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时空相隔的事情近两天总是在我的脑海里回荡,事情不一样,其后续影响会很相似,一个摧毁了中国的牛奶产业,另外一个即将摧毁中国的汽车工业。
先说一下大头娃娃到三聚氰胺的事件,因年代久远,我无法回忆起所有的细节和顺序,但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某年安徽还是另外一个别的什么地方发现了很多孩子脑袋特别大,身体瘦瘦的,营养严重不良,究其原因是吃的奶粉就没有多少奶,严重造假,这便是著名的大头娃娃事件。
于是人们不得不寻找出路,而且还很容易就找到了,并很快在全国推而广之。
用检测氮含量的方法来检测鲜奶中的纯奶含量,其实也不是不可以,但必须满足一个前提,那就是世界上只有牛奶这一种能溶于水的含氮物质,没有其他的含氮物质能溶于水。显然这个前提是不可靠的,我们知道尿素也是能溶于水的含氮的物质;另外比如说碳酸氢铵也能溶于水,就是味道冲了一点,所以碳酸氢铵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也许还有其他的氮肥,不过尿素是一个既便宜又容易获得的且少量的尿素溶于水,尝不到明显异味的好东东。
于是鲜奶选择了尿素,全国的奶农们终于找到了一个规避罚款的好办法,各种鲜奶的氮含量指标不但能达标,还能超标,奶农们打了个翻身仗,各执法检查对收入骤减,积极性也变没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基本结束。全国的奶业供应链也基本上稳定,当然后续的结果就是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中国的牛奶产业遭到毁灭性打击。
这是一个悲剧,是一个过去了的悲剧,只是我们可能正在制造另外一个相似的悲剧。
近日推行的obd机动车年审制度极可能象尿素摧毁牛奶产业一样摧毁中国的汽车工业。
汽车年检可能只有中国一个国家这么严格,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是没有汽车年检的制度。美国也只有少数几个州对于车子年检但是很简单,并没有强制报废的制度。
Obd检测新规的弊端主要如下:
1.尾气检测超标后必须到m站修理,这个不合理,M站不可能比人家自己厂家的4s维修站专业性更强。M站是不是真的有能力维修所有的品牌的车子?也是存在疑问的。
4.存在因检测站鲁莽操作损坏汽车电脑盘和obd线束的可能
5.obd故障的评判标准存在问题
比如vin码没有读出也算是一个检测不通过的理由,这个和车子的安全性和环保检测根本就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偏偏所有的检测站都是这样做的,我觉得除了故意刁难人,找不出别的理由,至少制定这个规则的人可以用意实在难以猜测。
6检测站的检测设备线束接头使用次数多了之后会存在接触不良问题,会增加不少枉死之车。
7.存在新出厂的汽车都过不了Obd免检的可能
8.配置越先进传感器越多的汽车,在使用现有的obd检测设备的情况下,反而更不容易通过年审。相反那些配置越低传感器越少的汽车反而更容易通过年审。这个已经是现实中验证过的结果。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因为越先进的车子配置的传感器越多,一旦接收到指令,需要传送的数据比那些配置简单传感器少的汽车可能要多很多倍,期间受到的干扰多,通信出错的几率也大。
当然这个问题仍然涉及到一个判别故障标准的问题,不是所有的发动机的所谓故障码都需要处理的,可是只要检测站坚持,车主也没有办法,但是要这样让人家一个可能上百万的豪华车就这么报废?关键是人家性能还好的很尾气排放检测又没有问题。我看这个结果很可能是花钱解决,这是一件多么恶心的事情
9.Obd接口以及汽车的电脑诊断程序只是一个汽车的生产企业做售后服务的一个辅导性的工具,其目的只是帮助维修人员查找各个传感器的状态,方便定位可能的故障,却在中国变成一个检测用的标准,多少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综上所述,Obd车辆年审带来的不良后果影响会很深远,必将打击。消费者购买汽车的信心,因为消费者很清楚,在免检期过了之后会面对的一个无法预知的年检结果,可能不得不报废,如果其中再加上检测站和m站的利益操作人为操控,汽车消费,尤其是现在配置越来越复杂的汽车,可以想象,如果不是谋生必须的工具车,人们大概率不会去买一个这样让人操心的负担。那么现在年销3,000万以上的国内汽车市场,在执行这个机动车年审制度之后,还有多少人会去买车?也许这个汽车的销量就会像我们的人口出生人数一样,数年之内从一千七八百万掉到现在的800万左右,而且可能还要继续往下滑。对国内汽车工业的打击可想而知。
机动车年检制度本来就不应该存在,尤其是在现在中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4亿左右,未来可能还要增加,年检浪费了很多社会资源,只是回了一部分人而已,并不会对整体上的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有多少积极作用。
坚持obd汽车年检,不只是影响汽车销售,还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动荡和个人悲剧,车辆对于许多家庭是一件很大的财产甚至是唯一的谋生工具,当这个唯一的谋生工具被车检制度剥夺的时候,很难说会不会引发更大的悲剧。
虽然我不大相信他们有纠错的能力和愿望,但仍希望上位者能够清晰的平衡其中的利弊,及时取消机动车年检,让消费者能够没有心理负担的拥有并使用自己的汽车,这样反而能够促进更多的汽车消费。