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顺风车里的嘀嗒投资界

经历3次IPO折戟后,嘀嗒终于拿到了港交所的上市许可证。

嘀嗒出行(以下简称“嘀嗒”)成立于2014年,主要经营顺风车平台和智慧出租车服务,其中顺风车为公司核心业务。

嘀嗒分别在2020年10月8日、2021年4月13日和2023年2月20日尝试IPO,但均未成功。2023年8月30日,嘀嗒第4次提交了招股说明书,由中金公司、海通国际和野村国际作为联席保荐人,最终在2024年2月获得证监会的IPO备案。

嘀嗒此次IPO的募资计划主要用于提高技术实力、升级安全机制、扩大用户基础、加强市场营销和推广、提升变现能力,以及在中国出行市场的价值链上寻求战略联盟和投资收购机会。

显然,嘀嗒上市的主要目的是增加用户规模和拓展业务边界。

尽管如此,由于业务增长天花板相对有限,单纯通过上市融资似乎难以根本改变嘀嗒的艰难处境。在这种情况下,嘀嗒4次冲击IPO,可能更多地是为了满足其背后资本团的退出需求。

#01被卷的嘀嗒

到了2023年,随着疫情管控的放开和业务的回暖,嘀嗒的营业收入回升至8.15亿元,实现了43.23%的同比增长。

显而易见的是,嘀嗒整体收入规模相对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顺风车市场增长潜力受限。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中国的汽车客运市场由出租车传统召唤、出租车网络预约、网络预约车辆以及顺风车服务组成。2022年,顺风车、网络预约车辆和出租车市场规模(交易总额)分别约为191亿、1942亿和3008亿。市场规模和的巨大差异表明,顺风车市场与其他两者相比存在显著的差距。

此外,顺风车市场面临着严格的合规要求和高频的投诉问题,安全性成为聚合平台难以有效控制的问题。历史上,由于数据安全、客户投诉等问题,网络预约车平台经常出现在资本市场的风波中,包括滴滴、哈啰和嘀嗒等均在合规性问题上遇到挑战。

根据嘀嗒的招股书,由于缺乏适用于网络预约车服务的牌照,2020年至2022年9月期间,嘀嗒顺风车平台累计收到57宗行政罚款,其中36宗已经撤销。剩余的21宗罚款金额从5000元到3万元不等,总计约55万元。

虽然顺风车市场天花板低且监管严格,但资本仍蜂拥而至。

嘀嗒作为中国网约车市场的早期参与者,早在2014年就推出了顺风车服务。紧随其后,2015年,滴滴推出了顺风车服务;到了2019年,哈啰、高德和曹操也纷纷加入了这场竞争。

凭借着先发优势,嘀嗒一度在行业中占据*地位,但目前已被哈啰超越,同时滴滴也在紧追不舍。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在2022年,嘀嗒在中国顺风车服务市场中按交易总额和乘车次数计算分别排名第二,市场份额约为31.8%和32.5%。而哈啰在顺风车乘车次数上以42.5%的市场占有率位列*;滴滴则以19.3%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排名第三。

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市场份额流失的压力,嘀嗒只能增加对私家车车主的补贴力度。

根据招股书,2023年,嘀嗒给每位私家车车主的平均每次服务收入提高到了40.5元,相比之下,2021年和2022年的平均收入分别为36.7元和34.6元。与此同时,嘀嗒向私家车车主提供的补贴金额同比大幅增长65%,达到2900万元人民币,这一策略导致其在服务总成本中的比重上升了1.4个百分点。

虽然提高补贴有助于吸引和留住车主,但这种策略也不可避免地会削弱嘀嗒的盈利能力。从2021年到2023年,嘀嗒的毛利率分别为81%、75%和74%,呈现出下降趋势。

#02尴尬的嘀嗒

尽管面临着较低的市场增长潜力和严格的监管环境,滴滴和哈啰依然切入顺风车市场,这是因为,顺风车业务是轻资产模式,毛利率较高,是出行赛道*的流量变现途径之一。

顺风车业务不需要拥有或租赁车辆,只作为信息服务平台,为私家车车主和乘客提供匹配服务,这种模式下毛利率较高。公开信息表明,哈啰、嘀嗒和滴滴的顺风车业务毛利率普遍高于70%,这对任何商业模式来说都是相当吸引人的。

顺风车服务为出行平台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流量变现渠道。

因此,对于滴滴和哈啰而言,高频低毛利的网约车和共享两轮业务是引流工具,并不以盈利为目的,低频高毛利的顺风车业务才是变现渠道。这种业务结构符合“高频低毛利业务引流,高毛利业务赚钱”的商业逻辑。

