有关技术数据的,除了责令恢复原状外,还将处罚500元。
在执法过程中,警方与改装车发烧友进行的是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
警方介绍,目前哈市有一群非法改装族,他们大约有100多人,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玩“漂移”的,另一部分是玩非法飙车的,这些活动的危害均十分巨大。他们的活动地点主要在松北区市政府广场、道里区友谊西路、松北区中源大道等处。哈尔滨市交警支队巡逻大队民警王楠向记者介绍说,今年9月22日在报业大厦门口的交通信号灯下,执法人员发现了一辆非法改装车,他们用两辆警车将这辆非法改装车的两侧夹住,没想到这辆改装车“轻松地”一个加速倒车,直接掉头消失了。这样的镜头几乎每天都在我市上演。
据了解,目前改装族玩“0至200米加速赛”,基本上仅用时5-6秒。这个刺激项目吸引了许多改装车友,但这也容易构成危险驾驶罪。警方在执法过程中,往往因缺乏证据而无法处罚。因为汽车的速度一旦达到160公里/小时以上,市区内的摄像头根本拍不到车牌。此外,这些性能卓越的改装车,警方的执法车辆根本追不上,只能选择在交通高峰期拦截,所以“战果”历来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