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对于车圈来讲是极其煎熬的一年,一轮又一轮的降价,每周排着队的新车上市,竞争无比激烈的市场,少有的目标达成,大多数的落寞失意,不时传来某某车企就要撤退的消息。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约为775万辆,同比增长36.5%,渗透率为35.8%,自主品牌销量与合资品牌销量接近持平。
数字背后,是新能源车型对燃油车型的强势进攻,是自主品牌车企的顽强崛起。那么2024年汽车市场将会有怎样的走势呢?
尤其是主流车企的新品牌也呈现出企稳的态势,普遍凭借着2-3款先发车型就实现了月销过万。像是背靠广汽的埃安、背靠长安的深蓝以及背靠吉利的极氪,在2023年的整体表现都比较稳健,细看其2023年12月份的销量,成绩也都不错(图1)
新势力
销量
主流车企新品牌
理想
50353
埃安
45947
问界
24468
深蓝
18338
小鹏
20115
极氪
13476
零跑
18618
智己
10412
蔚来
18012
岚图
10017
图1:2023年头部新势力新品牌销量
而背靠上汽的智己近三个月更呈现出异军突起之势,上半年主要靠智己LS7保持5千左右的销量,从10月份开始智己LS6上市交付,成为爆款车型,该车连续6周位列纯电中大型SUV销量第一名,助力智己汽车销量破万。
横向对比来看,自主品牌主流车企新能源化转型相比于比亚迪、蔚小理慢了2-3年,但仍然快于合资品牌。主流车企一旦发力,凭借着渠道优势和规模成本优势,有望快速提高新能源车型的渗透率。
2023年自主品牌主流车企老牌子的新能源销量普遍占比在20-30%区间,到2024年凭借着新车型的发布和起量,大概率达到30-50%的区间。而新品牌也普遍凭借着1-2款车型站稳脚跟,2024年追加2-3款车型,销量也有望翻倍。这都将进一步助推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高,2024年全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40%是大概率事件。
论车价看占比,虽然10-20万价格区间占到市场的40%左右,但是利润丰厚,有品牌溢价,考验品牌产品力的还是20-30万以及30-40万价位段市场。想要成为成功的车企,必须要在这两个价位段站住脚。
以20-30万价格区间为例,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产品力与经济性已经超过同级车。就拿智己LS6来看,其限时优惠价格就在21.79-27.99万价格区间。我作为智己LS7和林肯航海家2.7T的车主,从用车体验看,新能源车远超燃油车。
论三电技术,其CLTC纯电最高续航已经达到702km,凭借着准900V平台,快充30-80%仅仅需要14分钟,百公里加速3.48秒,在城市和中短途旅行场景下完全没有续航忧虑。
论经济性,买车的车价已经与同级别燃油车看齐;养车更是便宜得多,如果是使用家用充电桩,平价每公里用电成本仅为0.1元,而燃油车普遍要0.8-1元/公里。
论配置和智能化,智己LS6与传统燃油车相比,几乎就是智能手机与功能机的区别,智能座舱体验显著提升,智能驾驶简直是质的飞跃。
再看30-40万价位段区间,这是主流二线豪华品牌的核心地带,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也在发起冲击。燃油车时代,宝马3系、奥迪A6、奔驰E级是该价位段霸主。但现在局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SUV车型当中,理想L7、L8已经是该价位段的爆款,销量稳定过万。智己LS7、蔚来ES6也在该价位段有不错表现;
轿车车型当中,蔚来ET5/T保持着月均销量3000;智界S7高配车型也在该价位段,订单也突破了3万台。
而在MPV、硬派越野等细分车型领域,自主品牌表现也不俗,腾势D9月销过完;小鹏X9MPV车型订单破3万,方程豹豹5的月销已经突破5000台,这都将助力自主品牌在30-40万价位段的全面突破。
2024年买车的消费者是有福了,可以预见的是2024年将有一大批新车型发布,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的价格战也将越演越烈。
作为智己LS7的老车主,长期驾驶体验下来,我对智己LS7的空间感、智能驾驶、操控性都非常满意,是属于那种越开越舒服的感觉,还是老牌主流车企最懂造车。
注重人工智能助手,许多新车现在配备了人工智能助手,这些系统可以提供导航、语音控制和信息查询等功能,使驾驶更加便捷和安全。考虑智能互联功能,许多新车现在配备了智能互联技术,可以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设备实现信息共享和智能化控制。这将使驾驶者能够更好地与外界进行交互,提高驾驶的便利性和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