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从业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尽管新入局者众多,但行业里已经没有人再去追求规模,主要是资本市场不再看重,而投资人的投资逻辑也发生了变化,企业将重心都放在了盈利能力上,比如有些企业在招股书里不再突出用户规模,而是突出季度的盈利情况。此外,从监管层面来看,也不鼓励各家再去扩大规模;从C端用户来说,大家的使用习惯也已经固化。当下,最考验各个平台的是其流量变现能力,而这又体现在平台对司机是否有足够的黏性上。”
美团打车选择与腾讯出行继续合作
易观分析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8月份,中国网约车出行市场总体订单量达到了7.03亿单,环比上升1.1%,同比上升9.3%。美团打车由于大部分用户仍以美团App为主要入口,因此导致MAU较低。“事实上,美团自己做打车业务还是有点顾虑,不像高德。”上述从业者指出,“腾讯出行目前也只是在试水,进行了架构上的调整,但发展战略还不是很明朗,但到今年年底就会清晰。”
行业集中度或进一步提升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网约车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三种发展模式:第一类,纯自营出行平台,如滴滴出行、曹操出行、如祺出行、T3出行等;第二类,自营+聚合出行平台,如美团打车;第三类,纯聚合出行平台,如高德打车、百度地图等。”
但聚合平台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不少问题。“网约车信息聚合平台是否需要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信息聚合平台与接入的网约车平台公司之间权利义务关系如何确定等,都是需要探讨的话题。”陈礼腾表示,“并且,对于平台来说,自营的长远价值更大,通过聚合平台获取订单,如果不能转为自己品牌的用户,最终还是为聚合平台打工。”
东高科技高级投资顾问揭冲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聚合平台基于庞大的流量优势,在用户拉新方面相对容易,但这类平台的流量留存相对较难,无法保障用户的乘车体验。自营平台凭借充足的运力、专业的司机服务,在合规和服务品质方面更容易赢得客户的信赖。”
揭冲表示,“目前除滴滴之外的其他网约车平台竞争力相当,未来网约车行业一定会朝着更加规范、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所以无论是聚合平台还是自营平台,网约车市场的竞争一定是以合规性和服务质量为中心展开的。可以预期,各平台会共存发展,但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
而在经营模式上,自营模式和聚合模式也出现了深度交融的现状。
对此,揭冲认为,未来网约车市场很可能是采取混合模式发展,也就是聚合+自营模式,“从监管层面看,监管部门对于聚合平台的管理正在加强。强监管之下,会倒逼聚合平台和自营平台在合规性建设和品质服务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将聚合平台的流量优势与自营平台的运力、合规及服务能力有效融合,是网约车市场更有前景的演变方向。”
当前网约车市场需求和运力供给大体处于平衡状态,但揭冲认为,由于网约车市场运力供给还在快速扩张中,未来很可能会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格局,且后续需求增速或会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