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用整版刊发稿件《东风劲吹红旗扬》,用生动的语言回顾了红旗品牌汽车65年自主创新之路。“物换星移,这辆红旗车驶入康庄大道;万象更新,这曲‘红旗’谱荡气回肠。”
1958年8月,新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红旗诞生,带着全国人民的期盼成为“国车”,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自豪感。在中国人心中,“红旗”不仅仅是一个民族汽车品牌,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面旗帜,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象征。
65年来,红旗品牌不断创新技术,一边走入寻常百姓家,一边敲开海外市场的大门。从1958年诞生到2023年,一汽红旗塑造了很多经典,也成为“国车”的代名词,更成为做强民族汽车、迈向汽车强国的标杆之一。
2020年7月赴吉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中国一汽。他说,现在,国际上汽车制造业竞争很激烈,信息化、智能化等趋势不断发展,对我们来讲有危有机,危中有机。一定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要立这个志向,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就像当年决心创造出中国第一辆高级轿车一样,中国一汽加速转型创新,牢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坚决扛起民族汽车品牌的大旗。
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擦亮民族汽车品牌。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关键要锚定航向。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刻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为此,中国一汽加速转型创新,牢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坚决扛起民族汽车品牌的大旗。在研发领域,构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协同设计和虚拟仿真平台,打造敏捷开发模式,产品开发效率提升30%,研发周期缩减6个月;在制造领域,搭建汽车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四大工艺全流程智能化生产,整车生产准备周期压缩6个月,订单交付周期缩短25%……处处展现着中国一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自立自强、奋勇争先的决心。
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动力在改革,关键在人才。近年来,中国一汽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资源和市场要素充分流动,激发打造自主品牌的创新积极性。以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机构能增能减为主的“四能”改革,给了许多年轻人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为突破用数控铣床进行精细化加工的核心参数这一核心技术,36岁的高级技师杨永修带领团队每天埋头对着图纸琢磨,在一堆代码中反复修改尝试,最终总结出了精密参数,在数控加工上实现了完全自主。
“红旗”新能源汽车,焕发民族汽车工业新活力。中国一汽,抢抓机遇、弯道超车,加快研发。2023年4月,上海国际车展上,全新红旗L5正式亮相,纯电汽车红旗E001和红旗E202也成为大众焦点,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语音交互等功能让人感叹“中国智造”无处不在。中国一汽不断加速新能源产品布局,从今年起坚定推进“Allin”新能源战略,全流程、全方位、全体系向新能源汽车奋进转型,力争“一年见效,三年前茅,五年领先”,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达到145万辆,其中自主品牌占比超过50%。
作者:九台区网评员久泰平
原标题:《【网评集萃】65年自主创新路书写民族品牌“红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