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而立之年的刘先生深受脱发困扰,首次走进植发机构咨询的他,摘下帽子时头顶显现稀疏毛发,其直呼“太秃然”,在与旁人交谈中不时面露愧色。实际上,刘先生的脱发焦虑并非个例,近3亿的脱发人群正支撑起百亿级规模的朝阳产业。
高价防脱生意引资本涌入,继“植发第一股”雍禾医疗(02279.HK)上市后,年内专研防脱的头皮护理品牌可氏利夫获千万融资,大麦植发冲刺港股,多家药研、毛发护理等企业布局防脱发赛道。
(某植发门诊护理区财联社记者摄)
防脱生发业务火热不缺十年以上老顾客
晚上8时已过,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的某街边防脱生发馆仍有不少顾客在接受养发服务,不时有新客进店咨询。
该门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有一千多号老顾客,最老的顾客在店内保养头发超过10年。
其进一步补充道,“为了美观,有的男性顾客将两侧毛发留长盖过已秃的头顶,他们有养发意识和习惯,要求是不要继续掉就可以了。”
不少人的困扰项里脱发或占一席。据悉,人的头发生长周期包括生长期(2-6年)、退行期(2周左右)、休止期(通常为2-3个月),超过80%的头发处于生长期,头发可持续生长且较难脱落,若硬拔头皮有痛感;休止期的毛囊则呈萎缩之态,毛发不再快速生长且变细软、松动、易脱落。而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工作压力大、遗传等都会引起脱发。
某毛发服务从业者表示,“每日掉发100根以内属正常现象,过厚的角质层会影响毛囊口对营养的吸收,使发根变浅,头发也会提前进入新陈代谢。”
灼识咨询报告显示,我国脱发患者人数由2016年的1.95亿人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2.67亿人,预计2026年将达到3.43亿人。同时,国内脱发人群的低龄化趋势明显,60%的人在25岁就出现了脱发迹象,30岁前脱发人口比例达84%。
“平时好多学生来做防脱发。”前述门店人员直言。正值暑期,门店亦推出“买10次送1次”、“新客专享体验价”等折扣活动来吸引新客户。
记者走访多家防脱生发门店了解到,防脱1个月/疗程,生发3个月/疗程,单个疗程提供十余次服务,防脱服务流程包括去脂控油、养护清洁、头部舒缓按摩、雾化导入、肩颈舒缓按摩、物理辅助护理等。
万元花销为“救发”男性为主力消费人群
从脱发类型看,有脂溢性脱发、产后脱发、雄激素性脱发、斑秃等,脱发人群中不同程度的出现发际线后移、头顶“地中海”、秃鬓角等状况。
如何救发?除通过防脱、生发等服务改善外,亦有不少脱发者选择价格更为昂贵的植发项目,即通过手术提取后枕部健康毛囊,经分离组织等步骤后将其移植于脱发部位。
(财联社记者摄)
2019-2021年,接受雍禾医疗植发服务的患者人数分别为4.31万人、5.07万人、5.85万人,人数逐年上升。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脱发面积过大、患毛囊坏死、有血性疾病等人群不适合植发,接受植发手术前要进行体检、毛囊检测、脱发等级鉴定等,是否能做以及如何做视结果而定。
在某植发门诊大厅内,前来进行首次面诊的刘先生向记者表示,主要看价格和效果。其透露,医生告知需种植4000个单位,价格在三万元左右。
根据雍禾医疗2018-2021年财务数据,每位植发患者平均开支稳定在2.6万元以上。
雍禾医疗植发费用依据手术医生价格、需种植的毛囊单位数量(4元/单位)来综合计算。据公司客服人员介绍,医生分有多个等级,主要区别在于医生手术的年限、操作的手术台数等。
长期以来,男性为毛发消费主力人群,植发也被调侃为“男性医美项目”,但当下女性消费力量亦在崛起。
根据《2022中国植发行业研究报告》,2021年女性消费者占比从原来不到20%增长到30%至40%,且未来3到5年或可超过男性。
除发缝加密、疤痕植发、发际线调整外,植发机构还提供美人尖、鬓角、额角、眉毛、胡须、睫毛等艺术种植服务,某门店价目表显示前述艺术种植项目收费从3-8万元不等。
赛道拥挤百亿级植发生意企业却不赚钱?
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毛发医疗服务市场为184亿元,其中植发医疗市场规模为134亿元,预计2030年二者数据将分别达到1381亿元、756亿元,年复增长率分别为22.3%、18.9%。另据行业统计数据,中国植发服务及养固服务市场渗透率均不足1%。
实际上,近3亿的脱发人群及较低的市场渗透率正撑起一个朝阳产业。
目前市场上已形成以雍禾医疗、新生植发、大麦植发、碧莲盛等为代表的植发机构;三生制药(01530.HK)、振东制药(300158.SZ)等药研企业针对脱发药物进行布局;同仁堂(600085.SH)、云南白药(000538.SZ)、可氏利夫、霸王、施华蔻等则在毛发护理方面推出防脱育发液、防脱洗发水等产品。
云南白药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公司推出的洗发水里有专门针对脱发的系列,另有防脱生发液,产品具备治疗+预防双重功效。公司的防脱洗发水销量还比较好,具体数据仍在统计中。
而在头豹研究院分析师何婉怡看来,当今,脱发焦虑向多年龄层扩展,00后和95后或成为受脱发困扰人数占比最重的人群。随着受困扰人群的不断增多,植发行业的潜在客户在不断壮大。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植发机构陷入增收不增利,主因或与重营销、轻研发不无干系。以雍禾医疗为例,近年来其毛利率高居70%以上,净利率却不足10%,而销售及营销费用占总营收比重在50%左右,研发费用低于1%。
大麦植发同样存在促销及营销费用高于研发费用数倍的情况。2019-2021年大麦植发促销及营销费用分别为5亿元、3.99亿元、5.21亿元,同期研发支出分别为645.8万元、460.1万元、478.4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发展期,行业内亦存在速成医生不合规操作、引导消费者分期付款、夸大或虚假宣传等乱象,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可见类似投诉。
术后是否有后遗症也是消费者的热点关切。作为植发亲历者,卢先生表示,在取毛囊处有局部刺痛,按压时有痛感,两三个月后疼痛感消失。
对于行业后续市场,雍禾医疗在披露今年半年度业绩时指出,基于看好中国毛发医疗服务市场前景坚持扩张计划,截至今年6月30日,已完成及在建设的新门店累计超30家。
原标题:《头发保卫战:“防脱、生发、植发”动辄花费上万毛发诊疗服务有多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