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天津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委内文件

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编制“十三五”规划和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个工作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4〕90号)要求,市重点专项规划《天津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编制完成,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10月13日

(此件主动公开)

天津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天津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

(一)天津旅游业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旅游业发展经历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接待入境游客换取外汇为主的模式,到九十年代中期国内旅游开始形成一定规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借助黄金周制度的有力推动,我国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市场得到快速发展,旅游已经从“国计”转向“民生”,成为居民生活的日常选项,国民大众成为旅游经济运行的消费主体。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散客化、休闲化特征明显,旅游已从观光旅游为主发展到观光、休闲、度假并重的发展阶段。大众旅游的泛旅游产业特征明显,除传统景区资源外,旅游已融入城乡居民生活、文化、商业、交通、农业、体育、娱乐等各领域,传统旅游要素供给已远不能满足旅游消费的新需求。

2015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2.2%,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产业拉动强的作用,商贸物流、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娱乐文化等服务业实现了持续增长。从全国来看,旅游对经济和就业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天津正在从工业城市向商贸城市转变,服务业开放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在国际、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形势下,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旅游业作为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的驱动产业,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潜力产业,脱贫致富、改善民生的幸福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产业,必将成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助推引擎。

表1-1:近年天津市旅游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

年份

项类

2005年

年均

增长

2010年

2015年

入境

游客

接待量(万人次)

74.01

17.5%

166.07

14.4%

326.01

收入(亿美元)

5.09

22.8%

14.2

18.3%

32.98

国内

5013.4

12.9%

9206.5

13%

17000

收入(亿元)

541.98

16.3%

1151.9

17.6%

2588

总人数(万人)

5087.41

9372.57

17400

总收入(亿元)

584.23

16.4%

1248.4

14.7%

2794.25

(二)取得的成就

2015年天津市接待中外游客1.74亿人次,年均增长13.1%;旅游业总收入2794.25亿元,年均增长17.4%;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26.01万人次,年均增长14.4%;外汇收入32.98亿美元,年均增长18.3%,基本完成我市旅游业“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

2.产业空间不断扩展,目的地格局初具规模。“十二五”规划中“一带三区九组团”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已基本形成,目的地格局初具规模。一带:海河旅游观光带,推出“由河入海、由海入河”的旅游新线路,“海河风光游”已成为天津旅游的靓丽名片和旅游品牌。三区:市中心都市旅游区、东部滨海旅游区、北部山野旅游区,已经形成不同程度的旅游产业集群,成为天津市旅游目的地的三大核心支撑。九组团:随着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完成,九个组团已初步形成。

3.旅游融合不断推进,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全市旅游行业全面实施“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战略,积极促进文旅融合、商旅融合、体旅融合、工旅融合、农旅融合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了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红色旅游、科普旅游、修学旅游和康体旅游等新项目。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我市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与文化部门共同制定了《天津市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与交通集团合作,推出了“百万市民游津城”一日游活动;与工业、农业部门合作,评定了一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0个市级旅游特色村等,天津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入。

邮轮游艇旅游、房车露营旅游、通用航空旅游和旅游装备制造等新兴业态发展势头强劲。邮轮接待量从2010年的40艘次增加至2015年的96艘次,接待量从2010年的9.5万人次增至2015年的近50万人次,2013年成立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制定了《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大会;武清运河驿站、滨海东疆沙滩、团泊湖光合谷、乐乐岛等房车露营地初具规模;开通了滨海新区低空飞行旅游线路。

5.旅游活动丰富多彩,旅游市场繁荣兴旺。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为旅游装备制造业搭建了展示交易平台,在天津已成功举办了七届,行业影响力越来越强;开展了五大道文化旅游节、意大利风情旅游节、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古文化街民俗文化旅游庙会、杨柳青民俗文化旅游节、七里海文化旅游节等百余项特色旅游节庆活动,促进了旅游市场繁荣兴旺。积极繁荣假日旅游,认真组织春节、国庆黄金周和五一、端午、中秋等小长假旅游活动,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6.管理机制不断完善,行业运行规范有序。进一步加强法规建设,全面贯彻《旅游法》,修订《天津市旅游条例》,制定《关于加强我市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意见》、《关于促进天津市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天津市入市旅游奖励暂行办法》等旅游法配套制度。坚持依法治旅,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集中治理零负团费、低价竞争、强迫购物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积极推动全市旅游行业安全与应急管理,实行“一岗双责”工作机制,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各区的属地管理责任和旅游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强了应急值守、检查督导、宣传培训和处突演练。加强了重点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公示和应急机制建设。

7.教育培训力度加大,从业队伍水平提高。充分发挥天津市旅游协会景区分会、饭店分会、旅行社分会和教育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行业协调、行业自律、专业培训等方面工作。加大旅游教育培训力度,开展“旅游大讲堂”活动,举办景区景点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饭店经理、旅行社经理、导游领队以及计调人员培训班,开展星级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导游员讲解员大赛和优质服务竞赛,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8.旅游发展环境优化,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滨海国际机场、天津国际邮轮母港、京津高铁和高速公路网等海陆空交通体系不断优化;旅游观光车、直通车等交通服务不断完善。与各部门合作推进,旅游咨询点、集散中心、高速公路旅游交通标识牌、城市旅游地理系统、旅游信息触摸屏等旅游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按照国家旅游局的要求,在全市开展了“旅游厕所革命”工作,推进旅游厕所改造和提升,优化了旅游环境。制定了我市智慧旅游“1369”工程,大力推进旅游资讯服务设施建设。

9.区域合作持续深化,协同发展取得实效。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召开了六次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工作会议,形成了会议纪要,建立了综合协调机制,研究提出“四个一体化”举措并加快推进,制定了《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了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北地区的旅游合作,认真落实我市与兄弟省区市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区域旅游合作迈上新台阶。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虽然我市旅游业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随着国际国内旅游发展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根据《2015年天津旅游客源市场调研报告》对京津冀客源市场分析,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游客对旅游服务的需求,针对自助游、自驾游已成为主要客源群体的特点,以及新媒体在信息渠道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主流作用等,我市旅游供给还满足不了旅游消费市场的需求,在资源开发、载体建设、产品要素、产业融合、旅游线路、市场营销、旅游信息化、公共服务、管理体制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有待解决。

1.旅游产品缺乏龙头引领,载体规模不够。独特性、大体量、震撼性的旅游项目较少,产品缺乏龙头引领,缺乏必玩、必看的标杆性景区;现有重点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待提升;与北京、上海、重庆相比,旅游载体规模还不够,未能满足大众旅游市场和高端旅游市场的需求。

表1-2:四大直辖市主要旅游载体数量

天津

北京

上海

重庆

A级旅游景区(家)

112

235

98

198

5A级旅游景区(家)

2

8

3

7

星级饭店(家)

97

527

247

232

五星级饭店(家)

15

64

68

27

旅行社(家)

427

1847

1276

587

出境社(家)

43

590

134

73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015全国共评定17家)

——

1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5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示范点

