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辉旺新能源汽车

1.手里有三万现金,买什么车比较好?

2.2019“烧钱”不止,2020“财”在何方

3.自主十年:起落之间|无畏十年

4.看不懂的特斯拉市值神话

5.动力电池业冰火两重天:宁德时代全年赚上百亿,孚能亏10亿左右

6.苹果造车消息引爆产业链,磷酸铁锂电池即将强势爆发

在政策上,切实的利好也在推进。10月9日,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增长点。10月14日,202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发布《风能北京宣言》,倡议“十四五”期间风电年均新增装机50GW以上。

根据据证券时报·数据宝数据,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光伏产业链以及风电等三大新能源产业,筛选出新能源龙头50强股。考虑到新能源产业具有高科技、高投入特征,因此入选股票必须满足研发投入占比在1%以上这一条件(全市场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为0.6%以上);同时,还综合了上市公司的行业地位、市值、新能源产值占比等方面因素,同时将资产负债率在80%以上的个股剔除,然后进行综合筛选,得到如上新能源龙头股50强名单。

手里有三万现金,买什么车比较好?

从销量数据来看,过去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在供需两旺的背后,新能源汽车“涨价潮”已经悄然来袭。

退坡30%,2022新能源补贴进入“倒计时”

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2022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同时该文件指出,为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良好势头,综合考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市场销售趋势以及企业平稳过渡等因素,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将于同年12月31日终止,这也就意味着截至今年年底,国内长达12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马拉松”将正式到达终点。

缺芯风波延续,导致新能源汽车供小于求

回顾2021,“芯片短缺”是全球车市及所有车企面临的共同挑战,根据AFS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5日,由于芯片短缺问题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产已达198.2万辆,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1012.2万辆。

众所周知,去年受到疫情影响,全球芯片供应商产出乏力,伴随主机厂需求旺盛导致市场供需失衡,最终使众多车企陷入了“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芯荒”甚至成了各大车企高层的共同心病,因此也出现了加价抢购芯片的现象。同时因缺芯问题带火的二手车市场也成为去年车市独特的景象。

原材料价格上涨,动力电池成本水涨船高

综合政策、硬件、原材料多角度摊开来看,与其说这一波涨价潮是新能源车企有意而为之,不如说是“形势所迫”更为贴切。可以预见各类新能源车型在2022年开启“涨价模式”是必然趋势。从目前国内各大车企透露的信息可知,今年至少将有上汽荣威科莱威、小鹏G9等十多款纯电新车上市,如无意外,这些上市新车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提价。

2019“烧钱”不止,2020“财”在何方

别克凯越2011款1.6LE-AT110马力二手车价2.5-3.5万

很显然,11款的车型并不属于古董级别,而作为一款合资车型凯越的品质和可靠性没有任何问题。虽然凯越的市场定位仅为紧凑车型,但是其商务的设计和不错的内部实用空间让他成为了许多家庭家用的首选,在马路上基本上天天都看到!凯越的三围为4515+1725+1445mm,轴距为2600mm,动力上搭载的为1.6L四缸发动机,110马力,最大扭矩为146N.M,百公里油耗为8L。

配置上这款车型并没有什么特点,不错他具备天窗,真皮座椅,和彩色大屏,只需要加装一些比较具有科技型的配置就可以达到高配的效果!

奇瑞艾瑞泽32015款1.5L手动够型版109马力二手车价:2.5-3.5万

这是一款准新车,作为15款车型艾瑞泽3的外观依然时尚运动,完全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奇瑞的三大件在自主品牌是首屈一指的存在,更何况还在质保期,所有我们完全可以忽略所谓二手车水深问题。艾瑞泽3的三围为4458+1755+1493mm,轴距为2572mm,空间属于够用级别,动力上搭载的为1.5L四缸发动机,109马力,最大扭矩为140N.M,百公里油耗仅为5.9L。

我非常想回答你这个问题,前几天刚和我表弟去看了车,他现在正处于刚刚毕业工作阶段,和我说想买一辆车。七八万就行,但是他手里现在只有3万块钱。我陪他一起逛了一天。来和你说说我们一天的收获吧,正好可以让你参考一下。

首先就是现在的神车宝骏510了,我感觉这一款车非常适合小青年事业起步阶段,外形十分漂亮,内饰很像宝马三系,油耗也不算很高,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便宜呀。手动挡的4万多块钱就可以拿到裸车,办个分期首付3万绰绰有余。

不要说小毛病多,发动机技术落后了,还有比这个更经济实惠的小型SUV了吗?这款车很适合作为人生的第一辆车。而且这个价位的车比较推荐买手动挡,自动挡的有点不靠谱。

第二款吉利远景,本来打算是看看帝豪的。但是帝豪的话3万块钱首付,再加上后期确实有点累。然后就看了看远景,发现这个车还是不错的。1.5自吸手动挡。家用上下班,买菜足够了。那是也是十分的漂亮,很多地方竟然还是真皮包裹,这个价位还是十分难得的。外观是现在吉利的套脸,我几乎就分不出远景和帝豪了。现在全系有5000到1万的优惠。手动挡最低配置要49900左右,还是相当合适的。

最后,我们又看了一个比较奢侈的车,那就是别克全新英朗。很多人都感觉。英朗是10万级别的家轿。其实谁不知现在全系优惠三到4万元。最低配只要不到7万元就能拿下。如果说3万的首付的话,使劲点点脚尖也可以分期拿到。这款车最起码是合资车,外观和内饰都要比前面说的两款车好很多,进去之后,新车也没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而且我们试驾的是1.3t英朗感觉三缸抖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甚至比很多四缸的国产车抖动要小很多,全系都标配自动启停,在合资品牌中配置就算很高的了,7万块钱裸车也不贵。如果你想买辆稍微。品质高点的车,英朗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而且现在不建议买凯越,因为凯越确实不如现在的英朗,而且刚刚上市并没有多少优惠,可以到手的终端价格其实和英朗差不多。所以此时如果看开月的小伙伴建议还是直接买英朗吧。

最后就是建议你去看看二手车,毕竟3万块钱的预算太少了,买个二手车还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二手的大众汽车,还是比较皮实耐用,性价比高的。

吉利远景suv热销国产品牌首付一万多就提,月供2500左右,可以考虑一下

三万的预算,也就是车子上路开花三万块,除去保险,购置税,实际买车的钱只有两万多一点,两万块的预算买新车肯定是不可能的了。

推荐买二手车。

推荐1.比亚迪F0,曾经的神车,08年上市,当时上市时官方指导价3.69-5.39万,比亚迪最后一款车是15年停产的,现在买,还热乎着。

推荐2.铃木奥拓,2016新车价格4.59万,定位微型车,买个14年的两万能搞定。

推荐3.雪铁龙爱丽舍,质量经过全国这么多出租车司机检测过,曾经马路上大街小巷里面,全部都是爱丽舍跑出租。可见这款车在油耗,质量这一块有保障。

你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是检车家的一名二手车检测技师。工作的原因经常接触各种车型,所以对于这个问题还是相对有所了解的,下面我就从我个人的角度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3万预算,新车可选择的余地不大,建议考虑二手车,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新世界。而且不一定全部是驾驶无趣的车,如果你仔细找一找的话,也许能找到一辆车,有那么一点驾驶乐趣、有那么一点行驶质感、甚至还能获得不错的燃油经济性,和不算高的使用成本。那么,哪款车在满足耐用、省心的同时,还能拥有一点操控感呢?

