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发出后,有人留言:“老师的评语还有可能是雇人写的。”
不过,要重申的是
这只是极个别的案例
我们要避免一叶障目,而且,不要动不动以某个极端例子,得出“现在的老师怎么样”的结论,设身处地地想,每个行业都有极端的例子,包括你我的行业,如果你是在认认真真工作,你也不想别人以偏概全吧。
先用AI辅助改作文给出意见
其实,AI在教育中的运用,已经有了。有家长说,“老师会让我们把作文传到小程序上,AI批改后给出评语和意见。老师要求根据AI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最后由老师批改。”家长认为,这种方法似乎也可接受。
其次,家长疑惑的是:老师评分,会不会受到AI影响?
因此,家长认为,目前阶段,AI是把双刃剑。
老师能写得比AI好?
昨天推文的留言,虽然不多,但是,都点出要害。
有人留言:
不必过于夸大评语的作用,如果有一套完善的信息采集系统,把学生日常的各种表现纳入其中,再通过AI自动生成的评语,不见得比人写得差。老师亲自写的评语就能比机器写得更加客观、公正,不带偏见吗?
但是,有人反驳:
欲言又止、用心良苦、恨铁不成钢、激将法、望子成龙等等情感,AI是不会懂的。如果连孩子的日常都要输入,那这个采集过程本身就是需要人来操作的,不是机器。你只考虑结果,没有考虑过程?
目前AI工具还不专业?
有网友认为,AI在教育中的运用,首先要技术拿得出手才行。目前市面上AI软件出的题,漏洞百出,有的不符合规范,给出的答案也不专业。
有的网友说,可以明显看出孩子的作文是AI批改的,但是,显然AI还无法胜任,前后修改不一致,修改的语言也不符合孩子的年龄。
还有的网友认为,批改作业,人工智能也好、雇人也好、同事帮忙也好,但是,最终还是要自己看一看,审核一遍,查漏补缺,再加上一点自己的看法。“AI是可以提高效率,但是,自己也应该再过一下,特别是AI写出的很棒的句子,也可以学习下,化为己用”。
引入AI,是“引狼入室”?
还有人认为,教育引入AI,是“引狼入室”,加速教师的淘汰。
有网友认为,“现在这种简单的运用对孩子和老师都没有成效……还可能加速教师的淘汰!教学相长,本来是老师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不要让AI把老师和孩子一起淘汰了。”
甚至有老师也有担忧。有老师通过线下和我们交流,表示的确有个别同事已经使用AI在写评语、改作业、甚至出题,原先觉得这也没有什么,直到前几天看了央视一部电视剧《凡人歌》,说的是广东一位白领谭家志,原先在上市公司担任华南地区客服总监,中年失业——所在的部门被公司“优化”后,他选择开启新的人生。
所以,这位老师认为,年轻人只看到AI眼前带来的好处,残酷的事实是,一旦AI在教育广泛运用后,有越来越多基础数据,它会变得越来越聪明,最后可能取代老师。
可能吗?
从技术层面看,上周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院长闫寒冰在其《AIGC赋能育人模式变革》中指出,目前还看不到这种迹象。
不仅专家不赞同,家长也不赞同,他们认为,老师对学生的爱护,不是机器能做到的。
但是,也有人说,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最终还是会卷入这股洪流中,问题是怎么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