20

21

19

23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4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3.旅游产业要素不够完善。旅游综合载体功能较弱,游览、娱乐、购物等旅游消费比重较低,旅游产业要素亟待完善提升。旅游产业要素供给和需求不匹配,主要表现在旅游交通还不够便捷,住宿设施需多元化,旅行社经营活力不足、特色旅游商品有待开发、旅游线路有待丰富,夜间娱乐消费缺乏、特色餐饮需提升等方面。各空间组团之间交通便捷性不强,主要景区之间的公共交通连接不顺畅,房车上路等政策问题突出;旅游商品同质化严重,特色化、高品质商品较少,旅游购物有待丰富;夜间娱乐消费不足,特色街区的夜间商业业态不丰富,特色演出较少,不能满足过夜游客的需求。地接国际旅行社规模和质量有待培育加强,本地一日游、两日游的线路还不能满足客源市场的需求,滨海游、家庭游、研学游、休闲游、美食游等线路有待丰富。

4.旅游品牌内涵外延不足。天津作为中国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具备良好品牌基础,但是根据百度搜索大数据平台统计,天津旅游的搜索热度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排名20位左右,排名靠后,这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不副实;“天天乐道、津津有味”品牌形象与六大旅游品牌特色产品关联度不高,品牌内涵有待深化提升。游客喜好的民俗文化、建筑风貌、相声小品、特色小吃、海鲜餐饮、市井文化等内涵有待丰富、参与体验项目有待加强。

5.旅游空间结构不够紧密。“十二五”期间,天津旅游产业形成了“一带、三区、九组团”的空间格局。海河风光游成为天津旅游形象的名片,但没有形成线状发展,覆盖区域较窄;“三区”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载体,但关联度不够紧密;而对于“九组团”,需根据“十二五”期间建设的基础,进行调整和优化,增加相互之间互补性和联系性。

6.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尚待提高。按照全域旅游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以及旅游业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天津市公共服务的软硬环境建设还有一定差距。市统计局发布的《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天津在旅游交通标识、景点周边公共交通、出租车服务等方面游客满意度较低。针对自助游、自驾游、房车露营地等服务设施有待完善。旅游信息化程度不足,与互联网、大数据的结合不够紧密,影响旅游营销的精准性。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影响到游客对天津城市的口碑形象和重游意愿。

7.旅游信息化不足

旅游营销、旅游监管、旅游安全等智慧旅游建设方面信息化程度不足,与互联网、大数据的结合不够紧密,旅游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8.市场精准营销欠缺

9.旅游保障机制不健全

旅游协作机制有待加强,旅游委综合协调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旅游综合监管、执法体制机制、旅游目的地安全综合治理保障体系还不健全;旅游用地等支持政策有待加强;旅游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完善;旅游数据统计工作需要改革加强;休假制度安排需进一步调整。

10.区域旅游合作尚待突破

京津冀区域合作在三地交通、营销和线路等领域已经出现了合作的行动,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在旅游合作方面,三省市的旅游管理部门也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是,总的说来,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在旅游管理合作机制上,政府合作没有出台实质性的政策和标准;在旅游信息共享上,欠缺统一的信息共享、数据统计、旅游咨询平台;在旅游市场促销上,还没有统一的旅游品牌形象,缺少创新性的市场互推方式。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省份的旅游合作联动更是缺乏具体措施。

二、“十三五”旅游发展的战略机遇分析

(一)国家层面的八大机遇

1.大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央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既是旅游业的责任,也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条件。一方面旅游业要发挥综合带动性强的优势,为经济增长服务;另一方面,要通过旅游业发展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

2.大开放,“一带一路”、天津自贸试验区

国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和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天津可充分借势发展,并有望在创新旅游政策、打造国际航线、通关便利化、带动国际购物、联动区域营销、强化人才交流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3.大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的实施,将形成“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空间布局,将在交通、环保、产业三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天津旅游发展应紧抓和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旅游先行先试,依托协同发展政策、长城与运河等协同发展战略资源以及机场、高铁、高速等交通协同发展优势,促进天津旅游产品体系、产业、交通、市场、公共服务深度优化与快速发展。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将在明确各自定位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线路打造、旅游协调管理、旅游联合营销、示范区共建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发展。

4.重规范,深入贯彻落实《旅游法》

5.新要求,国家出台系列支持旅游发展文件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5号)等文件,分别要求旅游业改革创新,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开发新产品、丰富新业态,鼓励旅游投资,促进消费,这为推动天津旅游业提质增效添加了动力。

6.大交通,带动旅游市场更繁荣

依托天津机场、高铁、港口、高速等交通基础,海陆空立体化交通网络已逐步形成。陆运交通是京津冀旅游一体化核心支撑。目前已形成京津冀区域四通八达的高铁网和高速网,尤其津保高铁的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天津与西部的距离,对盘活天津通向西北西南交通网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航空方面,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将成为连接世界的空中廊道,尤其借助首都新机场,将进一步提升天津在京津冀地区的交通地位。

图2-1天津航空网络示意图

图2-2京津冀陆路交通示意图

图2-3天津海上交通示意图

7.新常态,大众旅游时代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大众旅游已经成为旅游经济平稳运行的坚实支撑。当前,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性大,是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随着带薪休假制度和2.5天周末弹性作息的实施,必将助推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8.新视角,全域旅游发展理念

(二)天津市层面的五大机遇

1.新平台,新机遇——天津自贸试验区

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国家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享受众多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借助自贸试验区政策,可大力发展休闲购物、国际商务会展、低空游艇、国际康体、国际演艺等旅游新业态。

2.重改革,抓落实——促进我市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在贯彻国务院31号文件、62号文件的基础上,天津制定了《关于促进我市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产业融合发展、公共服务建设、政策措施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这为天津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3.大赛事,助活力——天津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

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在天津举办,必将大力推广天津城市形象,扩大城市影响力,助力提升天津整体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水平,强势带动体育旅游产业大力发展。

交通的便捷使京津同城化效应越发凸显。借助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契机,有效利用首都资源,发展陆运、海运、空运交通;与北京互为目的地、客源地,积极配套旅游产品,针对北京客源,组织精准营销、联合营销,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北京游客到天津旅游休闲。

5.大环境,新面貌——美丽天津建设

“十三五”天津提出建设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经济发达之都;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创新创业之都;生态优质、环境优美的绿色宜居之都;文化发达、社会文明的魅力人文之都;共有共享、安全安定的和谐幸福之都,把天津建设成为经济更繁荣、社会更文明、科教更发达、设施更完善、环境更优美的国际城市,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继续深入“美丽天津”建设,这为天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

(一)指导思想

天津旅游业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抢抓五大发展机遇,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借势发力,以“强国际港口之枢纽、建世界休闲之都会、立天津文化之根本、塑北国水都之特质”为战略布局,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全面实施“空间优化,全域发展;产业融合,集聚发展;特色引领,创新发展;品牌提升,持续发展;区域合作,协同发展;体系构建,跨越发展”的发展路径,确保天津“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集散地和旅游装备产业基地”目标如期实现。

(二)总体思路

实施“1696”旅游业总体发展思路,即围绕1个目标: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集散地和旅游装备产业基地,瞄准6个发展路径,完成9个方面重点任务,实施6项重要保障措施。

(三)发展目标

通过旅游资源提炼、产业要素集聚、功能设施建设、形象品牌打造,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城市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产业、对外开放的形象产业、综合服务的先导产业、幸福天津的民生产业作用。以全域旅游和休闲之都为发展模式,到2020年将天津建设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集散地和旅游装备产业基地,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十三五”时期,旅游总收入持续增长。“十三五”期末,预计年接待中外游客达2.5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500亿元,其中,入境游客数量达到370万人次,入境旅游收入达40亿美元。

