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新能源车为“碳中和”主旋律之一,带动电池产业链及电动化零部件新增量

“碳中和”成全球共识,新能源汽车为主旋律之一

新能源汽车推行有效优化全球能源结构

其一改善能源结构,电动车百公里能耗远低于燃油车(91MJ/100kmvs.219MJ/100km),降低总能耗(2025年全电动车假设下能耗下降53%)。近5年全球、国内燃油车能耗在石油消耗中占比分别为20%-25%、28%-35%,而电动车能耗占总发电量比例小于1%(全电动车假设下占比约10%)。推广新能源车可缓释我国原油对外依赖度较高问题(超70%)。

其二在减排效用明显,传统车单车百公里排碳量约是新能源车两倍(16.25kg/100kmvs.7.93kg/100km),结构向新能源车倾斜能大幅改善碳排放量的情况(2020年假设全是新能源车的情景比现实情境CO2排放量少1273.6万吨/百公里,2025年减排1312.0万吨/百公里)。

预计2025/2050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1969/9858万辆

2021/2025/2050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501/1969/9858万辆,渗透率为6.0%/22.1%/86.3%。国内市场,预计2021/2025/204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186/627/2532万辆。欧洲市场,预计2021/2025/2040年销量有望达212/752/1790万辆,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40.6%。美国市场,预计2021/2025/2040年销量有望达42/434/1301万辆,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达68.2%。

带动电池产业链及电动化零部件新增量

对于电池装机量,未来5年复合增速49.5%,预计2025/2040年有望达1234/5168GWh。电驱系统2025年国内2111亿、全球6804亿规模市场;热管理2020年国内近百亿、全球2025年1293亿市场;高压零部件新增2025年国内265亿、全球854亿规模市场。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政策扰动

投资摘要

关键结论

电动车vs.燃油车对能源结构的改善。追溯从上游原料开采到炼油厂和发电厂进行炼油发电整个生命周期的能量消耗,电动车百公里能耗远低于燃油车水平(91MJ/100kmvs.219MJ/100km),极大降低总能耗水平(2025年全球、国内电动车能耗分别为5855、1996亿MJ,全球、国内燃油车能耗分别为322130、72444亿MJ;若2025年以汽车结构中全为燃油车、全为电动车测算,则能耗分别为334868亿MJ、153936亿MJ)。改善主要在两点,一是从石油转向更适宜的电力能源,近5年全球、国内燃油车能耗在石油/原油消耗中的占比分别约为20%-25%、28%-35%,对比之下电动车能耗在总发电量中占比小于1%。新能源车的推广缓释我国原油对外依赖度较高的问题(超70%,50%为安全线),2025年假设全为电动车能耗/总发电量、假设全为燃油车能耗/石油消耗分别为10.1%、37.5%,2050年为5.0%、51.9%。二是电力能源的经济性,相比传统汽油车/柴油车,在美国、中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使用电动车每百公里分别可以节约2.97、5.11、4.64、6.30、8.58、7.58、8.07美元。

电动车vs.燃油车减排的效用。2021全球总体汽车CO2排放量预计为2493.5万吨/百公里,2040年为2289.3万吨/百公里,缓慢降低(CAGR=-0.43%)。传统汽车碳排放将长期占据汽车碳排放大头(2020占比98%,预计2040仍将贡献86%的份额),结构向新能源汽车倾斜能大幅改善碳排放量的情况(2020年假设全是新能源车情景比现实情境CO2排放量少1273.6万吨/百公里,2025年减排1312.0万吨/百公里)。对中美欧三个地区,假设新能源汽车占比100%,中、欧、美三地2025年将减排51.1%、52.1%、49.6%。

电动车销量及结构。预计2021/2025/2050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501万辆/1969万辆/9858万辆,对应渗透率为6.0%/22.1%/86.3%。对于国内市场,预计2021新能源乘用车将实现销量172.8万辆(2020年124.7万辆),同比+38.6%,2021/2025/204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186万辆/627万辆/2532万辆,纯电车型占新能源乘用车比例有望维持在80%水平。对于欧洲市场,预计2021/2025/204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212万辆/752万辆/1790万辆,2020-2025年40.6%的复合增长率,纯电渗透率有望从2020年的6.2%上升至2025年的20%。对于美国市场,预计2021/2025/2040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42万辆/434万辆/1301万辆,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达68.2%。

电池及电动化零部件市场空间。新能源车带动电池产业链及电动化零部件新增量。对于电池装机量,未来5年复合增速49.5%,预计2021/2025/2040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有望达247/1234/5168GWh。电驱系统2025年国内2111亿、全球6804亿规模市场;热管理2020年国内近百亿、全球2025年1293亿市场;高压零部件新增2025年国内265亿、全球854亿规模市场。

投资建议

投资建议:全球新能源汽车承载能源改革重任,仍处于成长初期。政策端持续加码,供给端车企加速布局进程,电动化进程给产业带来新机遇。

核心假设

1.油车综合工况油耗为6.5L/100km,百公里能耗为219MJ;新能源汽车综合工况用电为13kWh/100km,百公里能耗为91MJ。电动车在低基数下报废率按2%-9%逐年递增,燃油车按3%-7%逐年递增。

2.全球汽油、柴油单价为0.7-1.8美元/L,居民/工商业用电单价为0.1-0.3美元/kWh。假设居民/工商业用电各占一半,汽油车、柴油车占比分别为60%、40%。