我推荐马自达6,一款热销了十多年之久的经典车型。2003年4月,马自达6正式进入中国,凭借着其非凡的外观及操控性,在当年获得年度“弯道之王”的称号,并一直保持旺销势态。一路从2004款更新到了2015款,在它的整个生命周期,据说卖了超过70万辆,绝对的国民车水准。即使到了2013年,年销量也达到9万多辆。可见用户对这台车的追捧和喜爱。

马自达6动感的内饰外形、优异的操控性、高标准的安全性、不错的内部空间和精细的做工等,创设了21世纪中高级轿车的一个新的全球标准。然而,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快速更迭,马自达6逐渐落伍,以及CX-4、阿特兹等换代车型的上市,坚持多年的经典马自达6也不得不在2016年走上了停产的命运。不过经典就是经典,即使被停产,仍有很多人希望买到这台车。

马6在是一款比较保值的车型,一辆车况良好的二手马6不夸张的说,在二手车市场完全就是手慢无的现状。目前的话,3万块钱买2007年的2.0L马6是完全没问题的,2.3L的可能2006年的更靠谱一些。可能年份优点多,不过汽车是大宗耐用品,只要三大件没什么问题,还是可以体验人马合一的极度操控。

三万现金,除去保险,税等应该还有二万多一点首付,按照目前的市场可以选5万到8万中间的车型。这个价位一般建议选自主品牌的头部企业的产品,质量有保证,性价比高!

一、宝骏310

上汽通用五菱一款经典入门级车型,空间足够,动力可以,油耗很低。

内饰精致简洁,层次分明,从车身尺寸看是紧凑型级别最大一刻,口碑不错。具体数据可以参考官方网站。

二、吉利远景

吉利远景是吉利经典车型,后备箱好大!发动机动力1.5L,非常成熟,百公里油耗6L左右,经济实惠。

仪表简洁大方,四门和后备箱开启示意清晰。车辆尺寸足够满足基本需求,侧面设计简洁流畅,看去活泼大方。

三、荣威i5

荣威i5已经应该

标准的家用轿车了,车子大小,品牌和品质都是多数人可以接受的。

荣威汽车是中国自主品牌的优秀代表,荣威i5最大的口碑是空间大、颜值高、省油。

荣威做为互联网汽车,有诸多优秀配置可以选择,但我建议根据需要来选,不要被销售员忽悠,买自己不需要的配置,花冤枉钱。

这车后备箱很大,可以说是经济实用的标志性!

结束语:有一辆经济适合的车,为家人和自己遮风挡雨,同时能够享受生活,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买车这件事,一定要选择大厂的产品,不仅仅是质量有保证,更重要的售后服务有保证。

你透露的信息太少了,现金3万预算其实挺有限的

首先如果你想买新车的话,建议3万作为首付选择一台A0级的小车,比如飞度致炫类型的,选购一台新车,分期付款,如果觉得有压力的话,只想全款购车,也可以考虑下新能源车,比如五菱宏光mini,城市通勤代步够用。

以上两个选择如果不满意的话,最佳的选择是花3万选购一台二手车了,一般代步需要的选择一款自动挡日系车小车基本就能满足你的需要,比如9/10年车龄的铃木雨燕自动挡,大众斯柯达晶锐自动挡,都是比较主流热销的这个价位的二手车,还有三厢的现代瑞纳起亚K2等等,冷门一点的国产或法系车型,手动挡的选择性会更多一点,自己可以在线上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几款。

综上所述个人建议你去选购二手车,根据你自己的需求去选择手动挡或者自动挡车型

你好,首先很高兴可以回答您这个问题。

按照您的问题,3万左右的新车基本上都是最基础的代步车了,除了能开没别的,3万左右的二手车选择余地倒是蛮多的,不知道你介不介意。如果只想要新车的话,选择的余地挺少的,个人建议这几款:

第五款:比亚迪F0,比亚迪当年为了打开市场真的是出了蛮多便宜的车型的,而这个比亚迪F0比F3更早更便宜,当然也停产的更早,现在市面上只有2015款的绝版在销售啦,而F3依旧顽强的存在着。目前比亚迪F0的报价也是相当的低,3.28万起的全国最低价真的是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的那种。

综上所述,3万左右的车大概就是以上几款,个人建议是可以考虑比亚迪F3,毕竟它相对外观更漂亮而且动力也还行内饰配置都齐全,最重要的是还没有停产,销量一直很不错,综合来说性价比很高值得入手。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帮助到您,谢谢。

三万现金如果付个首付,还可以勉强提部七八万的小车,但是我不建议,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付三万,五万每月车贷大约1500元,加上油费平均每月支出2000元左右,每年养车费用大约需要一万五千元左右,况且你手里只有三万也不能全部拿来交首付了,如果没点余钱后续养车会很被动的。

如果实在想买车,可以先买部三到五万的二手车,也能分期购买,开个两三年有多余的存款了再考虑换部新车。

如今的社会车不是必须品,但是有车能提高生活品质,是我们大部分人的渴望与需求,但是对于普通工薪阶层的我们来说一旦有车之后会发现,车就是一种负担,是一个消耗品。而对于上层人士来说,买部车就像是买件衣服,车就是一件玩物,两者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

所以买车需谨慎,量力而为之!

三万元预算,我觉得可以考虑2008年之前的本田系车型,本田向来是侧重于发动机,号称“买发动机送车”的典范,重点推荐三款车,一个是本田飞度,年限大概在08、09年之前的款式,1.5+CVT的动力总成,三大件可靠,故障率极低,而且外形设计并不过时。

第二个是本田锋范经典,年限可以到2008款。搭载1.5/1.8L自吸发动机,匹配5速自动变速箱,这款车主要是皮实耐噪,配置不算丰富,目前的二手车价格1.5系列可以控制在3万元以下。

第三个是本田思迪,跟锋范经典一样的早早停产了,不过思迪的造型放在现在的市场上依然属于比较耐看的类型。搭载1.5L发动机,性能不算突出,还是5速自动变速箱,作为本田品牌早期普及率最高、最成熟的动力总成,使用起来绝对放心省心。

以上就是推荐的三款本田系小车,主要看重发动机、变速箱的成熟可靠,空间不算很宽敞,我们花费3万元就是买一辆三大件可靠的车子,诸如配置、性能、空间等其他方面都不重要的。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自主十年:起落之间|无畏十年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如今的汽车圈似乎就在用它的经历深刻印证这句话。

此前,蔚来汽车CEO李斌就曾这样感叹:"知道造车烧钱,但没想到这么烧钱。"确实,伴随着车市寒冬的深入,对于今年的汽车圈而言,"钱"无疑是主角之一,而在"生死年"中挣扎的新势力们,更是深感被钱扼住喉咙的无奈。

新势力的"烧钱"年

就像李斌感慨的那样,造车需要大量的钱,然而到了2019年愿意给钱的人却越来越少。

李斌在16天里三次回应称自己"没那么惨",而连年亏损、股价一度跌破2美元却在证实着蔚来的举步维艰;6月拿到25亿元融资的博郡汽车,而今仍旧深陷拖欠工资的风波;曾经"起了个大早"的奇点汽车,首款量产车至今不见踪影;从A轮到C轮历经两年多的拜腾,融资额度也只有约12亿美元,如今还在等待新一轮融资续命……

都说2019年是造车新势力的"生死年",而时至今日,或许用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口中的"倒闭年"更值得回味,尽管在当时他的这席话遭到了小鹏汽车在内的造车新势力的"回怼",但如今人们也不得不承认,最初动辄融资数百亿的日子已一去难复返。

从今年新势力的融资情况来看,目前只有小鹏、拜腾、理想、合众、天际、威马有融资的消息,而从小鹏汽车公布的融资方来看,这4亿美元实际也是何小鹏和雷军自掏腰包,这样的情况也不是个例,今年8月完成5.3亿美元C轮融资的理想汽车,其中也有李想的1亿美元。

这种自掏腰包式的融资,反映出的无非就是造车新势力吸引资本已越来越难的事实。而中研究院的数据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据悉,上半年中国创投市场的融资规模为232.04亿美元,同比去年腰斩。

很显然,车市的严峻环境以及新势力们的日益亏损,已经让不少资本望而却步。以头部玩家蔚来为例,140多亿元的融资、赴美上市,曾经也是风光一时,如今却已累计亏损200亿元,股价一度跌破2美元。

而蔚来的融资之路也一样命运多舛,从悬而未决的100亿融资到戛然而止的50亿湖州市政融资,头部玩家逐渐被资本冷落,在一片唱衰声中,蔚来的股价也一度徘徊在退市线左右。

尽管李斌一再强调自己"没那么惨",但造车之路之艰难,钱烧得之旺盛,已然也是不争的事实了。

钱"烧"哪了?