表3-1:“十三五”期间天津旅游业发展指标

2020年

年均增长

入境游客(万人次)

370

3%

外汇收入(亿美元)

40

4%

国内游客(亿人次)

1.71

2.5

8%

国内收入(亿元)

2590.63

4250

10%

总人数(亿人次)

1.74

2.54

4500

(四)发展路径

今后五年,我市旅游业将瞄准国际旅游目的地目标,推进全域式、集聚化、创新性、持续性、协同化、跨越式发展。

1.空间优化,全域发展

2.产业融合,集聚发展

依托优势平台与产业基础,以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理念,以产业空间集聚为发展模式,通过文化旅游集聚、滨海旅游集聚、都市旅游集聚、生态旅游集聚四大旅游产业集聚路径,形成天津旅游发展的强力引擎。

3.特色引领,创新发展

充分利用我市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突出津派文化、北国水都、国门港城、国际都会四大特色,整合已有产品基础,打造近代中国缩影,文化创意体验,运河、海河、湖泊、温泉休闲康体度假,滨海邮轮、游艇休闲度假,自然生态休闲养生,时尚购物消费等特色产品,形成观光、休闲、度假并重的创新发展格局。

4.品牌提升,持续发展

深入挖掘天津独有的文化资源,以“天天乐道、津津有味”形成的品牌影响力为基础,补充和拓展文化内涵,进一步提炼和挖掘形象载体,夯实文化品牌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知名度。

5.区域合作,协同发展

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机遇,拓宽环渤海、东北亚、“一带一路”旅游区域合作载体,探索旅游合作的新机制、商业模式与支撑系统,将旅游培育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6.体系构建,跨越发展

完善旅游目的地体系,在旅游公共服务、旅游要素提升、目的地管理等方面做到政府统筹,规划先行,创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助推天津旅游跨越发展。

四、九个方面重点工作任务

坚持改革创新、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产业融合、生态友好等规划原则,“十三五”期间,针对存在的问题,围绕游客需求,补齐短板,重点落实九个方面重点工作任务。

(一)优化空间布局,打造全域式旅游城市

按照天津“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要求,以及我市旅游中长期规划设计,“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完善“一带、三区、九组团”的空间规划布局,实现全域式发展。延伸一带长度,打造三区特色,适度调整九组团范围。依托滨海新区及邮轮母港、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形成邮轮游艇海上旅游组团。同时根据其他组团目前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潜力,将原大黄堡组团调整为武清新城购物娱乐组团、原天嘉湖组团并入津南历史文化民俗组团,在九组团中注重历史文化悠久、产业特色鲜明、区位优势突出、带动作用明显的小城镇建设,形成“一带、三区、九组团”新格局。

图4-1:天津市旅游空间布局规划图

1.一带:运河—海河旅游观光带

海河上游紧密与运河衔接,在保护运河生态的基础上,以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为核心,打造运河旅游观光带,带动运河沿岸休闲度假的发展。同时,创建京津冀以运河为核心内容的区域合作示范区。重点推进武清运河小镇、西青杨柳青古镇、静海运河博物馆等重要旅游节点的开发建设,形成新的旅游亮点。

“十三五”期间通过“一带”,有效把南北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充分发挥运河开发空间大,带动作用强,旅游消费点多,独特性、观赏性、文化性优势突出的特点,把大运河打造成为天津新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运河水岸休闲带,成为天津旅游的重要载体。

2.三区

(1)都市文化休闲旅游区

打造天津“休闲之都”。以市内及周边区域为核心,集都市休闲、文化体验、交通集散、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以民俗文化、异国风情、娱乐休闲、特色购物、会议会展为主要内容,对现有14片历史街区提升完善服务设施,丰富旅游业态,打造独具天津特色的“近代中国看天津”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依托古文化街、鼓楼步行街、估衣街、五大道文化旅游区、意式风情区等资源,满足游客体验性需求,形成“一街区一特色”,充实餐饮、民俗表演、茶馆相声等项目,丰富晚间旅游消费产品。对文化中心及各文博史馆,充实更新内容,策划新颖活动,提高吸引力和观赏性。各演艺场所,提高艺术品质,丰富节目内容;各类公园增加文化内涵,完善服务设施,形成“一园一品”,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2)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

以滨海新区为重点,展现港口城市特色,成为最具天津形象的对外窗口。大力发展休闲购物、邮轮游艇旅游、通用航空旅游、房车露营旅游、商务会展等新兴业态。完善“城市休闲游、滨海休闲游、现代工业游、历史文化游、渔乡体验游、海上观光游、森林野趣游”等专项旅游产品;针对周边客源市场重点推出海鲜美食游、滨海休闲游和海洋文化游等产品。依托国家海洋博物馆、妈祖经贸文化园等,打造海洋文化旅游产品;依托航母主题公园、大沽口炮台、大沽船坞遗址等发展国防教育旅游产品;依托东疆湾沙滩、方特欢乐世界、海魔方、龙达生态园等发展休闲娱乐旅游产品;依托大飞机、直升机,船舶、游艇以及进口房车、通用飞机等优势,形成旅游装备产业集聚,支撑天津打造国际旅游装备产业基地目标。

(3)蓟州生态休闲旅游区

深化“山水蓟州,京津花园”品牌影响力,突出森林养生、山水休闲、名胜观光、文化体验、乡村旅游等主体功能,依托盘山景区、黄崖关长城、独乐寺、八仙山、梨木台等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推进乡村旅游“123”行动计划,重点发展避暑度假、乡村休闲、山地运动、房车露营等旅游产品,不断完善区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大盘山复合旅游区、“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使蓟州区成为中等休闲创新城市。

3.九组团

(1)邮轮游艇海上旅游组团

推进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东疆游艇基地、航母主题公园二期、中澳游艇城等项目建设,规划东疆二岛旅游功能布局,重点开发海上游艇、通用航空轻型飞机、直升机、水上飞机旅游项目。围绕海上旅游,做好休闲购物、滨海度假、主题娱乐、滨海运动等配套功能,打造邮轮游艇海上旅游组团,成为天津“十三五”旅游业发展重要旅游载体。

(2)杨柳青文化创意组团

以民俗文化资源为基础,整合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大院文化、民俗年画文化等文化资源,结合创意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创意集聚区。创建杨柳青古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以东方环球影城、热带植物观光园、精武门·中华武林园、乡村休闲等为支撑的文化旅游休闲集聚区。重点构建“民俗文化、创意文化、尚武文化、时尚文化和生态文化”等五大旅游产品。

(3)津南历史文化民俗组团

以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及民俗体验为主体功能,以打造小站古镇为核心,以练兵文化、稻耕文化、华盛寺佛教文化和葛沽镇妈祖文化为依托,打造历史民俗文化旅游区。以天山海世界·米立方、海河故道绿色长廊、津南郊野公园、现代都市休闲农业为支撑,以国家会展中心、海河教育园区为载体,推动会展旅游、研学旅游、休闲旅游的发展。推动开发海河中段旅游产品,形成海河中游新的旅游集聚区。