4.预计2021/2025/2050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为501/1969/9858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572/6434/78288万辆,对应汽车保有量为15.5/16.9/19.8亿辆。预计2021/2025/2050国内新能源车销量为186/627/4116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663/2194/30391万辆,对应汽车保有量为3.0/3.9/5.7辆。

核心逻辑

2.中美欧三地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及消费地区。

3.新能源汽车进入高质高速发展期,“政策+技术+特斯拉”提振新能源车市场,与智能汽车共振。

与市场预期不同之处

当前市场对“碳中和”梳理性研究报告较多,而测算类报告较少。本篇报告通过预测中美欧及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及结构,定量分析电动车对能源结构的改善、减排效用以及电池及电动化零部件的新增量。

股价变化的催化因素

第二,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模式及盈利模式逐步成型,打开新市场空间。

第三,主打自发需求的新能源汽车车型持续推出,拉动消费。

核心假设或逻辑的主要风险

第一,经济波动、疫情因素等带来汽车行业下行风险。

第二,政策扰动。

第三,新进入者涌入,行业竞争加剧。

“碳中和”成全球共识,电动车为主旋律之一

中、欧、美是碳排放最大经济体,三者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合计占比达52%。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碳排放经济体,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比超25%,人均排放量比全球平均水平高约40%;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13%,其人均排放量为仍全球最高(全球平均水平三倍),近10年总体保持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能源需求的增加推动能源结构逐渐从煤炭转向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转变;欧盟(欧盟+英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全球占比8.6%。随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的实施和推动,欧洲过去几年碳排放保持稳定下降趋势。此外,印度、俄罗斯和日本的温室气体全球占比分别为7.1%、4.9%和2.7%。

由中美欧承担主要责任:中国2030年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欧洲提升2030年原定减排目标,2050年实现碳中和(其中德国计划最晚2050年实现碳中和,英国2030年将禁售燃油车);美国拜登方提出2050年实现零排放。

1)国内补贴政策平缓退坡,双积分保驾护航。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平缓退坡力度和节奏,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2021年新能源补贴退坡3000-4000元,补贴退坡差价仅占售价1%-3%左右,对消费者购车需求影响小。2020年6月,工信部发布经调整的双积分政策,修改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为10%、12%、14%、16%、18%,乘用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负积分应通过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抵偿归零,驱动传统车企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总量20%左右,203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50%以上。

2)欧洲消费补贴拉动,碳排放考核趋严。2020年5月,欧盟提案将电动车纳入绿色经济复苏计划,加大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的补贴。2020年9月,欧盟为确保2050年实现“碳中和”,欧盟将2030年碳排放考核从原来的59g/km加严至48g/km,将2030年温室气体阶段性减排目标比例从此前的40%提升至55%。

3)美国拜登当选,利好新能源汽车发展。2020年10月,拜登方在《清洁能源革命和环境计划》演讲中提出,确保美国实现100%的清洁能源经济,并在2050年前达净零碳排放。短期方案在于使用联邦政府的采购系统(每年花费5000亿美元)实现零排放车辆,并制定严格的新燃油经济性标准以确保100%新销售的轻型/中型车辆实现电动化。中长期为加快电动车的推广,2030年底之前部署超过50万个新的公共充电网点,同时恢复全额电动汽车税收抵免。

燃油车能耗/石油产量20%-35%vs.电动车能耗/发电量小于1%,能源结构优化

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车具节能优势,能源结构得到优化:

1)节能上,对于百公里耗电/油量,追溯从上游原料开采到炼油厂和发电厂进行炼油发电整个生命周期的能量消耗。选取国内同一车型的汽油车和电动车为评价对象,其中汽油车综合工况油耗为6.5L/100km,百公里能耗为219MJ/100km;而新能源汽车综合工况用电为13kWh/100km,百公里能耗为91MJ/100km。假设电动车和燃油车单车年均行驶里程为1万公里,参考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发电量和石油产量数据,2020年全球、国内电动车能耗分别为995、448亿MJ,全球、国内燃油车能耗分别为328980、60462亿MJ;随着电动车渗透率的提升,预计2025年全球、国内电动车能耗分别为5855、1996亿MJ,全球、国内燃油车能耗分别为322130、72444亿MJ。

总体来看,近5年内全球、国内燃油车能耗在石油消耗中的占比分别约为20%-25%、28%-35%,对比之下电动车能耗在总发电量中占比小于1%,电动车对比燃油车节能显著。

若全球2025年以汽车结构中全为燃油车、全为电动车测算,则能耗分别为334868亿MJ、153936亿MJ,2050年为368967亿MJ、180209亿MJ。国内汽车消费结构中,2025年假设全为电动车能耗/总发电量、假设全为燃油车能耗/石油消耗分别为10.1%、37.5%,2050年为5.0%、51.9%。

2)经济优势上,当前主流电动车百公里耗电量集中在12-17kWh,燃油车百公里耗油量为5-8L。参考GlobalPetrolPrices2020年的最新数据,全球汽油、柴油单价为0.7-1.8美元/L,居民/工商业用电单价为0.1-0.3美元/kWh。假设居民/工商业用电各占一半,传统汽油车、柴油车占比分别为60%、40%,电动车百公里耗电量按13kWh/100km计,汽油车/柴油车百公里耗油量按6.5L/100km计,测算得出相比使用传统汽油车/柴油车,在美国、中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使用电动车分别可以节约2.97、5.11、4.64、6.30、8.58、7.58、8.07美元。

