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轨道交通5G虚拟专网建设方案研究
摘要: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3个域里不同业务系统对通信网络的差异化需求,并针对这些差异化需求,研究了5G网络切片和多接入边缘计算等构建5G虚拟专网的关键技术。给出以5G网络切片和多接入边缘计算技术为核心,建设城市轨道交通5G虚拟专网的技术方案,为城市轨道交通向便捷化、高效化和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文引用格式:张博,余晓君,卫建芳,等。城市轨道交通5G虚拟专网建设方案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1,47(5):19-24.
英文引用格式:ZhangBo,YuXiaojun,WeiJianfang,etal.Researchonconstructionschemeofvirtual5Gprivatenetworkforurbanrailtransit[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1,47(5):19-24.
2、5G在船舶制造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智能制造是船舶制造的趋势,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其无线、高速、大容量、低时延、高可靠的特点与工业互联网对信息传输的要求高度契合。国内船厂在工业互联网应用方面做了诸多探索,但暴露出实施成本高、数据孤岛、设备入网难等问题。通过将船舶制造与5G技术特点相结合,提出了5G在船舶制造工业互联网中的典型应用场景。最后对5G在船舶制造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中文引用格式:彭懿,吕建军,孔宁,等。5G在船舶制造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1,47(5):14-18,24.
英文引用格式:PengYi,LvJianjun,KongNing,etal.Applicationresearchof5GinindustrialInternetinshipbuilding[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1,47(5):14-18,24.
3、基于5G网联无人机的智慧巡防应用研究
摘要:为提升治安巡防等的快速响应与智慧化水平,基于5G、无人机、边缘计算(MEC)以及人工智能(AI),构建了一套网联无人机智慧巡防解决方案。通过专用5G通信终端实现无人机网联接入,借助5G上行超大带宽实现高清视频远程回传,基于5GMEC超低时延实现无人机超视距精准控制。针对低空无人机视频特征,优化人脸识别算法,实时精准捕捉人脸并进行人物特征AI识别,实现智慧巡防。在施工工地进行了应用实践与测试,对工地附近人员是否佩戴口罩进行实时监测,达到了预期效果。
中文引用格式:于海洋,董石磊,张学智。基于5G网联无人机的智慧巡防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1,47(5):11-13,18.
英文引用格式:YuHaiyang,DongShilei,ZhangXuezhi.Researchonintelligentpatrolapplicationbasedon5Gnetworkedunmannedaerialvehicle[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1,47(5):11-13,18.
4、面向工业的5G组网方案研究
摘要:5G网络拥有更大的带宽、更广的覆盖、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时延、更可靠的连接等特征,必将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5G网络需要通过一种便捷的方式把网络切片、MEC、uRLLC等能力提供给工业用户。在研究工业需求和5G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细化工业场景与多种5G能力的匹配,提出面向工业的5G组网方案,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促进5G网络与工业深度融合。
中文引用格式:孙丽楠,朱红绿,孙慧。面向工业的5G组网方案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1,47(5):5-10.
英文引用格式:SunLinan,ZhuHonglu,SunHui.Researchon5Gnetworkingschemesforindustry[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1,47(5):5-10.
5、基于5G的低空网联无人机体系研究与应用探讨
摘要:首先结合无人机产业的发展情况,基于网联无人机的基本概念和架构体系,对5G技术智联泛在低空网络、5G技术协同安全管控、5G技术促进无人机云平台能力提升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其次,提出了基于5G的低空网络建设方案和部署方案,并对基于5G和eSIM技术体系的无人机安全管控和能力平台的发展进行了探索。最后,对5G网联无人机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中文引用格式:韩玲,朱雪田,迟永生。基于5G的低空网联无人机体系研究与应用探讨[J].电子技术应用,2021,47(5):1-4,10.
英文引用格式:HanLing,ZhuXuetian,ChiYongsheng.ResearchandapplicationdiscussiononlowaltitudenetworkedUAVsystembasedon5G[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1,47(5):1-4,10.
6、面向5G的车联网安全业务研究
摘要:简要介绍了3GPPV2X通信安全技术现状和远景。基于车联网通信安全风险给出了相应的安全需求,简要介绍了实现车联网通信安全的基本方法,并据此提出了实现车联网通信安全的服务架构、PKI架构和多PKI系统互信机制。最后展望了国内车联网安全标准化现状和产业发展远景。
中文引用格式:周巍,朱雪田,夏旭。面向5G的车联网安全业务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9,45(12):34-37.