(4)七里海-中国光年城生态休闲组团

以七里海古海岸与湿地资源为依托,在全面保护七里海湿地环境的基础上,突出古、野、绿、水、文的特点,以生态休闲功能为核心,配合蓟运河和潮白河滨水景观带发展,重点建设中国光年城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七里海牡蛎礁博物馆、齐心庄园等休闲旅游项目,打造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旅游集群。

(5)东丽湖生态科技娱乐休闲组团

以生态科技、会议会展、康体娱乐、主题乐园为主体功能,以东丽湖温泉度假旅游区为中心载体,发挥东丽湖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作用,以华侨城欢乐谷、恒大温泉中心、航空科技为项目支撑,配合文化演艺、休闲农业、赛事会展项目,推进建设东丽湖生态旅游度假区、航空科技体验城、欢乐谷二期项目、东丽区郊野公园等,打造东丽湖生态科技娱乐休闲中心。

(6)宝坻温泉生态休闲组团

依托潮白河、青龙湾河生态资源以及地热资源,打造以温泉康体为核心,集林地休闲、水上娱乐、农业观光、人文体验于一体的京津高品质养生度假地,沿潮白河沿线,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村。开发完善京津新城帝景温泉度假村、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箭杆河文化旅游集聚区、青龙湾运动休闲旅游集聚区,发挥大觉禅寺、玉佛宫佛教文化优势,形成佛教旅游文化综合体。

(7)团泊湖生态运动组团

实施团泊湖旅游综合开发工程和南运河遗产廊道复兴工程,以团泊湖旅游发展为核心,以构建“湖—岸—城”三大旅游圈为发展格局,通过运河开发,系统梳理和恢复运河两岸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景观和建筑,将运河两岸打造成为静海民俗文化的展示长廊和活态博物馆。以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主办地为契机,依托规划建设的团泊健康产业园,团泊湖运动休闲度假区、独流古镇、西汉古城遗址博物馆、光合谷生态园、团泊湖房车营地、运河博物馆等,大力发展休闲体育文化旅游。推进大健康产业与旅游的结合,开发养老、健康、休闲产品,吸引北京高端消费市场。

(8)武清新城购物娱乐组团

以新城旅游片区建设为契机,重点发展休闲购物、主题娱乐、会议会展、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旅游产品以及北运河和龙凤河的水上沿岸旅游项目,依托南湖绿博园、佛罗伦萨小镇、VI汽车世界、津北森林休闲旅游度假区、津溪桃园、永定河故道湿地公园、君利农业示范园、武清运河小镇等资源,打造京津市民近郊休闲游目的地,使区域成为天津北部旅游集散和服务中心。

(9)北辰近郊都市休闲组团

在优化空间布局的基础上,通过打通“一带三区九组团”间交通瓶颈,通过旅游线路组合,加强各自之间的联系,形成丰富的旅游产品推向市场。

全面推进“旅游+”战略。加快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模式,形成“旅游+商贸”、“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海洋”、“旅游+交通”、“旅游+康体”、“旅游+互联网”等旅游消费新业态,形成以复合型旅游产业形态为主导的旅游发展模式。支持旅游要素不断扩展,坚持“文化联姻旅游做精、农业围绕旅游提升、工业支撑旅游做强、体育结合旅游惠民、商贸融合旅游增效、信息服务旅游做活、生态保护旅游持续、水务增加旅游便捷”的全新旅游融合发展理念。通过载体建设、特色活动、内涵挖掘、资源整合、纪念品开发推动产业融合、要素集聚,带动全域旅游的发展。

1.都市旅游产业集聚

按照打造“休闲之都”的定位,范围涵盖中心城区,依托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与休闲文化氛围,丰富休闲娱乐产品,大力培育晚间旅游消费市场,尤其推出特色夜间产品,形成以城市休闲、购物消费、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为三轮驱动发展模式的津门水岸休闲生活方式,成为展示天津都市风貌的重要窗口。

2.滨海旅游产业集聚

范围涵盖滨海新区,以“海陆双向辐射”为发展模式,构建以邮轮母港旅游区和旅游装备产业基地为两大核心驱动,集聚邮轮游艇产业、旅游装备产业、滨海旅游度假产业、滨海娱乐产业、海洋文化休闲产业、海洋科技体验产业、国际会议会展产业、休闲购物产业的滨海旅游产业集聚区。

3.文化旅游产业集聚

范围以文博史馆、演艺场所、文化街区及国家级产业园区为主,以“产业基金+产业集团+产业园区”为发展模式,与科技产业、传媒产业、动漫影视制作产业等相结合,打造具有鲜明天津文化符号的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布局中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4.生态旅游产业集聚

范围涵盖水系、绿带自然区域,以水为带,集聚水岸、城镇、乡村,形成生态型水岸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依托运河-海河、潮白河等水带,集聚两岸农田、乡村等资源,开发生态农业、休闲农庄、湿地休闲等多种业态、多重消费方式的产业集聚区,同时建设多点集散服务小镇,构建“休闲水带、旅游区、服务小镇”的发展形态,形成区域产业的集聚发展,打造生态型水岸经济旅游发展示范区。

5.旅游装备制造业集聚

依托雄厚的装备制造业基础,以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中直博览会等展会为平台,催生旅游装备全链条产业。依托国际邮轮母港,配套发展各种物品加工制造、物流配送、维修养护、人才供给;依托游艇产业,发展进口销售、码头建设、制造维修、游艇服务、俱乐部活动等;发挥航空航天及大飞机制造优势,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带动通用飞机进口销售维修、托管服务、驾驶培训、运营基地建设等低空产业链的形成。同时,发挥港口优势,成为进口房车集散地和国产房车制造基地。通过旅游装备的发展,创新旅游新方式,推出旅游装备展示、销售和体验新产品。

(三)突出特色打造,引导旅游新消费

立足津派文化、北国水都、国门港城、国际都会四大特色资源,整合已有都市购物、海河休闲、湿地休闲等产品基础,推出城市文化公园、休闲购物综合体、国际邮轮母港旅游区、津派水岸休闲带、京津汽车露营基地五大龙头项目,创新引领,助推天津旅游由观光为主到休闲度假与观光旅游并重的转型升级。

1.城市文化公园

依托天津丰富的近代历史文化,整合相声小品等天津传统艺术形式,主要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通过特色绿道、地铁、公交以及观光车专线等特色交通方式的串联,整合提升五大道、意风区、文化街区等重要文化旅游载体,整体打造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天津博物馆、老城博物馆、金融博物馆、邮政博物馆、曹禺故居纪念馆、梁启超纪念馆等博物馆、纪念馆集群,形成天津文化的核心体验区,整体打造“城市文化公园”,成为展示天津中西合璧历史文化风情、承载都市文化休闲的重要集聚区。

2.休闲购物综合体

3.国际邮轮母港旅游区

在邮轮母港现有基础上,整合资源,完善功能,创建我国最具特色的国际邮轮母港旅游区。依托邮轮母港,借鉴国际邮轮母港发展经验,创造“空海联运、港陆联动”交通模式;通过成立邮轮旅游公司,开辟热点航线,建立邮轮旅游销售中心,积极拓展邮轮旅游市场。邮轮母港作为始发地和旅游目的地,要以邮轮旅游为核心,丰富国际购物、滨海娱乐、特色餐饮等旅游业态,提供丰富的滨海特色旅游产品;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增加游客在母港内的过夜人数,打造中国北方国际邮轮旅游中心和东疆旅游聚集区。

