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因为家庭需要,专门研究后通过资源商,在外地购买了沃尔沃S90智雅一台(比上海落地便宜2万多块),二级汽贸买车,什么赠品都没有,自然又有了自己买太阳膜的需求,就再次按我的经验去选购车膜。
一般窗膜在口头上都简称为车膜,它是指在车辆前后挡风玻璃和4门车窗内部贴膜,窗膜因为其材质效果,可以达到隔热、增加隐私性、车窗防爆的功能。
隔热需求是车膜使用的最大痛点,大家买车膜都希望那能降低光线照射,避免被晒伤、降低体感热,有更舒适的驾乘体验。
车膜的材料分类
车膜的制造技术已经许多年没有更新了,现阶段依旧是磁控溅射金属膜和纳米陶瓷膜占据主流市场,这两类车膜入门版目前在国内成本都很低,所以基本没有所谓染色膜在市场上存在了,无需在2023年还担心买到染色膜的情况,渲染染色膜较差的声音基本都是博眼球或根本不了解目前车膜市场。
磁控溅射是车膜生产工艺的一种,指的是将粒子均匀喷涂的技术手段,所以去年就总结过,市面上磁控溅射膜主要是指金属膜,依靠此工艺,磁控溅射金属膜比传统的金属膜有更好的隔热能力,膜面更均匀。
虽然陶瓷粒子也可以用磁控溅射技术喷涂,但一般磁控溅射膜就是指金属膜。金属膜的隔热是依靠对可见光和红外线的反射做到的,通过将热辐射反射,进而实现稳定的隔热效果。增大厚度后,磁控溅射膜的反射效果会更好,多层磁控溅射金属膜能提高其反射上限,所以国际车窗膜大品牌的顶级膜普遍为多层磁控溅射膜。
纳米陶瓷膜内部结构主要是采用氮化钛粒子,在原料构成上与金属膜有着本质的差异。与金属膜隔热依靠对可见光和红外线的反射不同,陶瓷膜的隔热机理是热吸收,依靠陶瓷粒子锁热,阻止热量通过辐射形式进入车厢。但陶瓷粒子热饱和后,热量会通过传导的方式进入车内,其隔热下限不错,上限比起多层磁控溅射膜还是逊色不少。
两种材质的膜我都使用过了,优缺点我认为可以总结为几点:
VLT可见光透过率
缩写为VLT或者简称为透光率,是贴膜玻璃透过的可见光与入射可见光通量之比。透光率越高,贴膜玻璃和未贴膜状态越接近。
侧后档玻璃一般透光率在10-35%为主,其因为透光率低,隔热效果自然更好,并且低透光率能大大增加车辆隐私性。
VLR可见光反射率
VLR是贴膜玻璃反射内部到外光通量的比率,也成为内反射。高的反射率会让前挡风玻璃出现明显的内饰倒影,一定程度上会影像视线,因为前挡风用透明玻璃本身就自带8%的内反射,所以VLR的最小值是8%,低内反射的膜可以做到10%上下,基本和无膜状态下肉眼效果一致。
这个参数衡量,要看内饰的复杂程度,喜欢在中控台做装饰的车主,或者中控自带许多装饰性设计的车主,就要选低内反射的膜。磁控溅射金属膜的内反射普遍高于同价位的纳米陶瓷膜。
紫外线透过率UVTransmission
我认为这是个无效的废参数,大多数正规工艺金属和陶瓷膜就能做到99%以上,车自带的前挡玻璃和全景天幕也能阻隔紫外进入。所以虽然现在车膜都把这个参数标得非常高,但实际没有什么意义,行业普遍数值就高。
太阳能阻隔率TSER
也称为隔热率,也就是隔热性能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讲车膜能阻隔多少太阳能。
但这个参数不知名品牌的虚标情况相对严重,许多厂商也都将它和红外阻隔率混为一谈,陶瓷膜因为是吸热原理,在初段有材料优势,顶级磁控溅射金属膜的综合太阳能隔绝率更高,因为此项目检测也没有统一的测试方法,所以检测结果混乱。我目前的观点是可以相信大品牌标注的隔热率作为参考,小品牌,无标车膜的太阳能阻隔率不要相信。
