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浙江考察,赋予浙江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新定位新使命。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贯彻落实“4+1”的重要要求,深入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浙江倾情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关键在人、关键在队伍。人的问题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人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处于核心主体地位。浙江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全面打造勇创新敢争先、能担当善作为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重点是建强“三支队伍”,其中,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决定因素、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是中坚力量、高素养劳动者队伍是基础支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深化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即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推动各类人才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各尽其才、大显身手、奋发进取、竞相奔腾。
立足新定位新使命,深刻把握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人力资源和干部队伍建设,2003年12月在浙江工作时,就亲自主持召开第一次全省人才工作会议,擘画实施了人才强省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国际竞争大格局、科技进步大方向、人才发展大逻辑,就新时代人才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强调“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在浙江考察时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大批敢闯敢干、善谋会干、真抓实干的干部”,要求“把浙江打造成为各类人才向往的科创高地”,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以更高站位、更广视野、更大格局,自觉把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中来考量、来谋划、来推进。
从现代化先行的核心支撑看,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构筑人才竞争新优势的固本之举。20年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历届省委持续深化人才强省战略,走出了一条依靠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人才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新征程上,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的新目标新要求,我们必须深化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增创人才新优势,释放各类人才活力,着力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升级,为赢得发展主动权注入磅礴的人才力量和智慧能量。
从现代化先行的基本路径看,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是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是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创新驱动的底层逻辑是人才驱动,改革攻坚就要激发人的敢闯敢试敢创的勇气和活力,开放提升首先要更深层次地推进人才的对内对外开放。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把人才作为强省之基、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持续释放各类人才集聚的规模效应和乘数效应,展现创新破难、改革破题、开放破局的新气象。
从现代化先行的根本目的看,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长远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的思想观念向高而攀、思维理念向新而进、思路格局向广而生,才能在更高层次上满足人的发展需求、打开人的发展空间。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不断推动人的知识、观念、能力、行为的转型跃升,通过解放人、释放人的活力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力,以物的全面丰富、人的全面发展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色和优势。
从现代化先行的深层力量看,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是开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新境界的根本之举。当前,浙江发展面临着新的“成长烦恼”,进入又一个爬坡过坎的关键期,需要广大干部、科技人才、企业家和劳动者不仅有先行的志气、先行的格局、先行的思维,而且有创新的本事、革新的勇气、出新的作为,大胆探索、拼搏进取、勇争一流。妥善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推动经济稳进向好,迫切需要包括企业家在内的各类人才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突围突破,以实际行动和成效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因此,我们必须以更大力度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澎湃动力,增强韧性、敢闯敢拼,创优争先、勇立潮头,努力干出新时代“第一等”工作。
以人为本、精准发力,在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上勇突破、善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先行是新起点上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路径变革、发展跃升,需要人才观念的全新升华、人才视野的全面拓宽、人才战略的全域布局。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人力资源、干部队伍建设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纵深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以“大人才观”广开育才、引才、聚才、识才、用才、护才之路,构建新格局、激活新红利、塑造新优势,加快打造勤廉并重的新时代党建高地、各类人才向往的高质量发展高地、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示范引领性的省域技能型社会,为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在工作推进中,要突出“树牢1个理念、聚焦6大方向、实施7项行动”:
“7”就是要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环节集中火力,重点实施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7项行动。