4.津派水岸休闲带

包括以海河、运河、湖泊、温泉、海洋、河流等资源为依托,打造天津历史文化、海洋文化、近代文明、现代时尚、休闲养生的特色水系旅游系列产品。

以世界遗产大运河为核心载体,涵盖北、南运河,连接武清、北辰、河北、红桥、南开以及西青、静海等。整合运河沿线的生态、民俗文化、历史遗址、漕运文化、历史村落等旅游资源,在保护运河生态的基础上,以北运河桃花堤、北辰郊野公园、武清运河驿站、运河小镇、南运河杨柳青古镇、静海运河博物馆、西汉古城遗址等项目为支撑,与海河风光带错位、联动发展,打造运河旅游观光带,带动运河沿岸休闲度假的发展。同时,借势世界遗产大运河品牌优势,与沿线城市开展联合营销。

打造东丽湖、团泊湖及众多温泉资源为载体的温泉养生系列产品,包括恒大温泉中心、宝坻温泉城、龙达温泉生态园、团泊温泉城、光合谷旅游度假区等。

塑造滨海旅游和海洋文化形象,以滨海旅游区和东疆港区为核心,依托国家海洋博物馆、滨海航母主题公园、妈祖经贸文化园等打造国家海洋文化展示区;以极地海洋世界、东疆湾沙滩、北塘古镇、大沽口炮台遗址、大沽船坞遗址、中心渔港等为载体打造海洋文化旅游产品。推进邮轮母港旅游区、游艇俱乐部等高端旅游业及交通、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天津海洋旅游的知名度和承载力。

5.京津汽车露营基地

(四)实施精准营销,扩大品牌影响力

1.客源市场分析

国内旅游。依据天津市统计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发布的《2015年天津市国内旅游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我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达1.71亿人次,游客来自全国各地,主要以周边省市及高铁沿线交通便捷城市为主,河北、北京、山东、辽宁、山西游客占我市国内旅游人数的57%。同时,依据通讯运营商的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上半年来津的客源市场以河北、北京、山东、辽宁等省市为主,与抽样调查数据结果基本一致。

表4-1:2015天津市国内旅游接待主要外埠人数及构成

排名

省别

接待人数(万人次)

比例(%)

河北

2270.72

20.89

1534.87

14.12

山东

1162.27

10.69

辽宁

690.57

6.35

山西

524.36

4.82

6

黑龙江

457.38

4.21

浙江

446.36

4.11

内蒙古

420.65

3.87

9

河南

361.18

3.32

10

广东

347.48

3.2

11

302.95

2.79

12

江苏

261.99

2.41

13

四川

254.18

2.34

14

吉林

250.48

2.3

安徽

206.02

1.9

图4-2:2016年上半年来津客流构成

2015年,一日游游客占我市国内旅游人数的2/3,收入约占国内旅游收入的1/3。其中,外阜一日游游客为5982万人次,占52.5%;本市居民一日游游客为5422万人次,占47.5%;北京一日游游客达1048万人次,占9%。过夜游客占比为33.1%,相对比重较小,比重不合理。

入境旅游。依据《天津市旅游局关于2015年接待入境游客情况的分析报告》,2015年我市接待入境旅游者326万人次。其中港澳台同胞25.5万人次,占7.8%;外国人300.5万人次,占92.2%,增长速度都在逐年下降。日本、韩国、新加坡为我市的主要入境客源市场。入境游客旅游目的主要以商务、观光休闲为主,过夜游客逐渐减少,一日游游客比重占73%,二者比重不合理,需要增加过夜游客比重。旅游消费以长途交通费、购物费、住宿费为主,分别占比38.8%、19.6%、11.5%;餐饮、娱乐和游览消费三项占比16%,比重偏低,有待提升。

表4-2:2015年天津市入境游客情况

客源地

人数(万人次)

所占比重%

同比增长%

港澳台

香港

7.79

2.4

7.8

5.2

澳门

2.00

0.6

7.2

台湾

15.67

4.8

8.8

外国人游客

前六位

日本

115.13

38.3

80.7

10.8

韩国

52.39

17.4

12.7

新加坡

26.14

8.7

美国

20.60

6.9

4.2

马来西亚

19.72

6.6

8.6

英国

8.35

2.8

5.1

2.塑造总体品牌

核心品牌:近代中国看天津

总体形象:国门港世界城

宣传口号:天天乐道津津有味

基于“十二五”期间形成的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游、都市博览游、海河风光游、滨海休闲游及山野名胜游六大旅游品牌系列产品和“天天乐道、津津有味”宣传品牌的影响力,结合“十三五”天津旅游发展新机遇与重点产品打造等举措,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现有品牌内涵,构建天津品牌营销系统工程,将内容更为丰富、新颖的“天天乐道、津津有味”品牌宣传到全世界,夯实提升城市旅游品牌市场影响力。

3.丰富品牌内涵

“天天乐道,津津有味”的天津旅游口号强调的是有形与无形“味道”体验,包括有味道的建筑风貌、有味道的特色小吃狗不理包子、海鲜等餐饮文化,还有乐观幽默而有味的生活气息等。结合天津“十三五”特色资源挖掘、重点产品打造,精准提炼“天天乐道、津津有味”品牌统领下的“四乐天津,五味津门”具体内涵,并附加在旅游产品和对外宣传上,强化对外的吸引力。

(1)“四乐天津”:曲艺相声逗乐、生态环境享乐、异国建筑游乐、乡土民情欢乐。

(2)“五味津门”:津派文化韵味、北国水都趣味、国门港城海味、国际都会洋味、特色餐饮美味。

4.多元营销途径

(2)广播节目产品推广。选择目标市场的交通台和经济类电台为主要传播媒介,通过访谈或专题类节目宣传、营销天津旅游,满足自驾游游客对旅游信息的需求。

(6)公共营销。充分利用节庆活动、重大赛事、焦点新闻、影视作品等公共营销手段推广天津城市旅游形象。通过延续《五大道》天津历史纪录片、借势全运会重要大型赛事、发挥霍元甲等天津名人效应、深化事件节庆活动,加强天津旅游公共营销的力度。

5.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根据天津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和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集散地和旅游装备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针对主要目标客源市场,实施精准营销,全面提升国内旅游,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市场。

(1)确定目标市场。根据对天津入境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分析,国内旅游市场要立足京津冀,巩固环渤海,打通高铁市场,开拓长三角、珠三角等远程市场为目标;入境旅游市场,以日韩等东北亚国家、港澳台为主导市场,大力发展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市场,不断拓展欧美俄等区域与国家市场。

针对天津本地出游市场,大力开展“天津人游天津”的系列宣传和诸如“乘地铁,游津城”等特色活动,宣传各区旅游产品,推动天津市民跨区旅游休闲度假。

针对京津冀市场,加强京津冀旅游市场协同发展的工作,在“一张网”、“一张图”、“一张卡”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重点做好自驾车市场、家庭旅游市场突破;加强对旅行批发商的营销,及时向各大旅行批发商传递天津最新旅游信息,保持与主流媒体的畅通联络渠道,邀请主要媒体来天津考察,重点推销文化旅游和滨海旅游、休闲度假、曲艺演出等产品。

