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小鹏汽车发布2023年财报。财报显示,2023年小鹏汽车销量达到141,601辆,同比上涨17.3%。小鹏集团总营收达到306.8亿,同比上涨14.2%。2023年小鹏汽车的毛利率(即汽车销售毛利润占汽车销售收入的百分比)达到了4.1%。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小鹏汽车现金储备达457亿元,环比净增长超92亿元。
这使得小鹏对未来发展充满底气:“我们于2023年底的在手现金超过450亿元,充裕的资金让我们更有底气在激烈竞争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和高速度的增长。”联席总裁顾宏地如是谈到。①
图源:小鹏汽车
进入2023年,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公司线上全体会上发表了类似“罪己诏”的演讲,并提出了在他看来,小鹏汽车最致命的三个问题:
1、决策草率,忽视用户需求。2、组织架构混乱,权责不明。3、执行效率低下,“部门墙”问题严重。②
随即,小鹏于2023年开始了自我革新。
内部人员架构调整
小鹏汽车率先实现了汽贸和UDS两个渠道团队完成合并,同时将原来的供应链服务部、营销服务采购部及零部件采购部合并为采购部。
机构合并后就是人员的调整,营销副总裁易寒、用户服务与发展中心(UDS)前负责人廖清红、动力总成负责人刘明辉、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生产制造副总裁蒋平、人力资源负责人陈丹等先后离开。到2023年9月G9的发布会,何小鹏提到:“去年在小鹏汽车财报上的12位核心高管,现在只剩下2位。”
与此同时,关于公司廉洁的整肃也在加大力度。2023年10月,时任采购部负责人李丰因腐败问题被停职且被警方带走,小鹏汽车公司内科长以上级别都被进行了问询谈话。
而人员的调整一直持续到了2024年3月,包括创始团队在内的数名核心高管先后离开小鹏。到3月13日,小鹏汽车“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已由5位减少为3位,即董事长、CEO何小鹏,总裁王凤英兼副董事长,以及联席总裁顾宏地。其中联合创始人夏珩、何涛从“核心管理团队”退出,新身份为“终身荣誉”成员。小鹏汽车的员工数也从上年同期的15829人减少到了13550人。
在2024年开工信中,何小鹏表示:“今年是小鹏‘从1到2,二次创业’的第二年,也是组织调整第二年,我个人将围绕在企业中基层干部和企业流程层面,做好能力增强,追求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全业务的效率提高。”并表示“让敢打能打的干部带兵上场”,并要求干部“不能只听汇报,必须穿透多层了解实情,必须深入前线倾听炮火”“以内部、外部客户体验为导向,带头打破部门墙、打掉高烟囱,不为单点利益牺牲上下游,也不追求表面的一团和气”。④
调整结构,裁撤冗员,对内部腐败“动刀”,确立何小鹏和王凤英的绝对威信。经过拨乱反正的小鹏在2023年年底开始了狂飙。
销售体系降本增效
“销售渠道在总裁王凤英女士的带领下,正在进行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我相信会使整个体系更加高效灵活,渠道有更快的扩张速度,并面向更多三四线城市。”何小鹏曾表示,渠道的升级和扩展,会成为小鹏2024年及以后销量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⑤
据界面新闻消息,王凤英会在技术源头降本,选择成本低但效果相差不大的技术方案,同时希望通过筛选优质核心供应商的方式,提高订货规模以减少成本和提高产品稳定性。
例如2024年,和大众的共同采购以规模化方式进一步降低小鹏的采购成本,据报道降幅最多可达10%。而在2023年4月新发布的扶摇架构兼容自家多个研发平台,根据小鹏官方的说法,平台化不仅能将新车型研发周期缩短20%,还能提高零部件通用化率。
在重新疏通销售渠道的前提下,依靠规模化采购与平台化运作,极大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最后的动作,战略上的智能化,战术上推出面向新市场的第二品牌。
在何小鹏看来,“面对宏观经济的不乐观,很多的友商都在收缩,不敢投入,我觉得这反而是我们的发展机遇。”⑥
而作为具体负责人的王凤英在2024年4月加盟小鹏汽车百天后,首次在小鹏内部中高管面前露面,就提到了聚焦和定位。
“要聚焦,强化用户对小鹏智能驾驶标签的感知”,“要在未来几年做到行业第一”。智能化是小鹏的标签和长板,G6发布期间,为了打透智能化,王凤英在小鹏内部曾表示,“聚焦在智能化上,宣传也要围绕这个点,没有第二条。”⑦
主攻10—15万区间
4月11日,小鹏汽车宣布,小鹏G6全新580Plus发布,限时17.99万元,进一步降低全域800V和高阶智驾门槛。
具体的汽车战略销售上,小鹏宣布“第二品牌”今年切入市场,根据何小鹏的描述,第二品牌第二品牌定调“年轻人的第一台AI智驾汽车”,主攻10-15万价格区间,首款是A级紧凑车,将承接小鹏最擅长的智驾基因,并在这个价格段“智驾体验做到极致”,同时要出口全球。
2024年1月,小鹏汽车首款纯电动MPV车型小鹏X9正式上市。小鹏期待它会成为继小鹏G6之后小鹏汽车旗下又一款畅销车型。
但小鹏要在10-15万玩出智能化并不容易,因为小鹏曾在这一区域推出过G3i、P5,但均遭失败。
也就是说,小鹏自认为此时自己有了更低的制造成本,更成熟的技术,以及更完备的供应链驾驭能力,最关键的是看消费者买不买账。
但很多时候市场表现不是以品牌方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二品牌真要打开局面,还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10—15万元买车的消费者,先是选无硬伤适合通勤,其次考虑的是性价比。尤其是在品牌力差不多差不多情况下,哪家多了倒车影像、车机顺滑一点,用户就可能买。10-15万区间的重点,不是奔着创新和智能,而是像“工具车”一样无短板的中庸车型,找到大家的最大公约数,做广市场占有率才有钱赚。⑩
第二品牌战略站住了
与之相碰,小鹏唯一的优势就是所谓的智能驾驶,关键是这一区间的消费者对此未必感兴趣,这就注定了小鹏这场第二品牌的突围战将异常艰难。所以小鹏要在这一区域获得成功,必须要重新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但小鹏已没有退路。刚公布的2023年度财报,小鹏汽车似乎在营收、交付量方面形势不错,但亏损也在持续扩大,达到103.8亿元,全年整体毛利率虽然刚从负得正,但整车的毛利率依然跌至-1.6%,同比下降11%。从具体车型来看,去年第三、第四季度主要跑量的小鹏G6,也是在卖一台亏一台。依靠它来彻底走出泥潭,看来并不现实。
对这第二品牌,按照小鹏财报的预测,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58亿元至62亿元,交付量21000至22500辆。联系到2024年1-2月小鹏汽车交付的11228辆,三月份小鹏汽车销量或将重回10000台。
2024年已过去近四个月,目前它的表现怎么样呢?