英文引用格式:ZhouWei,ZhuXuetian,XiaXu.Studyon5GV2Xcommunicationsecurityservice[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19,45(12):34-37.
7、基于QoS流的5G定制化网络实现与应用
摘要:对移动网QoS机制及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分析了3G的金银铜、4G的QCI在定制化网络实现上的能力与不足,介绍了5G网络QoS设计思路、实现原理及突出优势,同时结合4GQoS能力在ToB模式运营的产品化经验,对5G网络的QoS能力进行面向行业客户的端到端产品化化封装,实现了基于QoS流的5G定制化网络能力。同时,结合业务特征与需求,如:工业互联网、增强现实、自动驾驶、智慧交通等行业及应用,设计了5GQoS机制的典型应用解决方案及产品化思路。
中文引用格式:李昆仑,李凯,朱雪田。基于QoS流的5G定制化网络实现与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2019,45(12):29-33.
英文引用格式:LiKunlun,LiKai,ZhuXuetian.Implementationandapplicationof5GcustomizednetworkbasedontheQoSflow[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19,45(12):29-33.
8、5G工业互联网的边缘计算技术架构与应用
摘要:5G工业互联网是当前我国5G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中的热点与焦点,工业互联网和5G中都引入了边缘计算技术,但是着眼点有所不同。分析了基于5G边缘计算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和发展情况,总结了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技术架构,在此基础上给出云边端协同的5G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技术架构。
中文引用格式:杨鑫,时晓厚,沈云,等。5G工业互联网的边缘计算技术架构与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2019,45(12):25-28,33.
英文引用格式:YangXin,ShiXiaohou,ShenYun,etal.Edgecomputingapplicationsandtechnicalarchitectureof5GindustrialInternet[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19,45(12):25-28,33.
9、基于5G确定化网络的行业应用研究
中文引用格式:张蕾,夏旭,朱雪田。基于5G确定化网络的行业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9,45(12):20-24,28.
英文引用格式:ZhangLei,XiaXu,ZhuXuetian.Industrialapplicationresearchbasedon5Gdeterministicnetwork[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19,45(12):20-24,28.
二、5G与智能交通
1、5G基站型路侧设备技术方案与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5G技术的发展和商用,基于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被业界认为是车联网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路侧设备RSU是车路协同关键设备之一。立足于未来5G网络和C-V2X网络发展趋势,分析了5G基站型RSU的需求,并对5G基站型RSU的技术方案、基本功能进行了描述,展望了5G基站型RSU的应用场景。
中文引用格式:刘玮,李凤,张燕燕,等。5G基站型路侧设备技术方案与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12):39-42.
英文引用格式:LiuWei,LiFeng,ZhangYanyan,etal.ResearchontechnicalschemeandapplicationofeNB-typeRSU[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12):39-42.
2、面向车路协同路侧设备运维管理平台研究
摘要:在车联网领域,车路协同是实现智慧交通的必然技术途径。随着车联网业务的发展,路侧设备厂家、路侧设备类型日益增加,给传统的运维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行业调研,研究当前车路协同路侧设备对运维管理的需求,分析当前车路协同路侧设备的运维管理面临的问题,识别急需攻克的关键技术领域,为实现智慧交通运维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中文引用格式:王秋红,李艳芬,周炎。面向车路协同路侧设备运维管理平台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12):36-38.
英文引用格式:WangQiuhong,LiYanfen,ZhouYan.Researchontheoperationandmaintenancemanagementplatformofvehicle-to-roadcoordinationroad-sideequipment[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12):36-38.
3、基于5G边云协同的高精地图采集与应用研究
中文引用格式:段惠斌,丁鹏,时晓厚,等。基于5G边云协同的高精地图采集与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12):32-35.
英文引用格式:DuanHuibin,DingPeng,ShiXiaohou,etal.Researchonhighdefinitionmapcollectionandapplicationbasedon5Gedge-cloudcollaboration[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12):32-35.
4、5G+边缘计算在智能汽车柔性制造中的应用
摘要:自动驾驶、车路协同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促进了网联车大生态的打造。针对智能汽车制造业,以全流程智能化改造和行业数字化提升为重点,依托5G+工业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实践,提升数据赋能水平。通过5G网络化升级,实现设备端、工厂端、企业端、跨企业端网络化5G改造,增强产业链信息互联能力。通过人工智能化技术以及边缘计算技术,以生产工具智能化与决策手段智能化为抓手,提高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智能汽车的柔性制造。
中文引用格式:丁鹏,薛裕颖,熊小敏,等。5G+边缘计算在智能汽车柔性制造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12):26-31.