造车新势力"烧钱"不断,在资本寒冬之下,"缺钱"似乎也成为了新势力们共同的心声,那么它们融到的几十亿、数百亿的钱究竟"烧"到了哪里?

汽车产业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体系,对于初出茅庐的新势力们而言,显然是一块尤为难啃的硬骨头,仅仅是在经营上就是一块较大的资金投入。

以蔚来为例,从今年前三个月的财报来看,蔚来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为23.79亿,占据了31.40亿营业收入的76%,2018年占比更多,全年研发费用39.98亿,占据了全年总收入的80.75%。

对于研发,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也曾公开表示,威马融到的资金主要用于研发和生产,其中研发和生产各占40%。除此之外,威马还投资建厂,2016年就以67亿元开建了一座占地面积达到1000亩的工厂,而在3个月前它刚刚拿下10亿美元的A轮融资,光建厂就几乎花完了这笔钱。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造车新势力一直在融资,却一直缺钱的情况了。

除去经营投入以外,以"用户思维"著称的造车新势力,必然也要在营销服务方面多花心思。好比蔚来,在连年亏损的情况之下,李斌还拿出5000万股蔚来汽车股份,用于成立用户信托。

除此之外,各类体验店的建设也是造车新势力在今年最常做的事,蔚来于北京王府井建立的体验店,单店面积为3000平米,年租金约为7000万-8000万人民币,蔚来已经签约6年。

毕竟,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金钱就是生命"。

首富成首"负"

汽车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入局者自是数不胜数,而为此不得不挥金如土的也不止造车新势力,还有曾经的首富们,然而2019年对于一部分富豪而言则或许是一个劫难。

2019年对于尹明善和力帆而言都不好过,经历了连年的亏损之后,人们对于这家车企似乎也不报以太大希望,今年力帆陷入了"被破产"传闻,极不情愿地"被"。

作为力帆的缔造者,尹明善也有过辉煌的过往,1992年入局摩托车产业,以20万元的资本将力帆打造成为了营收上百亿的产业集团,而尹明善自己也5.5亿元净资产荣登2000年福布斯50位中国富豪榜。

2003年,尹明善将野心瞄准了汽车行业,不知当时的他如果知道会步入如今的境遇是否还会义无反顾,但而今过往种种也已是如云烟消散。

而与尹明善同病相怜的则当属庞庆华,随着他亲手打造的庞大集团巨亏60亿,在今年他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及总经理职务,至此,庞氏时代正式落幕。

和尹明善相同,庞庆华的过去也可以用"辉煌"来形容。那一年,庞庆华所带领的庞大集团成为全国第一的汽车经销商,庞大成为中国首家在A股上市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庞大集团也成为了"中国汽车销售服务十大企业集团第一名,庞庆华则是叱咤中国汽车经销商界的****,亦曾是福布斯富豪榜中的一员。

然而,时过境迁,在激烈的时代洪流中,也终有遗憾。但相比于尹明善和庞庆华,最能感知2019年之"疼痛"的可能还当属庞青年,今年5月,其百亿做局水氢车的大戏在汽车圈闹得沸沸扬扬,但就像是给所有汽车人带来警示的那句"造车要心怀敬畏",在短短6个月后,庞青年的这场闹剧就以破产收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命运,相比于这三位,许家印这位首富就显得精力旺盛了很多,2019年依旧为"造车梦"马不停蹄,且动辄就是大手笔。

他更是直言:"今年投资200亿,明年投资150亿,后年投资100亿,共计450亿元来造车。"且不说450亿用来造车够不够,从许家印"买买买"的疯狂之中,我们或许能暂时相信一点,许首富真的不缺钱。

传统车企的"烧钱"战

造车新势力陷入资本寒冬,在这严峻的车市环境之下,传统车企的财报也纷纷呈现出同比下滑的迹象,其中不乏有亏损者。

不过相较于为生存而发愁的造车新势力,"地基"稳、抗风险能力高的传统车企虽然也不会在造车这场"烧钱战"中置身事外,但也不似新势力这般,被钱牢牢攥着生命线。那么,传统车企的钱又"烧"去了哪里?

要问2019年自主品牌的关键字是什么?大部分人脑中首先映出的可能就是三个字:走出去。如今,"让中国汽车开遍全球"已经不是吉利和李书福一人的梦想,而是整个自主品牌共同的目标。

在今年,要说谁的"走出去"步伐迈得最稳健,长城怕是其中之一,董事长魏建军曾言:"长城不国际化没价值",于是为了实现国际化,长城在今年也做了诸多努力。

今年,长城汽车逐步完成了俄罗斯图拉海外工厂建设,总项目投资超过5亿美元;在今年11月,光束汽车项目落地,长城与宝马签署合资协议,总投资约51亿元人民币。

除去国际化布局以外,长城也是个名副其实的"基建狂魔",在今年于国内建造了从产品到零部件分工不同的五座基地,加之在国际化方面的投入,2019年长城共计投入了482.14亿元,在车市寒冬的大背景之下,长城能拿出近500亿用于投资,让人惊叹的同时,也显现出了长城的决心。

除了"走出去",在2019年的末尾,"混改"也成为了关键词之一。所谓金钱,就是一场你来我往的交易,国学大师曾仕强曾说:"钱要流通起来才能‘活’",因而相比于"走出去"的"钱去哪儿",混改就是"钱从哪来"。

可以说,混改的落地对于在车市中瑟瑟发抖的车企而言,也算是被阳光照亮的一隅,比如奇瑞。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反复和波折之后,奇瑞增资扩股项目的投资者终于尘埃落定,而奇瑞也引入了144亿。

根据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奇瑞控股净利润为-1.55亿元,资产总额为904.17亿元,负债总额达到685亿元;奇瑞股份的净利润为-13.7亿元,资产总额为830.8亿元,负债总额达到622.9亿元。

此次成交的144.5亿元对于奇瑞而言,不论是在还债还是现有业务、新业务的发展和日常经营方均有所帮助,青岛五道口入股奇瑞后也将增加资金的引入,加强资本运作,以加速奇瑞在新能源以及全球化上的进程。

大佬的"金钱观"

毫无疑问,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四化的到来以及车市寒冬的肆虐,造车越来越难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在几经磨砺之后,汽车圈大佬们的"金钱观"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当"烧钱"几乎成为了新势力们过不去的坎儿,说着"没有200亿不要造车"的李斌,也终于在今年感慨道:比烧钱,不公平。

2019年年末,在蔚来一年一度的NIODay上,李斌说:"特斯拉毕竟已经建立了16年了,我们只有5年。"

这和很久之前,那句"蔚来只有3岁"有着异曲同工之意。他曾说,"让一个三岁小孩养家糊口不切实际。",并称蔚来不是简单地做"中国特斯拉",而在经历了这一年的波折之后,我们发现,要做"中国的特斯拉"确实"不简单"。

"特斯拉当年遇到困境的时候美国给了他们4亿美元,最近中国的银行又给了100亿元的。他们获得了中美两国的支持,而我们只是从全球融了几十亿美元。"李斌一语点明二者之间的差距。

但对于"钱"这回事,现在的李斌想得很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我们好的公司,值得投资的公司,也基本没有。"言下之意或许就是,虽然资本寒冬之下新势力融资难,但"出局者"不会是蔚来。

对于像李斌这样的造车新势力头部玩家而言,比起"等钱来"目前最想认真考虑的可能是"花好钱",比如何小鹏就曾说:"新造车企业发展初期,‘钱’是其生存的最关键因素,但有了资金之后,如何把钱‘花’好决定该企业能走多远。

而在传统车企方面,对于"钱"则又是另一番理解。在现如今的传统车企领域,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叫"让利不让市场",企业即使减少利润甚至亏损也绝对不放弃市场,而长城就是带着这样的理念,在今年做着"基建狂魔"之事业。

魏建军曾说:"我们坚持‘让利不让市场’的原则",因而长城深知车市越是动荡就越要稳住,越应加大营销力度、推广力度、服务力度,魏建军直言,现如今利润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消费者体验。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25.7%,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28.65%的情况下,长城还是坚持500亿"基建"、14.74亿研发了。

就如魏建军所说:"只要市场在,就有未来,市场没有了谈什么未来?"