政治领航铸魂行动。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引领“三支队伍”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要持续推动政治建设走深走实,常态化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建立政治建设评价指标,健全干部政治素质常态化考察机制,建立政治素质档案及配套制度,每年对百名党政正职、千名关键岗位干部、万名年轻干部开展1次系统政治训练,完善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机制,持续擦亮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最讲担当的鲜明标识。要加强干部政绩观全链条闭环管理,构建主观世界改造、从政行为规范、发生问题追究链条,深化政绩观教育,分领域分层次建立政绩观正负面清单,探索建立政绩观问题协同纠偏机制,筑牢防范“政绩冲动症”的堤坝。要全方位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的制度机制,常态化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战略人才引育行动。瞄准发展新领域新赛道,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谋准人才海外引进之策、激活人才创新创造之力。要着力造就拔尖人才,深入实施“双一流196工程”,推动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批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大力培养创新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扩大省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支持规模,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引育工程,长期稳定支持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顶尖人才举荐、“揭榜挂帅”等人才选拔机制。要创新海外引才方式,打响“留·在浙里”海外留学人员引进服务品牌,推进海外引才制度型开放。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人才计划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运作,健全责任制和“军令状”制度,建立“大兵团、大协同、大攻关、出大成果”的有组织科研机制。
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行动。深入总结前期试点工作,全面推进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持续塑造劳动者队伍总量势能、结构红利和素质资本的叠加优势。要着力构建技能培育体系,加快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布局建设覆盖城乡的“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优化技能评价体系,高质量打造“浙派工匠”金名片。要着力构建技能创富体系,积极打造技能创富型企业,推动企业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探索技能人才中长期激励机制,高标准建设“增技增收”先行区。要着力构建技能生态体系,探索打造技能型社会建设基本单元,定期举办浙江技能大赛,强化技能人才服务保障,高水平营造“崇尚技能”新氛围。
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加快打造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浙江样板。要优化培训体系,联动建好省级农民大学专业院、市级农民学院、县级农民学校、农民田间学校,培育新时代“乡村工匠”。要赋能乡村振兴,大力培育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乡村经营管理人才、乡村电商促富人才、乡村文化艺术人才、乡村农旅发展人才、乡村实用技术人才,鼓励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平台。要强化政策激励,建立财政、企业和个人多元化的高素质农民培育投入机制,系统制定高素质农民分级分类认定标准。
人力资源服务增值化改革行动。坚持增值化改革理念,赋能人力资源开发、引进、流动、配置全链条,努力走出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的新路子。要健全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机制,加大对山区海岛县、农村转移人口、新业态新就业等重点群体的人力资本投入,推进社会人员学历提升,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和文明、法治、数字素养提升工作体系,全面建设“书香浙江”,发挥“最美浙江人”等典型引领作用,打响“美在浙江”品牌。要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化集成改革,全力打造“浙江人力资源大市场”,探索开展“专精特新”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遴选培育,培育一批高水平猎头公司,全省联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健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体系。要优化人才创业创新生态,构建高效率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大金融、财税等支持,打造最严知识产权保护生态,加速释放人才创业创新活力。淡化户籍、社保等因素影响,扩大教育、医疗、住房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畅通人力资源流动渠道。
这7项行动中,第一和第七项行动是贯穿“三支队伍”建设全过程各方面的,政治建设决定着队伍建设的方向和高度,是第一位的;人力资源服务增值化改革,重在探索全面赋能队伍引育管用爱的新体系。其余5项行动分别针对“三支队伍”建设,指向明确、要求明晰、措施明朗。
加强领导、注重统筹,构建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工作新格局
打造“三支队伍”是战略性、基础性系统工程,也是长期工程。要把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放到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4+1”的重要要求,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整体大框架中,通盘考虑、系统谋划、高效贯通。
组织领导要一体深化。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构建各级党委主导、组织人事部门主抓、其他党委部门和政府部门协同的机制,落实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对行业领域人才工作的主体责任。要优化教育、科技、人才等议事协调工作机制,构建统一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在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大力实施“十项重大工程”中要同步考虑人才支撑、人才导向、人才措施。
政策规划要一体集成。构建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大力实施“十项重大工程”和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相互贯通、相互衔接的政策体系,谋划推出一批引领性、牵动性的抓手载体、政策举措。结合谋划“十五五”,完善人才开发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统筹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知识产权、科技服务、金融管理、社会工作等各个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破难解题要一体发力。健全“三支队伍”建设问题精准收集机制、靶向破解机制、闭环处置机制,真正让各类人才认同认可、有感有得。坚持先立后破,加强政策创新,全面消除各类影响人人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限制和歧视,着力完善“人人皆可成才”的制度机制。
落地落实要一体推进。各地各部门要全面落实“规定动作”,积极创新“自选动作”,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作格局。鼓励基层探索、基层首创,总结提炼、宣传推广各地各部门推进“三支队伍”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态势。
(摘自易炼红同志2024年2月18日在全省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全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