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留在家乡,可能我现在是个坐办公室看报纸的小职员?网吧的小老板?街头游荡的烂仔?
作为一个没有家庭背景的初中毕业辍学生,在小城市里并不是靠你努力就行的。随时都可以预知得到数十年之后落魄的样子。
“大”城市有着独特魅力,这种魅力就是可以让你获得一次公平的机会,一次让人生过的不一样的机会。不管你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在这里都能找到一群和你志同道合的人。在这里会给一颗不安定的心无限的可能、正是这种未知的充满诱惑和威胁的可能性,吸引着更多和我一样的人来到这里,将青春挥霍在这里。
过去十多年带给我不仅仅是机遇、成长、喜悦、名利,还有伴随而来的压力、折磨、痛苦和磨难。这所有的一切才拼凑成今天的我,不管失去还是得到都成为了我的一部分。
虽然一路艰难,如果让我再重新选择一次,我绝不后悔。
因为他所赋予你的是一次可以选择的机会,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入魔都记
背景初中毕业闯荡安徽民工,魔都上海十二载,妖都广州一载,现移居帝都北京。
小时候跟爸爸在部队,因为经常各地转学,学习奇差。在中专时期接触互联网,自学frontpage和PS。中专没上完就变成了社会人,其间被安排当兵一次,安排去加油站当加油工一次..好不容易都躲掉了,现在想想如果甘心就那样了,估计人生也就可以看到头了。
因为有一次陪表哥去上海考试去了次上海,觉得国际化大都市就是不一样!所以跟家里人提出去闯闯,走的时候身上带着老爸的半个月工资700块钱,还有姥爷交给我让我傍身的一块手表。坐了一夜的火车到了上海,一抹黑的先去个饭店刷了两周的盘子,租住在附近的一个地下室,两个星期身上起了大片大片的湿疹,那年我17岁。因为会点基础的设计和网页,遂被网吧老板看中做了网吧的内网页面。后来各种投递简历,因做的网吧内网页面做的好被总公司看中,被文广集团旗下某国营网吧集团总公司招去做了设计师,第一份正式工作工资3000块,我当时就想这真是天文数字啊!
07年的时候突然父亲突发脑溢血,把手上所有事情停掉,想办法把老爸弄来上海开刀,在上海还被私立医院坑了一回,还好最后手术效果很好.对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但是突然意识到我还一事无成,给老爸看病完全帮不到忙,面对巨额的手术费一筹莫展...各种无力感..如果我继续这么混下去,以后如何支撑起这个家。
混入微软
基本康复以后就在想不能这样下去了,回家肯定是回不去了,回去干嘛?网吧当网管么?还是想想找份工作吧。发疯一样整理简历,到处去投,这时候通过朋友alien的推荐拿到了一次微软的面试机会。
那时候我一句英语都不会说,一句完整的英语句子都不会拼,拿什么去面试?只会说个Hello,Goodbye,咋办呢?一根筋有一根筋的好处,硬着头皮把个人介绍,设计理念,各种想法写下来,让女友帮我翻译成英文,整整三大张A3纸,愣是背了一个星期。
稍微有点了解外企体质的人都可能知道,一般外企有两种员工:一种是FTE(FullTimeEmployee),算是企业的正式员工签约,享受微软全球的薪资福利;另一种是Vendor,外聘员工,合同是跟外包公司签署。薪水和待遇是天壤之别。我入职的时候一直以为我是Vendor,直到两周后拿到门卡的时候我才知道我的门卡是FTE特有的蓝色的。
另外就是真正领悟到学会一门新的语言,并不仅仅是听说读写,而是会给你带来一种完全不同全新的思维模式。
为何短短一年离开微软?