英文引用格式:DingPeng,XueYuying,XiongXiaomin,etal.Applicationof5G+edgecomputinginflexiblemanufacturingofintelligentvehicles[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12):26-31.
5、5G下边云协同的V2X技术方案与研究
摘要:对自动驾驶业务的发展趋势、单车智能的局限性、车路协同的优势进行了介绍;同时,重点阐述了车路协同技术体系架构及系统要求、基于“端边云”的多级多源数据融合感知分析架构以及基于路侧+边缘云+区域/中心云三级/四级边缘部署实现路径;最后给出了基于边云协同多级多源感知融合分析能力组网方案,并对其具体功能、时延等要求进行了详细论述。该研究对车路协同项目规划和设计人员有一定参考价值。
中文引用格式:熊小敏,沈云,丁鹏,等。5G下边云协同的V2X技术方案与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12):19-25,31.
英文引用格式:XiongXiaomin,ShenYun,DingPeng,etal.V2Xtechnologyschemeandresearchofedgecloudcollaborationunder5G[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12):19-25,31.
三、5GR16核心网演进技术
1、5G核心网服务化架构演进研究
摘要:在3GPPRelease15阶段,服务化架构项目主要完成了服务发现的机制,但网元间通信采用的还是直接通信方式,这种点对点的通信方式在未来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极难维护,同时网元本身的可靠性也没有成熟的保障手段。主要研究5G核心网服务化架构演进方向,具体分析基于服务通信代理的间接通信方式,给出服务通信代理的优势与部署建议;分析网元集合与网元服务集合的高可靠性机制,给出网元卸载存储、转发功能以及专注计算的演进方向。.
中文引用格式:王恒。5G核心网服务化架构演进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11):48-51.
英文引用格式:WangHeng.5GCorenetworkservice-basedarchitectureevolution[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11):48-51.
2、5G核心网SMF和UPF拓扑增强技术研究
中文引用格式:邢燕霞,聂衡。5G核心网SMF和UPF拓扑增强技术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11):45-47,51.
英文引用格式:XingYanxia,NieHeng.Researchon5GCorenetworkETSUNtechnologies[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11):45-47,51.
3、5G非公共网络技术与应用场景研究
摘要:介绍了5G非公共网络(Non-PublicNetwork,NPN)技术产生的背景和目的、两种NPN组网方式的特点以及关键的技术内容、NPN与公共陆地移动网(PublicLandMobileNetwork,PLMN)网络的关系、NPN对网元的技术要求。从网络部署的角度对切片、独立的非公共网络(Stand-aloneNPN,SNPN)和公共网络集成(PublicNetworkIntegratedNPN,PNI-NPN)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且提出了应用企业专网的建议。
中文引用格式:聂衡,邢燕霞。5G非公共网络技术与应用场景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11):41-44.
英文引用格式:NieHeng,XingYanxia.Researchontechnologiesandapplicationscenariosof5Gnon-publicnetwork[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11):41-44.
4、5G网络切片服务等级协议技术增强和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5G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的推进,尤其网络切片在面向垂直行业应用场景向融合化、多样化、智能化发展,对5G网络切片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5G时代业务需求,打造5G差异化服务等级(ServiceLevelAgreement,SLA)优势,充分发挥5G时代的运营商价值,从5G网络切片、服务等级保障及应用实践等方面给出了技术研究和能力验证,同时依据5G独立组网(StandAlone,SA)标准进展,讨论了网络切片关键技术,细化了5G业务形态,探索新型商业模式,为5GSA全面商业实施提供了技术优化依据和支撑。
中文引用格式:夏旭。5G网络切片服务等级协议技术增强和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11):36-40,44.
英文引用格式:XiaXu.5GnetworkslicingSLAenhancementandscenarios[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11):36-40,44.
5、3GPPR165G核心网标准及关键技术研究
中文引用格式:马瑞涛,王光全,任驰,等。3GPPR165G核心网标准及关键技术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11):30-35,40.
英文引用格式:MaRuitao,WangGuangquan,RenChi,etal.Studyon3GPPR165GCorenetworkstandardsandkeytechnology[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11):30-35,40.