头条说:

2019年钱都去哪了?"新人"造车新势力拼尽全力想在汽车行业中摸索出一条道路,传统车企也在新四化的背景之下做着各自的自我升华。

同时,为了节约成本,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结合。比如宝马和戴姆勒这一对渊源颇深的宿敌联合研发起了共享出行业务;小鹏和蔚来也不赌不相识,牵手做起了充电服务;同为《财富》500强的上汽和广汽也迅速确定了结盟……

而据流通协会预测,2018年只是寒冬"初现",2019年才是寒冬的"开始",2020年寒冬将会更寒,面对如此变幻莫测的车市,2020年我们又将看到什么呢?汽车圈"财路"又在哪里?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一切答案也就在揭晓的路上了。

看不懂的特斯拉市值神话

十年前,奇瑞还是自主第一,在产业变局的洞察下,头发还没花白的尹同跃喊出“即便退出前十名也要实现改革”;彼时吉利还是车企第9自主第4,最畅销的车不是帝豪而是自由舰,也才刚把瑞典公主沃尔沃娶回家。如今,奇瑞退出前十的“理想”早已实现,但是改革的成果依旧在经历残酷的市场洗礼,吉利则顺利拿下自主冠军头衔,在走向世界的目标中逐步理顺了道路。

十年前,哈弗H6还没上市,当时最畅销的SUV还是本田的CR-V,刚上市的途观对冠军还非常陌生。在那个买车就要有头有尾的年代,两岁的朗逸还打不过5岁的比亚迪F3,轿车前十强还有自主3个席位。十年过去,SUV市场的占比从11.7%陡增至45%,SUV带领一批自主品牌崛起,也让更多的后起之秀拜倒在SUV城下。

十年前,车更多是身份和面子的载体,相对而言自主品牌设计、技术、品质都非常薄弱,但凡有点经济实力的人,会更加乐意买一辆大众或者丰田。如今中国品牌发动机性能和热效率不输外资,也有了自己的变速箱和底盘,甚至开启了架构造车和智能化汽车新时代,中国品牌从追赶到领先,有目共睹。

这十年,是中国品牌飞速发展的十年。回望过去,从设计的突破,到技术的进步,从行业的变革,再到市场变局,中国品牌在机遇和挑战、跌撞和起落、竞争和淘汰中,迎来最好的时代,变得愈加强大。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可是现在一切都变了。吉利、长安、长城已经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你追我赶。奇瑞早已退下头部阵营,屈居自主二线,势头不旺,表现平凡。比亚迪则在燃油车转新能源的过程中战战兢兢,到头来不仅新能源起大早赶晚集,而且燃油车的优势也早已不再。

一汽夏利早已成为历史的丰碑,奔腾品牌还在艰难的摸索中,要不是红旗品牌在徐留平的助推中背水一战势头良好,否则这位共和国长子将会遭受多少唾沫。江淮则在安进时代节节败退,最后沦落到不得不紧抱大众大腿,用思皓品牌延续江淮乘用车的余温。

华晨中华更是躺在宝马的利润温床中失去了生存的能力,最后沦落到被宝马收回股权,债务危机缠身,命悬一线。海马早就沦落到变卖房产等固定资产求生,A股被ST带帽,产销停滞。十年前还有头有脸的一些企业如长丰、哈飞等,十年后已经销声匿迹。还有如众泰、力帆、比速幻速们,早已在市场的重压下抬不起头,而众泰SUV加价销售,力帆、比速们的产品备受欢迎的日子不过3、5年前,回首恍若隔世。

2018年的市场低迷、2020年疫情带来的考验,是检验车企抗打击能力的又一块试金石。就销量数据来看,有一些企业实现了逆市增长,大部分车企则是下滑的,挑战无时无刻不在,经过百年洗礼的车企都还面临着被洗牌出局的可能,那么,那些侥幸活过上一个十年的车企,是否能活过下一个十年?

所以目前位高权重的吉利、长安、长城就真的安全了吗?吉利从150万辆的高峰跌落,进入持续的调整期,后续吉利如何把握进一步增长的机会?长安在经过两年的调整和低迷期后,迎来了新一轮发生契机,这一轮产品红利优势会让长安各领风骚几年呢?长城的SUV聚焦战略,在后续SUV市场愈加成熟之后,如何再谋求进步一的上攻?这一系列问题都是下一个十年的关键。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在市场中搏击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的汽车品牌多而杂,竞争仍不够充分,巨头尚未真正形成,谁都不具备屹立不倒的能力,行业洗牌远未结束。

无问对错,这条路必须得走

十年前,中国品牌早已意识到不能屈居在10万元的区间,中高级车是必须要突破的重点,这是决定一个品牌形象和价值的关键,所以每一家主流的中国品牌都在向上冲。

瑞麒G5赶在2009年的最后一周上市,自动挡顶配车型接近18万元,拉开了自主品牌高水准的序幕,当时代言人是冉冉升起的阿根廷球星梅西,还去纽博格林赛道跑出了8分56秒的成绩。

不过在那个中国品牌并不强大的时代,无论是奇瑞的瑞麒G5、比亚迪的F6、吉利EC8,还是国有集团的一汽奔腾B70、荣威750、广汽传祺GA5,都在销量上遭遇了瓶颈,第一次全线冲击中高端市场的中国品牌,面临被扼杀的窘境。

然而这对于屈居在10万元上下的自主品牌来说,多品牌高速扩张其实是一条“不归路”。更为雪上加霜的是,三年汽车消费政策刺激带来2009~2010年汽车顶峰时代的消退,远比想象中要来得快。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说:“最先达到山顶的人,最先感受到寒冷。”2010年,奇瑞在达到68万辆顶峰后,这个自主品牌的冠军选手身体开始出现不适,奇瑞发现“多生孩子好打架”出了问题,摊子铺得太大了,回归“一个奇瑞”势在必行。

就像大家一起扩张一样,从众效应和遭受到的压力也让中国品牌们在“收”的步伐上出奇地一致。长城汽车决定聚焦SUV品类,在哈弗SUV累计销量破100万辆时决定自立门户;吉利也在三大品牌的拖累中自我革新,谋划“一个吉利”;上汽通用五菱则开始把五菱和宝骏并网,比亚迪则在裁员风波后,收起两个第一的目标,低调谋生……

过去十年的上半段,中国品牌大多低迷沉寂,止步不前。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讲,中国品牌们不得不趟过这些荆棘和泥泞,只有经历才会成长,只有痛苦才会记忆深刻,敬畏前行,这条路无问对错,但必须得走。