电动车减排明显,2025年全电动车假设下将减排CO21312万吨/百公里

减排上,传统单车排碳百公里排碳量约是新能源汽车两倍,新能源汽车渗透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从二氧化碳排放量来看,根据国内同一车型的汽油车和电动车为评价对象,其中汽油车综合工况油耗为6.5L/100km,新能源汽车综合工况用电为13kWh/100km。柴油、汽油的CO2排放量分别为2.74kg/L、2.47kg/L;每千瓦时发电量的CO2排放量为0.61kg,我们以此测算燃油车和电动车单车的碳排放对比。计算得新能源汽车的CO2排放约为7.93kg/100km,传统车的CO2排放约为新能源汽车的两倍,为16.25kg/100km。

(1)2021全球总体汽车CO2排放量预计为2493.5万吨/百公里,2040年为2289.3万吨/百公里,总体缓慢降低,CAGR=-0.43%。传统汽车碳排放将长期占据汽车市场碳排放大部分份额,2020碳排放贡献占比为98%,预计2040仍将贡献86%的份额。当下全球市场新能源汽车需要加速发展。

(2)2020年假设全是新能源车的情景比现实情境CO2排放量少1273.6万吨/百公里,2025年将少排放1312.0万吨/百公里,减排效果较为可观。我们认为全球汽车市场逐渐向新能源车侧重在全球碳排放的环保层面极具意义。新能源车的结构转变能够大幅度改善碳排放量的情况。

中美欧洲三地亟需转变能源结构。2025年预计中国汽车市场CO2百公里排放将达568.9万吨,同期欧美汽车市场CO2百公里排放分别为621.6万吨和410.5万吨,三地合计达1601.0吨/百公里,且保持总体增长趋势。假设理想状态下汽车市场结构为新能源汽车占比100%,中、欧、美三地2025年汽车百公里CO2排放将降为278.0、297.9、207.0万吨,降幅度分别为51.1%、52.1%、49.6%。而目前中、欧、美是CO2排放最大经济体,三者全球合计占比达52%,中美欧三地肩负全球“碳中和“的重任,如中美欧能够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渗透和发展,将能够大幅度改善全球排放过多的态势。

全球新能源汽汽车迎爆发期。中美欧三地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及消费地区,汽车电动化大势所趋,自2019年全球出现供给端及政策端两端发力情况,有效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预计2021/2025/2050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501万辆/1969万辆/9858万辆,对应渗透率为6.0%/22.1%/86.3%。

国内市场:从政策驱动转向需求驱动,有望迎来爆发

2021/2025/204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186万辆/627万辆/2532万辆

销量:据公安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占国内汽车总量的1.75%,比2019年增加111万辆,同比+29.18%。受益于供需端、政策端持续提振,我国新能源汽车有望维持上行态势,预计2021新能源乘用车将实现销量172.8万辆(2020年124.7万辆),同比+38.6%。

结构:纯电车型占新能源乘用车占比有望持续维持在80%水平。纯电车型占总体乘用车比重从2017年的1.8%增长到2020年的4.7%;插混维持在1%左右。

供给端:2020年新品的供给促进效果明显

市场化新款是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据乘联会数据,国2018年新能源汽车新品销售32.9万台,占零售数量33%,2019年有所下滑,而2020年在整体零售为111万辆的情况下,新品销量达到48万台,占比44%。

精准定位的车型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两端推进作用,其中一端是继续寻求品牌和产品向上的中高端新能源汽车产品,以Model3为典型;另一端是高性价比、低耗能的低端车型,以宏光mini为典型。

政策端:补贴退坡,向产业间接扶持过渡

实施双积分和路权政策,向产业间接扶持过渡:2016年9月工信部发布《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根据政策规定: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0%、12%。2020年6月《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发布,明确2021-2023年积分比例要求为14%、16%、18%。

“双积分”政策下,车企需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来完成企业的目标,从而利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产117万辆,新能源积分达到542万分,积分比例达31%,较19年同期增7%,积分表现的稳定提升,也意味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

欧洲市场:碳排放及各国补贴催化产业,供给端加速布局

纯电渗透达6.2%,预计2020-2025年保持40.6%的复合增长率

销量:从2017-2018年的基于环保、能源安全进行的产业储备,到2019年以来欧洲各区域展开的政策提振及车厂供给端持续发力,有力拉动配套产业成长及电动车消费。德国、法国和英国作为欧洲增长主力国家(贡献近七成的增量)。2020全年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36.7万辆,占2020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43%。对于欧洲电动车,频出的各类补贴政策加速产业进程,而区域上,挪威、德国、法国、英国、荷兰前五纯电动消费国家占据欧洲74.5%的纯电动消费市场。预计2021/2025/2040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212万辆/752万辆/1790万辆,2020-2025年欧洲新能源车实现40.6%的复合增长率。

结构上欧洲新能源车消费进一步向纯电倾斜。近几年纯电在新能源汽车中的销量占比长期维持在50%左右水平,由2018年的54%上升至2019的64%,纯电渗透率由2018年的2.6%上升至2019年的3.3%。2020年,纯电车型占比车市总比重6.2%,插电混动车型占比4.8%。从政策更为鼓励纯电以及车企规划的纯电新车型数量远高于插混的情况来看,纯电占比大概率进一步上行,2025年渗透率有望达20%。