6、面向5GTSN的网络架构演进及增强技术研究
中文引用格式:吴欣泽,信金灿,张化。面向5GTSN的网络架构演进及增强技术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10):8-13.
英文引用格式:WuXinze,XinJincan,ZhangHua.Studyonnetworkarchitectureevolutionandenhancementtechnologyfor5GTSN[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10):8-13.
4、5G无线网演进技术
1、DSS中LTE/NR物理层上行配置方法研究
中文引用格式:侯佳,胡春雷,李鹏,等。DSS中LTE/NR物理层上行配置方法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9):23-28.
英文引用格式:HouJia,HuChunlei,LiPeng,etal.ResearchonDSSuplinkphysicallayerconfiguration[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9):23-2.
2、5G无线网络切片增强技术标准化进展研究
摘要:2019年12月,3GPP确定了针对5GR17版本的20多个研究和工作项目,其中无线切片增强技术是赋能垂直行业的关键技术之一。分析3GPPR15版本中无线切片的关键技术成果,结合现有技术的进展和存在问题,从解决实际网络问题和使能更丰富应用为导向,探讨了R17无线切片增强技术最新的研究方向。
中文引用格式:董秋丽,李静,韩潇,等。5G无线网络切片增强技术标准化进展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9):19-22,28.
英文引用格式:DongQiuli,LiJing,HanXiao,etal.Studystandardizationprogressof5GRANslicingenhancementtechnology[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9):19-22,28.
3、5GNSA与SA混合组网下切换技术的研究
摘要:随着在2020年大规模商用5G网络,全球运营商加快了5G网络发展的步伐。介绍了NSA和SA的组网架构以及NSA/SA混合组网的演进方案,并在NSA/SA混合组网共存的场景下,研究了NSA到SA、SA到NSA的连接态切换技术,对R16新增加的SA向NSA优化切换功能进行了分析。
中文引用格式:郭瀚,赵晓垠,谢伟良。5GNSA与SA混合组网下切换技术的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9):14-18,28.
英文引用格式:GuoHan,ZhaoXiaoyin,XieWeiliang.Researchonhandovertechnologyin5GNSAandSAhybridnetwork[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9):14-18,28.
4、5GSA网络的移动性管理研究
中文引用格式:林平平,张光辉,李皛。5GSA网络的移动性管理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9):7-13.
英文引用格式:LinPingping,ZhangGuanghui,LiXiao.Researchonthemobilitymanagementin5GSAnetwork[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9):7-13.
5、动态频谱共享技术的方案与开销研究
摘要:动态频谱共享(DynamicSpectrumSharing,DSS)技术在同一频段内为不同制式的通信技术动态、灵活地分配频谱资源,这种技术在快速部署5G网络、实现4G向5G平滑演进、利用低频段实现5G网络广覆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虽然DSS在多数情况下通过灵活分配频谱资源可以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但引入DSS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额外的频谱开销。介绍了目前主流的DSS技术方案与相应的开销计算方法,通过对比引入DSS技术前后的开销损失来分析各种DSS技术方案的优缺点,总结归纳出主流技术方案的额外开销。
中文引用格式:周阅天,许晓航,谢伟良,等。动态频谱共享技术的方案与开销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9):1-6,13.
英文引用格式:ZhouYuetian,XuXiaohang,XieWeiliang,etal.Researchontechnicalschemeandcostofdynamicspectrumsharing[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9):1-6,13.
五、5G网络规划技术
中文引用格式:谈儒猛,熊尚坤,武彤。5G无线基站射频电磁场辐射安全评估探讨[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8):42-45,53.
英文引用格式:TanRumeng,XiongShangkun,WuTong.Discussiononelectromagneticfieldsafetycomplianceassessmentsfor5Gradiobasestation[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8):42-45,53.
2、5G边缘计算机房规划方法研究
摘要:为满足5G三大场景的业务要求,基于网络功能虚拟化的边缘计算技术应运而生。运营商应顺应产业趋势,布局边缘计算,这对机房资源盘活、云网协同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从5G边缘计算的需求和价值出发,分别从业务和成本两个层面入手,提出5G边缘计算机房规划部署方法,同时对机房电源、空调等基础设施配置提出要求
中文引用格式:金超,徐羲晟。5G边缘计算机房规划方法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8):39-41,45.
