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全家桶——VW-Kübel大众桶车系列简介
引言
早在1938年1月,德国陆军武器局(HWA)高层就开始讨论基于现有的民用大众汽车底盘重新设计上层结构而使其能满足军事用途需要的可能性。设想中的车辆仅重950kg,其中,搭载的3名成员以及一挺重机枪连同弹药重400kg,底盘重390—400kg,上层结构重150—160kg,德国人希望借助轻金属的使用来达到这一目标。帝国元首希特勒对这个计划也表现出了兴趣,党卫军一级上将迪德里希认为这种车辆的特殊之处在于:1)低矮的车身;2)较轻的车重;3)产量大;4)从普通车辆改至军用车辆的改装费用低廉;5)与国防军迄今为止研发的车辆相比总造价大大降低。
桶车62型Typ62
1938年1月26日,保时捷公司接到军方下达的任务,设计他们想要的桶车,并于随后给出了如下的方案。该图纸于1938年5月15日由公司首席设计师KarlRabe绘制,被命名为小型桶车62型。这是现存最早的桶车项目设计图,不过它仅仅停留在原型车阶段。
1938年11月3日,根据图纸,第一辆样车完成了制造并被展示给德军代表。在对该车的第一印象尚可的情况下,军方迅速决定,尽快对其开展越性能测试,作为对照,传统的军用四轮驱动-转向轿车也要参与其中。
首次测试日期定在11月14日,地点则选在明辛根(Münsingen)的军队训练场。关于这次测试详细经过的记录文件目前尚未找到,不过从该车后来的外形发生改变来看,至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它的性能虽然“征服”了军方,但外观却显然没有,换言之,就是它看上去太“民用化”了(酷似甲壳虫),一点也不像军车。
陆军武器局对现有产品外观的不满立刻催生出“改头换面”的新桶车。1939年初,仍叫“62型”的新车诞生,这一回它已不再是圆滚滚的军版“甲壳虫”,而变成了四四方方的“盒子”。同年2月1日至11日,新一轮测试开始,新桶车与普通轿车一起在蒂罗尔州圣约翰(St.Johann/Tirol)接受了测试。一个月后,安装有铲子和防滑链的62型在黑森林地区的雪地进行第二波测试。1939年3月6日至12日,德国陆军武器局再次在蒂罗尔州圣约翰组织试验,这次有两辆62型参加,同时有军方现有的车辆参与作为对比。与普通轿车相比,新62型在技术参数上也有些变化。尽管二者采用同样的引擎和传动,但62型的后轴传动比由原来的7:31变为5:31,每个档位的最高速度为:1档18.4km/h;2档32.4km/h;3档54.2km/h;4档83.6km/h;倒挡10.1km/h。另外,62型还采用了与民用轿车不同的轮毂和轮胎,其轮距为1316mm,底盘离地高度空载时为260mm,满载时为240mm,由于并未采用优良的气动外形,其百公里油耗平均为9L。整车长3750mm,宽1550mm,高(顶棚合上时)1550mm,空重642kg,其中带发动机的底盘重342kg,上层结构重170kg,其他设备80kg,油箱能携带40L燃油。
桶车82型Typ82及其衍生型号
尽管换装了越野轮胎,62型的越野能力却仍不能完全让德军满意,因此军方给保时捷公司下达了一份补充合同,这就是82型,它后来成为VW桶车家族中使用最广泛、性能最优良、口碑最好的型号。该型虽然采用与62型完全相同的引擎和变速箱,但其后轴传动比为7:31,此外后轮增加了减速器(15:21),因此其总传动比仍为5:31,但由于重量更大(725kg),速度比62型稍慢。另外一些重要改变包括后轮轮距的缩短和空载底盘离地高度的提升(提升了50mm)。1939年12月,头两辆82型走下生产线并被军方接收,与此同时它也完成了定型并获得LePkw-KlTyp82的正式名称。