政策端:碳排放规划保障2021年NEV188万辆销量底线,补贴力度持续增大

环保诉求下欧洲制定了严苛的碳排放规划。在2002年9月的《2020年气候目标计划中》,欧盟进一步上调减排幅度(2030年相较1990年减排幅度由40%上调为55%),则2030年碳排放水平为47.5%。未达排放标准的厂商将面临巨额的罚款,驱动欧洲整车厂将“潜在罚款”转换为对应的“资金投入”,加快新能源转型。根据测算,欧洲车企为满足碳排放法规需求,欧洲2021/2025/2030年要实现的NEV销量分别为188/503/1009万辆,其中EV销量分别为111/387/841万辆,占乘用车销量比例分别为7.2%/25.1%/51.6%。

欧洲各国在新能源车消费及使用环节的补贴力度大。其中德国推出的直接补贴消费者的基金政策吸睛,2019年12月将始于2016年的12亿欧补贴延长至2025年,同时提升单车补贴额(向中低端电动车倾斜,利好定位大众消费者的车型,即净售价低于4万欧元的新能源车补贴额提升50%;4~6.5万欧元提升25%);2020年7月开始,再次将售价4万欧元以内的纯电动汽车政府补贴额上调50%(即单车补贴增加3000欧至9000欧,截止至2021年底)。英、法、挪威、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丹麦等国家也相继出台直接补贴政策(大部分在2500欧元~6500欧元区间),叠加对充电桩等充电设施大力,对欧洲电动车消费形成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供给端:大众领军,各大厂商进程加速

各大厂商积极布局,未来五年欧洲主流整车厂目标激进。2020年全年,欧洲老牌畅销纯电动车雷诺ZOE依然以近10万台的销量占据榜首,Model3、大众ID.3和现代KONAEV紧随其后;2020年12月大众ID.3超越特斯拉Model3和雷诺ZOE夺得销量冠军,展现出大众MEB平台新车强大竞争力。未来五年欧洲主流整车厂目标较为激进,产业链迎关键时点。目前以大众集团(年销超千万、占据近三成欧洲传统车市场)为代表的主流欧洲整车厂电动化率仍处低于2%的低位,在碳排放规定及新能源车补贴驱动下,欧洲整车厂对纯电目标销量颇为激进,正处加速布局期。未来随各新车型落地投产,电动化率上行,未来5年内欧洲电动车销量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美国市场:特斯拉引领增长,政策加码可期

预计2021/2025/2040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42/434/1301万辆

2020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2.2万辆,同比+5%,增速放缓,而渗透率呈上升态势。据EVVolume,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1月3.3万辆,12月4.9万辆,全年累计32.2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相对乏力。原因系:1)疫情造成的工厂停工和对销售活动的影响。2)补贴政策的退坡。另一方面,随2020年美国汽车市场总体萎靡,Edmunds预计2020年美国新车销量约为1440万至1460万辆,低于2019年的1700万辆,汽车市场销量同比约-15%。测算得2020年美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当下低于2.5%,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若美国政策端加码,有望大幅提振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水平,预计2021/2025/2040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42万辆/434万辆/1301万辆,未来5年美国新能源车复合增长率达68.2%。

纯电占比逐渐上升。2013-2017年美国新能源汽车结构中纯电与插混各占据半壁江山,2018年随特斯拉纯电车型上行,纯电占比逐渐上升,从2018年的66%上涨到2020年的81%,有望持续上行。

政策端:补贴政策有望延长,电动车行业来说或将是新的契机。

美国有望延长补贴政策:在美国每个品牌电动车累计销量在20万辆以内获7500美元的全额补贴。累计销量达20万辆后,补贴开始退坡。税收减免金额将在随后的第一、第二季度将为3750美元,在第三、第四季度降为2500美元,从第五季度开始,税收补贴为0。即税收补贴政策对于后进入电动车市场的车企来说较为有利:特斯拉在2018年Q3销量已经超过20万辆,通用在2018年Q4超过这一指标。2019年底,美国联邦政府颁布名为《2019年可再生能源增加和能效法案》的草案,将补贴退坡门槛从20万辆升为60万辆。则特斯拉和通用可以继续享受优惠补贴,特斯拉作为美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重获补贴有望推动美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的发展。另外草案还增加了二手电动车补贴政策(首次向二手电动车支付高达2500美元的税务补贴)和重型电动车生产商新的补贴政策(针对出售零排放重型车的生产商制定10%的投资税务补贴)。

拜登新政有望进一步刺激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据媒体报道,新的美国政府将把联邦政府车队下的近64.5万辆用车全部换成电动汽车,预计花费200亿美金,另外由于“购买美国货”行政命令,美国联邦政府的整体4000亿美元的预算将会聚焦于美国的商品与服务,形成补贴闭环。最大受益者为美国的特斯拉、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福特汽车7500美金/台的新能源车退税额度尚未用完)。

供给端:特斯拉扩大主导地位领衔

特斯拉引领美国电动车市场。2020年特斯拉全球的销量50万辆,在全球车市相对低迷的情况下逆势增长36%。2020年特斯拉在美销量增长迅速,2020Q4特斯拉在美国售出6.4万辆汽车,同比+16.8%;特斯拉2020全年在美国销量约26万辆,同比+20.3%,贡献北美电动车市场大部分增量,所有纯电汽车销量的79%来自特斯拉。而随ModelY持续上量,预计其占比持续上行,预计2021/2025年特斯拉车型在美国新能源汽车中占比为74%/28%