HR肯定是听老板的不听我的,我当时就纳了闷了,这什么幺蛾子?冷不丁的来这个,考察就考察,谁怕谁啊?J当时制定了一套很奇怪的考察沟通能力逻辑:第一你不能让团队的任何成员知道你现在在进行考察,第二.为了培养你的沟通和说服能力,必须在进行我正在的项目中和所在项目团队的成员提出分歧意见,并且必须坚持己见。
结果J赶在M老板回来之前一天,突击跟我过方案。他看着我完成的快三百页文档,完全不肯相信,不断重复的就是纠正拼写错误,问我是不是我做的。过完文档火速通知HR,拿出前半个月好几天早上到公司都晚于十点半,而且没有完成他布置的任务为由,一定要让我离职。
HR也不听我解释,有一百张嘴都解释不清楚。反正我打死不签,大不了你开除我,一定要等到M老板回来。最后他们拗不过我一直拖到M老板回来。M进公司以后跟J在办公室聊了好几个小时,我就在外面自己位子上坐着,等到J出来,老板叫我进去,跟我说“TOKEN,你先把你做的方案跟我过一遍”。我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过完,M也惊呆了,其间穿插着各种“Incredible,SuperGenius”这种惊叹语。
最后M问我是否是自己独立完成的,我说同事帮我做了很多素材的部分,想法和方案都是我自己做的,花了半个月。然后M沉默了,过了许久跟我说,她也不知道我和J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J是我的直属领导,她无权干涉J对我的决定。而且HR那边已经把所有的前置手续办完了,本来对我的决定是开除,并记录在档案中,但是M和J还有HR沟通完,决定把我还是按照辞职处理,并且会给我相应的补偿,这是她能够为我做的最好的解决办法。想着事已至此,也不想给M添麻烦,就提出了唯一的要求:我要把我最后做的这个方案给全TEAM的人讲一遍,就像我刚来面试的那天一样,有始有终。M想也没想就答应了。第二天中午拉着团队的十几号人在大会议室开会。我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一个多小时把方案说了一遍。结束的时候各种鼓掌,只有J个苦瓜脸斜眼看着我。
最后我说:“这是我在团队的最后一天,多谢你们的帮助。”
所有人都惊呆了,散会以后所有人围着我问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跳槽准备去哪。我什么都不想说,不争气的哭了,一一道别拥抱后收拾东西走人了。
J在我办理完离职手续后立刻从日本他的原TEAM调了个人过来面试,准备把我的这个缺顶上。
后来同事跟我解释,每个团队的FTE名额是固定的,没有特殊原因或者特殊项目是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多一个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合同工没办法转FTE的原因.。只有通过最雷厉风行的手段把我迅速挤走才能把他的人放过来。人在做天在看,特别特别相信这句话。在我离职之后就是亚洲金融危机,我走了,我的那个名额直接冻结掉了,导致他的人也没来成。整整一年之后,微软大裁员,J同学没有知会任何人,包括他的老板M,偷偷去日本找之前的团队面试,默默地回日本了。而我呢,因祸得福,从微软出来就投了两份简历,一份IDEO,一份FrogDesign。在设计领域这两家公司代表着设计金字塔顶端上的钻石。
最后不负众望加入了FrogDesign成为了上海分公司的第七只青蛙。
成为一只青蛙
我在FrogDesign先后跟了两个老板,来自奥斯丁的B,和来自德国的R。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B同学特别的OpenMind,可以接受各种不靠谱的想法,然后和你一起分析、优化。R老板则秉承了德国人一贯的严格,实事求是半点马虎不得。美式的开放和德式的严谨成就了我,但是考虑问题的时可能会特别分裂。
我和小电驴的私人恩怨
简单来说就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对自己的鸡血无力停止,根本停不下来。去Frog工作的时候因为离家比较近,但是家门口是条繁忙的大路,公交车基本上等不来,出租车根本拦不到。所以考虑买一台摩托车来代步。但在知道了沪A牌照的价格,还有驾照等问题之后,我就基本决定放弃了。