针对环渤海、长三角及高铁沿线市场,大力宣传“乘高铁、游天津”的宣传推广工作;开展双城互动宣传活动;在互送旅游团队、互换宣传版面、互通旅游信息等方面履行与兄弟省市的旅游合作协议。以天津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2017年全国运动会、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以及特色节事活动为契机,推广天津旅游城市新形象。积极组织各区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参加重要旅游展会和交易会,提高我市旅游知名度。

6.丰富旅游线路

讲好“天津故事”,扩大“天天乐道、津津有味”旅游品牌的影响力,丰富品牌内涵,推出精品旅游线路。优化整合原有的都市博览、近代历史文化、山野名胜、滨海休闲、休闲时尚、民俗文化等一日游线路,设计天津西线二日游、津北探秘二日游、津东三日深度游以及建筑风情游、名人故居游、文博院馆游、宗教文化游、工业文化游、邮轮旅游等线路。同时,联合京冀推出区域精品线路。进一步丰富一日游、两日游、多日游线路,满足不同客源市场的需求。

针对本市和周边客源市场推出都市博览游、滨海休闲游、主题娱乐游等线路;针对北京等市场推出高端购物游和海鲜美食游线路;针对高铁沿线市场推出都市休闲游、演艺曲艺游、海河风光游等线路;针对港澳台市场推出妈祖文化游、民俗文化游等线路;针对日韩市场推出美食娱乐游、文化风情游等旅游线路;针对欧美等其他入境市场推出世界文化遗产游、民俗风情游等线路。

(五)丰富节庆活动,活跃繁荣市场

“十三五”期间,在现有旅游节庆活动基础上,扩大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的国内国际影响力,做大做强五大道旅游节、妈祖文化旅游节、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杨柳青民俗文化节、渔阳金秋旅游节、中国天津曲艺文化嘉年华、“519中国旅游日”等特色旅游节庆活动,打造知名活动品牌,繁荣旅游市场。借助夏季达沃斯论坛、第十三届全运会等大型活动、展会和体育赛事,推广天津城市旅游新形象。

(2)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继续坚持“旅游产业的盛会、合作共赢的舞台”主题,以房车露营高峰论坛、全域旅游发展论坛、旅游纪念品大赛、“魅力天津”摄影大赛、特色旅游节目展演等为内容。

(3)五大道旅游节。在五大道已举办的“国际旅游节”基础上,丰富节日内涵,增加特色活动。以“万国风,异域情”为主题,以万国旅游城市联姻会、万国风情表演、国际文化艺术品拍卖会、万国大使游天津等为主要内容。

(4)“国际都会”购物旅游节。以“购物天堂、休闲之旅”为主题,汇聚国际时尚品牌,大力发展休闲购物旅游。主要以休闲购物综合体、佛罗伦萨小镇、环球购、五大道等进口商品直营店为载体,打造天津“国际都会”购物旅游节庆活动。

(六)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协同发展

1.京津冀旅游合作

在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基础上,树立京津冀大旅游目的地观念,明确功能定位,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强化互补性、差异化旅游发展格局。推进“四个一体化”建设,推进落实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历次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以及《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在产品打造、市场营销、交通集散、管理协调、示范区建设等方面创新跨越发展。

2.环渤海、东北亚旅游合作

依托港口优势,推进港口合作,实施航线串联;联合北方十省市与东北亚城市建立合作关系,共推国际游线,加强东北亚区域的邮轮旅游合作。

3.“一带一路”等境外旅游合作

借助“中蒙俄经济走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港”,以邮轮度假为突破,带动出入境旅游及滨海旅游的跨越式发展,使旅游成为互联互通的先行者、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多元融合的软纽带。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蒙俄、欧洲、北美、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区的旅游交流与合作。

(1)互免签证,提供便利。陆上,完善边境旅游通道,实施区域旅游签证便利化,以俄罗斯、蒙古等区域为重点,简化边防边检、旅游签证等手续,适时推进免签政策的实施;海上,进一步改善旅游口岸和港口通关设施条件,加快邮轮过境游客通关便利化政策的实施,拓展邮轮入境旅游市场,将天津邮轮母港打造成为国际旅游港口。

(2)旅游直通,带动入境。海上,依托邮轮母港,针对海丝主要国家和城市节点,增加邮轮航线;空中,完善日韩、东南亚方向的航线网络,争取开通至欧美方向的航线航班,增加国际航线航班数量,带动入境旅游、商务旅游发展。

(3)离境退税,购物突破。发挥机场和邮轮母港离境口岸的作用,增加外国游客“退税商店”,扩大离境退税范围,促进入境旅游经济的发展;购物过程中增加国际购物商品种类、带动国际休闲购物的发展。

(七)拓展旅游载体,丰富旅游产品

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加大旅游产业主体培养,注重旅游拓展要素完善以及旅游新业态打造,满足市场需求。

1.推进旅游项目建设

建立旅游项目库,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新业态等旅游项目建设,对符合条件的旅游项目积极申请国家层面的贷款贴息补助。分批次推进“十三五”期间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丰富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主题游乐、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自驾车房车露营地等业态,为旅游市场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旅游载体。

2.培养旅游产业主体

支持天津旅游集团、泰达投资集团、天房集团、仁爱集团、滨旅投资公司、蓟州旅游集团等做大做强。鼓励七里海镇、杨柳青古镇、渔阳古镇、下营镇、葛沽镇、西双塘镇、独流镇、小站镇、华明镇、黄庄镇等一批历史文化悠久、产业特色突出的小镇建设,创建全域旅游示范镇。

3.发展旅游拓展要素

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依托现代观光农业设施和旅游特色村,发展乡村度假旅游。加大改造旅游特色村力度,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和特色旅游名镇。提高乡村旅游标准化水平,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困难村发展乡村旅游。开展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引导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实现自主创业。努力提高服务技能,开发土特产品,丰富休闲业态,增加乡村旅游消费,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依托蓟州、宝坻、西青、北辰、津南、静海、武清、滨海新区等各区不同的特色乡村旅游资源,深入挖掘,统筹谋划乡村休闲旅游一体化发展。会同市农委规划提升20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300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村点,打造一批“一村一品”旅游特色村,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聚集区。

工业旅游:在现有52个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基础上,持续打造航空、船舶、汽车、电子、纺织、手表、酿酒、医药等天津特色工业旅游产品;进一步培育空客A320、应大皮衣博物馆、海鸥手表等标杆性工业游示范点,丰富产品内涵,提升品牌效应,加大市场对接,形成工业旅游精品线路。

红色旅游:进一步整合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等景区为主,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提升景区服务质量,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争创中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基地、红色旅游县镇、红色旅游研学基地。

商务会展旅游:依托梅江国际会展中心、滨海国际会展中心、国家会展中心等基础设施,加强统筹协调、优化会展业发展环境;加强宣传推动,借势造势举办招商招展活动,以举办达沃斯论坛、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津洽会、中国矿业大会等为龙头,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旅游。

养生旅游:针对养生、养老、养心等健康旅游新需求,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旅游,打造西青中医药文化健康产业园;加大对乡村养老旅游项目支持力度,大力推动乡村养老旅游发展。

研学旅游:依托我市文化遗产资源、文化古镇、红色旅游景点、工业旅游示范点、农业示范基地、知名院校等,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培养我市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发挥滨海航母主题公园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的作用,推动研学旅游的发展。