ModelY有望承接Model3继续引领美国市场。ModelY为特斯拉推出的第5款汽车、第2款SUV,于2019年3月15日在洛杉矶发布,国产版于2021年1月1日推出(当月交付),承接Model3走量、更高盈利、扩大品牌力等关键定位。据Cross-Sell数据,2020年美国22个州Model3的新车注册量约为6.8万辆,同比-35%。2020年8月,ModelY的销量已超Model3。2020Q4,美国22个州注册了2.2万辆ModelY,同期Model3为1.5万辆。

电池及电动化零部件市场空间

碳中和引领下,新能源汽车销量上行带动电池产业链及电动化零部件新增量。

电驱系统:新能源车电机及电控部分,电机占三电系统成本不高,各家技术差异不明显,主要是跟车的配合度,IGBT是电控中技术含量最高、成本比例最大部分。单车价值量约3.4万元,2025年国内2111亿、全球6804亿规模市场。

热管理:“电动车热管理=电池热管理+驾驶舱空调+电驱动及电子功率件冷却”。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单车价值量大幅提升,由传统车的1910元上升至电动车的5280~9920元。带动2020年国内热管理市场近百亿、全球2025年现千亿级市场。对2020-2025年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进行测算:

(1)国内市场:2020/2025/2050年市场空间分别为92.7/401.3/3357.6亿元。

(2)全球市场:2020/2025/2050年市场空间分别为256.6/1293.4/8167.7亿元。

(3)国内市场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占据重要一环,2020/2025年分别占全球市场规模的36%/31%,国内厂商有望受益于本土配套具发展良机。

高压零部件:电动车高压构架(大于700V)主要用途为稳定传输动力电池与各电气部件间的的电力与信号,单车价值量由传统车2500元均价提升至新能源汽车的近5000元,新增2025年国内265亿、全球854亿规模市场。

重要车企布局:加码汽车电动化,保质保量促增长

我们对全球主流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及电动化规划归纳梳理,总体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迎来高速发展期,疫情可控、政策催化、特斯拉引领,2021年将维持高增长态势,预计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加速提升。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提升至501.3万辆,其中国内2021年由于补贴延期+双积分政策+特斯拉引领+有竞争力的新车型陆续上市,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实现185.7万辆;海外市场欧洲考虑到碳排放限制、补贴政策及新车型推出,将重回高景气期,2021年或将实现211.9万辆的销售,美国市场在ModelY产能爬坡、叠加政府政策利好前提下今年销量将突破40万辆。

分区域来看,国内市场自主品牌崛起,造车新势力站稳脚跟。

1)自主品牌方面,比亚迪2021年1月公司发布第四代插混平台DM-i,同时发布了三款搭载DM-i的车型秦PLUS、宋PLUS、唐,计划于2021年3月上市,销量有望提升至32.3万辆;长城于2020年发布了”柠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技术平台,2021年随着欧拉猫系列打开一二线女性向消费市场、全新模块化柠檬平台下多款全新车周期开启,爆款车型可期。

欧洲市场,以大众为代表的车企质地优秀,具备优质产品竞争力,保障高增长。

1)大众模块化生产的MEB降本增效,从2020年的首款ID.4开始,未来5-8年MEB改款和推新的车型将不断增加,助力实现2025年发布80款电动车型的目标。2020年大众集团交付38.4万辆(同比+210%)电动车。2021年凭借ID.4电动车型的高竞争力,销量有望突破50万辆。

2)宝马2020年在全球共销售17.1万辆电动车,比2019年增长34%。欧洲市场,电动汽车已经占宝马欧洲总销量的15%,2021年1月宝马iX3官方降价7万元、与ModelY同台竞争,价格调整后的iX3优势显现,此外,2021年宝马将至少上市5款全电动车,新产品周期将拉动销量抬升。

美国市场,特斯拉以“鲶鱼效应”盘活全球新能源市场,拜登上台后的美国新能源车市值得期待。

1)特斯拉2020年全年交付量50万台,2021全年指引97万产能可期。Model3/ModelY价格带辐射4成的美国轻型车市场(扣除皮卡和大型车后270万辆)以及10%的国内乘用车市场(200多万辆),此阶段能与其价格与品牌力相当的竞争车型较少,我们预计2021年销量较2020年有望增长47万辆(2020年销量50万辆)。

2)通用加快汽车电动化步伐,2020年全球电动车销量为22.2万辆,同比增加134%,涨幅明显。近日,通用汽车宣布,2025年将在全球推出30款纯电动车型,希望到2035年停止生产所有以柴油和汽油驱动的轿车、皮卡和SUV,并将所有生产线转向电动汽车。未来五年,通用汽车对电动车和自动驾驶项目的总规划投资将达270亿美元,超越其燃油车项目。

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高速发展期,行业格局成型

行情复盘:“政策+技术+特斯拉”提振新能源车市场,与智能汽车共振

“政策+技术+特斯拉”多重因素叠加,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国内新能源汽车复盘为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

