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常问,为什么新会陈皮能卖到几百元甚至几千元一斤,而且过期陈皮价格更高?让我们换个思路来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把茅台酒看作只是一种杂粮米酒,那为什么多年来还需要抢购限购?同样地,新会陈皮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它为什么价格如此昂贵呢?
虽然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很重要的,但忽略了“现象”,只看“本质”,可能会变得无知。新会陈皮之所以珍贵,从一片橘子皮本身来看确实没有任何价值,但经过陈化后,它获得了独特的“过期橘子皮”的道地特性(如果你品尝过正宗的新会陈皮,就会明白)。
新会陈皮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需求和供给关系决定了价格的高低。所以,新会陈皮的价格与其出身并没有直接关系。
其实,广义上的“陈皮”可以由多种柑橘皮制作而成。作为农副产品,陈皮都具有其道地特性,而我国柑橘产区众多,除了新会产区的茶枝柑之外,福建橘、温州蜜柑、川红橘、大红袍柑、椪柑等也可以制作成当地特色的陈皮。
因此,新会陈皮只是一片“橘子皮”,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被其他替代品取代。事实上,几乎所有柑橘皮都可以制作成陈皮,而新会陈皮不仅仅是一片“橘子皮”。
新会陈皮之所以“金贵”,起初是源于传统和文化的体验,例如明清时期强调“陈皮产区”的变化。
我们可以查阅《四库全书》中对新会陈皮的记载。叶天士的药方也特别注明了“陈皮”后面的“新会皮”,可见非新会陈皮的功效远不如新会陈皮,并且缺乏香味。
新会陈皮为什么比其他橘子皮更贵?
带着问题我们请教了始创于1927年的陈皮老字号新会大红堂陈皮董事长,业内权威人士汤春花女士,她对此表示新会陈皮的香味是其表皮油胞转化后的结果,与普通橘子皮的味道不同。资深茶客对新会陈皮的各个阶段赋予了不同的味道定义,如青皮阶段的柠檬清新香、二红阶段的薄荷香、大红阶段的甜果香,以及老皮的醇香和新皮的蜜香,都是新会陈皮在陈化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的结果。
传统新会柑橘产区多分布在新会会城镇的“环城”地带,即三江(西江、潭江、银洲湖出海口)冲积平原。
这些特殊的微量元素让新会柑的果皮富含大量挥发油和苷类物质,从而在陈化过程中转化为具备特殊香味的陈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