所以,后来是吉利博瑞的到来,一洗自主品牌在中高级车市场的耻辱,最高月销量触摸到6000辆的高度。接过博瑞接力棒的是比亚迪汉,以更加精美的设计、新能源步伐和强悍的性能,拉开下一个中高级车竞争的新时代。知耻而后勇,知弱而图强,在往15~20万元的细分市场,中国品牌也逐步有所建树。

而历经惨烈的多品牌战略后,头部自主品牌开始意识到多品牌战略的正确打开方式,WEY、领克、星途、比亚迪王朝系列等,只有取不同的定位,树立全新的形象,更宽泛的价格带,避开原有价格的死胡同,同时在品质上做出质的飞越,才有生存的空间和竞争合资的希望。可喜的是,这种期望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SUV成就一批,败了一团

当2009年中国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后,嗅觉敏捷的跨国车企自然看到,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庞大的人口红利,丰厚的市场正在向他们招手。十年前上汽通用和上汽大众才双双迈过100万辆的年销门槛。

合资轰轰烈烈,这边厢中国品牌却遭遇繁荣后的首次打击。一组数据也可以证明,2010年,自主品牌的销量和份额分别为627.30万辆、45.60%,这个比重已经是十年中自主品牌最辉煌的时刻。但到了2014年,自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的份额下降到了38.44%,另一个数据则是剔除微客车型之后的自主乘用车份额至33.9%,跌至谷底。

此刻,合资品牌在不断下探中赶走中国品牌轿车,巧合的是,SUV市场成为自主品牌的救星,大多数自主品牌凭借比合资更快的市场反应能力,踏准节奏开始推出SUV产品,迎来自主品牌发展的第二春。从哈弗H6的上市到长安CS75的推出,再到2014年的传祺GS4和2015年的博越和荣威RX5,几家自主品牌凭借SUV市场的风口,快速占领SUV阵地,由此也奠定了这些车企长达3~5年的持续增长和市场领先。

SUV热潮也将一批体虚者扶了起来。在那个年代,只要是款SUV,样子不丑,就能卖个好价钱,甚至出现抢购潮的现象。“因为产能不足,交车速度不及消费者预期,于是发生了消费者堵门、砸车、维权等现象。”西南市场吉利4S店老板老陈回忆称,车主们都没有恶意,就是想要拿到车,这一种幸福的烦恼也证明中国品牌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从江淮瑞风S3、中华V3等一干因产品力不足而销量跳水,到从备受争议的“保时泰”和如包换的陆风X7,它们最终在糟糕的产品品质中口碑涣散。而从比速、幻速到华晨中华,从众泰、大迈到猎豹,那些过去站在SUV聚光灯下的一刻风光总被雨打风吹去,SUV成就了一批中国品牌,但更多体虚者成为SUV发展步伐中被踩如泥泞里的垫脚石。

“这些年已经目睹了隔壁多家4S店的更替。”已经经营4S店十余年的老陈感叹,市场风云变幻。2018年底,老陈吉利4S店左右相继搬来了长安汽车和比亚迪汽车,并替换下之前倒闭的力帆4S店和海马4S店,不过车市门口最显眼的指示牌都还没来得及拆下,留下自主品牌优胜劣汰最真实的印迹。

国产真的进步了

“冬天客户来展厅看车,一打火整个展厅声音大得有点不正常,当时和客户说等一下就安静下来了,结果过了五分钟还是那么热闹。”西南地区一名老销售阿哲表示,十年前自主的车确实很差,“现在不一样了,不管是长安、长城还是吉利,设计、品质、技术都进步了,在某些方面已远超合资。”

这十年来中国品牌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过去设计公司的日子和待遇绝对是很好的,让很多主机厂的人羡慕。”一位曾在设计公司,现在在头部主机厂担任设计工作的唐先生表示,随着主机厂设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和集聚,设计公司的地位大不如从前。

的确,从吉利的彼得·霍布里到传祺的张帆,从上汽的邵景峰再到比亚迪的艾格,甚至到现在的长安,随着国际一流的设计大师加盟中国品牌,有了自己的设计语言和体系,设计流畅大气的线条,内饰精致高档,与当年各种各样的歪瓜劣枣产品相比是天壤之别。

从山寨车身悬架、外购三菱发动机,到如今主流自主品牌基本都拥有了自己研发的平台、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等核心技术,吉利CMA,奇瑞的T1X,长安的P3,上汽的SSA,自主品牌不仅弄明白了如何造车,还知道怎么样去升级迭代变成更好的车。而三大件上长安、奇瑞、广汽传祺、吉利等企业,动力总成在热效率、参数、油耗方面的表现,对比下发现已经与国际一流的大厂不相上下甚至超越。

“以前去目前头部的主机厂开会,对方恨不得将供应商供起来。如今,这家企业已经具备完整的标定开发能力,还与我们联合开发软件,甚至能独立开发一部分软件。”工作于国际一流供应商的何先生表示,现在他们真正成为了供应商和乙方,言外之意,只有主机厂强大了,话语权才高,关系才对等起来。

配置方面就不多说,这一直都是中国品牌的强项,自动刹车、驾驶、电动座椅、语音智能等,在10万元出头的国产车里都能享受到豪华品牌的体验。而隔音和减震舒适性方面,主流国产车可以说完胜同价位合资车。车联网和智能化领域,受益于BAT、华为等IT巨头的推动,中国品牌产品的体验无疑是最好的,甚至不少合资品牌也开始亲近中国智能化供应商,这是十年前难以遇到的现象。

当然,中国品牌的强大不能只在自家圈子里玩,走出去也十分有必要。长城俄罗斯工厂在中俄两国元首的见证下宣布工厂竣工投产,吉利在白俄、马来西亚,上汽在印度等工厂也都相继投产并在当地销售,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已经迈入了全新的阶段。

如果把2000~2010年这十年看做是中国品牌的启蒙十年,那么2010~2020这十年,就是中国品牌决心沉淀,发力向上的十年。这十年,卡罗拉也只不过换代了两次,但中国品牌在中国人民的坚韧、顽强的比拼中,苦练技艺,走过了国外汽车工业上百年的道路。

有人说“国产车进步了,但很多国人的观念却还没有更新。”有人说“中国品牌在中国市场应该占据主流份额,这是一定的和可期的。”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品牌站在下一个智能化电气化时代,未来的十年的变革,我们的想象力真的不够用了。

文/杜余鑫

---------------------------------------------------------------------------

动力电池业冰火两重天:宁德时代全年赚上百亿,孚能亏10亿左右

2018年2月6日,一辆樱桃红色的特斯拉跑车搭乘SpaceX公司的猎鹰重型火箭去往了太空。跑车里面坐着一个叫Starman的仿真宇航员,车内屏幕上写着Don’tpanic,车里放着一条毛巾和一本《系漫游指南》,音响里放着DidBowie的SpaceOddity。

这辆离地球愈发遥远的汽车和那个出于乐趣进行这一项活动的男人——埃隆·马斯克,似乎那时候就预示了这家靠IT模式和科技支撑的公司,有着一飞冲天的潜质。尽管在巴菲特眼中,汽车行业竞争依旧波云诡谲,最后的赢家依旧未知。但在今年开端的两个月内,特斯拉却在质疑声中高歌猛进,股票曲线像是眼镜蛇般高昂头颅,刺激眼球和投资神经。

21日,特斯拉收盘价再次超过900美元,市值1633亿美元,势头不可谓不强劲。更有“特斯拉能否成为下一个苹果”的发问,让人感觉似乎2008年的iPhone4奇迹可以在特斯拉手中重现。

电池革新下的新机遇

在溢价收购麦克斯韦尔之后,近日,特斯拉与“绯闻对象”宁德时代拟签订协议。宁德时代似乎要成为继松下和LG之后第三家动力电池供应商,这也将是特斯拉首次使用磷酸铁锂电池。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分,电池关乎电动汽车的生死存亡。特斯拉也强调未来最重要的是节约电池成本,因此,特斯拉将于4月举行的“电池日”股东见面会,必定会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电池选择上引发新一轮的洗牌。

