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轱辘绘本符合低幼儿童语言学习特点
车轱辘绘本有很多,较为知名、典型的如《好饿的小蛇》《晚安,猫头鹰》《好饿的毛毛虫》等引进版绘本,也有《萝卜回来了》《小马过河》等我国原创经典绘本。
车轱辘绘本是低幼儿童,尤其是两到三岁儿童最喜爱的绘本形态。这一时期的儿童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词汇量迅速增加,与外界语言交流的需求增多;他们的表达也正处于从一般简单句向完整句过渡阶段,是掌握基本语法和句法的关键时期。车轱辘绘本作为儿童语言发展的媒介,符合低幼儿童的语言学习特点。儿童可以从简单的画面内容和重复性的文字语言中提取直接信息或隐藏信息,进而产生表达的兴趣和欲望,这也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良好开端。
复沓的图文提供语言学习的环境
《萝卜回来了》是一本经典的原创绘本,由我国现代童话作家方轶群的童话改编而成。绘本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心传递”的故事。白兔、小猴、小鹿等小伙伴有着深厚的友情,它们相互关爱着对方。小白兔在雪地里找到了两个萝卜,自己吃一个小的,给小猴家放了一个大的。小猴回家看见了萝卜,担心小鹿没有吃的,就把萝卜放在了小鹿家窗口。小鹿看见了,又送到了小熊家。就这样传来传去,最后萝卜又回到小白兔那里。
美国作家艾瑞·卡尔采用拼贴技法创作的《好饿的毛毛虫》是儿童最喜欢的车轱辘绘本之一。毛毛虫那红脑壳、绿身子、高高地弓腰走路的样子让儿童忍俊不禁。这只毛毛虫以逐一递增的方式从周一到周五吃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可肚子仍旧好饿。
星期一,它吃了一个——苹果,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星期二,它吃了两个——梨,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星期三,它吃了三个——李子,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星期四,它吃了四个——草莓,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星期五,它吃了五个——桔子,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这本绘本中除了复沓的文字和图画,还有书页中巧妙的镂空设计。儿童除了能感受语言节奏,还能用手指玩钻洞吃东西的游戏,好多孩子会边用胖嘟嘟的食指在每个洞洞里穿梭着演示毛毛虫吃东西的样子,边饶有兴趣地讲述“星期一,它吃了一个——苹果,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形象的拟声词吸引亲子互动阅读
《好饿的小蛇》画面简洁形象,将小蛇描绘得惟妙惟肖。尤其是反复出现的拟声词“啊呜——咕嘟”使故事充满了趣味性,常常逗得人捧腹大笑。绘本里的故事节奏是这样的:
第一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圆圆的苹果,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样?
“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第二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根黄色的香蕉,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样?
……
第六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棵结满红苹果的树,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呢?
成人与儿童共读两遍后,当再次讲到“你猜猜,好饿的小蛇……”孩子往往不等家长说完,就会迫不及待地学着小蛇的样子张大嘴巴,用夸张的语调答道:“啊呜——咕嘟!”“啊——真好吃。”同时表现出心满意足的样子。正是这种不断重复的拟声词,引发了儿童迁移前期经验,反推故事情节,预测和想象将要发生的事情。而孩子猜测结果的准确性又使他们有了想要表达的愿望和自信。
《晚安,猫头鹰》形象地讲述了夜行性动物和日行性动物的区别。猫头鹰想睡觉了,但树林里其他动物们却都在活动,它们发出不同的响声,吵得猫头鹰无法睡觉。
云雀尖声吵,唧唧啾啾、唧唧啾啾……松鸦大声叫,嘎——嘎——布谷鸟声声唤,布谷——布谷——知更鸟高声唱,哔噗——哔噗——鸽子总唠叨,咕咕咕、咕咕咕……
语言表达的兴趣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基础,他们总是被朗朗上口的拟声词汇所吸引。除了用嘴巴模仿不同动物发出的声响,儿童还会探索各种发出声响的方法。比如他们会转动摇铃发出蜜蜂的“嗡嗡嗡”声,会敲击桌子发出啄木鸟啄树洞的“笃笃笃”声,还会拍拍小手发出松鸦“嘎——嘎——”的叫声等。儿童在模仿中认知、探索和发现,并乐于把这些认知、探索和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
节奏性的故事框架激发儿童大胆表达
车轱辘绘本是帮助儿童树立表达自信的理想材料。这类绘本中有着反复出现的、带有节奏性的故事内容,它们像音乐一样有着潜在的节奏,有的是两拍子,有的是三拍子甚至四拍子。儿童一旦找出规律,便能准确地预测与记忆。例如,《鼠小弟的小背心》是日本著名绘本作家中江嘉男和上野纪子“可爱的鼠小弟”系列的开篇之作。作品中简单且不断重复的语言与绘本中渐次推进的故事结构相呼应,依次变大的动物每次来借穿小背心都是相同的一番对话。相似的画面与文字构成叙事节奏。儿童在阅读时能够快速掌握故事的叙事节奏,他们会争先恐后地猜测下一个登场的动物是谁,以及能不能借走鼠小弟的小背心。儿童不断提升的阅读策略会激发他们更大的表达兴趣和自信,进而形成一种语言表达的良性循环。
车轱辘绘本看似简单,但简单中却饱含丰富的趣味,在阅读过程中满足了低幼儿童的参与感和预见力。教师或家长借助车轱辘绘本不但能够迅速让低幼儿童学习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而且还能锻炼他们对文本信息的提取能力、图画与文字的转换能力等,为他们未来提升学习能力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