然而,嘀嗒就尴尬了,95%的业务是顺风车业务,相比之下,没有像网约车或共享两轮业务那样的引流器,这就注定它的业务天花板很低。

关于为什么嘀嗒不选择进入网约车或共享两轮市场,这背后有几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首先,网约车市场格局已定,滴滴的烧钱模式无法复制。

在网约车市场,滴滴通过补贴和收购策略迅速崛起,成为行业巨头,其成功依赖于强大的资金支持。

目前,滴滴出行在网约车市场的主导地位几乎无可撼动,对于新进入者而言,要想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取得一席之地,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而这种“烧钱”模式并非所有公司都能够或愿意采取。

其次,共享两轮业务重资产运营,投入高。

与网约车市场相比,共享单车和电动车业务属于重资产运营模式,需要大量的前期资本投入,包括车辆的购买、维护和更新,这导致行业毛利率极低。以哈啰为例,2019年和2020年,其共享两轮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6.4%和6.67%。这一低毛利率背后是不断更新换代的车辆和持续的资金投入。

共享两轮车更新周期短,为了维持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平台需要定期投放新车。这种持续的资金投入会导致投资活动现金流持续大量流出。根据公开数据,哈啰在2018年至2020年间,用于投放新车的资金支出分别高达42.52亿元、23.33亿元和40.26亿元,反映出该业务对资金的巨大需求。

对于嘀嗒而言,资本的有限性使其难以在这个领域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和扩张。

#03烫手的嘀嗒

尽管嘀嗒的业务增长空间有限,但它一直能够维持盈利状态,并具备自生造血的能力。

2022年,嘀嗒虽然录得1.88亿元的亏损,这看似不利的财务状况实际上主要由一项特殊因素造成——即“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显著增加,该变动在当年高达2.34亿元,超过了净亏损的总额。

这一计算方式涉及将优先股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若其公允价值上升,则会增加负债总额,从而在损益表上反映为增加的损失。重要的是,这种“可转换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实质上是一项非现金项目,对公司的日常运营活动并无直接影响。

嘀嗒一旦成功上市,那些优先股将转化为普通股,进而消除此项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们剔除掉“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可以推算出嘀嗒在2021至2023年的实际盈利能力,利润分别为2.1亿元、0.46亿元和0.91亿元,相应的利润率为27%、8.1%和11.2%。

因此,尽管在账面上显示亏损,嘀嗒的核心业务实际上是盈利的。

从现金流量表来看,嘀嗒能够自生造血,其所有的现金流都维系在它的经营活动上,嘀嗒2022年和2023年的净现金流(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融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正。

嘀嗒2021年和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流出较多,均是由于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所致。这意味着,如果嘀嗒的估值出现下调,其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将转为净流入状态;而一旦嘀嗒成功上市,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这部分资金流出的负面影响也将随之消退。

所以说,嘀嗒当下并未面临严重的资金困境。其对IPO的多次尝试,与其说是为了筹集资金,不妨理解成是帮助其背后的投资机构退出。

自成立以来,嘀嗒完成了5轮融资,吸引了包括蔚来资本、IDG、崇德资本、易车网、高瓴资本、京东及携程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

2015年嘀嗒完成由IDG及易车等机构及企业投资者牵头的B轮融资,同年,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2017年,嘀嗒完成由蔚来资本牵头的D轮融资。IPO前,宋中杰、李金龙、朱敏、段剑波及李跃军5位联合创始人通过5brothersLimited持有公司33.11%,为大股东。

由于迟迟未能成功上市,嘀嗒在某种程度上俨然成为了投资者的“烫手山芋”。根据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来看,嘀嗒2023年的估值较2022年显著下降。

总之,尽管嘀嗒在顺风车领域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但其业务的增长潜力受限,业务扩展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即便成功上市,嘀嗒面临的困境也不会被扭转。