至于数值,它也是越高越好,越高代表隔热能力越强,极限能力越好。
车膜参数的猫腻
现在车膜参数我之所以有些不认同,是因为检测结果普遍是这个车膜仪出具的,从测试角度讲,可靠性就不高,也无法对陶瓷膜吸热的极限测试,只能简单看看数值。上图为我测试过的品牌膜仿制品,红外阻隔率100%,明显是为了过测试特调的。
这种测试仪的透光率检测结果有一定参照意义,紫外阻隔率是废参数没必要看,红外阻隔率测陶瓷膜也和实际使用情况不符,所以我在用了很多车膜后认为,参数不是决定车膜性能的唯一关联。
车膜品牌及国际窗膜协会认证
什么膜算品牌膜,我个人还是愿意承认国际窗膜协会(IWFA)认证的品牌是车膜品牌,不过如果接触过认证认可的朋友应该能了解,认证只是向组织交费申请,满足其体系要求,就能获得认证,并不与产品直接挂钩,所以能保证品牌的下限,不能保证上限。
之前IWFA认证品牌是9家,如今已经来到了12家,新增还都是中国品牌,所以用认证说事儿我认为还是有说服力,但不能简单的认为国内品牌的品牌力已经能和3M、强生、龙膜抗衡,但产品力是可以认同的。
目前根据IWFA的排序,12个品牌有:3M、艾利、山由帝杉、中凌、伊士曼(龙膜威固)、强生、马迪可、浦诺非、量子膜、今蓝、康得新、GSWF。其中中国品牌是山由帝杉、中凌、浦诺菲、今蓝、康得新、GSWF。
特别要提一下这个GSWF,中国品牌,叫怪兽往返,打造了个很全球化的官网,宣称2021年进入中国,这种营销的品牌,我个人是绝对否决的,所以也侧面说明国际窗膜协会认证的说服力是在下降的。
品牌车膜的意义
购买品牌车膜的意义我个人看来有:
进口大品牌车膜的必备:电子质保
大家如果要购买海外大品牌车膜的话,必须是要有电子质保的,尤其是龙膜和威固。毕竟买海外品牌,要的就是奢侈品级服务和安心感。如果认为龙膜、威固的走量膜就性能好,国产膜就性能差,那我认为太妄自菲薄了。
因为之前建议过大家买窗膜协会认证厂商山由的车膜,本次也将陶瓷膜思路放在了他们家的产品上。
结果之前好价能在500上下包工包料带售后的性价比入门款山由魅蓝涨价到了600多,虽然不贵,但当时500来块我是知道的,买高了的话心里面总归是膈应,于是按窗膜协会把中凌、今蓝、康得新在天猫、京东的陶瓷膜都看了一遍,都没有让我满意的价格,也尝试拓展寻找范围,在1688这样的批发平台,和拼多多这样背书更弱的平台寻找产品。
一搜惊喜发现,山由帝杉有1688店,打开查看证照,是山由品牌工厂,确认是品牌自己开的1688工厂店,我也就在此店铺找产品。
首先整车贴膜是提供的,默认卖的套餐,要600套批发才能做到410不包工的价格,可以说比零售也没便宜多少,让我放弃了在1688买全车套餐的想法。
但店里有按米卖的纳米陶瓷膜,一下吸引了我的注意,尤其是蓝、绿、黑的颜色配置,它和山由京东旗舰店的卖的套餐在颜色上是匹配的,我也就在批发卖单米链接和京东全膜套餐里对比。
经过对比,1688卖的陶瓷绿膜和陶瓷绿20膜,在参数上和零售端的山由黛绿套餐厂商一致,颜色一致,官方提供的透光率和红外阻隔率也都一致。我个人判断,这就是同一款产品,果断要求购买。
和客服的沟通包括几个方面:
订单如图:付款的时候不知道店家是不是有bug,没算我运费,用了6块钱券,一整套我就花了152元,黛绿套餐在C端一套要八九百,价格优势明显。如今已经不可以从1688零售下单了,有些小遗憾。
因为后面施工也不用再联系1688的山由了,其实下好单,发好货,和店铺的联系就结束了。下单后第三天就收到了店铺寄的圆通快递了,简单看看外观。拿到手一整卷,山由标准的包装,也没有因为1688下单给我发个白包。还没拆开膜,看到包装就觉得完美下车了,山由包装、Logo齐全。