1)示范推广阶段(2009-2012年),启动“十城千辆”工程及新能源汽车专项规划,新能源汽车进入起步期;2)推广应用阶段(2013-2015年),2013年将推广应用城市扩大到39个城市和城市群、将推广车型聚焦于新能源汽车,叠加特斯拉扭亏为盈,带动201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预期;3)量质兼顾阶段(2016-2018年),2016年重新调整补贴政策、2017发布双积分政策、2018年提高补贴技术要求,由于政策处于调整期,行情可持续性较弱、超额收益较差;4)高质量发展阶段(2019年至今),2019年产业发展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10年来首次同比下滑。2020年国家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延续到2022年底、特斯拉全球产能扩张,新能源汽车开启高质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行业凭借超10年的发展经验,国内已孵化出极具竞争力的龙头,“补贴退坡后双积分政策+电池技术+特斯拉国产化、扩产能”,新能源汽车指数有望继续保持超万得全A指数的高涨幅态势,实现超额收益。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深入融合,协同发展。能源革命是传统动力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变,围绕“三电”将出现并行于传统汽车动力系统产业链的全新产业链,以及基础设施和运营服务新系统;互联革命和智联革命相辅相成,推动互联化和智能化技术同样成为新的汽车核心技术,并催生出汽车产业新生态。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汽车技术深入融合,一方面,低碳化以纯电驱动为主线,可以使各种技术路径在不同场景下发挥作用,为全球车企动力技术攻关提供广阔空间;另一方面,汽车产品由耗能机械向可移动的储能功能单元转变、由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六大突破性变化推到能源革命,电动车具备起步提速快、驾驶平稳、噪声小、能耗低等优势,与智能汽车协同发展。

趋势之一:新能源汽车处于高速发展期

全球新能源汽车处于高速增长期,海外国内销量同比双升。海外市场,2020年电动车实现销量169.21万辆,同比+77%,其中EV、PHEV销量分别为104.42万辆(同比+56%)、64.79万辆(同比+127%),PHEV涨幅明显。国内市场,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36.7万辆,同比+13%,其中BEV、PHEV销量分别为91.04万辆(同比+13%)、20.09万辆(同比-2%)。2020年拉动新能源车市发展的因素来自政策驱动以及新品的贡献。尤其是很多精准定位的新品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特斯拉Model3、五菱宏光mini、比亚迪汉以及欧拉黑猫等高端、低端车型,形成两端市场化推动作用,使整个新能源车的消费者从家庭第二辆车和代步用车入手,实现销量高增长,预计2021年相对市场化的节奏拉动车市需求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形成更强的车市推动效果。

分地区来看,中、美、欧三地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地区及汽车电动化主战场,电动车销量同比均正增长,渗透率持续提升。1)欧洲市场方面,2020年欧洲电动车销量表现亮眼,电动化渗透率继续提升。根据2020年欧洲7国销量数据依旧优异,前三甲的为德国(40.43万辆、同比+279%、渗透率14%)、法国(19.05万辆、同比+179%、渗透率9%)、英国(17.22万辆、同比+147%、渗透率9%)。2020年欧洲市场电动车销售127.10万辆,同比+135%。2)美国市场方面,2020年美国电动车销量32.40万辆,同比+1%,渗透率为2.2%,其中EV、PHEV销量分别为25.94万辆、6.45万辆。3)中国市场方面,2020年电动车销量120.04万辆,同比+15%,渗透率为5.3%。

趋势之二:特斯拉、造车新势力崛起,以大众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入局

从市占率看,特斯拉领先、造车新势力异军突起、传统车企加码,行业格局成型。特斯拉凭借细分领域优势车型Model3/ModelY产销量持续突破,2020年完成指引的50万辆交付量水平,在全球及国内新能源市场销量占比稳居榜首。以蔚来(全球占比1%、国内ES6占比3%)、理想(国内理想ONE占比3%)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异军突起,销量潜力逐步释放。以大众(全球占比7%、第二)、比亚迪(全球占比6%、第三)、宝马(全球占比5%、第四)等为代表的传统车企纷纷加足马力、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新能源行业格局成型。

特斯拉引领,以蔚来、小鹏、理想、威马为代表的新势力呈头部集中化趋势。

从交付数据看,2020年,蔚来、小鹏、理想分别累计交付4.37万辆(同比+121%)、2.70万辆(同比+112%)、3.26万辆,其中蔚来ES8/小鹏P7/理想ONE20Q4分别环比+37%/+37%/+67%增长至4843/8527/14464辆。造车新势力2020年的销量成绩已越过(或临近)年销3万辆以上的存活线,预计2021年将在特斯拉发力、大众MEB上量背景下进入大规模放量期。2021年1月,造车新势力增势强劲,蔚来交付7225辆(同比+352%),连续六个月创单月交付数新高,其中ES8交付1660辆(同比增长15倍),ES6交付2720辆(同比+82%);小鹏1月总交付量6015辆(同比+470%),连续7个月同比翻番,连续第三个月创历史最好交付成绩,其中小鹏G3交付2305辆(同比+118%),创最近18个月交付量新高。理想ONE在1月交付5379辆(同比+356%)。

传统车企方面,以大众、宝马为代表的外资车企及以比亚迪、上汽、长城、广汽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加足马力,相继推出新能源旗舰车型。