英文引用格式:JinChao,XuXisheng.Researchonthearrangementmethodof5Gedgecomputingdatacenter[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8):39-41,45.
3、基于大数据的5G规划方法研究
摘要:2020年是移动运营商5G规模部署和商用之年,而随着运营商各大系统朝平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以云计算为载体、大数据为手段,借助系统平台进行5G规划建设将有效助力国家5G战略快速落地。首先分析基于大数据及平台化的5G站址规划总体方案,再对方案中涉及的NR(NewRadio)覆盖预测及能力算法进行详细分析,最后研究基于5G仿真接口调用的站址规划方案。
中文引用格式:陈宇,沈建军。基于大数据的5G规划方法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8):33-38.
英文引用格式:ChenYu,ShenJianjun.Researchon5Gplanningmethodbasedonbigdata[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8):33-38.
4、地铁民用通信的5G覆盖解决网络研究
摘要:地铁具有无线传播环境复杂、移动用户集中和数据业务需求大等特点,成为5G网络重点覆盖的区域。结合5G网络特性,对地铁站厅/站台、隧道的无线传播环境特点和覆盖要求进行分析,并针对新建和既有地铁联众场景提出5G覆盖解决方案。
中文引用格式:李益锋,金超,陶昕。地铁民用通信的5G覆盖解决网络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8):26-32.
英文引用格式:LiYifeng,JinChao,TaoXin.Researchon5Gcoveragesolutionnetworkofsubwaycivilcommunication[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8):26-32.
5、5G商用初期高校场景4G流量预测及建设方案研究
中文引用格式:王永森,金超,韩雷。5G商用初期高校场景4G流量预测及建设方案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8):21-25,32.
英文引用格式:WangYongsen,JinChao,HanLei.Researchof4Gtrafficpredictionandconstructionplanbasedoncollegescenariosintheearly5Gcommercialdeployment[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8):21-25,32.
六、5G室内覆盖技术
1、5G开放式小基站的室内专用网络方案研究
摘要:垂直行业应用的多样化需求,催生更加丰富的建网模式。5G开放平台小基站具有开放、灵活、高性价比等优势,将助力5G基础网络建设的高效发展。从5G时代室内覆盖的挑战与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应对该现状的基于开放平台小基站的5G数字室分解决方案,并探讨了其在典型行业应用的技术赋能。
中文引用格式:方绍湖,罗漫江,康冬。5G开放式小基站的室内专用网络方案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7):38-43,52.
英文引用格式:FangShaohu,LuoManjiang,KangDong.Researchonindoorprivatenetworkschemeof5Gopensmallcell[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7):38-43,52.
2、5G室内覆盖共建共享技术研究
摘要:中国运营商积极响应国务院的战略要求,努力推动5G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现降本增效。室外5G共享技术已趋于成熟,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试运营,取得了良好效果。5G建设将逐步从室外广覆盖渗入到室内精细覆盖,努力探索5G室内覆盖共建共享技术和方案势在必行。从5G室内覆盖共建共享意义和分类、技术方案、演进路线、语音方案、室内外协同和干扰避免等方面,系统化地阐述了5G室内覆盖共建共享所涉及的重要方面。
中文引用格式:张志荣,李皛,李志军,等。5G室内覆盖共建共享技术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7):33-37,43.
英文引用格式:ZhangZhirong,LiXiao,LiZhijun,etal.Researchon5Gindoorcoverageco-constructionandsharingtechnology[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7):33-37,43.
3、基于5G小基站的虚拟化场景与应用分析
摘要:5G时代,伴随着基于通用服务器的小基站的发展,利用开源开放技术实现无线接入网的虚拟化为进一步提高通信设施资源利用率和部署效率、降低成本提供了新的方向。首先分析了基于通用服务器的新型5G小基站的结构,然后借鉴现有经验分析了小基站虚拟化部署的典型场景。随后介绍了常见虚拟化技术的特点及应用情况,结合当前电信行业虚拟化的现状以及不同应用对于虚拟化设施要求的差异,讨论了适合小基站的虚拟化技术。最后面向典型场景给出了完整的虚拟化平台的架构分析以及未来发展的展望。
中文引用格式:刘海涛,刘洋,杨峰义。基于5G小基站的虚拟化场景与应用分析[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7):29-32.
英文引用格式:LiuHaitao,LiuYang,YangFengyi.Virtualizationscenarioandapplicationanalysisbasedon5Gsmallbasestation[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7):29-32.