手机在贴膜施工店拍的,比较随意,对焦没太控制,但也能看到,上面一张拆开的是前挡膜,和官方给到的翠绿颜色是一致的。下面一张图为侧后透光率20%的车膜,同样深绿色,和官方图匹配。
自己找车膜施工店的过程
先说价格,我本次车膜全套施工费200,不除旧膜,前后挡+四窗全套贴膜。贴膜的材料费总是可以压缩的,因为一直能找到更便宜的膜,但施工费是逃不掉的,不像C端电商购买是含安装的。
单独买膜,合理的施工方要自己找。贴车膜也相当于付工时费,贴一块算一块的钱,单贴前挡要比全套便宜不少,而要除旧膜也需要加钱。
其实对于车膜安装来说,是个汽美装潢店就都能施工,我们要注意的就是环境和价格,手艺的话,自己当天验收当天盯,没有哪个师傅希望返工,只要自己注意,是可以确保施工的稳定性。
师傅裁切、烤膜、刮水,全套工艺做了两小时多,干事非常认真,出的效果也蛮好。自己在旁边主要验收边角,检查内部没有灰尘和大气泡,这些都没问题基本就是完美的施工了。
自己找线下店施工,装潢店老板都会来聊的,就是问问买来多少钱,什么牌子的膜,我是据实以告,人家直接说,你这三四十万的车,贴这么便宜的膜干嘛,也想劝我在店里升级——这算是所有装潢店的常规聊法了。
我借用了老板家的设备测试,老板看到测试效果,师傅也来看过膜的质感,发现没毛病,也就不劝我了。下面两个设备是给汽美店就有,烤灯和测试仪。
烤灯只测了透明绿20,风车是热感应的,在无膜状态下高速转,上膜之后转速大幅度下降,烤灯测试有效,车膜有一定的隔热效果。
光学测膜仪就是一个光源发射和传感器的装置,没有膜的时候是100/0/0,侧档实测透光率21%,红外隔绝87%,紫外废参数我就不说了。黛绿套餐里标注的是20/85,两者吻合。
前挡实测是77/73,黛绿套餐标记的是70/73,红外阻隔也是吻合的,足以说明1688买到的就是黛绿套餐。
也进行了厚度测试,带基层的膜厚度高到了3.5密尔(1密尔=0.0254mm),厚度这个膜也没毛病。这款车膜官方标注的是2mil,一般保护膜在1mil,这款膜厚度上也是反向虚标。
透绿的车膜在前挡没有什么廉价感,还是可以提供一定装饰性的。侧面20透光膜上去之后,隐私性也是不错的,前窗和后窗隐私玻璃的色差也更小了,侧面看有很不错的隐私性。
前挡清晰,除了我的白色临牌,内反光并不强,我中间的宝华扬声器的倒影也不明显。侧窗可以看到有一点点内反光,对我驾驶而言,影响不大。
主驾侧可以看到Logo——中国航天,是山由母公司的Logo标记,师傅切得不太好,最完美可以切在靠下的底部。
总的来说,大家也是想要70/20透配置的陶瓷膜,可以考虑买这套黛绿,性价比绝对可以的。不过陶瓷膜不适合长距离大太阳行驶,会有吸热上限,那种工况就建议磁控溅射金属膜了。
首先在使用过程中,这款膜没有任何起泡和皱折,一如当时贴好的质感。2022年夏天隔热表现依旧很好,在室外30分钟行驶,玻璃的热度没有强烈扩散累积。
作为磁控溅射金属膜,它内反光相对严重一些,这次对比新贴的黛绿膜,确实前挡风内反光稍微明显,侧档反光更大一些。但毕竟我贴的是特斯拉,中控设计很简单,加上我除了一个香薰,没有放任何装饰件,实际反光完全不影响我的个人驾驶。
比起1688买,拼多多多了8年质保,是磁控溅射膜,以我自己的体验来说,我还是非常推荐大家在考虑几百元对隔热效果重视时,选康得新的这款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