有次闲着没事把车拍了些照片投递到ZOOMER全球最大的改装博客:瑞士的ZoomerBoys。谁知道他们真的给我推荐了,还给了首页推荐,别提多高兴了。紧接着陆续的网站报道、电视台采访、时尚媒体、科技媒体专访。
第二个月起因为第一批用户的反馈极好,口口相传,竟然又有了无数的订单。那时候从下订单到包装、打印快递单、封箱就我和夫人两个人。下班后就是个包装大Party,随之而来的问题就出现了,订单多到完全无法处理,工厂加工质量不能得到统一和保障,结果导致很多订单就只能向后推。虽然同学们都很给力的愿意继续等待,但是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我是完全无法接受。还有个问题就是完全没有批量生产的保障。单一颜色的皮料如果要自己定义颜色和质感最少要3000尺才达到起订量,这个问题肯定是无法通过量来解决的,那么皮料解决不了就找找其他材料吧。正当俺挖空心思的到处找面料的时候,一个北京的哥们儿白明辉送了我俩杜邦tyvek的纸钱包,结果被家里的两只猫爷发现了。当我从它嘴里把钱包抢回来的时候想着肯定坏掉了。结果发现钱包竟然完全没破!上网查了这个材料的资料,突然发现了新大陆,柳暗花明又一村。能印刷能切割还倍儿结实,不但超轻竟然还防水还透气,黑科技啊,这材料太适合我了。
从收到材料的那天到做出第一双样品鞋总共只花了两周,每天下班后在家做到凌晨五点就为了看能不能做成鞋。当我第一次穿着这双鞋子走去Frog办公室的时候,从GM到打扫卫生的阿姨都无比惊奇。虽然那只是一双在家用打印机、订书机、烤鸡翅的烤箱做出来的无比丑陋的鞋子,连鞋底都没有。
那一年我27岁,离开家乡整整10年。老板让我考虑清楚了再做决定,先别辞职,给自己个缓冲期。这样也好,不过既然开始就得做好全部的规划,一方面维持硬糖的产品,一方面继续做开发。由于没有工程背景对材料的了解也不够充分,在继续设计下去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问题。
小飞鞋
发挥我不怕丢人的一贯精神,通过朋友直接找到杜邦品牌部。辗转联系到Tyvek事业部的总监。当我们带着自己做的看起来很愚蠢的样鞋去杜邦开会的时候,得到了来自杜邦个人防护事业部从销售总监到市场专员再到技术部门的迎接.他们也没有想到在中国会有人尝试用tyvek来做鞋,过去的很多年所有国内的销售都是围绕安防,包装等商用行业(福岛核爆炸的时候人穿的防辐射粉尘服知道吧,就那玩意儿,还能做外墙防水保温材料,美国的房子100%用的是tyvek)。
在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早在1998年就已经有人用过这种材料做鞋,那牌子叫NIKE...虽然只是飞机稿,但是还是有人尝试过了最后还是没有量产。现在在美国还有两个牌子在做这样的产品~虽然销售不是很好但是一直也能维持。尽管如此他们也是很愿意给与我帮助来继续做下去~(偷笑~脸皮厚是必备技能没有之一...)说实话我当时第一反应十分郁闷,尼玛以为自己发现了新大陆,搞了个牛逼哄哄的发明创造,结果发现早就有人干了。冷静下来以后思考觉得其实设计和创新本就是这样,不是所有人的想法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好的设计师重要的是分析、总结和超越。
在做完了所有市售产品的调研以后,发现他们基本上还是在做传统的鞋子,除了Tyvek之外全是传统材料,橡胶鞋底,帆布内衬。而我在穿上自己的第一双鞋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超级轻,跟没穿一样。想要专业去做鞋有很多技能需要学习,慢慢的学会了电脑开楦、制版、分内里、中底、大底、边条等。为了研究试制,还买了台二手工业缝纫机放在床头。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尝试后,终于被我搞出来了一双可能是全世界最轻的鞋子,一双鞋的重量甚至不到一只匡威帆布鞋的重量。既然那么轻,干脆就叫小飞鞋吧。2011年10月10日,小飞鞋的第一个版本UT1正式发布,为了和其他厂商区别开来,我们把发布会做成了一场“ONTHEROAD-硬糖和他的朋友们”跨界艺术展,地点在上海新天地时尚。
