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汽车牌桌,有三把明牌比亚迪主机厂oem汽车行业

2024年还剩不足一个月,全年数据出炉估计等到2025年1月份。但2024年市场基调已经非常确定。守住基本盘的前提下,官子阶段(围棋术语,一局棋的最后阶段局部争夺)无法扰动大局。

至少捱过史上最激烈竞争的这一年,回头再看,出清的品牌还是太少。按照这个速度,淘汰赛还得打上很长的一阵,世界线的走势当然不是线性的,但很难判断何时能有“加速挂”。

2024年,代价很大。顶着“第一大市场”、“第一大出口国”的帽子,但就是很难赚钱。主机厂不赚钱,做智驾芯片的不赚钱,做智驾系统集成的不赚钱,就连做充电桩的也不赚钱。那么到底谁赚到钱了呢?

供应商的紧日子,继续持续

比亚迪作为国内新晋销量一哥,财务表现强劲,Q3营收2375亿元,同比增30.8%;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11.5%。而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563亿元,但Q3末应付账款2375亿元。赚钱速度滞后于规模扩张速度。而自由现金流相当紧张的结果,客观要求自然是更严格的现金管理。这就能理解比亚迪发函要求传感器供应商森萨塔2025降价10%。

比亚迪当期毛利率20%,而森萨塔去年毛利率达到创纪录的38%。比亚迪强硬是因为有替代方案,森萨塔公开表达不满,不知道是不是做好放弃这个客户的准备。此事的大概率结局,就是森萨塔不但接受“超规格年降”,还将在具体产品报价额外再降一块,这是因为其他零部件供应商或者比亚迪自己,做出来全知识产权的替代供应。无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

供应商比主机厂毛利率高是历史常态,但绝对利润规模高于主机厂不大正常。宁德时代Q3净利润360亿元,同比增26%,毛利率28.2%。有车企高管说过,不可能跟着比亚迪持续降价,因为没有一家车企能与比亚迪比拼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

就是这样一个销量规模最大、供应链控制能力首屈一指、在20万元以下产品中“拥有定价权”的车企,其利润规模也比不上头部供应商,且被应付款挤得有点窘迫。

而Q3同期,广汽集团扣非归母-15.3亿元,同比跌216%;长安扣非归母51.2亿元,同比降75%;东风净利润-1.8亿元;上汽扣非归母0.3亿元,同比下滑99%。

主机厂都过成这样了,如果不要求上游让利,“链主”就白当了。在市场挤压OEM资产负债表的时候,OEM有足够的理由将压力向上传导。上游面对“分润”要求,第一反应不会是放弃这个客户,而是努力自己降本。因此我们看到2024年博世、采埃孚、舍弗勒、大陆,裁员裁得哀鸿遍野。

这一趋势将毫无疑问地延续到2025年,并将供应商的毛利率也拉下来。宁德时代是例外,它手握大量长协单。供应商面对OEM是否有“议价权”,实际上取决于技术。博世一直将ESP套件卖2000元,某主机厂做出来了,博世马上自己杀价到800元。而规模生产成本,技术含量更高,否则欧洲电池独苗NorthVolt就不会倒下。

按照这一标准,激光雷达供应商、芯片设计和工具链、传感器、智能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很难与主机厂博弈中占据优势。当然,华为是其中的例外。

简而言之,头部供应商的地位来自于技术护城河。整车市场角度的技术同质化,丝毫没有干扰到这一点。

2025年,头部供应商尚能独善其身,而大多数供应商必须和OEM一起过紧日子,直到整车的竞争烈度掉下来。但很多品牌梦想的“寡头俱乐部”体制,肯定不会发生在2025年。

外资品牌的去留,是伪命题

竞争不再残酷的前提,是新能源与燃油车的势力格局稳定下来,竞争者充分出清。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才有可能。

大众集团CEO奥博穆日前对德媒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价格竞争如此激烈,几乎是灾难性的,对于外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来说,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他同时强调“目前电动汽车的价格竞争不会永远持续下去。我们预计,一旦异常价格竞争阶段过去,大众汽车将能够恢复其作为中国国内市场外资企业中主导的地位。”

作为CEO,他不能唱衰自家企业,必须要给出好的预期。但是,他暗示了两点:其一、大众无法恢复以往的地位,只能寄望于在外资企业中位居前排;其二、中国市场,将呈现中国品牌主导的局面。

两者其实都近乎为现实。这已经是跨国企业能在中国争取的、相对不错的生态位。

扛不住价格战的跨国企业有两个选择,要么停掉产能,回归轻资产,即实际上的撤离;要么干脆地撤离,连大贸也不要了。至于裁剪产能等收缩战略,只是过渡状态。一旦进入死亡螺旋,很难改出。

跨国企业要不要留在中国,这是个伪命题。因为如果能选的话,都应该留下,哪怕不赚钱。因为一旦离开,就丧失了对新能源前沿市场敏感和跟进的能力。从这一角度,除了超豪“七姐妹”,所谓的轻资产运营,基本上是哄骗董事会的话术。就地组织生产,利用本地供应链,都打不过中国品牌,凭什么就能认为走进口大贸渠道,扛着关税和消费税,反而能打过。比如三菱、FCA(Stellantis的一部分),都说要轻资产,但进口数据惨不忍睹。

不过,眼下出现了“第三道路”。已经撤出中国的雷诺(理论上还剩下),目前正在上海以全资子公司“安倍”的名义招兵买马,重组在华研发能力。只是脱离供应链单独在中国做研发,还没有成功例子。

