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学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如何配置网关设备接入ChirpStack服务器。我们选用的网关设备是E870-L470LG11,该设备只支持CN470地区频段。因此,在配置过程中,我们需要手动修改地区文件,以确保该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同时,我们还可以将常用的地区一并添加,以方便后续的使用。
首先,使用以下命令进入chirpstack-docker文件夹:
然后,使用文本编辑器Vim打开configuration/chirpstack/chirpstack.toml:
在chirpstack.toml文件中找到以下内容:
您可以根据需求添加地区,这里我们将基本可能会使用到的地区全部添加,您也可以自行选择添加。完成后,请按Esc键,输入:wq保存修改。
接下来,使用Vim打开configuration/chirpstack-gateway-bridge/chirpstack-gateway-bridge.toml:
在chirpstack-gateway-bridge.toml文件中找到以下内容:
将eu868修改为cn470_0,完成后请按Esc键,输入:wq!保存修改。
最后,使用Vim打开docker-compose.yml文件:
在docker-compose.yml文件中找到以下内容:
将chirpstack-gateway-bridge-eu868修改为chirpstack-gateway-bridge-cn470_0,完成后请按Esc键,输入:wq保存修改。
完成后,需要重启ChirpStack服务或者重启服务器,如果是重启服务器,ChirpStack未设置自动启动,则需要手动开启ChirpStack服务。
首先,我们需要进入ChirpStack平台的设备配置文件设置页面,点击Deviceprofiles,然后点击Adddeviceprofile。
在General(通用)选项卡中,您可以随意设置Name(名称)字段。对于Region(地区)字段,由于E870-L470LG11只支持CN470标准,因此需要将其设置为CN470。同样,Regionconfiguration(区域配置)也需要设置为CN470_0。对于MACVersion(MAC版本)字段,需要根据网关的设置将其设置为LoRaWAN1.0.2。对于RegionalParametersRevision(区域参数修订版)字段,根据网关的设置,需要将其设置为B。对于ADRAlgorithm(ADR算法)字段,建议保持默认设置,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改。完成后,点击Submit保存设置。
ClassC:设备一直处于接收模式,除了发送窗口外,它还会在发送窗口结束后立即打开接收窗口,以增加接收机会,但会消耗更多的电量。
因此,在这里为了稳定性,我们将ClassC通讯方式打开,并将Class-Cconfirmeddownlinktimeout(确认下行超时)设置为0,以确保设备能够及时接收到下行数据。
接下来,我们需要添加个网关,点击Gateways(网关),然后点击Addgateway。
在General(通用)选项卡中,您可以随意设置Name(名称)字段。请注意,GatewayID(网关标识)字段需要在同一环境和服务器中保持唯一性,以避免出现重复的ID。您可以点击“随机生成”按钮来生成一个随机的标识。对于Statsinterval(统计间隔)字段,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但在此建议保持默认值即可。
完成后点击Submit保存即可。
进行网关配置,请使用浏览器进入192.168.10.1。默认密码为root。
在网关管理页面,您可以进行网关配置,但这里不进行详细讲解。转到LoRaWAN网络设置中的网关设置。网关ID是在服务器配置中配置的GatewayID。服务器地址是您部署的ChirpStack服务器的地址,这里是192.168.1.19。
完成后直接点击保持并应用。等待提示配置已应用即可:
打开ChirpStack并进入Gateways,等待片刻后刷新页面,即可看到添加的网关显示为online。至此,网关已成功接入服务器。
通过本次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如何通过手动修改地区文件来配置网关设备接入服务器。这些知识将为我们后续的工作提供便利和支持,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对LoRaWAN技术和ChirpStack服务器的认识和理解。在未来的应用中,我们可以更加自如地使用这些技术和工具,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