两车在这轮测试中一共行驶了2148km,每辆车消耗了257L汽油和3L机油。而后续的试验也再次证明了圣约翰测试中令人满意的结果,例如1940年4月5日的一份记录中写到:“文斯多夫试验所(VersuchsstelleWünsdorf)对我们的新车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在满是湿滑路面的山脉,未安装防滑链的四驱86和87型(后者是基于82型的越野轿车,外形为民用轿车样式,四轮驱动)都远远胜过了他们的部队军用轿车。比如说,我们的87型爬上了坡度达到25°的亨格山(Hungerberg),而军车的车轮则在行进了30m后就开始打滑。”当然82和86型也并不是完美无瑕的:三角皮带磨损、变速杆弯曲、手刹杆过度疲劳、后视镜太小、挡泥板太小导致车体严重污损、门把手脆弱不堪、没有暖气设备等等,这些都是在测试中暴露出的缺陷。
1940年3月初至4月中旬,德国人对11辆82型、2辆86型和一辆部队军用轻型轿车开展了最后的行驶测试,测试中各车都开过了数千公里,一份留存至今的文件详细记录了这13辆桶车在测试期间不同时期不同部件的损坏更换或者大修情况。该轮测试的完成也意味着82型系列正式结束试验阶段,而进入下一阶段:量产并针对特定用途进行进一步改装研发。
1940年12月3日武装党卫军与保时捷公司举行会谈,核心内容是研发一款轻型侦查车辆。人们经过考虑认为,新车要尽可能多地采用82或87型的零件,此外它不需要全面的装甲防护,而只需在车头拥有装甲就足矣。在接下来的展示中,82型和87型相比宝马R12挎斗摩托展现出了不可比拟的优势:在R12所止步之处,恰恰是这两款越野车表现自己越野性能的开始。这样的结果甚至使德军考虑用桶车替代所有军用摩托,尤其是摩托兵部队的摩托车。
军方想要的是一款四座车辆,可以基于82型或者87型,不过保时捷方面却有不同意见。老小两位保时捷先生都认为,用来代替挎斗摩托的新车应该是三座型,这样能为缩短车辆轴距和轮距以提升越野性能创造可能。小保时捷十分坚信,这样一款产品的越野性能甚至要不输履带式车辆,因为越野和转弯能力对于摩托兵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与此同时,一个把大众引擎安装在摩托车底盘上的想法也因此被打消,在保时捷的眼里,这样的解决方案在技术上始终是不完美的。
1940年12月22日,军方正式下达研发任务,第二年1月14日,德国人放弃了在该车上配置装甲的想法,而把越野能力、快速性以及充足的武备作为首要目标。在武器配置方面,有人提出设置一个炮塔结构,并将两挺机枪安装在滑环上。同时,基于该车还须研发一种称为821型的无线电车版本,它拥有尽可能一样的上部车体,并用一台50瓦的无线电设备(包括收发信机)替代两挺机枪,不过仍配备一挺轻机枪用于自卫。
随后的3月21日,陆军最高统帅部(OKH)与研发商继续商讨了其他变种车型的研制事宜,并于4月10日连同武器测试局6处(WaPrüf6)给出了书面意见。新型号包括822型警报车:它带有可折叠式顶棚,警报器安装在车上以便于人员操纵,以及823型仿制装甲战斗车:由Ambi-Budd公司(一家美德合资的汽车车体制造商,1926年成立于柏林,1945年解体)负责研发,并以87型作为量产型号的基础。此外还有测量车、双桶装货车和伤员运输车等更多衍生型号,它们都基于82型,其研发工作一直持续到1943年初。
根据大众汽车工厂的官方数据,截至1945年4月10日,82各型号的产量如下:
82型桶车/4座乘员轿车:37320辆
82型无线电车:3326辆82型新闻宣传车(Nachrichtenwagen):7545辆
82型抢修车(Instandsetzungswagen):2324辆
82型Kfz3装甲车:273辆87型越野轿车:546辆
这些统计中也包括那些安装了各种履带驱动装置或者轨道行走装置的车型。
两栖桶车128型SchwimmwagenTyp128
