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前瞻(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创
在汽车市场这片竞争白热化的红海中,一些厂商似乎偏离了航道,驶入了“浮夸风”的漩涡。
创维汽车的“降压神话”,便是近期车圈内一朵奇异的浪花。
事实上,远不止创维汽车,“蔚小理”、比亚迪、小米、问界等等车企,也都因为老板的“金句”频频出圈。甚至连低调了27年的奇瑞也喊出了“星纪元ET是50万以内性能最好的SUV”。
刚刚过去的北京车展就成了众多大佬的秀场,被诟病太多。据《南方日报》调查,超过半数的网友认为,北京车展纯属“娱乐秀场、无品味无内涵”“越来越不像车展”。
图/周鸿祎爬上车顶
360集团创始人、哪吒汽车投资人周鸿祎一时兴起,直接爬上猛士917车顶,成为了各大媒体聚焦的对象,甚至有的媒体以“周鸿祎车顶维权”为题,把周鸿祎送上头条。蓝鲸新闻也表示,周鸿祎在“车圈顶流”。
显然,“搞流量”成为了汽车圈内的头等大事。
1.流量是一把双刃剑
近日,创维汽车创始人黄宏生在公开场合发言称,创维汽车有助于养生,他在创维汽车里午休,高血压没吃药都恢复正常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夜之间创维汽车得“雅号”无数:降压神车、高血压克车、调压坐骑……
图/黄宏生介绍创维汽车
显然,企业老板作为公众人物,可以为自家产品带来流量,或直接转化为销量。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也在近日表示,要做一个有质量的网红。
然而,被流量反噬的案例也并不少见。
2020年3月比亚迪发布刀片电池,其董事长王传福在发布会上放下豪言:要将“自燃”从电动汽车的字典里抹去。宣称“永不自燃”的比亚迪一时风光无二。
图/王传福介绍刀片电池
当比亚迪全系换装刀片电池后,起火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
2023年4月5日,一辆比亚迪汉发生碰撞后自燃,车门被锁车主身亡;
今年4月,运输板车上的比亚迪汉,在河北高速上起火;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武深高速的深圳地区发生新能源车起火事件,同样是在板车上,不过是换成了比亚迪海鸥新车。
还没交付,车还没开,就着了。“静态起火”啪啪打脸了“永不自燃”。每次有比亚迪起火的新闻,网友就频频隔空@王传福,希望鞭策国内头部车企更加注重实实在在的车辆安全,而不是仅过过嘴瘾。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新能源车品牌都发生过自燃或者起火事件,只不过比亚迪保有量最大,显得频繁一些。根据官方数据,仅2023年,比亚迪就有超过300万辆的销量。
但有和没有是两个概念,比亚迪还是应该少一些“浮夸”,多一些在技术上的研发,实实在在地把“自燃”抹去。
2.“浮夸风”愈刮愈烈
汽车行业的创新是值得鼓励的,但创新必须建立在真实、实用的基础上。一些明显浮夸的宣传营销,已经超出了消费者认知的合理范畴。
在去年广州车展上,理想MEGA正式亮相。理想官方称这台车是“全世界最安全、空间最大、舒适性最高、电动化最强、智能化最先进、设计最前卫的家庭科技旗舰MPV”。
最安全、最大、最高、最强、最先进、最前卫……6个“最”,且全是“世界之最”,这家2015年才创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展不到10年,就能造出如此让人扬眉吐气的车,真是令人“欣慰”。
实际上,理想汽车走到今天,宣传营销方式一直备受争议。2022年,当理想汽车发布旗下第二款车型理想L9,理想汽车CEO李想就说:“L9是500万元内最好的家用SUV,哪怕是和库里南比,我们也不怕。”
图/CEO李想介绍理想L9
理想这种营销方式,除了让不少汽车行业人士艳羡,也引发了不少车企纷纷参与其中。
在理想L9上市8天后,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声称“小鹏G9的操控高级感可以媲美保时捷卡宴”“整车NVH静谧性更是可以媲美GLS迈巴赫”,称其是“50万以内最好的SUV”。
图/创始人何小鹏介绍小鹏G9
华为的余承东在介绍问界M7的时候,用到了“世界最强,没有之一”“全世界最好用的智能泊车”“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等描述。
甚至在智己L6的预售会上,还出现了标错竞品小米SU7参数,打压对手的营销行为。
从“世界最强”“世界之最”的过度宣传,到“超级快充+超长续航+超级安全”“8分钟可充满80%”的技术浮夸,再到“48小时订单过5万”“72小时订单过6万”的订单造假等。
另外,众多车企也在新品发布会上“玩概念”“画大饼”,比如800V高压快充。目前,比亚迪、鸿蒙智行、吉利、广汽、小鹏和奇瑞等车企都发布了搭载800V高压平台的车型。但商用充电桩的功率一般在7kW-350kW之间,而以120kW为主。这就意味着,即便是消费者购买了800V快充车型,也不会体验到峰值充电带来的便利,只是被车企割了韭菜。
尽管已有理想、小鹏、蔚来等车企在布局与800V产品匹配的大功率充电桩,什么时候能惠及大众又是未知数。
而“固态电池”又是车企忽悠消费者的一柄利剑。据悉,上汽智己汽车、广汽等车企相继发布固态电池装车或即将量产,但有业内专家明确指出,上述电池并不符合不含液态电解质的纯固态电池定义,实为半固态或者准固态电池。
浮夸之风正在汽车行业迅速蔓延,似乎谁不语出惊人,好像就卖不出去车辆一样。
3.退潮之后,裸泳者必败露
也正是这样,“虚假宣传”成了汽车消费领域的投诉热点,数量仅次于产品质量问题。
牛皮吹得太响,总会败露。在一片喧嚣浪潮下会掩盖很多问题,但退潮时,谁是真正的裸泳者,明眼人一看便知。
前文所述的车企订单宣传浮夸,有媒体就做了对比统计。故事的主角是问界老款M7。
2022年7月4日,问界旗下第二款新车问界M7(老款)全国上市,新车上市48小时后,问界发布海报称“48小时订单过5万”,三天后又给出了“72小时订单过6万”的海报。
图/问界M772小时订单破6万
然而根据易车网统计,该车上市满一年,合计销量为25215辆,其中首月销量1100辆,销量峰值为5226辆,直到M7停产换代,也没能完成6万订单的销量。
“浮夸风”是一场文字游戏的“狂欢”,也是文字表达苍白无力的表现,除了感到刺激,并没有给品牌带来很好的标签。
说回开头的创维汽车。数据显示,2022年,创维汽车全年销量为2.19万辆;2023年,创维汽车销量下降至1.86万辆;2024年1月,创维主力车型EV6销量为400辆,占据了创维汽车当月销量的40%。不过,在SUV市场的销量排名中,创维EV6仅排在第200名,仍然处于较后位置,而创维汽车2024年的销售目标也从10万辆下调到5万辆。
可就在3月6日,创维汽车在徐州举行了2024全球经销商大会,创维集团、创维汽车创始人黄宏生提到:创维汽车要在2030年实现100万辆销量。
图/创维创始人黄宏生
愈刮愈烈的“浮夸风”,正搅得国内车企一片浮躁。中国的造车梦,不能靠“吹车”的嘴上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