从销量看,根据乘联会数据,2020年上汽通用五菱以11.93万辆的销量超Model3、位居国内纯电动车型销量首位,欧拉黑猫(4.68万辆)、比亚迪汉EV(2.88万辆)、广汽AionS(4.56万辆)、上汽民爵EZS(2.40万辆)等自主品牌车企位列纯电动销量前十。

从平台化战略看,国际主流车企均打造模块化平台以降本增效。前期国内自主品牌在基于平台基础造车的能力与外资存在较大差距,外资企业分别从平台逐步技术升级到模块化平台,包括大众MEB、宝马FSAR、丰田e-TNGA等优秀电动化平台。2020年前后自主品牌经过前期的研发投入逐步进入到技术变现阶段,吉利SEA浩瀚纯电架构、长城柠檬高端智能模块化平台等相继投入使用。整车厂的产品周期是各企业基于现有平台能力下所做的中长期车型规划的阶段性外在体现,随着企业模块化平台能力的加强,拥有较强模块化平台能力的企业持续高频次地推出竞力强的新能源车型,企业之间的产品周期体现将逐渐淡化,有望呈现强者恒强的格局。

趋势之三:消费结构向C端倾斜,需求驱动车型产品力提升

自发需求抬头。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经历补贴驱动拉动A00、运营需求稳定A级车销量、自主需求利好SUV及中高端车型三个阶段。2019年之前受电动车产品竞争力不足、产业发展不确定因素影响,个人上牌量处低位(交钱险数据为52%)。2020年1-11月,受疫情因素影响,公用领域单位及运营上牌占比下滑至29%;而C端由于特斯拉引领+补贴政策催化,个人上牌量同比提升8%至65万辆,占比提升至71%。

从分级别车型占比看,A00级和B级及以上车型占比提升,在低端下沉市场和中高端市场崛起。2020年12月,电动车高低两端强势增长,其中A00级销量5.7万辆,份额达到纯电动的32%;A级电动车占纯电动份额28%,年末销量增长平稳;B级电动车达4.7万辆环比11月增长18%,纯电动份额23%。以五菱宏光MINI等为代表的的低端车型凭借极高性价比满足消费者多元出行需求,以特斯拉、蔚来、小鹏、威马、上汽、吉利等为代表的中大型电动车满足B级及以上智能化高端车型的需求。

供给端高、中、低端市场优质车型推陈出新,产品定位之间明晰。热销车型归纳为两点特征,一是定位明晰,在确定目标客户群体基础上做最佳性价比策略;二是相比竞品具1~2点闪光点。2021年国内新势力、自主品牌、外资品牌均有电动新车型陆续推出,需求驱动下车型结构不断优化,持续辐射高中低端市场。

高端市场,特斯拉发挥鲶鱼效应,大众MEB产品力爆发。特斯拉凭借全方位技术领先,打造极具价格优势、车型竞争力不俗的国产版ModelY,以及“加量不加价”的Model3车型,以鲶鱼效应盘活2021年竞争激烈的SUV电动车型市场。大众作为传统车龙头,规划清晰,为全面转向电动化的领头者,依托其强大的模块化平台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预计基于MEB平台大众将生产5000万辆纯电车型,2021年将上市的ID.4表现可期。

中端市场,以比亚迪、吉利、长城等为代表的的自主品牌新车型持续推出,保障高质稳健增长。此外,吉利牵手百度组建智能汽车公司、上汽联合阿里打造高端“智已汽车”,自主品牌与互联网巨头开始强强联合,赋能智能电动市场,提升产品竞争力。

低端市场,以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EV为代表的的车型凭借极高性价比,有望持续渗透低端下沉市场。MINIEV定价2.88-3.88万元,满足车主日常生活需求,便利下沉市场用户生活。

“三电”技术基本成熟,续航里程和电池组能力稳步提升。“三电”系统即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机和电控,代替传统燃油汽车的内燃机、变速箱等装置,是电动汽车重要的零部件,反映电动汽车的性能指标,我国在“三电”技术方面有技术储备,电池技术已进入世界第一梯队。参考工信部最新发布的《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2014年至今,国内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和电池组能量不断增加,第三十九批纯电动乘用车的平均续航里程已超400km、平均电池组总能量达51.9KWh,技术的进步助力新能源汽车发展稳中向好。

纯电动、混合动力路线共存。新能源汽车行业仍发展方向以纯电动汽车为主,坚持纯电驱动的长期战略,实现传统燃油汽车节能化和节能汽车混动化,最终达到混动后的电驱化与纯电动汽车的有机融合。2020年纯电动车型销量占比维持在80%左右,2021年有望保持在80%以上。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2035年,形成完整、自主的产业链,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品技术水平和国际同步,其中纯电动占新能源汽车的95%以上,在纯电动领域,实现纯电动技术在家庭用车、公务用车、出租车、租赁服务用车及短途商用车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氢燃料电池汽车以商用车为切入口,或将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表示,燃料电池商用车可作为氢能燃料电池行业的突破口,并把客车和城市物流车作为切入领域,重点在可再生能源制氢、工业富产氢丰富的地区推广大中型客车物流车并逐步推广至载重量更大长途运行的中重型卡车、牵引车和港口物流车以及乘用车领域。加氢站的建设目标2025年增至1000座、2030-2035年为5000座,2030年-2035年,实现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的应用,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可达到100万辆左右,同时扩大燃料电池系统产能,完善氢气供应、运输及加注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发展。