休闲度假:通过九个组团的提升完善,大力发展乡村、温泉、滑雪、滨海、养生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情感旅游:针对婚庆、婚恋、纪念日旅游、宗教朝觐等各类精神和情感的旅游新业态、新要素,针对特定人群,推出优惠活动,推动情感旅游项目发展。

康体旅游:依托北部山地户外运动旅游休闲圈,东部海滨运动旅游休闲圈,大力推动山野运动、水上运动、滑雪运动、低空探险、康体健身等专项旅游产品。借势我市举办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的契机,大力开发体育旅游产品,推进体旅融合发展。

4.培育旅游新业态

结合自身的优势,积极发展低空飞行、自驾车房车露营、邮轮游艇等三大旅游新业态。

低空飞行:依托天津航空产业集群、航空人才、地域空域、支持政策等“低空飞行”旅游发展基础优势,以直博会为重要平台,以滨海新区窦庄通用机场、滨海航母主题公园为基地,创新“空中观滨海”旅游项目,逐步完善空中旅游产品,增加水上飞机、飞艇等新设施,推出飞行体验旅游线路。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通用航空与旅游业结合,在适宜地区开展空中游览活动。

邮轮游艇:借势天津自贸试验区发展,强化滨海新区邮轮母港载体建设,与邮轮运营公司合作,增加邮轮航线的数量,打造北方第一邮轮母港品牌;形成邮轮旅游消费的产业链。积极引导推进游艇旅游发展,完善游艇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游艇俱乐部的作用,推动游艇旅游项目初具规模。

(八)规范行业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立足产业现状,对天津旅游产业要素进行系统提升,重点加强对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住宿、旅游购物等旅游要素的规范管理,选树一批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住宿、旅游购物、旅游餐饮、旅游娱乐的旅游服务优质品牌,全面提升天津旅游业的整体水平。

1.旅行社

2.旅游景区

扩大高等级A级景区规模。重点推动杨柳青古镇、五大道文化旅游区、航母主题公园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开展方特欢乐世界、龙达温泉生态城等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持续做好A级旅游景区评定工作。

打造海河游船、航母主题公园、五大道文化旅游区、古文化街、意式风情区、杨柳青古镇、盘山、黄崖关长城、天津欢乐谷、极地海洋世界、天津东疆湾沙滩、佛罗伦萨小镇等12个游客必玩儿、必看的旅游景点。培育壮大滨海航母主题公园、天津欢乐谷、海昌极地海洋世界、盘山风景名胜区等年收入过亿景区,增强市场吸引力。引进综合性、震撼性大型旅游项目,努力创建大盘山旅游区、中新生态城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丰富旅游载体功能。至2020年,全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AAAA级以上景区等精品旅游区达到40家以上,其中AAAAA级景区新增1-2个。

加强对景区的行业管理,积极推进景区的标准化建设,落实旅游景区最大游客承载量核定管理工作,完善旅游景区流量监控系统,加强景区标识系统、安全救援、无障碍设施、旅游厕所等内部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建立监管机制,规范景区门票价格管理,开展游客满意度测评,对A级旅游景区质量进行全面督促检查,进一步提升景区服务质量。

3.住宿接待

提升引进国内外著名经济型连锁酒店、青年旅社品牌,鼓励发展特色化、主题型酒店,控制星级饭店(尤其是五星级饭店)规模数量,支持城市商务酒店、度假酒店/度假村、主题酒店、经济型酒店、青年旅社、汽车旅馆、露营地、民宿(家庭旅馆、农家乐)等多种旅游住宿接待设施的建设,引导形成多元住宿业态,满足市场需求。

推进星级饭店的评定工作,形成等级清晰、结构合理、服务优良的星级饭店体系。对星级饭店施行不定期复核检查,强化质量监督。加强对在线旅游经营商的监管力度,加强饭店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力度,通过硬件达标,软件管理,提升饭店服务质量。

4.旅游购物

打造“天津50”品牌,丰富旅游购物业态,增大游客购物消费比重。整合天津50种游客必买的“天津礼物”系列旅游商品,支持在和平路-滨江道、古文化街等特色旅游商业街区,车站、机场等候区等区域设立“天津礼物”专营店。规范旅游购物点的商品销售和服务质量。发挥天津作为老工商业城市的底蕴和特色,开发天津制造、天津创造等高品质、特色化系列产品,打造天津本地特色纪念品牌,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传承并弘扬老字号品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老字号纪念品的开发力度。研发以木板年画、泥人张彩塑、剪纸、刺绣以及创新旅游纪念品等具有天津历史民俗特色的旅游商品。

5.特色餐饮

培育和发扬天津饮食文化品牌,宣传天津特色餐饮文化。大力发展“津味”特色餐饮,塑造天津“吃”文化特色。在弘扬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等特色产品的基础上,开发风味美食、名酒饮品、海鲜美食、地方小吃、土特产品等天津老字号系列。在游客集中区域提升改造一批特色餐厅,主要分布在古文化街、五大道西餐街、意风区酒吧街、西青民俗餐饮街、滨海鲤鱼门海鲜街、南市食品街、辽宁路小吃街等餐饮街区。规范旅游餐饮经营行为,诚信经营,综合整治旅游餐饮环境。

6.旅游休闲娱乐

充分发挥天津戏曲、相声等曲山艺海的文化特点,依托天津文化中心、广东会馆、老城博物馆、曹禺剧院、名流茶馆等剧场以及东方环球影城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休闲娱乐、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发展。依托“天下·盘山”、“武传奇”等大型特色演艺活动,推动文化旅游产品的繁荣发展。打造一场以“近代中国看天津”为核心内容的大型演艺节目,提高观赏性,扩大城市吸引力和影响力。

(九)强化设施配套,完善公共服务

“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构建主客共享、国际水准、体系完备、优质高效、安全舒适的旅游服务体系,通过建立第三方考核指标体系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典型示范,按照旅游委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重点完善旅游信息化建设,旅游集散服务体系、旅游交通服务体系、旅游服务标准体系等,提升游客满意度。

1.完善旅游信息化建设

2.完善旅游集散服务体系

通过分级旅游集散体系工程、旅游“厕所革命”、旅游交通标识引导系统、高速路服务区、公路加油站以及自驾营地等特色旅游交通服务工程,实现“对内有序释放,旅游交通无缝对接”,满足自驾游、散客游的需求。

建立三级集散体系。包括机场、车站、古文化街、五大道等一级集散中心;滨海新区、蓟州区、西青区、武清区、津南区等二级集散中心;市区人流密集区、重点景区、旅游特色村点等三级咨询中心。通过集散服务体系的完善,形成覆盖全市、方便游客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按照国家旅游局旅游厕所革命工作的要求,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完善旅游厕所的建设和管理,按照“数量充足、干净无味、管理有效”的原则,使旅游厕所从数量和质量上得到全面完善,全面提升旅游业品质。完善高速路、城市主要道路旅游标识牌系统建设,在主要景区、度假区、游客集聚区附近开辟自驾车、房车露营地,为自驾车房车游客提供便利。

