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老年代步车,其实是被商家炒作起来的一个概念,法律上所指的就是三、四轮低速电动车。自2020年12月起,北京市公安局会同交通、商务、市场监管、城管执法等有关部门开始对三、四轮低速电动车开展了集中整治行动,坚持源头治理销售环节与路面规范通行秩序同步推进,持续开展综合治理工作。
但是,记者注意到,有很多老年代步车的使用者到门店修车,其中不少送上门修理的车辆甚至是九成新的。他们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想在门店买老年代步车很难,但是想从网上买还是很容易的,从网上购车,出了问题就到门店来修车,“这就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那么好管的。”
根据老年代步车使用者所述,记者在多家网络购物平台进行搜索,发现如果搜索“老年代步车”这几个字,显示结果均为零,但网络平台会提示近似的关键词,当记者以“新能源代步车”“老年新能源车”“电动轿车四轮”等近似关键词再次进行搜索时,网上的店铺就筑起了“高楼”,粗略统计不下百余家店铺正在销售。记者将店铺范围限定在北京后,筛选出的店铺数量降至20余家,一家店铺的信息显示,近期老年代步车的销量达近300辆。
记者浏览其中一家北京的网店看到,在商品信息下方标有注意事项,其中第一条便是提醒老年代步车和燃油四轮代步车均不能上牌,下单前请详细了解当地交通政策,介意者慎拍。同时还提到,下单付款者不能以不能上牌、不好开等理由退换货。不过,注意事项的最后一条提到,当车辆出现“小问题”时,厂家提供配件,建议买家到附近的三轮车或两轮车店进行更换。对照记者此前在门店看到的情况不难发现,网店似乎有意无意地与实体店联手,“暗度陈仓”继续销售老年代步车。
售卖车不摆店内
小门店偷摸卖二手车
在进一步调查中记者发现,除了网络购物平台改换关键词继续销售老年代步车外,北京市老年代步车的销售、改装业务也未完全绝迹。
当晚记者顺藤摸瓜来到金泽家园,该小区北侧底商中,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相当密集。记者向多家门店核实,店员均表示从去年便已不再销售老年代步车。但仔细观察记者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晚6时许,一位老人将自家的老年代步车开到了一家门店前,希望店家能在车顶安装一块太阳能板,用来给电池充电。交谈中店员透露,现在虽然不能卖“整车”,但是改装、增加零部件、电池增容等各项业务仍可以做。
店员说,这辆车已经用了三年,别看外观破旧,但是加一块电池、更换一些零部件后跟新车使用差不多,比新车还便宜。“你要是买的话,裸车2000块钱。”
混淆三轮摩托与残疾人车
老年代步车出现新“变种”
“这不是电动车,烧油的,你买不了。”见记者一直旁观,一位店员上前提醒。根据这位店员介绍,老人开来的这辆车就是他们店里出售的,如果想买这样的车,使用者本人要有三轮摩托车驾照(D本),同时要有一个郊区的户口。而对于该车的行驶限制问题,店员则只字未提。
记者试图和这位老人交流时发现,老人的视力不太好,听力也很弱,即使大声呼喊,老人也只是摆手示意听不见。这样一位老人,开着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80公里的三轮摩托车上路,其危险性不言自明。根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轻便摩托车准驾车型的,在18周岁以上、70周岁以下。虽然目前这一政策有所放宽,但在规定中对申领人的视力、听力仍有严格的要求。只要简单交流,卖家就能发现老人不符合这些规定,可仍把燃油摩托车作为老年代步车卖给他。
记者手记
科学预判才能精准治理
建议有关部门广开思路,预判可能出现的新形势,并扩大联合执法范畴,特别是对网上销售进行合理约束,通过梳理法规政策,切断更多老年代步车在本市的违规销售渠道。
此外,严控供给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需求。老年代步车在北京市的存量很大,市民手中现存老年代步车该如何处理?如果停用老年代步车,出行刚需是否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老年代步车在北京市内的“退潮”是否需要过渡期?采访当中,很多市民说,在盼望新政策的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细则能回答百姓最关心的这些问题,让大家不再进退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