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苟胜”,是他在这一平台上给自己取的网名。鲜少有人知道,这个“土气”的名字背后,藏着一个小秘密。“搞科普千万不能阳春白雪,我给自己取个接地气的网名,就想先从潜意识里拉近大家与浩瀚宇宙的距离。”如今,他的头条账号已吸粉44万,获赞139万。
从一名高校教师到今日头条的科普创作者,32岁的梁毅辰经历了一条“曲折”的道路,更像是一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巧合。
他向三秦都市报记者介绍,自己从小就有一个“蓝天梦”,本科、硕士均在西北工业大学读的飞行器设计专业,父母都是老师。“祖传的讲课手艺不能丢,于是毕业后我也选择了当老师。最初做视频,其实只是为了给学生上微课。”梁毅辰说,2016年,“慕课”和“微课”在全国风行,他按学校安排,将自己教授的《航空航天概论》做成系列微课放到了网上,得到了还算不错的评价。
认真做视频只为用知识影响更多人
拥有了固定受众后,如何选题、如何最大程度提升内容质量,从而实现最广泛的传播成为梁毅辰思考的重点。
Mr苟胜讲解嫦娥五号探测器结构
因视频创作获益希望更多人加入
对于未来的规划,他也有清晰的构想,“首先要继续提升视频质量,接下来还打算做航天史的系列视频,去拍纪录片,考飞行驾照,完成博士学业。也希望更多这一领域的专家老师加入到今日头条的创作阵营当中,科普航空文化,让它有一天可以像汽车文化一样深入人心。
他向记者提到了一个小细节,“每年新生开学我都会问我的学生,你们谁是真的喜欢了解这个行业自愿报考的,说实话,举手的人并不多,所以我有时候看到有家长留言说,我家孩子很喜欢看你的视频都会很开心,我希望这些视频能帮助他们找到兴趣,未来再问这个问题时举手的人更多一些。”
多种“姿势”扶持头条帮创作者“减负”创收
他评价,今日头条在保护扶持创作者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生态。“无论是前期的培训体系,合作过程中的专业支撑、还是后期对作者权益的保障,都非常完整。”
据介绍,除流量和现金扶持外,该平台还计划提供创作者品牌打造服务。今日头条奇点工作室将在IP孵化、内容策划、作者包装等层面助力专业创作者。此外,为了降低视频制作的技术门槛,今日头条将与剪映产品联动,预计到今年12月,创作者可以使用剪映制作视频并一键发布到头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