正如马斯克本人在财报后的发布会上表示:“如果你不提升电池的产能,而是把电池从一辆车搬到另一辆车,这并不是真正提升销量,因为你没有生产真正的电动车。”由此不难看出,电池革新是当前特斯拉主要的着力点,可能也将是部分新能源产业的“引爆点”。

或许,特斯拉青睐磷酸铁锂电池,将会给行业带来新的春天。特斯拉选择宁德时代,无疑是出于降低电池及电动车成本的需求,而这一举动,同样也拉动了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接近平价,为中小型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去提高其市场份额。

特斯拉收获的不仅仅是更低的成本,更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抢占了此次先机的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如此之快,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日益增长的新市场

从特斯拉官方通告的2019财报数据可知,2019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247.78亿美元。其中,汽车业务营收230.47亿美元,中国市场营收额为29.79亿美元,约合208亿人民币,相比于2018年,增长了69.55%。

财报显示,中国市场营业收入为29.79亿美元,占比为12.12%,仅次于美国市场,是特斯拉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在美国本土市场营收126.53亿美元,占比51.48%,仍为第一大市场,但较2018年同期下降15%。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投产,也刺激着特斯拉概念和产量的爆发。新的电池合作,促使着特斯拉的全面国产化,新车型model3成本有望继续下降,此次公告中指出,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model3成本将低于弗里蒙特工厂。

尽管国内市场被疫情所影响,但在2月10日,上海超级工厂的开工复产,似乎表明特斯拉不惧怕疫情带来的市场动荡。特斯拉防疫联络员、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主任科员孙筱和表示,预计超级工厂将实现每月12000辆左右的产能。不仅如此,孙筱和还表示,上海工厂的产量还会逐渐上升,今年的产量一定会是一个上扬的趋势。

公告中还指出该工厂已具备年产15万辆生产能力,并已开始建设2期工程,用于生产特斯拉MODELY车型,增加产能规模至少与1期项目持平。随着上海工厂的复产,困扰特斯拉已久的生产端问题得到解决,其也真正成为一家可以持续赚钱的车企。

在全面国产化的推动下,model3的国内价格也有望再次下降。肺炎疫情之后,消费者在经历了如此长的“灰暗时期”影响下,不少会发生心态的转变,“拼死拼活挣钱却忽略了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这类的想法也会萌生。相较之2003年非典之后民众消费欲的上升,此次疫情之后,消费市场的新转机也有望出现,model3的降价,是否也将为消费者提供新的选择呢?

而在model3的春风之下,受益的不仅是特斯拉而已。

产业供应链的新春天

其中,作为核心部分的动力电池更是不遑多让的最大受益者。宁德时代,这个特斯拉的第三个电池合作商,在2月3日开盘之日,逆流而上,在低迷的A股市场中异军突起,最大涨幅一度达到9.89%,截至收盘,每股报135.36元,上涨3.67%,成为3200只跌停个股中“最闪亮的星”。

2019年,特斯拉交付总量约36.75万辆车,比上年增长50%,勉强完成了全年的销售目标。但是特斯拉新年的展望却十分乐观,预计2020全年销量轻松突破50万,相当于比去年的销售增长36%。

但是特斯拉会满足于单一的汽车产业吗?

智能浪潮下的新发展

相比于福特和通用这样的传统车企,特斯拉更像是一家科技公司。

“属于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在高管战略会议上曾表示,大众被当作汽车公司,而特斯拉被认作是科技公司。“汽车会成为最重要的移动设备,我们还被评估为一个汽车企业,而特斯拉已经是一个科技企业了。”

作为一个大胆的革新者,这个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确实不同于传统汽车企业。专精化的产品运作,至今也仅是推出了modelX/modelY/modelS/model3等少数几款产品,主打高端产品,塑造产业体系。

2020年是5G元年,在全球不可阻挡的智能化浪潮之下,时代巨轮徐徐向前。万物互联、智能生活、自动驾驶的风头正旺,特斯拉的顺势而行,也彰显着它不仅仅是一个汽车企业,更加像是唱多者所言,“科技公司才是特斯拉的同行”。

迅猛发展下的老问题

2019年10月23日,2019《财富》未来50强榜单公布,特斯拉排名第48位。

2020年1月,2020年全球最具价值500大品牌榜发布,特斯拉排名第147位。

两组排名不难看出,特斯拉发展的势头迅猛。而在这迅猛发展的背后,逐渐出现的问题,却是所有车企都会面临的问题——召回危机。

根据《消费者报道》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方面所了解信息可知,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决定自2020年6月7日起,召回2016年4月15日至2016年12月16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modelX系列汽车,共计3183辆。而此前,在2019年1月,特斯拉就曾因高田安全气囊存在的伤人隐患,已经在中国召回超过14000辆modelS汽车。

本次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在长期暴露于强效除冰盐等高腐蚀的环境时,将转向机电机固定在转向机壳体上的螺栓可能被腐蚀并断裂,造成转向机电机发生移位、传动皮带打滑,从而导致转向助力减弱或丧失,可能会增加车辆发生碰撞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另外部分车主反映,modelX2016款汽车存在制动系统失灵、刹车失灵等影响行车安全的问题,modelS车型也存在中控屏漏液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特斯拉方面却没有实施相应的召回动作。

这不免会使一些消费者寒心。如果汽车的安全性能都无法保障,那也没有继续选择这个品牌必要。相比于丰田此前的召回,其表现的危机公关意识的确值得特斯拉学习。毕竟口碑对于特斯拉而言,绝对是保障其销量的最重要条件。

这几次的召回之后,特斯拉方面也应该自我反省。虽说产品的质量难以做到百分百保障,但精益求精的态度却是百分百需要的,一次又一次的不断改进和提升,才能保证企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特斯拉想要继续如今的“奇迹”,这一点毋庸置疑很重要。

那个将跑车送往太空的特斯拉,它的事业是否也能像那辆跑车一般,贴满了“超速罚单”,一路冲向未知呢?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苹果造车消息引爆产业链,磷酸铁锂电池即将强势爆发

近日,宁德时代发布2021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度净利润为140亿-165亿元,同比增长150%-195%,这也是宁德时代2018年上市以来最高的利润水平。

几家欢喜几家愁。即便是在发展较好的行业里面,也会存在业绩两极分化。孚能科技近日发布2021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亏损8亿元到11亿元,同比亏损扩大。孚能科技表示,本年度虽然营业收入大幅度提升,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较上年同期有所扩大。

为何业绩会出现两极分化?