在1-2月小鹏汽车由于X1交付问题,销量表现不佳的情形下,三月开始赶上,一季度销量21821,基本完成预定目标。
被寄予厚望的G6也开始修复G9的失败,月销量从1万掉到5000多辆,再重回2万多,全年交付量和营收双涨。
就是说,小鹏的第二品牌战略基本上站住了。
联手大众与滴滴
必须承认,在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小鹏在智能驾驶领域确实处于第一梯队,在NOA落地城市进程持续领跑。而作为对照,处于第二梯队的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在城市NOA的布局上,大多都要到2024年才开始全面铺设。
从单纯的智能驾驶领域来说,已经补齐短板的小鹏,有望在2024年为市场带来更多的惊喜。
何小鹏认为,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将加速市场竞争,只有通过全栈自研才能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优势。他还指出,本地化场景应用和成本解决,以及大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的落地,都将依赖于全栈自研。而小鹏汽车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具备全栈自研的能力的新能源汽车。
以小鹏汽车为例,其在智能驾驶领域进行本地化场景应用,通过全栈自研的方式,针对中国复杂的交通环境和驾驶习惯进行智能驾驶系统的开发和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中国的道路交通环境和驾驶习惯,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和市场竞争力。
那么,对于小鹏这家新势力来说,有哪些核心竞争力呢?首先是大佬加持。
有大众的加持,小鹏进入以德国为主的欧洲市场就会顺利许多。
2024年3月28日,小鹏汽车宣布正式进入德国市场,并向德国市场推出了小鹏G9和小鹏P7两款车型。根据规划,小鹏汽车将于今年5月份开始在德国销售小鹏G9和小鹏P7的上市版车型,其他车型将在未来几个月陆续推出。未来,小鹏还将进入更多欧洲市场。
4月9日,小鹏汽车官方宣布,近千台小鹏G9首次大规模发运至德国,标志着该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外发运。此次出口总值超过5亿元,创下中国高端智驾纯电汽车单船出口价值的第一记录。首批上市的车型包括小鹏G9和P7两款。小鹏G9售价区间为5.76-6.96万欧元,小鹏P7售价区间为4.96-6.96万欧元,相较于国内售价,德国售价显著较高。
除了大众,小鹏与滴滴则合作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该车将作为小鹏汽车全新品牌的首款产品进入市场,预计2024年开始量产,新品牌车型将与小鹏现有品牌产品形成差异化定位。
联手大众与滴滴,为小鹏的未来提供了更为乐观的预期。
前者除了为小鹏注入了急需的资金,还能有效缓解小鹏后续的产品技术研发和欧洲市场推广甚至零部件集体采购成本等业务压力;而后者则能更好的帮助小鹏拓展国内庞大的出租市场,有广阔的前景。
进军港澳东南亚
汽车分析师王坤表示:“小鹏与香港和澳门的汽车经销商合作,除了可以扩展市场,巩固地位,还可以推动小鹏汽车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布局。”
要说的是,小鹏对港澳地区的扩张不是无的放矢,是得到一系列政策支持的。
近些年香港特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包括燃油车换电动车的“一换一”计划,以及减免车辆牌照费和提供充电设施建设辅助等。
所有这些,对身处广州腹地的小鹏来说,自然是再熟悉不过了。自然会大力利用政策红利,进行这方面的扩张。
除了港澳,小鹏汽车在中东与东南亚也有所拓展。2月22日,小鹏汽车宣布,与阿联酋经销商集团Ali&Sons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截至当日,小鹏汽车在中东非市场已经与阿联酋、埃及、阿塞拜疆、约旦、黎巴嫩与5家本土经销商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
3月26日,小鹏汽车宣布,与泰国经销商集团NeoMobilityAsia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而进军东盟市场。将在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三国推出小鹏G6的右舵版本,并计划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交付。
[引用]
②(小鹏汽车的最大问题,是何小鹏本人虎嗅2022-10-29作者丨周到)
③(王凤英“动刀”调架构,为救销量小鹏拼了!汽扯扒谈2024-01-24)
④(小鹏汽车内部信:业绩要翻倍以上,组织要补充完成所有短板2024-02-18雷递网乐天)
⑥(2024,进化后的小鹏能起飞吗?钛媒体APP2024-02-201文|伯虎财经,作者|陈平安)
⑦(明星总裁王凤英履新200天:改变小鹏,也被小鹏改变晚点LatePost2023-08-09)
(大众向合肥基地追投25亿欧元欲加速与小鹏汽车的合作开发进程经济观察报2024-04-12记者刘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