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妈妈的知识宝典·2016-04-0221:42·亲子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国家对于儿科用药安全存在风险的儿童药品做出了明确规范。儿童的身体尚在成长发育中,很多器官还不健全,所以很多用于成人的药物,千万不能在孩子身上使用,哪怕是极小的用量。是药三分毒,小儿用药的反应、代谢、药物作用的器官以及副作用都对孩子身体发育、智力都有很大的影响。国家对于儿科用药安全有了进一步的加强,而且对一些存在风险的儿童药品和用品做出了明确规范明确。儿童用药不容忽视,快来看看哪些药物和用品已被禁止,还有哪些习以为常却不利于儿童健康的老观念?
1、宝宝游泳脖圈
用脖圈的方式游泳孩子在水中的姿势是垂直的,背离了传统意义上游泳是水平进行的方式,容易给孩子造成错误的理解。脖圈游泳为何不安全?1.小宝宝脖子很软,套脖圈容易伤害宝宝稚嫩的颈椎;2.脖圈是塑料的,临床有见宝宝对脖圈过敏或脖圈摩擦过度导致皮炎的;3.脖圈容易压迫气管;4.最最危险的是,人脖子上有颈动脉窦,若不小心被压到,可发生压力感受性反射,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严重者甚至休克!脖圈就有这个危险!对宝宝来说,最好的游泳方式,是由大人抱着,用一侧前臂拖着婴儿的臀部。另一只手扶住婴儿的背部,贴紧大人身体下水。在水中,可以试试只拖着宝宝的臀部,或者双手抱住腋下,尽量让宝宝感受玩水的快乐。
2、学步带与学步车
孩子在坐学步车的时候,往往是马蹄足的形状走,长期下来后,一个是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下肢畸形,另外,孩子也容易养成足内翻,或者是足外翻的习惯。走路是自然发育过程,不应过早人为干预。这个问题早就专家提出,但是很多家长不以为然,几乎家家都有一个学步车,没事的时候把孩子往车上一放,自己就做事去了,这不仅仅是对孩子的发育造成伤害,也有其他的危险,比如家里的电、开水和其他的一些没有注意到的危险品。都可能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伤害。
3、儿童防侧睡枕
目前市场上各种质地各种名目的防侧枕还在继续卖着,很多不明真理的家长还频频上当,美国CPSC和FDA警告:不要使用这种保持婴儿特定睡姿的“防侧睡枕”。该枕在过去的15年内已导致了至少13名婴儿死亡。此类睡姿定位器的卖点本是保持孩子平卧,防止侧翻后俯卧而窒息及猝死。可事与愿违:侧卧没防着,孩子无意中趴下更易窒息。并且也限制婴儿翻身、视野和追视能力的发展。0至3个月的婴儿最好不要用枕头。
4、红药水、紫药水
红药水里面含红汞,如果透皮吸收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紫药水,如果抹在破损的皮肤上面,可能会留下斑点。轻微擦伤的话,不需要用任何消毒剂,用清水冲洗一下就好了。出血的话,可以选择碘伏。
5、优卡丹、好娃娃
去年5月底,国家药监局官网正式下发通知,对含“盐酸金刚烷胺”的非处方药的说明书进行了修订,因该类药物缺乏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1岁内禁用优卡丹等药物,5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
6、保婴丹
不要给孩子吃保婴丹,里面含有苦寒的药物,对于孩子肝肾是有伤害的,这样用药是不对的,只能更加重腹泻。很多的中成药都含有一些对孩子身体有危害的成分,像至宝锭、保婴丹,所以无病不要随便乱吃药。
7、惊风散
有些婴幼儿服用“小儿惊风散”后会显得安静、嗜睡,中医认为这是镇住了“惊”、熄灭了“风”,家长也以为是药到病除,从孩子哭闹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不知这种“效果”正是汞中毒的症状。中国现行的四大药品标准中,含朱砂的成方制剂多达300余种,常见如下:小儿百寿丸、小儿至宝丸、小儿金丹片、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天王补心丸、牙痛一粒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牛黄清脑丸、补肾益脑片。