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逐渐向市场驱动转变,受市场需求放量和储能建设的拉动,锂电池行业需求迅速增长,但同时锂电池行业也遭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困扰。

冰火两重天:业绩创新高vs亏损持续扩大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终端零售销量为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实现了对燃油车市场的部分替代效应,通过用户的市场化选择证明了消费需求的变化,并拉动车市加速向新能源化转型。

从狭义动力电池行业来看,业绩预喜也是行业大趋势。宁德时代预计2021年净利润为140亿-165亿元,同比增长150%至195%,如果按最高165亿元算,平均每天赚0.45亿。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宁德时代2018年上市以来的最高利润水平。

鹏辉能源表示,2021年储能电池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加,消费电池业务保持平稳增速,汽车动力电池业务收入同比也有较大增长;预计2021年净利润2.2亿元-2.6亿元,同比增长313.51%-388.69%。此外,亿纬锂能发布的业绩预告称,预计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26亿元至30.56亿元,同比增长65%至85%。欣旺达预计2021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2亿元-9.62亿元,同比增长0%-2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98亿元-5.58亿元,同比增长52.03%-113.31%。

在新能源车火爆、动力电池需求旺盛的市场环境下,并非所有动力电池企业都实现了业绩预喜。孚能科技预计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亿至-8亿元,同比亏损增加141.69%至232.3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4亿至-11亿元,同比亏损增加102.80%至158.11%。

两极分化背后:原材料大涨之下有的已提前储备,有的无法向下游传导业绩被拖累

对于业绩的大幅增长,宁德时代方面表示,一是2021年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渗透率提升,带动电池销售增长;二是公司市场开拓取得进展,新建产能释放,产销量相应提升;三是加强费用管控,费用占收入的比例降低。

对于业绩的预亏,保利新将原因归结为锂电池上游核心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但电池价格向下游,客户传导明显滞后,导致下游销售价格涨幅显著低于原材料价格涨幅;孚能科技、南都电源等也表示,受到原材料价格大幅持续上涨的影响,导致产品成本上涨,拖累年度业绩。

此外,孚能科技表示,动力电池行业的平均市场售价过去数年整体呈下降趋势也是业绩亏损的原因之一。去年,对于动力电池企业而言,持续上行的原材料价格使其业绩承压。中金公司表示,2021年四季度上游原材料碳酸锂价格环比上涨86.5%,由于涨价向下游企业传导有延迟,导致部分企业盈利短期承压。

从目前披露业绩预告的动力电池企业来看,开源证券分析称,对于产业链上下游的把控力、原材料的提前部署、购端的执行力、产品价格周期的理解,是动力电池企业保持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

除了受困于原材料大涨、成本压力传导不畅等市场环境影响外,企业自身的经营也是决定盈利与否的因素。保利新方面表示,其部分生产线落后及产能利用率相对偏低,导致公司生产成本较高;同时为实现效益最大化,其主动放慢生产和销售节奏,将现有集中向优质客户倾斜,总体销售规模相对较小,导致固定成本较高。

而对于孚能科技,西部证券的分析师表示,产能不足是制约其业绩的主要因素,孚能科技需解决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

国泰君安分析称,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动力电池企业,或可以通过参股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体系创新等多种方式缓解原材料上涨压力。

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龙头企业向上游跑马圈地,中小企业承压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销量达186.0GWh,同比增长182.3%,电池销量增速超汽车销量增速;从装车量来看,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154.5GWh,同比上升142.8%。

在电池需求旺盛下,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呈现持续上涨,业内并没有预料到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式增长。步入2022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并未好转。上海钢联1月28日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持续上涨,与年初相比上涨幅度超过20%。上述西部证券分析师表示,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如果动力电池再不涨价,很多中小企业将难以支撑。

另外,锂矿短缺,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凭借丰厚的资金实力在海外市场布局锂矿,而中小企业难以与之抗衡,受锂短缺的影响较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产能结构出现失衡,原材料短缺的情况短期内难以缓解;但随着疫情缓解、新能源汽车增势平稳,原材料价格也将回归正常状态。

为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去年第四季度,比亚迪、国轩高科、鹏辉能源等多家电池企业宣布上调电池销售价格;此外,扩充产能已经成为国内动力电车的重要抓手。

根据此前各家动力电池企业披露的信息,截至2021年12月底,国内动力电池竞争力TOP10企业规划产能合计已超过2.77TWh,2021年以来,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等动力电池企业数次宣布扩产,综合来看投入资金超3000亿元,预计建设产能1000GWh,约为2021年装车量的10倍。

在陈士华看来,目前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上涨是短期的情况;从供给端来看,如果全球疫情有所缓解,供给端的成本会有所降低;从需求端来讲,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会保持每年都翻一番的增长态势,增长会趋于平缓。因此,业内认为,动力电池行业扩产需要警惕产能利用率低、投资过热的现象。

苹果首款电动汽车AppleCar将于明年9月发布的消息传出后,迅速引发蝴蝶效应,在资本市场产生一场规模不小的地震。

12月22日,苹果及其供应链股集体上涨。苹果一度上涨近5%,收盘报涨2.85%;半导体、芯片、光学元件供应商股价也集体上扬,其中Lumentum控股大涨9%,思佳讯、Cree、Qorvo、Jabil分别上涨约2%、2%、1.8%、1%。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股集体下滑,特斯拉跌3.8%,理想、小鹏、蔚来分别下跌约6%、5%、4%。

一言蔽之,就是火了汽车供应链,挫了新能源车企。

汽车主机厂的集体“倒戈”

日前,据知情人士透露,久无消息的苹果造车项目目前主要把精力放在攻克自动驾驶系统和电池技术身上,其中,在电池方面,苹果正在研究“MONOCELL”电池设计,材料上考虑使用磷酸铁锂(LFP),以便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同时增加车辆行驶里程以及降低成本。

作为全球科技巨头,苹果公司的这一抉择,无疑将给动力电池产业带来巨大的影响,让2018年、2019年被很狠冷落的磷酸铁锂电池迎来新的高光时刻。

为什么说是“新的高光时刻”?

因为2020年磷酸铁锂电池已经多次迎来好消息:不仅作为国内第二大动力电池制造商的比亚迪发布了具备高能量密度和长续航能力的“刀片电池”(也被称为超级磷酸铁锂电池),不少车企也纷纷“倒戈”,重新逆转使用磷酸铁锂电池。

特斯拉配备无钴磷酸铁锂(LFP)电池的Model3车型(标准续航版)已于今年10月份开始交付。工信部8月份发布的第336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显示,宏光MINI、宝骏E100、比亚迪唐、北汽EU5等车型都换装了磷酸铁锂版本。

另外,上汽集团推出了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荣威Ei5,长城方面也推出了磷酸铁锂版的欧拉好猫车型。有消息称,小鹏、长安、江淮大众、东风风神等车企都在申报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乘用车。

而传统跨国车企也没放过磷酸铁锂。此前,大众中国以约52.4亿元的价格收购国内动力电池制造商国轩高科30%的股份,就是看中了国轩高科的磷酸铁锂技术。

另一方面,比亚迪也先后与长安汽车、东风汽车、理想汽车、丰田汽车等达成协议,为这些主机厂的电动车供应“刀片电池”,就连梅赛德斯-奔驰也在中低续航版本车型上搭载“刀片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暴涨

众多主机厂的集体“倒戈”,让磷酸铁锂电池在2020年走上了逆转之路。

作为动力电池行业曾经的主流,直到2017年,磷酸铁锂电池仍然占据了动力电池装机量50%的份额(三元锂电池只占45%)。

但到了2018年、2019年,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市场份额迅速下降到39%和32%,2020年一季度甚至只剩下23%。而三元锂电池装机量份额却在过去两年迅速增至58%和66%,今年一季度更是攀升至76%的峰值。

曾经的市场宠儿磷酸铁锂电池,逐渐被新能源乘用车所抛弃,只有在商用车和低速乘用车身上才能见到。这个变故,源于磷酸铁锂自身的短板——能量密度低,这导致车辆续航里程短,给车主带来极大的不便,故而被乘用车市场拒之门外。

然而,过去两年被捧上神坛的三元锂电池,不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安全稳定性差,成本高,寿命短,能量密度已快触及天花板,很难得到突破。尤其是安全性问题,成为三元锂电池的致命性缺陷,搭载三元锂电池的电动车不时被曝出充电时发生自燃自爆事故,在消费者中引发一定恐慌。

这种情况下,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能够得以提升的磷酸铁锂电池,获得重新审视。这也是众多主机厂“倒戈”三元锂电池、转而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关键因素。

在比亚迪“刀片电池”以及特斯拉等主机厂的共同影响下,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迅速飙升。

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三季度,磷酸铁锂在国内动力电池总装机量中的份额分别为29%和34%;1-11月的装机量占比达35%。

