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市民张先生入住大兴采育镇满庭春小区,此后他每天都要乘坐政府的通勤班车到市里上班,从单程距离45公里左右。近年来,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深入,采育镇常住人口暴增,居民的出行需要已严重超出通勤车的承运能力。
张先生口中的通勤车,是采育镇政府在2014年左右开通的。通勤车采用正规的长途公交车车辆,每车限乘55人。每天早上6点到早上8点半,从采育中心小学向市里发十趟车,经京沪高速,直达十里河地铁站附近。据张先生介绍,如不遇上堵车等突发情况,这段路程仅用时40分钟。
但实际上,通勤班车早上的运力远远不能满足采育镇居民的上班需求。张先生统计过,目前采育镇每天往返市里上班的人数在2000人左右,但十趟班车只能运送550人。每天准时坐上政府班车,成了采育人每天最大的愿望。
在班车始发站采育中心小学,张先生告诉记者:“为了坐上早上七点的班车,我提前半个小时就开始等车,但排队人数已经超过100人。”张先生边向记者展示照片边说。
记者实地走访时发现,虽然通勤车在采育镇设有多个站点,每个站点都辐射学校、小区等人流密集区,但是,多数人都会选择去始发站排队。如果通勤车在始发站就已经客满,想从后几站上车就是难上加难。“现在不光采育镇,其他地区的人图方便,早上开车到始发站来和我们抢车坐,我们的压力就更大了。”
如果班车和拼车都赶不上,开车上班又成本太高,那么从采育上班就只剩下最后一种方式了:诸如“赶趟巴士”等定制班车,张先生记得,他乘坐“赶趟巴士”上班,大巴车在路上被交警两次截下。
除了早高峰难,晚高峰也不轻松。上周末晚高峰,记者来到劲松开往采育的始发站查看情况,富顿公寓门前的小路上,和几年前相比,仍然没有设立有关采育通勤车的任何标识,乘车人约定俗成地在这里排起长队,队伍非常凌乱。而且一些身份不明的大巴也在揽客。
记者了解到,穿行采育镇的还有三趟公交线,但设置的路线对上班族来说并不方便。首先是兴32路,这趟车经过亦庄地铁站,方便采育居民换乘地铁进程,然而,光是从采育到亦庄就需要2小时左右,其次就是940路,这趟车从采育出发一路西,经过大兴黄村地铁站,最后是926路,这趟车经过旧宫地铁站,虽然这两趟车都经过地铁,但都不走高速,对乘客来说,坐公交耗时费力,不是最佳选择。
多位居民向记者介绍,这两年采育镇常住人口激增,但通勤班车的数量始终没有增加,其他出行方式又很不方便,出行难问题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