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柴福娟)初冬时节,大运河千荷泻露桥附近,数十人的运河灯塔应急救援队伍正在进行水上应急演练,邓帅便是其中一员。
邓帅是通州区政协委员,同时也是区应急志愿服务支队队长,运河灯塔应急救援中心理事长。从事公益应急救援工作18年以来,他始终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践行政协委员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专业的应急救援队是保障城市发展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力量。为了适应城市副中心发展需要,区应急办委托邓帅牵头,正式组建成立了通州区应急志愿服务支队和北京市通州区运河灯塔应急救援中心,负责突发事件下专业化应急志愿服务。这支应急救援力量除了日常任务,还把目光聚焦在大运河水上救援中。
“这几年运河水上运动项目越来越多,应急救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邓帅告诉记者,水上应急救援离不开水域应急码头的建设和水域装备的完善。“应急码头不同于游船码头,作为水域救援技能实操训练基地及水域救援装备储存基地,码头负责大运河流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码头该怎么建,建在哪儿都大有学问。”
为此,邓帅成了大运河岸边的常客。上下班的路线选择河边,休闲活动的场地也选择河边。哪一处水域宽,桥到桥之间距离多少,就在这一天天的调研中,邓帅对大运河越来越了解。
最终,确定了一号码头(千荷泻露桥)、二号码头(奥林匹克公园)、三号码头(六环西侧辅路桥下)、四号码头(银枫秋实广场)四处应急水域码头,每一处都相邻一到两公里,可以很好地应对水上突发事件。
“这些码头都是基于已有的设施进行复用,然后赋予它应急保障的职能和属性。目前,每个码头我们都停靠了两艘冲锋舟艇,作为保障的载具。整个救援队依托于常年在运河上面的训练和保障,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邓帅说。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