由于128型在该次测试中十分优异的表现,陆军武器局于1940年12月与保时捷公司举行会谈,要求对方继续生产100辆128,并由Drauz公司负责车体制造(截至此时,128型一共已生产4辆)。1941年5月28日至6月27日,这些车辆再一次进行了测试,测试组织者是文斯多夫的陆军摩托化教导营,而结果同样令人满意。随后的8月6日至16日,又有3辆128在阿尔卑斯山区进行行驶测试,目的是为了检验该车在越野、公路和山路条件下以及考虑炎热和灰尘影响时的行驶能力。三辆车一共行驶了2580km,而它们在各种极端路况下的表现让众人都赞不绝口。128型的量产在1941年3月就已开始,但在此之后依然有各种测试不断进行。第一批128被首先交付给陆军工兵部队,它们被用在渡河、架桥和在越野地带快速突进等任务中。虽然试验场上的表现不俗,然而进入前线服役的128还是暴露出一些未曾发现的缺陷,比如士兵们反映其过长的底盘不够坚固,另外还有各种附件和比肩民用轿车的豪华配置对于其军事用途而言显得过于奢侈。因此,1942年2月18日,保时捷停止了128型的生产,转而将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下一代两栖车——166型的研发生产中。
1941年,党卫军总部下达任务,要求在128型桶车基础上继续研发一种“摩托兵车辆”,用于替代摩托兵们昂贵的挎斗摩托车,同时还要具备两栖能力。新桶车的原型车于当年8月完成制造,它拥有更短的底盘,副驾驶位配备了带******支架,驾驶座前方还有一片窄的挡风玻璃。
在证明新车已经适合量产后,1942年2月,保时捷停止了128型的生产以全力投产新型号。2个月后的4月28日,当祖佛豪森工厂正在进行首批125辆原型车的装配时,新产品正式命名为“166型”,同时,其标准配置也确定如下:
车体:采用全钢结构,推进装置的运动部分通过橡胶环与车体密封。车体不设置车门,上车踏板与车轮挡泥板为一体式设计并几乎位于同一高度,在水线附近。车前有牵引钩1只,车后2只,均为铰接式,以防止撕破车体外皮。
引擎盖:在车尾与车体铰接,开启时有弹簧支撑,可通过快速锁锁紧。
挡泥板:焊接在车体上,其朝前后敞开的形状是由其水上航行需求所决定的,但这样不利于车队行驶。
保险杠:在车头处的连接左右挡泥板,起防撞作用,车侧面的位于前后挡泥板之间,兼起防撞和上车踏板作用。车尾未安装。
挡风玻璃:由多层防弹玻璃制成,可向前翻倒,翻倒时有护套保护。
车篷:可简便地拆除,由防水处理过的帆布制成,带后视窗。
侧车窗:无
座椅:3—4只靠背固定的座椅。座椅不可调,但可快速拆除。座椅有一体的坐垫和靠垫。副驾驶的座椅板可作为机枪安装支座向上打开。
扶手:前排座椅的靠背正上方有一根横贯车身的扶手,与车篷支架相连接。扶手上没有橡胶皮包被。
内饰:左前部有证件袋收纳处,地板上有木垫。
油箱:车头有两只25L油箱,通过三通阀切换,因此有一只油箱为备用。每个油箱上都有一根带有铰接式盖子的加油管。
压力集中润滑系统:只用于前轴和转向机构。油泵和油泵外壳安装在车前部。
备用轮:安装在车头。
交通行驶设备:前车牌安装板在保险杠上。2只前大灯、1只雨刷、1只后视镜、1只喇叭、1只后车牌安装板、左侧1只尾灯。
仪表盘配置:保险盒、起动按钮开关、车灯开关(位于方向盘支座上)、点火开关、指示灯、手电筒插座、速度表、仪表盘照明开关。
机枪支架:副驾驶前方和右后座后方有机枪支架,后座后有三脚架。如有需要可在后排座椅后安装托架用于存放6个弹药箱并且固定S型机枪架。
步枪存放:横扶手处左右侧有步枪存放架,下方有枪套。
铲子固定处:铲子固定在左舷前方。
船桨固定处:船桨固定在左舷后方。
工具箱:位于副驾驶座前方。
特殊设备:车尾有螺旋桨,可自动收起和放下。螺旋桨的收放通过一根车体内部的收放杆实现。
166的车体采用“船型”设计以获得良好的水上航行能力。车尾的3叶螺旋桨在陆上行驶时会收起,使得其越野性能不受影响。该车采用四轮驱动,发动机后置,变速箱在发动机前方,通过车中央的变速杆,驾驶员可在4个通常档位和1个越野档位间切换。相比其前任128型,166的车体更短(短380mm),同时吃水更浅(少30mm),因此具备更好的机动能力。
量产的166先是在柏林的Ambi-Budd工厂进行底盘预组装,然后送到大众工厂进行总装。此外,大众还将其面向民用客户的售后服务拓展到了桶车上,其编写的技术说明和备件清单等被以服役守则的形式被分发给了各个部队,同时大众还派出技师对军方维修人员立即进行了培训。1944年8月,由于盟军对柏林的不断轰炸和大众工厂的产能不足,两栖桶车的生产终于停下了步伐。据统计,战争期间德国一共生产了128型和166型近1500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