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质生产力”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之时,新华出版社推出《解读新质生产力》,可谓正当其时;名为“解读新质生产力”,实为新华社骨干记者走访调研之后的精品力作。该书分为理论阐释篇和生动实践篇,权威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无疑将成为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以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有益之卷”。(刘学奎新华每日电讯副总编辑)
《向苍穹——中国天文发展三部曲》
章剑华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这是一部史诗级的中国天文发展纪实文学佳作。从屈原问天的“裸眼时代”,到现代天文望远镜观测的“天眼时代”,再到卫星遨游、登月探日的“巡天时代”,中国人实现了三次天文发展的历史跨越。当抬头仰望星空之后,再低头打开这本天文通史,你看到的不仅是星河灿烂,更有灿烂星河背后的无限空间,以及人类走向太空的豪迈和智慧。(宋振远经济参考报社副总编辑)
《宽容与执拗——迂夫司马光和北宋政治》
赵冬梅著
中信出版集团
《成长的心法》
朱永新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成长没有坦途、没有捷径,但成长有规律、有心法。在《成长的心法》一书中,朱永新教授提出了五个关键词:尊重、信任、规则、爱、陪伴,通过74篇短文,展现了对教育的深度思考。书名“心法”,让人不由联想到“心学”。“心学”与“心法”,可以完美融合于教育之中。典型的例子,王阳明一生毫无败绩,所倚靠的无非是“心学”;稻盛和夫,先后创办两家世界五百强,最能代表其智慧的就是“心法”。成长的心法,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放在更广阔的视角,每个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成长,教育无处不在,而所谓“成长的心法”,适合每一个勇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人。(李劲松中国搜索董事长)
《梁晓声谈中国故事》
梁晓声著
大有书局
叩问社会良知,探寻时代脉搏,是梁晓声社会篇章系列作品鼎力坚守的一贯风格和主题。透过纷繁沉重的时代底色,镌刻一代中国人成长的社会叙事,是《梁晓声谈中国故事》所体现的主要特征和时代价值。
《哲学的二十个夜晚》
徐英瑾著
东方出版中心
有人会说,哲学高不可攀。那么我会把《哲学的二十个夜晚》推荐给他。读这本书就像在翻阅和徐英瑾教授的深夜聊天记录,他在用电影中的故事给我们讲哲学。电影中的那些情节,在书中被拆开揉碎,深挖出其中的哲学意蕴。从《肖申克的救赎》里的自由梦想到《间谍之桥》里的合作博弈,这本书带着我们一边看电影,一边学哲学,四大主题——论证、未来、社会、人生,每一个主题都由浅入深,妙趣横生,通过二十个哲学问题帮助我们从理性的角度理解复杂多变的人生。(储学军新华网董事长)
《韧性:县乡政府如何运行》
田先红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换道赛车:新能源汽车的中国道路》
苗圩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该书是一本接地气、增底气、聚锐气的书籍,承载了作者作为亲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汽车人”的智慧、经验和情感,用真实严谨、充满时代感的笔触,全景式展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从产品导入期到产品成长期、再到规模产业快速增长期的发展历程及历史性成就,以及面向未来发展需要加强改进和解决的问题。希望每个人都能从这本书里感受到作者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倾注的大量心血,对未来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阅读该书也将提振我们向着建设汽车强国目标奋勇前行的志气和士气。(郭广生中央民族大学校长)
《不被定义者:雨果传》
【法】马克斯·加洛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诗词歌赋少年游》
张向荣著
青岛出版社
这是一部情节好看,内容好读,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系列文学作品。作者将大量经典诗词歌赋融入文学故事,深入浅出地引导读者还原古代真实生活,尽享沉浸式历史体验。特别是作品聚焦中华美学,综合化用史料,以汉代诗赋、唐诗、宋词、明代小说为中心,引领孩子在跌宕起伏的儿童少年历险故事中回到汉代、唐代、宋代、明代,在轻松愉快的文学阅读中摄取丰沛的传统文化知识,吸收丰厚的古典文学营养,激发学习古诗文、传统文化知识的强烈兴趣,收获上佳的审美享受。(郭晓勇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原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原常务副局长)
附“新华荐书”第二十三期评审专家名单
邬书林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
马胜荣新华社原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
刘伯根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集团原党组副书记、副总裁
郭晓勇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原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原常务副局长
郭广生中央民族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863计划首席专家
丁以绣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编委会主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