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大众汽车(中国)、一汽、星星充电、江淮汽车在江苏常州宣布,由四家共同出资组建的充电桩企业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MS)正式成立。
该公司由大众发起,是大众在华构建电动出行生态圈的重要棋子。
大众汽车(中国)、一汽、星星充电与江淮的持股比例为30%:30%:30%:10%,星星充电将在公司发展初期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钛媒体现场了解到,在接下来的各个阶段,开迈斯也不排除在资本上开放的可能性。
在产品上,开迈斯提供定制化充电产品和一站式解决方案,私人充电上开发智能充电墙盒,公共充电上布局快速充电网络,此外还将积极布局无线充电、智能机器人充电等先进技术产品。
与特斯拉不一样的是,大众的充电桩不止开放给大众车主,还将开放给更多大众的合作伙伴。
今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范围进行转型并发布了脱碳计划,中国将在这其中发挥核心作用。
苏伟铭则是大众集团在中国执行电动化、探索新方式的灵魂人物。
苏伟铭在开迈斯成立仪式上
在大众汽车集团担任全球执行副总裁苏伟铭是大众集团全球核心管理层的唯一华裔(新加坡籍),曾帮助一汽大众提振销量走出泥淖,是大众在华的实权人物,素有“变革者”的美名。
如今,大众在中国面临的挑战不止汽车是销售,还有更多带有本土特色的新兴商业——车联网、出行服务、自动驾驶等等。大众面对的不仅仅是汽车上的竞争对手,更有野心勃勃的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们。
苏伟铭在这波“互联网+汽车”的浪潮中,再次替大众扛起变革大任。就在2018年5月,大众集团在华成立全资子公司逸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MobilityAsia,由苏伟铭担任董事、首席执行官。
苏伟铭在MobilityAisa成立时就表示,要把精力集中在五个板块:车联网、出行、基础设施生态、大数据应用和智能驾驶。
这几大板块及其生态建设,支撑起大众中国电动布局的大框架,最终目的是长久地带动大众电动车销售,并为大众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而本次在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上,仍然是由苏伟铭担任开迈斯的首届董事长。
苏伟铭在成立仪式现场表示:“开迈斯(CAMS)以助力中国汽车工业的电动化、规模化发展为出发点,为新能源车用户提供优质智能的充电服务,通过切实提升充电体验,助力互联互通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降低碳排放,为中国汽车产业充电,以我们今天的努力,创造后辈的美好生活。”
大众、一汽、江淮三大主机厂联手,使开迈斯“含着金汤匙”出生——拥有众多需求数据及车辆数据。而星星充电这位“新朋友”,在开迈斯的地位却更加重要。
在中国,星星充电、国家电网、特来电、普天新能源这四大企业占据了汽车充电桩近90%的市场份额,苏伟铭透露,在大众提出充电合资公司时,势必要从这四家中挑选。而经过多重因素考量,大众最终选择与星星充电达成合作。
星星充电将在开迈斯发展初期发挥重大作用。从初期运营成本及发展速度上考虑,星星充电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及运营支撑。“我们三家主机厂是要向星星充电学习的”,苏伟铭在发布会小范围媒体专访中说道。
不过,开迈斯未来并不会完全依赖星星充电,而是会建立自己的生产、销售、渠道体系,甚至会跟星星充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业务竞争。但苏伟铭相信,市场是足够大的,而开迈斯才刚刚起步,与星星充电合作的方式还有很多。
苏伟铭同样回应了上汽“缺席”:“主要是因为上汽已经有了充电子公司安悦,合资不太方便,但我们(开迈斯)并不排斥与上汽在其他形式上开展合作。”
在现阶段的股权分配上,大众汽车(中国)、一汽、星星充电与江淮的持股比例在30%:30%:30%:10%。
究竟谁是这家公司的主导者?三大主机厂与一家充电巨头,到底听谁的?
关于这一问题,苏伟铭回应钛媒体道,开迈斯从成立就已经表明立场,管理层独立运营,不代表任何股东方,但不排除股东方有好的管理人员入驻。
“第一任董事长是我,我的使命就是把这个公司立起来,以后可能采用CEO轮岗这种新的模式。”
苏伟铭表示,开迈斯才刚刚成立,接下来几个月的主要任务就是拉队伍,构建完整的管理体系,“我不认为今年有太大目标,年底第二次董事会可能会有一些更具体的目标公布。”
作为长期、重要的生态布局,短期内,苏伟铭并未给开迈斯设立盈利目标,“我绝对反对烧钱,大众绝对不允许烧钱。但不烧钱并不代表这我们要求马上赚钱,马上赚钱是比较难的。但充电桩一定是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充电桩也无法谈电动车销量。这里理解生态圈的概念就很重要。”
而在经营思维的转变上,苏伟铭也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作为主机厂,(在电动时代)运营模式一定要改变,我们现在是一个充满想象的阶段,很多运营模式都在慢慢发展。特别是电动车运营体系,在不用地方是要有不同布局的,甚至每个区、市政府要求都不一样,这些都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中。”
在补齐充电板块之后,大众在华的生态圈越发清晰。在车联网、共享出行、充电之后,接下来一步又会是什么?(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赵宇航)
快报
20:57
国务院国资委: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益,聚焦“两重”“两新”布局一批强牵引、利长远的重大项目
20:56
深水海纳:实控人将变更为茂名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55
温氏股份:拟16.1亿元收购筠诚和瑞91.38%股权,把握生物质能源新兴领域
20:54
星光农机:股东拟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20:53
国元证券:拟定特别分红方案,每10股派发0.6元
20:52
2024年中国游戏市场收入达3257.8亿元,再创新高
20:48
富力地产:11月总销售收入约10亿元
20:45
中国足协:职业联赛将加大清理欠薪、欠款工作力度
20:44
20:43
比亚迪廉玉波:预计比亚迪全年销量425万辆
20:41
江苏北人:签署1.07亿元日常经营销售合同
20:40
中国国航:11月旅客周转量同比增22%
20:39
20:37
中美续签两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
天茂集团:国华人寿前11个月保费收入约326.94亿元
20:35
蔚来李斌:车企不能有短板,行业盈利能力有望在两三年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