作为一个只有四钻淘宝小店的我们能够有人愿意投资我们去做已经是天大的好事了,最后决定我们出小钱,他们出大钱,一起注册新商标,夫人也辞职全职来做。这才有了后来被很多人熟知的UTLAB。
新公司组建完成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量产,除了品牌的所有设计,产品的开发之外还要每周飞到福建去盯着量产,还要准备开天猫,联系线下连锁经销商,所有人都等着我们出货。一切看起来都特别美好...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代工厂的延期,出错,无法顺利生产,甚至工人都不愿意做。
因为中国的工厂基本上都是喜欢做成型的产品,没有风险纯代工。之前选了一下看似高大上,为很大的品牌代工的厂结果还是出了无数的纰漏(不要看对方工厂大,要清楚是不是因为做的产品很成熟,没有技术含量,完全靠冲量来做大)第一批产品下线的时候我想哭的心都有了。
第一批产品虽然有着很多瑕疵,但是很多消费者还是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毕竟单靠一个产品无法继续延续,而且小飞鞋在冬季也肯定不好卖,就紧接着投入了秋冬产品的开发。幸运的是凭着用运动科技做舒服的皮鞋鞋的理念,整个产品线如期面世。整个秋冬系列在保持高价位的情况下也是卖的超好,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媒体采访和报道,拿到各种奖,甚至包含天朝1号电视台,尊尼获加永远向前基金的最佳梦想实践家的奖,拍摄的视频短片就背传播了XX万次。也让我更加的膨胀,虚荣心再次爆棚到顶,俨然成了青年成功设计师。
自我膨胀
每一款鞋子的鞋底模具投入下去就是十多万,是否能够带来实际的销售还是个未知数,为了做鞋,为了做更多的鞋,为了卖更多更便宜的鞋,凭借着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莫名自信,顶着看似耀眼的光环,我迷失了。基本上每个月有20天住在工厂,事无巨细的管着每一个环节,从金属件到材料质感,再到颜色搭配。开发出了一大批价低,完全没有特色,只是材质稍好但是面向大众消费者的鞋款。最低档的鞋价格去到了令人发指的1XX...导致的结果就是堆积如山的库存,完全没有起色的销售。整个店里充斥着连我自己都不会去穿的鞋款,各种烧直通车强推。但是问题是:跟你长得差不多的鞋子别人售价是你的不到一半好不好,拿什么拼?设计?品牌?在这个价位上谁会在乎这些?
狗血剧情篇
因为一直有一个想要开一家旗舰店的想法,朋友告诉我附近有家店面刚空出来,要不要考虑一下,虽然有点大。遂约了房东看房,就在公司附近,感觉很不错的地段,但是租金超出了我们的预算。在做了个大概的财务和运营计划后决定将公司的办公室和店面合并,再约上上另外两个朋友一起把这家店拿下来,做成旗舰店+咖啡厅的概念店模式。因为开一家自己的店也是我们一直的愿望,但是这个决定最后成为了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批在广东做的货,由于老板的疏忽,出现了极其严重的问题,全部报废!同期报废的还有几万双其他品牌的鞋子,老板直接消失了。对于现在这个非常时期,不管是资金还是产品都没有着落的情况下,无疑是雪上加霜。赶到广东联系当地的朋友和其他品牌的人,发现压根就没可能追得到人,只能自认倒霉了。
当喝酒都无法入睡的时候我发现不能这样耽搁下去了,找了朋友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挂了专家号。在做了一大堆检查和精神测试后确诊:中重度抑郁症,无自杀倾向。需要使用精神药物维持睡眠和饮食。
重生
拿着医生给开的百忧解和佳静安定回到家坐在椅子上发呆。
想着主治医师给我的告诫:体重骤减是因为极度精神衰弱的副产品,随之而来的还会有精神性脱发和白发,还有各种心律不齐。让我最好不要继续工作,安心静养,先把身体养回来。各种事情的不顺会让我持续产生极度的自卑感。对于一个人来说,其实最重要的是基本的自信。自卑会毁了一个人,觉得身边所有的人和事都对我充满了敌意。如果一两个月还没有好转,推荐我去做电击治疗。一直坚信的所有三观全部都喂狗了,公司的事情也不想管,店里的事情也不想管。对于感情,我又能做什么,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事业没了,可以再找工作,家庭变故不是我能掌握的自信被彻底抛下,只剩下自卑的时候,如何找回来呢?那时候就觉得所有的事都是因为我的错误导致这个悲惨的结局,我自找的。老天只是把所有我做错事情的报应赞在一起还给我罢了。后面就靠着药物维持着相对正常的生物钟。但是身体丝毫没有任何起色,对所有的事情完全不感兴趣,觉得自己不管做什么都是错的,唯一的爱好变成了喝酒每天喝。