3.旅游交通服务体系

依托亚洲最大邮轮母港,开辟多条邮轮旅游线路。通过航站楼扩建,增加通航城市和航班密度,覆盖国内外众多城市。通过京津城际、京沪高铁、津保高铁和京滨城际、京唐城际等项目扩建和兴建,创建“高铁旅游的典范”。发挥天津至蓟州区、北京至蓟州区旅游专线铁路的作用,强化房车、露营地等的建设规划,充分利用公交、地铁、专线智能观光车等,有效串联“一带三区九组团”,打通进入景区的最后一公里道路,构建全域化便捷交通服务体系,实现天津旅游的“快进慢游”。

4.完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对接国际标准、按照国家旅游标准化体系,完善天津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创建一批旅游服务标准示范单位。促进全市旅游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五、措施保障

(一)体制机制统筹协调

(二)政策法规鼓励支持

搭建融资平台。探索建立天津旅游发展基金,积极发挥京津冀投融资平台的作用,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天津旅游业发展。

优化旅游用地政策。落实《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要求,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多途径优化旅游用地政策,解决旅游发展用地的瓶颈问题。

对《天津市旅游条例》进行修编工作,进一步完善旅游地方法规建设。

贯彻《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推进带薪休假制度落实,鼓励和推行2.5天周末度假方式,满足大众旅游需求,引导拉动旅游消费。

(三)人才培养持续支撑

实施“四位一体”的综合人才培养与开发策略。一是健全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加大对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政策力度,为吸引和留住人才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发挥旅游院校作用,鼓励建设一批旅游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创新办学体制机制,调整院校和专业设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发展专业学位,对接企业需求,开设入职培训,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开放实习机制;三是发挥旅游企业作用,改革薪酬制度,创新企业培训制度,建立旅游业职业经理人服务中心,租赁企业急需人才;四是发挥旅游行业协会作用,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完善人才资源交流与共享机制,集合院校、政府和企业三方力量,推动人才培养,形成与完善管理部门、旅游院校、旅游企业、行业协会“四位一体”的综合人才培养与开发策略。

坚持人才强旅、科教兴旅战略,优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旅游人才智库和人才教育培训师资力量建设;转变培训中心的职能,发挥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在旅游培训方面的作用,大力推进旅游职业教育;举办旅游人才供需座谈会、洽谈会和招聘会,为企业和人才搭建双向选择平台;配合国家旅游局组织好导游资格考试,有序推进导游管理体制改革;打造新媒体教学培训平台,推出全时在线视频教育和技能培训教学;进一步完善旅游行业人员持证上岗机制,提高培训企业和人员的主动性;组织“旅游大讲堂”活动,举办市和区两级旅游部门管理人员脱产培训班。加大旅游企业,包括乡村旅游一线人员培训力度,通过举办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导游员大赛等,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市场秩序安全有序

构建旅游目的地安全综合治理保障体系。加强旅游安全与应急管理,按照《安全天津建设纲要》要求,结合《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旅游法》的要求,修订《天津市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健全旅游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开展旅游安全生产责任制专项落实行动、旅游安全监管专项整治、旅游包车专项整治、大型旅游活动、假日旅游安全专项检查等行动;加强对行业领域安全工作的监管和指导服务,组织旅游安全与应急处置演练活动;开展旅游安全管理培训、旅游安全咨询宣传,智慧旅游应急监管平台建设等行动;建立旅游景区、饭店和旅行社等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提升旅游安全应急能力。发挥各方面综合监管作用,形成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政府属地责任的长效机制。

依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和2016旅委会工作报告对旅委成员单位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估;按照《天津市旅游局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工作管理规定》,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旅游项目、宣传、服务项目的可行性、绩效评价等进行全程监控;推进对各区促进旅游业发展情况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强化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监督建设,在对全域旅游示范区典型示范的基础上,依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定期对全国60个主要城市旅游满意度的调查报告,对我市旅游综合服务指标进行考核评估;委托天津市统计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定期对游客满意度进行调查,对我市公共服务体系各指标进行考核评估;利用天津市便民服务专线88908890和网络媒体对旅游咨询、服务、投诉、网络舆情等进行监测和监督。

(六)开局之年重点突破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系统检测到您正在使用ie11以下内核的浏览器,不能实现完美体验,请更换或升级浏览器访问!

THE END
1.上汽大众官网SAICVOLKSWAGEN大众汽车品牌车型,报价,图片,参数上汽大众品牌官网为您提供大众系列车型展示,大众SUV、大众MPV商务车、大众新能源汽车ID.4 X,ID.6 X最新车型报价及图片、外形、内饰细节图片、各车型参数配置详细说明,上汽大众全国4S点授权代理商地址、4S店电话、促销活动、官方指导售价查询和预约试驾服务!https://www.svw-volkswagen.com/
2.一汽已阅读并同意《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隐私政策》 预约试驾领好礼 品牌资讯 一汽-大众全新探岳L焕新来袭 2024年11月4日,全新探岳L在一汽-大众天津工厂举行盛大的亮相仪式。 一汽-大众全新高尔夫家族焕新登场 2024年11月30日,真会玩·超好玩——全新高尔夫粉丝嘉年华暨上市发布会盛大开启。 https://vw.faw-vw.com/
3.大众大众汽车报价图片大众新款车型大众:网易汽车提供最新大众新闻资讯,大众车型报价,大众汽车图片,大众视频,大众全国经销商等,大众在线询价,预约试驾,团购买车,尽在网易汽车。https://product.auto.163.com/brand/1698.html
4.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欢迎访问上汽大众官网,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由上汽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合资经营,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合资企业之一。上汽大众目前生产与销售大众和斯柯达两个品牌产品,致力于成为“值得信赖、最具价值、富有创新精神的汽车合资企业”。https://www.csvw.com/
5.大众汽车旗下品牌大全大众汽车旗下品牌大全 大众汽车集团旗下拥有十二个品牌,其中有保时捷、大众、兰博基尼、斯柯达、宾利、布加迪、奥迪、斯堪尼亚、MAN、西雅特、杜卡迪和大众商用车等。其中号称全球最著名的10款豪车中,大众集团旗下就有三款。 打开有驾APP 看高清速腾大图 大众汽车集团的乘用车业务分为两大品牌。在集团之下,奥迪和大众https://m.yoojia.com/ask/5-9434682057723690709.html
6.大众CC运动型轿车大众CC多少钱CC是德国大众设计师团队历时四年潜心研制的结晶,外观延续了优雅身形,并保持了成熟商务的质感。将轿车的灵活稳定性与跑车的超强灵敏度完美结合,轮胎采用了米其林PS3系列,尺寸为235/45 R17,其运动性能非常优秀。它采用4门无框设计,舒适而又动感;内饰具有明显运动风格,延续了大众汽车高档商务轿车系列车型的风格,色彩鲜明https://m.maigoo.com/citiao/159832.html
7.速腾sagitar报价图片配置视频团购速腾(sagitar)系列专区为您提供本车系型号查询、官方油耗、性能评测、保养分享、内饰图片,速腾汽车怎么样?速腾汽车多少钱?车讯网(chexun.com)助您一臂之力!http://auto.chexun.com/sagitar/
8.大众甲壳虫大众汽车 大众(汽车集团)一般指大众汽车 大众汽车(德语:Volkswagen )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夫 斯堡的汽车制造公司,也是世界四大汽车生产商之一的大众 集团的核心企业。2019 年位居《财富》世界500 强第9 位。 [1] Volks 在德语中意思为“国民”,Wagen 在德语中意思为“汽 车”,全名的意思即“国民汽车”,故又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1213/5130332301010032.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