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表明以造车新势力崛起为标志,新能源汽车发展正在进入新阶段。”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包括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消费者接受度渐增、产品日益丰富及性价比不断提升的等因素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持续增长,给造车新势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推动了造车新势力车企特别是头部品牌销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新势力纷纷迎来里程碑时刻
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蔚来、小鹏、理想和零跑,均已达成累销50万辆里程碑。先是在9月20日,小鹏汽车迎来第50万辆量产车下线和MONAM03第1万辆量产车下线两个重要时刻。值得一提的是,小鹏MONAM03上市仅22天,量产下线数量超10000辆,创造了新势力最快万辆下线纪录。
进入10月,更多车企传来喜讯。10月11日,蔚来品牌高端纯电汽车实现全球60万辆交付,为庆祝这一时刻,蔚来在同日推出了6亿元购车加电补贴。
在渡过“最难”时刻之后,蔚来近期经营持续向好。凭借充换电体系的愈发完善,以及BaaS模式政策的吸引等多方面因素,蔚来品牌的月交付量已连续5个月稳定在2万辆以上。多品牌战略逐步落地,面向主流家庭市场的全新品牌乐道市场表现不俗,还在积极筹备推出第三品牌“萤火虫”。融资方面也获得投资者坚定看好,于9月底官宣新一轮33亿元增资。
今年以来跑出加速度的零跑汽车则在10月17日迎来第50万辆量产车下线的里程碑时刻。自7月上旬达成40万辆以来,零跑汽车销量屡创新高——8月、9月销量连破3万辆、刷新纪录。作为2024年的新势力“黑马”,零跑从40万辆到50万辆历时100余天,达成速率惊人。
不得不提的还有AITO问界,在7月29日宣布完成第40万辆下线后,8月和9月分别完成销量34242辆和35560辆,照此推算,大概率也会在10月下旬最晚11月初达成累计销量50万辆的新成就,用时约31个月。
与此同时,国内还有一批造车新势力正在不断向着自己的销量里程碑努力,由此也使得新势力月销量的“及格线”由1万辆向2万辆转变。
是什么推动了销量的提升
“近两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为新势力不断冲击新的销量提供了有力支持。”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曾欣向记者表示,除了今年以来力度空前的汽车以旧换新,包括支持新能源汽车减免车辆购置税、多方合力构建高质量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取消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以及在各个层面开展的汽车促消费活动等在内的多方利好,都为新势力的新能源产品销量加快增长提供了市场基础。在政策、技术、市场等多种因素叠加的基础上,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一个较快的增长阶段,这也是新势力销量增速加快的一个重要因素。
“造车新势力的崛起及销量的快速提升,也是其重新定义渠道形态和商业模式的外在体现。”郎学红认为,新势力大量采用了直营和代理为主、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模式,不仅可以通过线上完成购车支付定金、尾款等,同时还可提供试驾等线下体验服务,增加了用户触点,提升了用户体验,还保证了价格透明和全国统一价,更容易为年轻主流消费群体所接受。同时,造车新势力在营销策略上更加注重创新和用户体验,通常将销售分为体验中心、交付中心和服务中心,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甚至有的品牌还提供咖啡厅、图书馆等功能区,增强用户体验。这些与传统4S店明显不同的模式,令消费者耳目一新,也增强了用户黏性,使新势力的品牌更容易深入年轻用户的内心,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新势力销量增长的助推剂。
未来仍面临多重挑战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政策红利依然良好,造车新势力会借此获得更多发展机遇。”郎学红表示,一方面在技术路线和市场策略方面,各家新势力有所不同、各有侧重,而且头部新势力均特别注重在智能化、电动化等方面的技术研发,正在逐步增加自身的技术积淀。另一方面,从发展趋势看,造车新势力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细分市场的争夺将成为关键。那些能够持续创新、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不断优化用户体验的新势力车企,将更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提升销量,从而做大做强。
“总体来看,造车新势力阵营正进一步分化。”姚春德认为,从目前的销量看,造车新势力在第一梯队正在形成“理蔚小零”的新格局。具体来看,理想汽车销量领先的幅度较大,蔚来、小鹏则面临着相对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零跑、问界及小米等正在呈现销量加快增长的后发之势。
“造车新势力一向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圈子’,从发展趋势看,问界、零跑等销量增速较快的新势力还会出现你追我赶、互有参差的局面,也不排除会有新的‘黑马’脱颖而出。所以,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造车新势力在销量等方面的竞争依然会保持较高的热度。当然,也不排除还会出现在市场竞争中的‘掉队者’。”姚春德分析。
面对新势力自身发展和来自市场的挑战,如何应对至关重要。“造车新势力在行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依然面临多重挑战。”郎学红认为,应对国内外市场的重重挑战,造车新势力还需要认真研究市场需求,真正提升核心技术创新水平,走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