所有的跨国企业,都要好好想想,如何存续中国业务。

扩张还是收缩,取决于摊子

如何才能留在2025年及以后的牌桌上,很多企业提出过“销量门槛”、“市占率门槛”、“海外运营门槛”、“财务门槛”(专为新势力设置)、“供应链门槛”,但都可以归结为“工程门槛”。简单地说,即达到供应链和生产组织都能形成足够的规模效应,摊薄运营成本。新势力就有能力,从“面向投资者”管理转向“面向市场”管理,即向成熟企业过渡。当然,有些“新势力”一上来组织度就比较成熟,比如小米汽车。

对于新势力来说,重要的是建立起足以赋能的产品体系。

11月份的销量成绩挺好看,零跑上了4万,小鹏上了3万,深蓝上了3.6万,小米上了2万。这些取得突破的品牌,除了小米是顺势操作,其余都在价格体系上调整到位,不管是以新车系、副品牌的名义,还是官降、优惠……他们都抵达了市场期待的价位。

这套操作只须两步走:智驾为首的技术向下普惠,打穿15元级价格线;生产组织和供应链跟上订单扩张节奏。两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回事,即压降研产成本,做低价产品也能保毛利率。

蔚来也有类似的思路,但并不典型。原因是乐道同时意在摆脱400V的换电架构,这样造成的尴尬是“青春版蔚来”比原版电气架构更先进。

以前新势力共同的毛病,就是订单拿了但生产跟不上,眼睁睁看着订单跑路。原因大多是小门小户、以销定产,导致产能事实上萎缩(与设计产能相去甚远)。订单快速膨胀后,削减的产能来不及回归。表面上是产能爬坡太慢,背后是采购和生产组织不够、成本太高的先天性问题。

和新势力需要大胆谋求扩张相比,传统车企需要做的是收缩。原因是摊子铺的太大,内部竞争过度,以至于削弱了整体竞争力。有的打出旗号,诸如吉利“台州宣言”、广汽“番禺行动”。多数没起名字,但做了收缩的实务,比如上汽、长安、东风、长城等。

操作上没什么可说的,旗下彼此赛道重复、定位相近的品牌,需要大刀阔斧去芜存菁,关停并转。连带着很多管理岗位消失,这个得罪人的活,需要具备威望的领导者来干,需要整个组织体系革命,当然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许多当年建立、收购的子品牌,市场逻辑不清晰,运营方向彼此倾轧,现在都吃到了苦头。内部资源挣得厉害,外部又没本事单独开疆拓土,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历史已证,“削藩”越晚,付出的代价越大。现在运营资源不够分,确实不是最好的时机,却是现在及将来最好的时机。

虽然2025年不会出现竞争终局,但在2023确认、2024加速的马太效应,到2025年将成为市场的主导趋势。头部名单业内都有数。经营走弱的企业中,新势力更脆弱。一旦传出资金链出问题,哪怕问题没那么大,也会被闻声而来的供应商挤兑。解决就业、带动上游能力更强的合资和民企,即便资金有问题,也会在地方政府和银团的力保下维持下去。这样的“预期管理”下,更加剧了新势力的脆弱性。

2025年,我们大概率能看到新势力的突然终结,却很难看到某些跨国和民企的久治不愈。

“非主流”布局,吉利再赌甲醇全球性潜在危机,日系请注意

THE END
1.汽车投诉详情中国汽车质量网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全国汽车产品缺陷线索监测协作网成员单位,网站致力于全心全意处理车主维权问题,已帮助超过百万车主解决问题。https://www.aqsiqauto.com/complaint/qichetousu_info?id=33696
2.金台车评观车· 论势 || 单车毛利率超友商 小米汽车仍巨亏合理否? 在汽车行业这片竞争激烈且高度资本化的广阔天地里,小米的登场无疑掀起了一阵波澜。 观车· 论势 || “一口价”不是灵丹妙药 不过,“一口价”或许可以管用一时,却难以让车企长期受用。 http://www.cnautonews.com/jintaicheping/list_177_1.html
3.福耀玻璃:在福建省福清市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建设32.5亿元汽车金融界12月29日消息,福耀玻璃公告称,公司决定在福建省福清市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福耀玻璃(福建)有限公司(暂定名),并计划投资人民币32.5亿元建设汽车安全玻璃项目。新子公司将配置先进生产设备,旨在形成年产约2,050万平方米汽车安全玻璃的生产规模。此外,公司将用自有资金进行分期投资,并不会对公司本年度的财务状况和https://3g.k.sohu.com/t/n753093303
4.一夜之间题目答案解析,一夜之间题目答案解析1中国从昔日的“自行车王国”一夜之间变身为“汽车生产王国”,而且已成为世界重要的消费国。汽车的更新换代网评人“竺子”说,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语境中,向来有明哲保身的哲学。不少人的人生轨迹,都会经历从“④王力、关锋、戚本禹的诈伪终于图穷匕见,遭到了周总理的批评和毛主席的抛弃。 ⑤五坡岭兵败被俘后,https://www.12tiku.com/newtiku/so-%E4%B8%80%E5%A4%9C%E4%B9%8B%E9%97%B4.html
5.2024年11月国内汽车质量投诉指数分析报告近日,汽车门网发布了2024年11月汽车质量投诉指数分析报告。11月份,汽车门网整体投诉指数为9409.65,环比上涨了4.7%。本月,共有138个品牌、148家车企登上11月份的投诉榜单。与10月份相比,品牌和车企的数量均增加了3个。本月投诉榜单TOP10中,多数车企的投诉指数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长安汽车和奇瑞汽车两家车企的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445103455489819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