THE END
1.易车:昔日王者能否摆脱“过时”标签,重振雄风?财经三剑客易车的商业模式,一直饱受诟病。其过度依赖广告投放来获取流量,导致成本居高不下,而盈利能力却严重不足。与汽车之家、懂车帝等竞争对手相比,易车在内容质量和用户体验上明显逊色。尤其是在大数据算法和内容精准营销方面,易车更是暴露出其短板,无法有效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2733895.html
2.懂车帝汽车之家易车网集体涨价,影响到终端销量了吗?——7个品牌三个平台对比来看,10个客户中,有3个来自汽车之家,4个来自易车网,3个来自懂车帝。 这次涨价,作为经销商我们肯定是不想接受啊,平台又没啥变化,直接硬生生比2022年贵了30%,但是没有办法。 销量下滑跟平台涨价没啥直接关系,主要是市场因素,还有就是类似我们店这种情况,自降销量,稳住价格,稳住收益。 https://zhuanlan.zhihu.com/p/606755699
3.易车网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易车网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受邀,好吧,说两句。 首先声明,刚刚才通过搜索引擎找到这个网站,大致扫了一下。无责任推测可能的盈利模式: 1、广告,这个不用多说了哟,亲。 2、企业建站服务,为二手车交易企业提供建站模板,或代为维护,收取维护费用 3、团购服务,有一个应用,针对北京车主的,简单看下,类似团购。https://www.yoojia.com/ask/17-11273745032528456179.html
4.共享单车融资盘点共享单车盈利模式在哪儿?→买购网如摩拜单车CEO王晓峰表示:“我们之所以还在不停地找投资者,就是因为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别人给我钱,让我活下去、让我们继续发展,让我们跑得比别人快,然后一起找盈利模式。所以说到创业项目,现在谈盈利还太早了。而当前我们可以看到的共享单车的盈利途径有:一部分是单车的租金;一部分是运营收益,在共享单车APPhttps://www.maigoo.com/news/474884.html
5.汽车后市场遭野蛮人敲门易快修欲颠覆4S店盈利模式“汽车养护O2O对4S店是颠覆性的,这种颠覆不是靠细枝末节,而是盈利模式的颠覆”,易快修CEO王正坤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企业间的竞争,有一种竞争叫盈利模式打击,4S店好比是五星级酒店,他怎么打一个连锁店?”不久前,易快修刚刚获得光速创投1200万美元A轮融资。王正坤称,这笔融资将用于在上海、广州、深圳等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150323488749272.html
6.汽车营销存在的问题(精选6篇)既有汽车之家、易车网等汽车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也有汽车品牌网上旗舰店。像DELL电脑的在线订单,定制个人化电脑的模式值得借鉴。一方面汽车制造商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收集市场需求、第一手了解消费者信息;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按照个人需求选择中意的内饰和设施。虽然现阶段人们更习惯的是通过网络平台了解信息,比较不同品牌、型号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tedwtr0.html
7.浙文互联:浙文互联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申报稿)公司本次发行募投项目中涉及的直播及短视频行业属于新兴行业,盈利模式 中涉及到的互联网广告、视频内容制作等行为均面临一定的行业政策监管。随着 行业的规章制度、业务资质、网络信息安全等相关法律实践和监管要求不断更新, 若未来行业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公司经营将受到不利影响。 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SN2023051700026965.shtml
8.读懂李斌,读懂蔚来汽车之家的模式很简单,就是做内容,做大量内容,做大量优质内容,然后吸引更多的用户,自然也能吸引更多的汽车厂商。 和汽车之家不同的是,易车从一开始就决定根据客户需求走产品矩阵模式。 PC端: 买新车、看资讯,上易车网; 二手车买卖,上优卡网,后来改名为淘车网; 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207637500838658594
9.十大互联网汽车金融平台模式比拼:不创新,只能死!除了易保险一家,是以保险产品比价为主的平台之外,以车贷为主的互联网汽车金融平台的主要经营模式是“抵押-融资-理财”,为中小微企业、投资人提供投融资服务,定位于金融信息服务中介。这种P2P金融模式固然具有天然的优势,但以收取相应比例的服务费的盈利模式并没有想象中的乐观。 https://www.iyiou.com/news/2016062227981
10.客户关系管理.doc简介。经营模式。营销策略。优势劣势。发展趋势。盈利模式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大作业要求与评分标准一、要求:根据给定题目完成案例分析,分析的内容要求切合实际,有一定的创新和建设性的内容。字数要求5000字左右。制作5分钟讲演的PPT,进行抽答辩。题目1、https://www.taodocs.com/p-9028651-1.html
11.4s店汽车营销策略6篇(全文)数据表明, 国外大部分成熟的汽车4S店的经营盈利模式比例是汽车销售占到30%, 而售后服务占到60%, 其他的仅占10%。据统计数据显示, 预测到2020年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4亿辆。面对汽车销售量的迅速增加, 这给我国汽车行业实行服务营销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汽车4S店的经销商们有足够的理由建立起具有世界https://www.99xueshu.com/w/fileokaxjjz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