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市场也变得热闹起来了。
既出现了“冰箱彩电大沙发”这样的奶爸车,家用属性拉满;
也涌现了秦L这样的混动车,直接将低油耗,拉到了一个离谱的高度…
由于车型越来越多,选择琳琅满目,相信很多人开始计划买车了。
然而,选择虽多,但并不是每一款车都值得买:特别是从今年开始,有3类车已经在淘汰的边缘了,花了钱就是买教训!
大家一定要小心...
首先,肯定逃不过短续航的新能源车了。
虽然大家会认为,我在说废话——要不是“囊中羞涩”,谁不愿买长续航的车呢?
听着没毛病,任何商品都是一分钱一分货,由不得我们不乐意。
但时代马上要变了,再买短续航的新能源,明年往往要吃大亏。
原因在于,很多电池厂的规划显示,超长续航的时代,即将降临:
譬如最近,宁德时代发布了首款续航超1000km的铁锂电池——神行PLUS。
比亚迪的第二代刀片电池也取得显著进展,并将于今年8月正式发布,续航也有望突破1000公里。
更给力的是,蔚来和智己两家车企,已经开始搭载1000公里的半固体电池了。
就这种情况,不管是增程/混动/纯电,续航都会有飞跃。
再去买短续航的新能源车,真的会后悔莫及。
因为就这个趋势,普通电池肯定要大降价,同时,主流车企的续航水平,会更上一层台阶。
所以,最好还是等等!
其次,就是那些充电慢的新能源车。
我发现大部分人买车,往往都会无视这个问题。
在他们看来:电车的充电速差不多,或者说,大牌的电车,肯定充电快。
但现实很残酷,越是大牌产品线越复杂,说不准就掉坑里了。
以全国最大的新能源车企为例,它的部分低端车型,最大充电功率也就60千瓦时。
可能很多人没有概念,说白了就是一块60度的电池,它在快充桩,都要充1个小时。
而且,这还是纸面数据,因为电池的特性决定了:电量超过80%就会降功率,超过90%继续降。
也就是说,实际情况只会更夸张,一个半小时也不稀奇。
就这样的车,别说长途了,但凡中途要充电,都很折腾人。
所以,建议大家瞎买了,一定要看准充电功率。
原则上,最大快充功率不要低于120千瓦时,因为“主流充电桩”就在这个水平。
当然,配备了800v技术,能到200,甚至300更好——考虑车辆的长远使用,这是值得的。
别认为这会更贵,事实上,达到120千瓦时的车,几乎到处都是。
特别是明年,混动/增程的快充电池都要应运而生了,至少200千瓦时起。
最后,要说的就是能耗高的燃油车。
虽然不少人对新能源车持观望态度,觉得燃油车更稳定、更可靠。
但选择能耗高的燃油车,接下来绝对后悔不已。
倒不是说加油贵这样的问题,能买这种车的朋友,心里肯定有预期。
问题是,这类车型会贬值严重,甚至出售都无人接手。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很多信息都证明了这点:
譬如今年,大众集团的首席财务官ArnoAntlitz突然宣布,它们将投入600亿欧元用于内燃机的研发和生产。
福特汽车则是将目光放在了混动技术上,它们计划在2030年之前,将其所有燃油车型都转变为混合动力版本,以满足低能耗的需要。
说白了就是,从未来的趋势出发,大多数车企的目标,都是研发更节能的汽车。
现在这些“油老虎”,再过几年,绝对是“人憎鬼厌”存在——不是多少折扣率的问题,而是二手车贩子,都不知道卖给谁!
这不是恐吓大家,要知道现在的二手车行情本来就很差,存量二手油车已经有3.1亿辆了。
就这个庞大数量,再加上不断减少的“油车爱好者”,你说那些“高油耗”的车,能转让给谁呢?
总而言之,2024年是购车的关键年份,选择合适的车型至关重要。
短续航的新能源车、充电慢的新能源车,以及能耗高的燃油车,都是容易让人后悔的选择。
希望大家在购车时多加留意,避免花钱买教训。
未来的汽车市场充满机遇,谨慎选择,才能享受更加舒适和经济的用车体验,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