4、室内场景下的5G前传承载方案研究
摘要: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等4家运营商发放5G牌照,意味着中国已步入5G商用元年。5G可以说是新一轮颠覆性的信息技术革命,其具备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的特点,因此对5G前传网络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为此,基于5G业务和架构新特性、5G承载需求特性等综合分析,提出4种前传承载解决方案,并给出不同场景下的5G前传承载方案建议。
中文引用格式:杜喆,韦炜,张德智。室内场景下的5G前传承载方案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7):24-28.
英文引用格式:DuZhe,WeiWei,ZhangDezhi.Researchon5Gfronthaultransmissionofindoorscene[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7):24-28.
5、5G家庭一体化小基站时钟同步研究
摘要:为促进5G家庭一体化小基站部署应用,解决家庭场景下小基站的时钟同步问题,对4G家庭一体化小基站时钟同步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5G基于PON的时钟同步方案,并进行了现有方案对比,展示了基于PON同步方案的实验室测试结果,给出家庭小基站时钟同步部署方案建议。
中文引用格式:朱红绿,孙丽楠。5G家庭一体化小基站时钟同步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7):19-23,28.
英文引用格式:ZhuHonglv,SunLinan.Researchonclocksynchronizationschemesof5Ghomecell[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7):19-23,28.
七、5G边缘计算技术与应用
1、面向VR探视业务的5GSA医疗专网方案研究
摘要:5G技术的开发有助于医疗行业在远程应用中加速发展,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急救、远程手术等业务也随之逐渐趋于成熟。视频业务作为5G三大应用场景的主要业务之一,通过高分辨率、高帧率视频的快速传输,为开发医疗技术、优化诊断结果、提高医疗效率提供了基础。其中,虚拟现实(VR)是5G视频业务的重要领域,可有效地与医疗结合,实现院内院外VR直播和VR探视等功能。但是VR对承载网要求较高,传统4G网络构架带宽和时延均无法达到医疗领域中VR数据传输要求。以VR探视为例,提出基于5GSA智慧医疗专网的承载网方案,运用Flex-E弹性切片技术将医疗资源与公共资源隔离,确保VR数据的高效传输,同时加入边缘计算和基于云的VR技术增强VR场景的切片方案,为VR应用在医疗业务数据传输中提供快速稳定的网络方案。
中文引用格式:黄山松,翟运开。面向VR探视业务的5GSA医疗专网方案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6):16-20.
英文引用格式:HuangShansong,ZhaiYunkai.Anetworksolutionof5GSAmedicalprivatenetworkforVRvisit[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6):16-20.
2、基于MEC的边缘CDN业务调度方案及测试分析
摘要:多接入边缘计算(Multi-accessEdgeComputing,MEC)通过将计算存储能力与业务服务能力向网络边缘迁移,使应用、服务和内容可以实现本地化部署,可以解决传统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DeliveryNetwork,CDN)中边缘节点无法下沉到移动网络中的痛点问题。但是,CDN节点下沉到网络边缘后,CDN需要网络和终端辅助业务识别用户位置,实现边缘业务分流。提出了一种基于MEC的边缘CDN业务调度方案,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可以极大地降低首包时延并提高下载速率,明显改善用户的业务体验。
中文引用格式:刘云毅,张蕾,张建敏,等.基于MEC的边缘CDN业务调度方案及测试分析[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6):12-15.英文引用格式:LiuYunyi,ZhangLei,ZhangJianmin,etal.MEC-basededgeCDNserviceschedulingschemeandtestanalysis[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6):12-15.
3、基于5G+MEC的数字化PaaS赋能平台在智慧安防的应用研究
中文引用格式:王旭亮,武宇亭,任宏丹.基于5G+MEC的数字化PaaS赋能平台在智慧安防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6):6-11,15.
英文引用格式:WangXuliang,WuYuting,RenHongdan.ResearchonapplicationofdigitalPaaSenablingplatformbasedon5G+MECinintelligentsecurity[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6):6-11,15.
4、基于MEC的能力开放及安全策略研究
中文引用格式:张蕾,刘云毅,张建敏,等.基于MEC的能力开放及安全策略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6):1-5.英文引用格式:ZhangLei,LiuYunyi,ZhangJianmin,etal.ResearchoncapabilityexposureandsecuritystrategybasedonMEC[J].ApplicationofElectronicTechnique,2020,46(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