趋势之五:新能源汽车重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产业及资源逐步完备

新能源汽车引领,产业链重构。新能源汽车改变传统汽车产业链结构,动力电池成为产业链中游最重要的零部件,钴矿、锂矿等上游矿产资源成为动力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传统汽车整车厂掌握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等核心技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整车厂逐渐与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分离,下游整车厂既可采购“三电”(电池、电机、电控),也可以与电池厂商以合资方式满足电池供应,此外,部分智能化硬件、辅助驾驶芯片可以与其他企业合作开发,互联网公司的车载操作系统、车联网技术打开智能化“第三生活空间”、赋能车企,车企的选择范围更多、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后期服务方面,充电桩、换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为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提供服务保障。

上游:我国稀土、矿产储备丰富,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稀土永磁材料即稀土元素RE(铈Sm、钕Nd、钐Sm)和过渡金属元素TM(铁Fe,钴Co)形成的合金经一定的工艺制成的永磁材料,对电机性能提升明显。2019年全球探明稀土储量规模达1.2亿吨,其中中国、巴西、越南、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和马来西亚储量全球领先,国内稀土矿资源储备量4400万吨、占全球资源36.7%。稀土永磁驱动电机凭借其高功率密度比、高效率、高可靠性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车的重量,钕铁硼永磁体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中。

下游:不同车企造车思路不同,基因差异决定商业化路径各异。传统车企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的产业链条完整,拥有庞大的产品体系、高度垂直化的细分分工系统,在技术研发和规模制造上的优势明显,但同质化服务较难满足车主个性化需求。造车新势力打破传统造车思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定义汽车产品,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特征更为明显,使汽车从交通工具向智能工具转变,打开车内“第三生活空间”。

充电桩数目稳定增加,车桩比维持在3:1左右。据充电联盟数据,2020年充电桩数量为168.1万台,同比增长37.9%,继续维持高增长,根据公安部信息,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020年为492万辆,同比增加29.1%,车桩比为2.9:1,近三年车桩比均维持在3:1左右。2020年我国公共充电桩、私人充电桩保有量分别为80.7、87.5万台,公共充电桩占比从2019年的42%回升至48%。

投资建议和推荐标的

全球新能源汽车承载能源改革重任,仍处于成长初期。政策端持续加码,供给端车企加速布局进程,电动化进程给产业带来新机遇。

风险提示

各国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景气度及市场预期具较大影响。。

汽车大转型、大机遇,但是竞争格局存在非常大不确定性,苹果、Google等互联网巨头潜在加速进入,传统车企转型加速,行业百花齐放,对行业的创新和变革带来推动,也加速行业竞争,也是行业风险点之一。

(编辑:张金亮)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2025年汽车报废补贴或将延续!这3个新动向是关键!目前的政策*,老旧车报废补贴大概在几千到一万块浮动,具体数额要看车型和排放标准。 2025年新动向*:补贴金额有望进一步上涨,尤其是排放水平较差的国三、国四车型,补贴力度或将比现在翻一番。 猫哥提醒:如果你手里有辆“年纪大的”车,这个政策可能会是你换车的绝佳时机。尤其是那些准备换新能源车的朋友,到时候不仅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749167009967124180.html
2.2025机动车报废有没有补贴2025机动车报废有没有补贴是驾驶员考试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2025机动车报废有没有补贴可以帮助您快速通过模拟考试2025科目一科目四考试。 机动车报废补贴政策解析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很多车主会面临车辆报废的问题。对于机动车报废的问题,很多车主都关心一个问题:是否有补贴呢?首先,要明确的是,我国的https://mnks.jsyks.com/jddjmn
3.2025年报废机动车补贴标准2025年报废机动车补贴标准,元贝驾考官网为您准备了2025年报废机动车补贴标准随机试题模拟考试训练,您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给定的2025年报废机动车补贴标准答题。要继续进行更多的2025年报废机动车补贴标准练习,只需在答题结束后点击重新出卷按钮。元贝驾考官方网站助您考试成功早日拿证! https://www.ybjk.com/ks/nrmqhi.htm
4.2025年还会继续执行报废补贴和置换补贴吗?标题: Re: 2025年还会继续执行报废补贴和置换补贴吗?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Oct 24 11:06:42 2024), 站内 我明年上班的地方要换到六环外,住的地方也在六环外,所以打算搞一个河北牌照的五六千的二手油车,国道自己名下,等明年补贴的时候置换掉,省点钱。 【在 okaym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就得http://images.newsmth.net/nForum/article/GreenAuto/1700099
5.预计2025年会延续汽车报废补贴以旧换新补贴!因为有3个新动向所以,今年没有赶上汽车报废补贴政策,以及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朋友,也不要难过,因为,2025年大概率会延续这些政策! #秋日生活打卡季#? #汽车报废补贴#? #商务部推动汽车以旧换新#?https://www-lf.dongchedi.com/article/7428912403783418383?zt=feed
6.望都县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及新能源城市公交动力电池更新补贴根据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河北省公安厅、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商务厅、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的《河北省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补贴实施细则》,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河北省财政厅联合印发的《河北省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实施细则》,现在我县正式启动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和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申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932738
7.国四也可补贴!放宽补贴时段关于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通知相关证明材料提交截止日期可视情延长至2025年1月15日,逾期提交申请的,将视为放弃补贴资格。https://bbs.3sjt.com/thread-644013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