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一觉醒来后发现,大众又创造了两项“活久见”的历史,世界真的变了!
1
2
大众向江淮集团投资10亿欧元,增持合资公司江淮大众股份至75%,成为第二家打破合资股比的车企
3
大众第一次直接投资中国动力电池厂商
大众入股动力电池生产商国轩高科的“风”已吹了许久。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年的4月,国轩高科曾透露,正在与“一线国际品牌”洽谈,当时外界就传正是大众集团。在大众光环加持下,国轩高科的股价在近期一直高开低走。
此后又屡次传出大众与国轩高科绯闻,直到2020年5月20日发布停牌公告,并称正在筹划股权转让事宜,其实也就基本可以实锤了。
2020年5月28日,国轩高科发布公告称,公司审议通过《关于公司符合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条件的议案》,拟引入“大众中国”作为战略投资者。
本次非公开发行和股份转让完成后,大众中国将持有国轩高科440,802,578股,占国轩高科总股本的26.47%,为国轩高科第一大股东,李缜及其一致行动人将占总股本的18.20%,为国轩高科第二大股东。
不过,大众中国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将不可撤销地放弃其持有的部分国轩高科股份表决权,以使大众中国的表决权比例比创始股东方的表决权比例低至少5%。因此,李缜及其一致行动人仍为持有国轩高科第一大表决权的股东。
国轩高科还提到,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将用于新建国轩电池年产16GWh高比能动力锂电池产业化项目、新建国轩材料年产30000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对于大众而言,这将是其深耕中国市场的又一历史里程碑。因为通过入股国轩高科,它将第一次直接持有中国动力电池厂商。
同时出于供应安全和议价等考虑,也注定了大众在中国需要拿下一家属于自己的电池制造商。
实际上,这与其他车企巨头的操作都非常相似,丰田通过与松下合资组建了动力电池研发制造企业,特斯拉收购了超级电容和电池制造公司Maxwell,正在自研动力电池,自建生产线。
背后共通的逻辑是,摆脱第三方电池制造商的束缚,真正控制电池的成本和价格,最终大幅降低新能源车的售价,这正是新能源车真正普及的基石。
那为什么偏偏是国轩高科?根据数据显示,国轩高科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七,中国排名第三。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为5.18%,远落后于第二名比亚迪的17.3%和第一名宁德时代的52.85%。
而且与宁德时代、比亚迪不同,国轩高科主打磷酸铁锂路线(也有三元锂电池量产),更偏向供货于商用车。
不过,对于大众而言,这都不重要。它需要找到一个在未来更好控制的对象,因此次于宁德时代、比亚迪的国轩高科就是最好的选择,而且整体业务水平还算良好,不买国轩高科,还能买谁?
大众成为第二家打破合资股比的车企
为什么说国轩高科与江淮关系微妙?
一来,国轩高科是江淮的战略供应商(自江淮首款电动车起),二来国轩高科、江淮、江淮大众均位于安徽合肥,大众在公告还表示将助力安徽省打造成为中国电动出行的产业基地之一。(可以估计这两桩买卖少不了安徽省政府的撮合)
按照大众的战略规划,江淮大众计划到2025年再推出5款纯电动汽车,建立和完善电动汽车工厂和研发中心。因此,我们估计大众很有机会将望引入MEB平台,一直红不起来的思皓就很有可能迎来“翻身”,而电池的配套供应商正是国轩高科。
对于大众而言,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增持江淮大众至75%股权,它将成为继华晨宝马后,能正式打破合资股比的第二家车企。
接连入股两家中国企业大众的求生欲到底有多强?
可能是因为欧洲等地区的“排放门”交亿元罚单交怕了,大众近年来鼓足了干劲,向电动化转型。
大众此前发布了“TOGETHER–Strategy2025‖战略”,提出2025年电动车销量达到200万-300万辆,其中中国将占据一半左右的销量;此后又提出2028年在全球生产2200万辆纯电动车;2029年前销售2600万辆纯电动车,大有ALLIN之势。
毫无疑问,大众、江淮、国轩高科都达到了互利共赢的状态,但最大赢家其实是安徽省,蔚来前不久也将总部迁往了安徽合肥。既有全球第一传统车企的加码入场,又有中国第一造车新势力的进驻,安徽省可真让其他“兄弟省”酸了一地的柠檬。(文:太平洋汽车网曾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