在国内主机厂中,磷酸铁锂电池需求量增长最多的是上汽通用五菱(主要搭载在宏光MINIEV身上),今年前9个月的装机量是去年全年的7倍多,比亚迪、长安汽车的需求量也大幅飙升。

磷酸铁锂电池的大逆转,才刚刚开始。

首先,观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局,明年将迎来一个全新的转折点。

在中国市场,在利好政策的助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重新进入爆发期,中汽协预计今年销量为130万辆,明年有望增长30%至180万辆;在欧洲市场,取“胡萝卜+大棒”的能源转型政策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走高;在美国,注重环保、提倡发展清洁能源的当选新一任总统,将加速美国汽车行业电动化。

换言之,在全球几大主要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销将迎来大幅提升,作为核心零部件的动力电池,需求量也将大大增长。

作为动力电池行业“宠儿”的磷酸铁锂,迎来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再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现有的纯电动车型中,销量最高的特斯拉Model3、比亚迪汉、五菱宏光MINIEV、欧拉黑猫都用磷酸铁锂电池,这几款车分别作为高、中、低端电动车的代表,明年的销量大概率会继续保持领先态势。

与此同时,长安、上汽、北汽、长城、奇瑞、大众、奔驰都将目光重新投向磷酸铁锂,未来将推出更多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全新车型。

而动力电池供应商也十分地识时务,开始调整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制造比例,尤其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都在明显向磷酸铁锂倾斜。

坚持磷酸铁锂技术路线的比亚迪,不仅为旗下全系车型换上了“刀片电池”,“刀片电池”未来还将搭载在更多其他品牌的电动车身上。宁德时代也在调整生产线,为国产特斯拉Model3供应需求不断增长的磷酸铁锂电池。

如今,即将到来的苹果汽车也选择磷酸铁锂路线,无疑将让磷酸铁锂电池的这把火烧得更旺,让更多汽车主机厂和动力电池供应商将视线转投到磷酸铁锂身上,预计磷酸铁锂电池未来需求量还将大幅增长,原材料价格也会相应上涨。

随着热度的不断提高,电池装机量的迅速攀升,磷酸铁锂重新成为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也绝非不可能。

THE END
1.图荣威i5欢迎到店品鉴售价4.99万元起详询:4001522645近日,本店内有荣威i5销售,颜色可选,目前购车部分车型可优惠1.90万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店咨询购买,详情见下表: 荣威i5车型最新价格变化报价 车型 厂商指导价(万元) 优惠金额(万元) 裸车价(万元) 参考总价(万元) 优惠条件 荣威i5 2023款 1.5L 手动舒享版 6.89 ↓ 1.90 4.99 询价 6.08 详情 首付一半 | 本地https://www.autohome.com.cn/dealer/202412/1294482469.html
2.全新荣威i5试驾体验!5万级家轿竟然这么顶,疯了!简介: 预算几万块,想买台家轿,放在以前真没啥像样的车可买,一般的要求就是别太小气,能跑就行。但是现在,你既可以要求外观,也可以要求配置,今天我们试驾体验的全新荣威i5,我觉得特别适合预算不多的用户。 展开 点击进入: 5.99万起的家庭首选家轿——全新荣威i5 https://cheshihao.cheshi.com/video/1488072.html
3.荣威i52021款多少钱能落地?详细购车费用及优惠分析荣威i5 2021款是一款性价比较高的紧凑型车,官方指导价为6.79-9.99万元。以成都市为例,目前该车有约8000元的优惠,最低配车型全款落地价约为7.1万元。该车外观犀利,内饰简约,配备1.5L发动机,动力表现满足日常需求。如果你对这款车感兴趣,不妨到店内详细了解并试驾。 https://m.58che.com/qa/5-6767614.html
4.2023款全新荣威i5震撼上市66元享6重权益2023款全新荣威i5(图片|配置|询价)震撼上市 特推出66元尊享6重夏日权益: ①送精美呆萌毛绒玩具1个 ②免费上门试驾1次 ③送电影票一张 ④送200元油卡抵用券 ⑤送车内杀菌2次 ⑥送7月29日天韵时光露营烧烤、轰趴门票两张 7月15号关注线上直播还可以参与店内直播抽奖(车模型、蚕丝夏凉被、车内储物盒、夏季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254445132634817061
5.体验新荣威i5,不光配置高而且才9万元其实现如今花9万元的价格,买到一台家用轿车,还是一个比较容易实现的事情。不过我们将目光倒退到十几年前,这样的想法可能也就是痴人说梦一般的存在了。高配置一直是自主车型竞争合资的优势点之一,也是劝服消费者购买的原由,今天我们体验新款荣威i5,来看看它的配置到底如何?https://www.huxiu.com/article/426940.html
6.荣威i5上汽集团荣威i5荣威i5报价图片电动大G、AUDI E、宝马i5亮相车展,豪华品牌发力新能源 1评论2024-11-16 15:58 电动化的传统豪华标杆,全新宝马i5能否继续领跑? 2024-04-29 11:04 实车体验宝马i5,豪华与科技的结合,还想奔驰E级吗? 2024-06-20 20:04 电气化时代的豪华车应该什么样试驾宝马i5 https://auto.360.cn/?ch=carport&serieId=991&carId=8405&uid=71c77d794b02aaf406bde429241474d8&sign=360_ad6a14f8
7.汽车之家新车试驾「汽车试驾」车生活为您提供最新汽车之家新车试驾,汽车评测,静态体验,动态体验等方面的内容,是服务于购车,试驾体验人群的版块 -【车生活】-http://www.andapei.com/article/zt_7.html
8.荣威i5上汽集团荣威i5参数图片投诉口碑答疑资讯车系:荣威i5 品牌属性:自主 车型属性:紧凑型车 能源类型:汽油 排量:1.5L 投诉销量比(万分之)数值越小,车型表现越好 总排名紧凑型车自主 月度投诉销量比(万分之) 质量问题服务问题其他问题 投诉时间: 不限最近1年最近30天 从至 车型年款: 车型年款统计(个) https://www.12365auto.com/series/2399/index.shtml
9.荣威i5荣威i5价格报价驻马店荣威4s店地址电话团购荣威i5 2023款 1.5L CVT豪华版 8.09万 预约试驾 降价提醒 荣威i5 2023款 1.5L 手动舒享版 6.89万 预约试驾 降价提醒 荣威i5 2023款 1.5L 手动优越版 7.39万 预约试驾 降价提醒 荣威i5 2023款 1.5L CVT旗舰版 9.09万 预约试驾 降价提醒 荣威i5 2023款 1.5L CVT尊荣版 8.59万 预约试驾 降价提醒 特https://www.liziqiche.com/car-d/01680033102073/
10.荣威i5降价2.20万欢迎到店试驾即日起,荣威i5推出限量特惠,全包售价最低5.84万起,致电咨询还能享受其他优惠政策及增值服务, 喜欢这款车的朋友们可进一步了解,具体价格详见下表。 荣威i5 本店最新价格变化报价及优惠售深圳 车型 指导价/优惠 售价 2020款 1.5L 手动领豪版 6.89 万 ↓2.20万 https://lz.chexiu.com/macketdetail/2024783.html
11.落地7.8万喜提荣威i5,开了6000公里后,看看车主怎么说163桑塔纳、捷达、长安逸动和荣威i5这些都看了,正好有个朋友买的是荣威i6说车子还不错,我就拿他的车开了几次,感觉各方面确实不错,在城区使用足够了,但是价格我又觉得超出了我的预算,我又急于用车,所以退而求其次选择了荣威i5,试驾之后觉得也不错的,就下了订单,买的是荣威i5的1.5L手动互联朗豪版,优惠之后落地7.8https://dy.163.com/v2/article/detail/ECQS0FK305427D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