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主题“新机遇,新使命——海归出海,拥抱世界”,得到了诸多企事业机构领导、行业专家,留德及牛津、剑桥知名校友积极参与。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腾讯汽车、搜狐汽车、网易汽车、新浪汽车、中国汽车报、中国教育报、汽车之友等30余家媒体现场报道。
留德校友联合会执行主席、斯年智驾合伙人汪楚皓
留德校友联合会执行主席、斯年智驾合伙人汪楚皓就“德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现状与中国公司出海机遇”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随着《自动驾驶法》的实施,德国将成为全球首个在公开道路上无限制使用无人驾驶汽车的国家。这对中国自动驾驶创业公司在德国的发展,不论是测试还是商业化落地都存在巨大的机会。
圆桌讨论
本次活动压轴环节是“自动驾驶国际化合作与人才战略”圆桌论坛,斯年智驾CEO何贝应邀出席,与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驻华首席代表何宏、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德政府合作项目办公室主任徐念峰、地平线副总裁/投资部总经理袁冰冰、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马青海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
斯年智驾CEO何贝
何贝表示中国快速提升的创造能力,使港口业务在世界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甚至已经领先于国外,这主要源于中国人才队伍的壮大。
斯年智驾港口无人作业
人才的培养是贯穿自动驾驶行业进程的重要因素,斯年智驾团队成员毕业于清华、北大以及德国、荷兰、美国等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所,研发能力覆盖自动驾驶系统全栈,包括环境感知、定位地图、规划控制、边—端—云协作以及大数据分析处理等。
斯年智驾
对于国际合作的更好开展,何贝讲到要着眼于人才战略发展,斯年智驾将会吸纳世界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研发能力,致力于把研究成果普惠全球。
圆桌论坛环节部分节选:
(滚动查看完整内容)
王磊劼(主持人):今天有能和在座的高管、投资人、专家同台交流,倍感荣幸。首先请各位做个简单的介绍。
何贝:大家好,我是斯年智驾的CEO何贝,清华博士毕业后相继在国企、百度地图、百度无人车工作过,我曾参与过百度第一架无人车的组建过程。众所皆知,德国的工业行业较为领先,说起来,我跟德国智能驾驶领域也是有一些渊源的,早在2018年作为戴姆勒在全球寻找的唯一也是第一家重卡的无人驾驶公司接待过中国戴姆勒总裁。现在,斯年智驾开拓国际市场,把我们港口的无人驾驶业务推广到全球,出发点也是在德国。
徐念峰:我是徐念峰,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负责中德政府合作项目和工信部汽车行业领军人才项目,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我也负责产教融合,兼任产教融合中心主任。
马青海:我是中金投行部马青海,我在中金投行主要负责几个方向,包括交通设备、港口物流、智能制造等板块都有涉及。
王磊劼(主持人):有请各位谈谈对国际合作和人才战略主题的理解。
何贝:中国快速提升的创造能力,使港口业务在世界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甚至已经领先于国外。斯年智驾自研了GNSS+IMU+轮速计+激光定位+视觉定位的多元融合高精度定位技术,全局定位精度可达±5cm,停车精度可达±2cm。同时基于强化学习和冗余规则设计的规划控制技术,使无人集卡的行驶过程更加流畅和安全,在各种场景下都能完成跟车、加减速、变道、超车或者紧急停车等自主决策,并提供最优的行驶路径,在满足港口作业要求的同时,极大的提升运输效率。
袁冰冰:中国智能驾驶的发展速度之快,乃至世界都为之震惊,我相信智能汽车也会走PC到手机的发展路径。我认为未来三年非常关键,对于人才的培养可以从校招生和以老带新两个方向出发。
徐念峰:这个赛道已经涌现出很多高科技企业,包括也涌现出一些独角兽的企业,但存在着巨大的人才缺口。我们每年有三万多人的缺口,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充分利用海外归国人才资源。
何宏:中国的人才储备量在逐年增加,尤其是海外留学归国的人才,这部分人才在国际自动驾驶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推动着中国智能驾驶向海外的发展。
结语:
智能网联汽车是跨产业跨领域且需要跨界深度融合的产业,自动驾驶企业要做大做强,国际化是必由之路,但产业企业的竞争最终都是人才的竞争,国与国之间亦然如此,海归回国创业,再“抱团出海”发展,人才都是绕不开的话题,校友之间能否可以做到“人才共享”,值得大家去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