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评测】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群星闪耀,镁光灯下聚力M1手机首度亮相。继承PPTV纯正影视血统的M1,有着5000mAh大电池和13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将生活演绎成一场永不落幕的电影。当跨界做手机成为一种风尚,能否为这一行业注入新鲜活力呢?一起来看看吧。
大众脸中找寻那谜之不同
有个很老的段子:乔布斯咣咣咣地使劲拍着桌子对工程师说,屏幕亮度要再增加15%,厚度要再减少2毫米。工程师们辛苦了半年后终于做出了符合要求的iPhone。卖到中国后首先要贴膜,亮度减去了20%,然后加外壳,厚度增加半厘米。
超窄边框、黄金1080P、手握弧线等骄傲的偏执,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眼。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重新定义一部漂亮的手机,答案变成了喜欢就好。M1正面采用时下流行的ID无边框设计,让大屏幕带来的视觉效果更震撼。
额头自左向右分别是光线距离感应器、听筒、前置摄像头和补光灯。前置摄像头像素达到1300万,不多见地配置一颗柔光灯,对于爱自拍的小伙伴而言无疑是莫大的诱惑。
下巴布局相当简洁,P字logo充当主页键,带背光的小白圈同时也是呼吸灯。两侧为可自定义功能的返回和多任务触控键,不点亮时完全隐藏在面板下。
背面采用三段式设计,为加强信号接收,上下为两块塑料贴片,中间为金属材质。后壳呈现弧度造型,中间向四周圆润过渡,改善了握持时的手感。由于弧度的关系,摄像头上半部略微凸出。
中间金属材质和塑料贴片之间有两道高光T型槽,摄像头、补光灯、按键及指纹识别模块四周采用CNC切削,提升了整机的精致感。不同材质接合处略有公差,推测是个例情况。
高亮的贴片logo位置居中,高度与后壳齐平,是大面积纯色下的点睛之笔。logo本身不发光,在一定的角度下镜面反射光线,还是十分亮眼和好玩的。
边框由金属和塑料包边两部分构成,塑料材质用于加强对屏幕的保护,增强了抗跌落性能。下方扬声器开孔对称分布,其实只有右侧发声,左侧为麦克风,接口方面采用Type-C和3.5mm耳机孔。
PPTVM1所采用的正面ID无边框+后壳三段式设计,外观辨识度不高,属于典型的大众脸。设计风格偏向实用,并不花哨,金属材质细腻的触感为整机加分不少。
5000mAh是怎样一种体验
答:好像带了一块移动电源,软肋突然有了铠甲。在5小时续航测试中,M1设置1/3屏幕亮度、1/3媒体音量,并接入Wi-Fi网络。测试结束剩余的64%电量,续航成绩应该是M1最大的亮点。
耗电场景Top3分别是游戏、视频和拍照,即便是最消耗硬件资源的游戏,每小时掉电仅为16%。微博、电子书、网页位居中游梯队,而通话和音乐最为省电。
M1搭载一块5.5英寸全高清屏幕,处理器采用联发科HelioP10,8×A53+2×MaliT860。内存组合为3GBRAM+32GBROM。低功耗、高效能处理器和大容量电池共同造就M1优异的续航表现。
实际性能方面,M1的表现算得上中规中矩。跑大型游戏如NBA2K15时,复杂场景下略有掉帧,而流畅运行其他主流App则没有性能瓶颈。值得一提的是,M1在持续高强度使用下,发热控制比较出色。
凭借全网通基带,HelioP10取代X10成为千元机主流SoC解决方案。到目前为止,P10已有可观出货量,省电、低发热以及高性价的特性成功吸引不少用户群体,预期在其生命周期内P10性能还是够用的。
上帝在眼前遮住了帘
PPTVM1前后摄像头均采用索尼IMX258传感器,CMOS面积1/3.06英寸、单位像素1.12微米,4:3画幅下有效像素为1300万。后置摄像头光圈F2.2,配备5片大立光镜片和蓝玻璃滤光片,并支持PDAF相位对焦。
全景照片模拟曲面展示显得十分好玩,视野仿佛随着滑块移动而变化,令人眼前一亮。拍摄体验相当流畅,合成速度也比较快。
标准模式下1/4圆转盘提供场景、感光度、白平衡的调节选项,补光灯默认只在暗光下启动。
长江大桥武昌桥头,有点小逆光。主体轮廓清晰,宽容度尚可,暗部保留了部分细节。画面稍稍有些发灰,显得不是很干净。1300万像素解析力正常,桥上栏杆还能辨识。
图为大桥建成纪念碑,画面饱和度得到提升,风格偏暖更加讨好眼球。万里长江第一桥1957年通车,服役至今能堪大用,我桥威武×59。
第三次走过长江大桥,运沙船正要从桥洞下穿过,南面是武汉第八座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芳草萋萋鹦鹉洲辣个鹦鹉洲。
龟山上小象石雕(评测写成旅游攻略,有点醉了),明暗反差大,前几次测光错误、画面过曝,以至于开始怀疑人生。
PConline语文课堂开课啦,上联襟长江带汉水洪波浩瀚,下联临夏口望武昌大气蒸腾,横批高山仰止。
下面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辣个晴川阁,PConline旅游频道(我编的)亲测参观免费,登记信息即可入内。画面为大逆光场景,镜头素质还算不错,一定范围的雾化得到控制,出片依然是可用的。
PPTVM1在成像的硬件基础上体现诚意,不过软件算法仍有优化空间,此外夜景感光度飙升且几乎没有降噪,可用性并不高。随着行业水平整体提高,我们有理由对主流千元机的成像有更高的期望。
关于安卓定制化的再思考
M1运行基于Android5.1的聚UI3.1,交互界面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生Android的风格,如卡片式通知中心、小窗口文件夹、环动式多任务切换界面等,漂亮的过场动画和色调搭配同样得到保留。
聚合UI保留二级菜单,对第三方App进行重绘,并嵌套圆形背景。应用可以按照字母表、使用频率、颜色等排序,强迫症患者表示颜色排序算法可能不够智能,看上去有点奇怪。
系统安全方面,聚UI可以在设置界面配置应用权限、管理应用自启动;后置指纹识别模块除了指纹解锁、指纹拍照之外,还可以对应用进行加密,扩展了使用范围。
易用性方面,聚UI支持双击亮屏和息屏手势。值得一提的是,开启单手模式后,长按左/右触控按键可触发左/右对应小屏幕,并可调节小屏的位置和大小,使用体验很赞。
Android系统经过迭代更新,在功能性和美观性上早已告别蛮荒时代。若定制系统没有足够自信的操作逻辑和审美倾向,不妨只锦上添花,添加本土化服务即可。毕竟原生Android还是有相当多的受众。
总结
供应链提供完备的解决方案大大降低手机行业门槛,但门槛低不代表没有门槛。这块战场上前有杀伐果决的互联网企业、后有绝地反击的传统厂商,后来者道阻且长。生活不仅仅有电影,也有诗和远方,而PPTVM1最让人念念不忘可能是5000mAh电池,正如软肋突然有了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