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赋能汽车的产物,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治理论坛上,两位来自这一领域的企业代表将做大会报告。
下个月,上汽通用五菱与上海博泰联合打造的“新宝骏”车联网系统将进入市场,让公众体验到国内第一个“随身车联网”的智能。上汽集团与上海几何伙伴合作研发的局部自动驾驶系统则在快速推进中,将具备无人泊车、拥挤路段和高速公路自动跟走、自主变道绕行等功能。
博泰和几何伙伴负责人都认为,上海需加大车联网、自动驾驶领域的企业引进力度,并通过需求发布、合作对接等方式促进产业链协同,做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此外,可将民用雷达等智能感知和自动驾驶技术引入高校教育体系,为这一产业培养更多人才。
在研汽车能自动泊车和跟走
2019浦江创新论坛上,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启动建设。这是科技部与上海市政府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重大举措。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和产业赋能试验方面,上海将在未来5年形成面向交通、医疗、社区、制造、金融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
几何伙伴首席执行官、创始人薛旦介绍,几何伙伴正在与上汽合作,围绕4D高分辨率毫米波车载雷达,高集成雷达—视觉全天候融合感知模块,集感知、决策、执行于一体的软件模块和软硬件集成系统等进行技术迭代,打造面向L3级别、具备局部自动驾驶功能的乘用车和商用车。由于整套国产自主系统的成本被严格控制,这款乘用车车型预计售价不高,有望进入千家万户。
自动驾驶分为5个级别。L5级别最高,可在各种路况条件下无人驾驶;L3则具有局部自动驾驶功能。几何伙伴首席应用官、联合创始人史颂华曾在上海航天工作,是雷达专家。他带队研发的面向L3级别的乘用车装有5个高分辨率毫米波雷达、6个摄像头等感知系统,以及多传感融合软件、智能决策软件等。在这套国产自主软硬件集成系统的支撑下,汽车拥有了自动泊车和跟走本领,定位精度达到10—20厘米。这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停车位,它都能自动倒进去。在交通拥堵路段,驾驶员再也不必一会儿踩油门、一会儿踩刹车,只需按一键,就能让车自动跟随前车行驶。
几何伙伴工作人员在研发智能驾驶感知系统。
商用车方面,几何伙伴与上汽合作,已完成固定场域自动驾驶软硬件集成系统的初步测试和移植。《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2019—2023)》提出,至2023年,要实现“洋山港—东海大桥—临港物流园—芦潮港铁路中心站”集装箱卡车的自动驾驶。“我们将通过试验区建设,将商用车自动驾驶级别向L4推进。”史颂华说。
用手机操控“随身车联网”
“新宝骏”擎AI2.0系统界面
在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上海银行15亿元专项授信的支持下,博泰近年来发展迅猛,成为上海车联网领域的头部企业。重视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是博泰成功的两大原因。近年来,公司每年都把收入的35%投入研发,已累计投入17.6亿元;已申请专利3050项,其中发明专利占85%。今年7月发布的中国企业专利500强榜单上,博泰排名104,在中国车联网领域位列第一。
应宜伦董事长发表演讲。
可加强产业协同和人才培养
在应宜伦看来,汽车未来将成为智能化驱动产业,所以车联网市场前景广阔。作为移动出行的重要入口,车联网能采集越来越多的信息,推动汽车制造、零售、保险等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就像博泰一样,车联网企业都是轻资产企业。上海有条件引进、集聚国内外的一批优秀车联网企业,加快这个产业的发展。”
对于自动驾驶,史颂华的观点与应宜伦有些类似。“发展自动驾驶需要产业链协同。几何伙伴将积极参与上海自动驾驶全球生态圈的建设,包括芯片、感知系统、自驾软件、算力平台、开源框架等,与一级供应商、整车厂商协同并进。如果有政府的顶层设计,那么这个生态圈会成长得更快。”他建议政府部门搭建平台,采集、发布产业链上各家企业的需求,促进企业间的对接合作,共同做大自动驾驶生态圈。
在自动驾驶人才培养方面,史颂华和几何伙伴董事陈明磊认为,我国亟需一批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民用雷达和自动驾驶的高水平人才。上海高校可针对智能感知、自动驾驶软硬件的发展趋势,与产业界合作设置专业课程,为这个产业培养更多的国际一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