因为喝醉了就不用去想这些事情了,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门,不刷牙,不洗澡。点各种垃圾食品外卖,还有喝,喝,喝......浑浑噩噩的快半个月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在床上睁开眼,看到满房间的垃圾,空气中弥漫着粘稠的臭味Blue躺在沙发上藐视的看着我(偶闺女,一只捡回家的小猫)突然觉得很恶心,但是浑身使不出一点力气,只有思维还能动。整个人僵直在床上,以为自己出了更大的毛病。
货品的准备很顺利的进行下去,美国的产品众筹如期登陆Kickstarter。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牌子,创造了14万美金的众筹总额,来自50多个国家2000多笔众筹以及超快的众筹速度霸占KS首页推荐数天,接踵而来的还有来自全世界顶级媒体的各种专访。作为一个设计师每天必看的国外顶级设计媒体,财经媒体各种专访及推荐,帮助我们一个来自中国的小牌子夯实了进入美国市场的基础。不管是FastCompany,DesignBoom,Core77,YANKODESIGN还是Hypebeast,GQ,从来没想过我们的设计会出现在这些地方。
看着各种光环,突然发现这些对我来说已经不意味着什么了。这些东西不代表着你多牛,只是代表着你完成了你想做的事情。抱着更低的期望,和更低的姿态,才会给你带来意外之喜。随后的两个月紧张的生产、包装、物流,顺利地将产品运送到了57个国家。
在这期间我负责设计和产品优化,JOE负责生产流程和市场,Shaun负责物流和货运及客服。
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确实能够很快的给我找回自信,让自己觉得还有价值。做自己能够掌握的事,游刃有余比超出控制重要得多。
相比着美国的计划有条不紊的加速进行着,但是国内的情况不容乐观。虽然投资方不再追加投资,但是始终占有着很大的股份。最后双方无法达成共识,作为投资方给我的出路就是:既然离婚了,反正你就自己一个人,来福建吧,搬来福建我们可以继续投资。经过和朋友的讨论,以及和美国团队的协商,决定放弃UTLAB国内外的所有股份,离开这个行业。
通过一点一点的找回自己的价值,重建了信心。虽然很痛苦但是很坚决的亲手终止了一手带起来的品牌。还清了所有的债,卡里基本清零。停了药,通过定期健身来调养身体,体重回升到150左右。
自己丢掉的,只有靠自己捡起来!虽然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但是第一次觉得如此富有,在经历了这么多可能别人一辈子都不会经历的跌宕起伏后,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都可以很淡然的告诉他:”天上飞来五个字:这都不算事”。
血淋淋的忠告:
有自知之明并且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比有个好项目更靠谱。好的团队能把不好的产品做好,不好的团队会把一切搞砸。创业必须人推着事情走,而不是事情推着人走。产业投资和VC投资之间做好权衡,一失足成千古恨。不要随大流,找到自己独特的定位,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不要过于鸡血的向前冲,遇到问题的时候先停下来,想清楚这个问题是需要解决的,还是因为决策本身就是错的。家庭和感情都是需要经营的,每个人的ComfortableZone完全不同,沟通比什么都重要。男人只会变老,不会长大。
人在做天在看,你所做的一切最后有一天都会回报到你的身上。
柳暗花明
我最擅长的不就是设计么,先从做设计重新开始吧。
