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一些年轻人,一边对老一套的封建迷信嗤之以鼻,一边却在网上忙着转发锦鲤求好运,他们把这称为“玄学”。其实,对于大多数把“玄学”挂在嘴边的年轻人来说,没有几个会真的用占卜结果主导自己的生活。思政专家认为,应该让思想教育有意义、有意思,让年轻人听得进去、乐于接受,这样才能用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滋养他们。
“转发这颗幸运草,七天内你就会得到最想要的东西!”每次在网上看到这种推送,杨娅都会按下转发键,即使自己还没想好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为了这种意义不明的“好运”,她转发过海豚、开心果、水晶等各种护身符。
和杨娅一样,时下一些年轻人,一边对老一套的封建迷信嗤之以鼻,一边却在网上忙着转发锦鲤求好运,他们把这称为“玄学”。有人习惯性查阅当日运势,有人遇到事情就玩几把塔罗牌。为何少数年轻人会热衷于“玄学”?他们真得能靠这个掌控命运吗?
“水逆”原本是资深的占星爱好者才会谈论的术语,却逐渐被热衷“玄学”的人用于解释那些不顺心的事情,占星这门古老的学问正在变得大众化。
占星、塔罗、看相等各类“玄学”都有着各自的拥趸。一个星座APP的产品报告显示,它的用户绝大部分是19岁~34岁的人群,其中19岁~24岁的占比超过了50%。这些人日常喜欢查看星座运势,了解与星座有关的八卦故事。
一种探寻内心的方式
“了解占星,剖析自己,善待心灵,迎接未来。”这是某星座运势小组简介中的一句话,在他们眼中,占星并不能用来解决问题,也改变不了命运,只能“让你了解自己的渺小”。
从事保险销售的张文玉对此有同感。在她看来,“玄学”更多是一种探寻内心的方式。“尽管因为平日工作压力大,我会信,但我不会完全依靠它来指导生活”。
专家认为,互联网“玄学”产业兴起,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年轻人的压力与焦虑,但沉迷其中的却是少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持着“信而不迷”的态度。对于他们来说,“玄学”更多充当了生活的安慰剂,“生活这么难,就算不准,娱乐娱乐也不错。”
认知内心,确实是部分热衷于“玄学”的人想要得到的。通过占星、卜算来了解自己,是很多帖子讨论的主要内容,他们相信通过“玄学”来认清自己后,可以走向更好的生活。
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交流,“玄学”话题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社交名片。由于星座等入门概念并不高深,很容易就能成为开启社交的“敲门砖”,而各个“流派”的区分也使其爱好者形成社群,社交也就成了“玄学”的组成部分。
从新千年前后成长起来的这些年轻人,一直身处社会飞速变迁的奔流中。工作、婚恋、住房、养娃,已经成为“四座大山”,这使得“玄学”与打游戏一样,成了少数年轻人缓解焦虑的一个方式。
幸福是奋斗来的,不是算来的
因为火爆的市场,本就争议极大的“玄学”行业乱象丛生。去年年底,一女子因迷信网络占卜被骗250余万元的新闻火爆网络,网络占卜成为监管重点。
其实,对于大多数把“玄学”挂在嘴边的年轻人来说,没有几个会真的用占卜结果主导自己的生活,有时候它是一种“治愈”手段。数据显示,我国每10万人拥有1.5名心理医生。与之相比,一副塔罗牌更触手可及。有时候,它是一种自我消解,能帮助人轻松一下,睡个好觉,又是需要努力生活的新一天。
记者采访的多位思政专家认为,网络空间充斥各类纷繁复杂的内容,一些不健康的思潮得以生存传播。这类思想对于甄别能力欠缺的青年,极易引发其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扭曲与迷失。网上“玄学”的出现,说明对年轻人的思想教育还有空白需要填补。在互联网时代,应该努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用新媒体的语言和路径,让思想教育有意义、有意思,让年轻人听得进去、乐于接受,这样才能用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滋养他们。
同时,他们建议,企业、社区和学校应该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线下交友、娱乐、学习的空间和机会。此外,也要特别注意对年轻人遇到挫折和困惑时的心理疏导和组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