8、猴枣散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2011年5月6日、7月12日,香港卫生署接连召回多款儿童中成药,“华佗”牌优质保婴丹、万应保婴丹、万应猴枣散等均在召回之列,原因是汞含量、药粉重量超标。
9、七星茶
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吃配方奶粉,有时孩子大便干燥,就会给孩子喝七星茶,这样对孩子健康是不利的。不要把一切问题都要归类为“火”的问题,而盲目给孩子吃去火药而伤了孩子的脾胃。6个月内宝宝不需要额外喝水,不论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不需要。七星茶毕竟是凉茶类的方剂,方中钩藤,蝉衣均有镇静解痉和发汗作用,长期大量服用,会使人精神不振,头发稀疏而萎黄,或出汗不止;淡竹叶、灯心花、生薏仁的利尿作用,也会使多服的人损伤肾中元气;而山楂、麦芽的长期服食,必然会抑制人体正常的胃液和消化酶的分泌。所以,在无风、无热、无滞的小儿身上长期使用,其结果当然就会适得其反了。
10、微量元素检查
11、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是一项放射性检查,利用很小剂量的放射线检测骨骼密度。如果没有体重过轻、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如类固醇)以及某些疾病(如神经性厌食、风湿性关节炎、抑郁等)这些风险因素的人群,建议65岁以上女性和70岁以上男性接受骨密度检查。对儿童来说,特别是生长旺盛阶段的婴幼儿,如果没有疾病,骨密度偏低意味快速生长过程,是好现象,不是补钙的指征。补钙过多会增加肾脏等器官的负担。
12、婴幼儿喂葡萄糖
家长的一个常见误区,即认为一定要多喝水才是健康。其实小宝宝喝奶为主,奶中含有相当多水分已能满足机体需要,孩子自然不喜欢再喝水。只要观察到婴儿的小便是微黄或者无色的就说明不缺水。因为孩子对甜味亲和力最强,孩子以后就不爱喝白开水了。如果糖水吃多了还会影响正常奶量的摄入。
13、牛初乳
14、儿童酱油
人民网近日刊登了一篇关于儿童酱油的调查报道。诸多品牌的儿童酱油均为含食品添加剂的配制酱油,防腐剂、甜味剂、色素、香精“一个不少”。婴幼儿及儿童需要口味清淡,是由于此时孩子的发育尚未完全,而盐中的钠会造成肾脏负担。与此同时,婴幼儿的味觉也正处于发育过程中,加酱油、盐等调味品易造成婴儿挑食、厌食。
15、1岁以内宝宝食用蜂蜜
除了奶,白水是小朋友和成人的唯一推荐饮料。建议甜饮料只是一岁以上偶尔尝尝口味。蜂蜜在酿造、运输与储存过程中,易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婴儿由于抵抗力弱,食入肉毒杆菌后,则会在肠道中繁殖,并产生毒素,而肝脏的解毒功能又差,因而易引起肉毒杆菌性食物中毒。
16、嚼食喂孩子
小编对这个习惯一直深恶痛绝,现在各种喂养孩子的方法,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嚼食喂孩子?我看到有的家长就连米饭都要放嘴子嚼一下再喂给孩子,你是觉得怕孩子烫着或者因为孩子嚼不烂,可你有没有想过你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感染幽门螺杆菌,在主要传播渠道就是因为你的嚼食喂孩子。在人们的口腔中,正常存在着很多病毒和细菌,咀嚼食物喂婴幼儿接触后很可能患各种疾病。宝宝一旦食入被大人咀嚼过的食物,将这些致病微生物带入体内,由于小儿免疫功能低下,则有可能引起疾病的发生,不利于宝宝健康。而且食物表皮里的营养已被嚼食人吸收了,孩子吃到的只是一些残渣而已。婴儿吃嚼过的食物,得不到锻炼的机会,会妨碍孩子的牙齿和颌部肌肉的发育。所以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不要嚼食喂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