先从最简单的来,将公司的设计师重新整合,开始接设计。凭借着之前在行业里的口碑和朋友的介绍,团队很快拿到了新的项目。借着移动互联网兴起的大潮,用户体验设计的需求成几何量级的增长。一切慢慢的走向了正规。对于设计师来说只要肯做、质优、价良,其实很容易赚钱。计划着一边做设计,一边找新的方向吧。但是照着我这种不作死不会死的性格,其实一切才刚刚开始。
从上海到杭州走国道会经过很多的小县城,经常在穿过县城的时候遇到满世界的电动车大潮,这让我意识到电动车在短短几年里得到了大量普及。同时也让我看到在过去的这么多年里(2009-2013)从产品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进化。车还是那些车,还是那么丑,还是用着铅酸电池,还是一如既往的质量差,安全性堪忧。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喜欢摩托车,喜欢那种掌握自己的路的感觉。也不忍看着自己所喜欢并曾经付出过的行业充斥着各种不上台面的产品。
再次创业
只要我做错了决定一切都会化为泡影:
内部讨论了两天后完全没有结果,谁都不敢轻易做出决定。怎么办?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疯狂的重新核算所有预算和项目的可行性后,我决定孤注一掷:不选上面任何一条路,而是把自己闭上绝路!关闭设计公司,停止所有设计外包项目,全力以赴用我们能够动用的所有资源,用最原始的手造土办法把样车做出来!
奔袭帝都
经朋友介绍结识了现在我们的CEO,一位超级大佬。大家干柴烈火,一拍即合,他很快决定放下手上所有的事情,全职带领我们的团队前进。唯一的条件就是把整个团队拉到北京,因为这里是中国产品研发、媒体、互联网资源最多的地方。
在他的帮助下很快(一个月内)把整个团队全部笼齐~组成了史上最混搭的核心创始团队:CEO/联合创始人/低调超级大牛(保密)
某业界顶级大佬亲自操刀,青年导师,超级天才,再次创业!联合创始人A/追风纹身设计狗(就素我啦....)
某初中毕业进城务工人员十余年奋斗走上人生巅峰,再次抛弃一切,千里骑行奔赴北京追寻梦想。联合创始人B/羞涩超模外国人
某金发碧眼青年才俊,为拯救劳苦大众。抛弃资本主义顶级公司的顶级职位,奔赴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联合创始人C/暖男闷骚80后
某顶级明星公司元老,期权啥的都不要了,拿出一不怕苦不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全身心投入。联合创始人D/低调奢华有内涵
某带领三家公司上市的供应链大牛,在还不知道要做啥的情况下毅然加入,了解业界现状后表示,业界最高点比不上我要求的最低点。联合创始人E/日漫二次元技术宅某民间潜伏低调发烧技术宅高手,潜心钻研占领海内外高端智能电控市场多年,被三顾茅庐挖出。
后记:
可见人的潜力总是可以被无限挖掘的,不作死不会死。
但是不作死怎么能知道自己会不会死呢?
这是个哲学问题。
感谢一路陪我走过这十几年段漫长旅程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成长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跌倒再爬起来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肯定会有很多人觉得何必要活的这么累?其实这背后埋藏的是对命运的不甘和憧憬。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意义,从自卑,到自满,到自我膨胀,到自灭,再到重生。经历过这些事情才让能让真正懂得那些谁都会说的道理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拥有时不觉珍贵,失去时才觉失落,什么是你想要的?
不断尝试,不管成功或是失败,经历过便是得到。真诚的面对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顺境时恪守初心,逆境时憧憬未来。生命不息,折腾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